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老子《道德經》第16章 致虛極 守靜篤

(2017-06-12 20:41:42) 下一個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主旨:十四章講道的特性,十五章講有道之人有什麽特征,本章講如何進道操練。老子以靈眼觀,有形萬物乃由無形的道而生。經過姹紫嫣紅的生長過程,最後又複歸道中。整個過程,道都在發生作用。如果一個人在整個人生過程中,能體道依道,那麽他就不僅自己可以“沒身不殆”,還可以為道所使用,輔助道來服務社會---君天下。
致虛極,守靜篤;
竭盡全力放下自我,完全順服於道---致虛極。'完全順服於道'放在這裏讓大家感覺很突兀,似乎改變了原義,其實老子的原意不僅一點沒變,有了後半句才能更清楚表達老子的原意。
《道德經》通篇都是在講人要順服於道,能為道使用是人的最大價值所在。對社會而言是最大的正能量。正是由於道的力量巨大,無所不能,無所不掌握,所以人在道的麵前才要謙下虛己。
我們的虛己謙下不是為了謙下而謙下,而是為了讓道做我們的主人,做我們的導師和領路人。我們追求的是有道指引,按道而行。所以任何時候虛己謙下在《道德經》中出現,另一句潛台詞是---唯道是從。
“致虛極”這三個字基本上就是《道德經》的全部內容了,做得越好,你離道越近,你的能量就越大。
守靜篤,
沒有道的命令---堅決不動。你一切的行為都是道的引領,道是指揮,我們是士兵,是工具。道外的無為就是靜。到之外的“有為”就是“妄為”。
萬物並作,吾以觀複。
老子與道一起,看著萬物出於道 ,然後成長發展,最後又複歸於道。老子就是這樣冷靜地觀察著萬物的循環往複。
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
物經過“花開花謝”的生長過程,最後又歸回他們的出發點---道。
自從DNA發現後,動植物的發生發展似乎都被一個程序引導著,這個程序就是已定的信息---DNA。如果你的思維再發散一下考慮:這個世界,這個宇宙,以致人類曆史,有沒有某種信息引導呢?
道創造了這個世界和萬物,難道他不管理嗎?
老子《道德經》要告訴我們的就是:道管理這個世界,是按照道所定下的律,就是有一個基本的原則。什麽路是生命之路,什麽路又是災難之路。裏麵有很多詳細的應許(promises), 而大部分應許是有條件的。比如“道乃久”,就是你隻要依道而行就可以長久。《道德經》既是咱們老百姓的護身符,也是君王治理天下的“操作指南”。
歸根曰靜,是謂複命。
萬物的生命周期完成就歸回了道,由花茂葉綠變回了種子。就走過了“芸芸”的生長狀態。
對人而言,回歸道之後,就不再受有形世界的幹擾。回到了道的身邊交差---回營交令。人要想順利完成由道而來道命令---天命,不可等到生命凋謝,就要與道不斷溝通,緊依道而行。
複命曰常,知常曰明。
回營交令之時你當然就明白道的意思,和道給你的使命。心中明白道的意思,你的行為舉止就會依道而行。你內心明白道,叫“明”。道在你之外,能幫你明白,稱為“光”。明是內有道,光是道在外。
不知常,妄作凶。
不了解道的意思,憑自己的心思意念去猜去做,你完成任務的機會不大。後果是凶險。
知常容,
當你在道裏了解道的心思意念,你不僅能明白自己的使命,也對你周圍的人和事的作用使命有所了解。你會發現“萬物互相效力”,大小對錯皆有因,你明白他們了,就自然會包容他們。
容乃公,
你在包容他們的同時,你會從道的角度看全局 ---你的公心生。當你依道的意思處理對錯時,就叫行公義。
公乃王,
能從全局看問題,有公心,能公平,行公義---這是治理天下的君王的素質。
王乃天
君王的職位出自上天,“天下神器”天管理。
天乃道,
出自上天就是出自大道意思。大概道德經之前有天的概念,而道是當時提出的新概念,所以老子明確一下二者的關係---天就是道。
道乃久,沒身不殆。
符合道的意思,依道而行,就能長久。直到肉身的終結,也不會出大的差錯。
總結:修道要決是---完全的虛己無我,
完全地順服於道。道外堅決無為。天下事天來做,天來安排。君王也是天的兵而已。從下一章開始,就是連續四章的帝王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