個人資料
正文

老子《道德經》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2017-05-04 22:56:40) 下一個

老子《道德經》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本章主旨是:人的身、心、靈要與“道”合而為一、不分離。為人處事,及愛民治國要唯道是從。人要向內關注,並信靠無形的道,而把自己和外在的事物放在其次。即從內不從外,功勞歸於“道”,不能歸自己。因為你是唯道是從,你隻是命令的執行人,何功之有?

河上公解釋本章以治身養性為主來講;王弼則以愛民治國為主講。我老師認為治國愛民應該是老子的偏重。有些地方的解釋將本著上下文通篇去理解。不會拘泥於咬文嚼字,而是追求其意,而忘其言辭。從老子本意上去追求。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人的身、心、靈能不能緊緊抱住天道、而不分離呢?載,身體。營,就是心。因為“心”為“靈”之府,故稱為營。魄,也屬靈的成分,但人的血氣有一定能力去影響魄,有靠自己努力的成分。

老子要求這幾項都要唯道是從,追求與道的合而為一。即道中有我,我中有道。猶太版的道德經也有類似說法。約翰福音中記載耶穌對門徒說:“我在父裏麵,父在我裏麵”。無形的道在有形的人之中是合乎邏輯的;有形的人浸在無形的道中,也講得通。但對有道之人就不需要邏輯了,他們能感受得到,並與道溝通。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整個注意力,全部心思意念都在道上,完全放棄自己和驕傲的心,能像嬰兒順服母親一樣順服道嗎?

嬰兒完全沒有自我,一切由父母做主。當你有了知識地位,認為自己蠻可以“幹點事”的時候,還能如嬰兒一樣唯道是從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清洗掉外在物質和欲望對你心鏡的汙染,能夠達到完全潔淨沒有瑕疵嗎?

人的七情六欲皆被有形物質世界吸引,而不能看到無形道,不能聽見無聲,就是道的聲音。心如蒙著脂油般遲鈍。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治理江山社稷,為老百姓謀福利時,能夠完全聽從道的指令,而不用你自己的世俗智巧嗎?“無為”是不以人的世俗智巧妄為。當然這裏的前提條件是你要明白“道”,能與道進行溝通,才能夠聽到道的指令和引導。如果你的“欲”沒有祛除,你是不能明白道。道也不與你交流。因為道是至聖至潔,不能容納汙穢有罪之人,故不與你交流。

但是你可以如李世民一樣,用魏征,徐茂公這些能與道溝通的人作為參謀。但如果統治者欲望太大,這樣的人也不會出來。他們會聽道應時而出。一點也聽不進的,他們便會隱居。

那麽魏征這樣的人哪裏去找呢?拿老子《道德經》去普及大眾才行。不是說都成為通達天道的人,而是有一定了解,不排斥就好許多。如果李世民是一個頑梗不化的人,他就不會用魏征,而魏征這樣的人也不會現身。

明朝時期輔佐朱元璋的道人周癲,過的中下等的平民生活,終身不做官。隻有當朱元璋遇到難題時他才現身幫助。朱元璋是中國曆史上解釋《道德經》的四大帝王之一,他能與道溝通,同時其他明道高人也應時幫助。康熙題寫的“治隆唐宋”的石碑,可不是像俗人認為的“政治需要”。不同時期的道中之人,他們的心在道裏麵歸一了。康熙六下江南六次親自祭掃明孝陵,那是由衷的懷念與欽佩。

朱元章明道原因,其一是通過老子《道德經》,第二種可能是 他通過西方傳教士接受了創世之神---耶和華。從他和後代子孫建天壇祭天來推斷,是講得通的。明朝時期已經是耶穌受難之後一千多年了。有史記載唐朝基督教已經傳人中國,朱元章接受基督教並不奇怪。康熙皇帝接觸過天主教,並因此認識創世之神耶和華,是有記載的。

用道治世,全部是在人的起心動念之先用功夫。《道德經》第三章所言“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都是在人的行為之前作功夫。當針對行為的時候,就是後期下策了。因此法治是手段,表層處理。道才是根本。道以舉之,法以齊之。以道為本,以法為輔。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王弼的理解是:天下治亂朝代更替之際,能做到應而不為,和而不倡嗎?

天門,天地萬物由之而生。開合,係交替治亂之際。雌,處靜被動而不為首。這個時候是道在對社會進行整合,進行大手術,道會告訴相關的人該幹什麽,就是說的“天命” 。如果沒有道的指令,你就不要憑血氣前去救世,你隻會越救越亂,取死之路也。“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看猶太版道德經中以色列的曆史,如果以色列太過悖逆,上帝也有掩麵不看他的時候。這時社會亂象環生,社會風氣敗壞,個人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看猶太版道德經其中,每一場戰爭都有理由,勝負很久之前就有答案的。是研究戰爭的人的寶貴資源。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開明通達,治國經世的知識儲備良好,你還能做到不依靠這些知識,不因著血氣行事,而是單單服從於道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如天地之於萬物,他們生養了萬物卻不去控製他們,不像私有財產一樣佔有他們。而是讓萬物有相當程度的自由度---係生之蓄之,生而不有。

他們為萬物做了很大的事,提供了萬物所有的生存環境,但天地不自恃功大,不企圖高萬物一頭,不企圖對之施加一定的威懾影響力---叫為而不恃。

天地的地位高於萬物,但不因自己的地位,就去主宰萬物,控製萬物--長而不宰。

為什麼呢?因為天地的心是道的心。天地也隻是道的一個工具,完全順服與道。雖有生養萬物的大功,也僅是執行道的指令而已。天地之心是道心,其德也就是“道”之德---是胃玄德。

如果是一個道中的君王,盡管成果豐碩,也僅僅是在依道的指令而行,何功之有?所以道中的君王常是謙下的。相反,不明白道,不依道而行的君王,稍有一點功勞,便自恃己功,招搖彰顯。猶太版的道德經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福給謙卑的人”, 驕傲的君王也給天下帶來了禍患。

同時,猶太版道德經對背道之人的觀察定位更是直入骨髓:“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今生的驕傲”是無道之人的特征。這些都不是從道而來的。下層人為利,以求今生肉體上的享樂。上層的人為功名,求的是名聲上的光宗耀祖,目的是彰顯自己。可能都想不到還有“道”。

 

總結:既使自己行政能力很強,治世知識很豐富,也還是要謙卑地放下自己,依道的要求而行。道是創造這個世界的上帝的語言。道是萬事萬物基因,並編排了這個基因,也是人類社會和世界發展變化的內在的基因。

依著道這個基因而為,則健康發展,可以長久。不按道這個基因而行,則如“癌腫”,雖呈一時之能,但終不會長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豬扒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尤其開心USA' 的評論 : glade to meet you.
尤其開心USA 回複 悄悄話 少時讀起來覺得枯燥無趣,有了些許經曆,粗淺接觸過各種宗教,反過來再讀這些東西反而覺得有意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