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從央視一哥到跌落神壇,白岩鬆活成了笑話

從央視一哥到跌落神壇,白岩鬆活成了笑話

文章來源: 劇幕解析師 於 2025-11-21 19:16:1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從“國臉”到“眾嘲”,白岩鬆的嘴巴毀掉了什麽?

他曾是央視最敢說的主持人,一句話能讓節目收視率飆升,另一句話卻讓自己跌下神壇。

白岩鬆的人生劇本,完美詮釋了什麽叫“成也一張嘴,敗也一張嘴”。

2021年的一次青年對話中,白岩鬆麵對“當代年輕人為何感到壓抑”的提問,用一連串反問拋出觀點。

“難道我們現在指望的是房價很低? 工作一點壓力都沒有?

隻要喜歡的女孩一追求就同意? ”這段視頻在24小時內播放量突破千萬。

從央視一哥到跌落神壇,白岩鬆活成了笑話

彈幕和評論區瞬間被“何不食肉糜”的批評淹沒。 微博話題“白岩鬆談年輕人壓力”閱讀量達3.2億,討論超過12萬條。

有網友翻出他早年采訪片段,對比其關於“80後奮鬥”的言論,指責他始終脫離普通人的生活。

這場輿論風暴導致他原定在五所高校的巡回講座全部延期。

與此同時,他的抑鬱症診斷書被知情人在社交平台曝光,其實早在2015年錄製《新聞1+1》期間,他就因長期失眠接受過專業治療。



1968年8月,白岩鬆出生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父親在他8歲時因肺癌去世,母親是小學教師,每月用38.5元工資養活全家。

他後來在自傳中澄清,家裏雖然清貧但從未住過牛棚,這個誤傳源於他兒時常去鄰居家牛棚玩耍。

1985年高考,他以超過錄取線50分的成績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

當時全班27人,隻有他連續四年靠勤工儉學完成學業,每天清晨給學校食堂搬運蔬菜,換取免費早餐。1989年畢業分配時,他的綜合成績排名全係第三。

1993年央視籌備《東方時空》,製片人時間在策劃組發現了這個思維活躍的年輕人。

節目開播前一周,原定主持人突發喉炎,白岩鬆被臨時推上前台。

他後來在訪談中回憶,當時問節目組要西裝,得到的答複是“臨時主持不提供服裝”。



最後是同事朱宏鈞(後來成為他妻子)從親戚家借來一套深灰色西裝,袖子長了兩公分,用別針在背後固定才勉強合身。

這期節目讓他正式轉入主持人崗位,但非科班出身的缺陷很快暴露:第一次直播時念錯三個字音,當月工資被扣掉140元。

1997年香港回歸72小時直播,他創下連續播音13小時的個人紀錄。

1999年澳門回歸報道中,他因堅持使用“殖民統治結束”的表述與審查部門爭執,最終播出版本保留了原台詞。這些事件讓他獲得“敢言主持人”的標簽。

2001年《時空連線》開播,他同時擔任製片人和主持人。 該欄目最高收視率達到7.8%,相當於每期有超過6000萬觀眾收看。

2003年非典期間,他深入隔離醫院製作的專題報道,被收錄進中國傳媒大學教材。

2021年爭議事件後,央視內部調整了他的出鏡頻率。 原本每周播出三期的《新聞周刊》,改為與其他主持人輪班製。



2022年全網更新的央視主持人名單中,他的姓名排在新聞頻道第17位。

有觀眾發現,他在2023年解說杭州亞運會時,鏡頭切到近景能看到手部輕微顫抖。

同年10月的一期《新聞1+1》中,他誤將“碳中和”說成“碳綜合”,這個口誤被剪輯成短視頻在抖音傳播,播放量達480萬次。

2024年點評巴黎奧運會時,他對比全紅嬋和陳芋汐的跳水動作,用了專業體操術語“屈體翻騰三周半”,這段解說被體育院校教師轉發稱讚“依然保持行業最高標準”。

但直播彈幕中持續飄過“老糊塗該退休了”的評論。

今年全運會報道中,鏡頭特寫顯示他的白發量已超過八成。

當談到27歲跳水運動員張家齊退役時,他脫口而出“這年紀在我眼裏還是孩子”,這條片段在微博獲得2.7萬條評論,最高讚評論寫著“您63年出生的,現在也該歇歇了”。



有學者在《傳播與社會學刊》發表論文,統計發現白岩鬆近五年公開演講中,“理解”一詞出現頻率比十年前增加47%,“壓力”一詞提及率上升32%。

他的新書《痛並快樂著》再版時,特意增加了關於代際溝通的章節。

但這些轉變未能扭轉公眾印象。在某網站發起的“最不受年輕人歡迎的媒體人”投票中,他以23萬票位列第三。

投票頁麵的熱評第一是:“他永遠學不會用平視角度和年輕人對話”。

當63歲的白岩鬆在演播室調整提詞器焦距時,導播間的新人正在用AI生成賽事快訊。

他身後背景屏上滾動著“新生代運動員專訪”的字樣,而直播間彈幕仍在爭論他三年前那句引發爭議的反問。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亞洲規模最大時尚物流中心起火 燒了整整60小時
中國駐日使館重申聯合國敵國條款:有權對日動武
“演技派”劫匪 假扮銀行官員攔運鈔車 收走巨額現金
特朗普缺席切尼葬禮,折射出美國兩黨爭鬥加劇
泰前美女總理佩通坦探獄父親 他信獄中生活曝光




24小時討論排行

“為回擊高市早苗的挑釁,我申請每月無償多加5個班”
特朗普見“社會主義者”馬姆達尼,兩人“化幹戈為玉帛”
拿銀牌的吳豔妮,搶走了所有的戲
“如此不懂禮貌的外交官員,可知中國的水準”
中國學生走私真菌案背後:中美之間的學術合作與政治偏見
德媒批美俄“28點和平計劃”:讓人想起慕尼黑協定
黃仁勳:我預測中國市場的銷量將為零,下季度也是
高中學曆卻冒充工科專家,騙走大學數百萬資金
特朗普真怒了:民主黨議員“煽動叛亂”,足以判“死刑”
江科大首席科學家被打假,其團隊博士曾無奈退學
馬斯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會消滅貧困,讓每個人富有
強奸大嫂出獄後刺死見義勇為者,他潛逃近20年被抓
紐約皇後區最暴力少年幫派被端 將街區變致命遊樂場
一個心髒瓣膜出廠價3萬多,醫院收取患者28萬?
200萬就能買到兩房一廳,內地客湧入香港樓市
湖南省舉行紀念胡耀邦同誌誕辰110周年座談會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從央視一哥到跌落神壇,白岩鬆活成了笑話

劇幕解析師 2025-11-21 19:16:19

從“國臉”到“眾嘲”,白岩鬆的嘴巴毀掉了什麽?

他曾是央視最敢說的主持人,一句話能讓節目收視率飆升,另一句話卻讓自己跌下神壇。

白岩鬆的人生劇本,完美詮釋了什麽叫“成也一張嘴,敗也一張嘴”。

2021年的一次青年對話中,白岩鬆麵對“當代年輕人為何感到壓抑”的提問,用一連串反問拋出觀點。

“難道我們現在指望的是房價很低? 工作一點壓力都沒有?

隻要喜歡的女孩一追求就同意? ”這段視頻在24小時內播放量突破千萬。

從央視一哥到跌落神壇,白岩鬆活成了笑話

彈幕和評論區瞬間被“何不食肉糜”的批評淹沒。 微博話題“白岩鬆談年輕人壓力”閱讀量達3.2億,討論超過12萬條。

有網友翻出他早年采訪片段,對比其關於“80後奮鬥”的言論,指責他始終脫離普通人的生活。

這場輿論風暴導致他原定在五所高校的巡回講座全部延期。

與此同時,他的抑鬱症診斷書被知情人在社交平台曝光,其實早在2015年錄製《新聞1+1》期間,他就因長期失眠接受過專業治療。



1968年8月,白岩鬆出生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父親在他8歲時因肺癌去世,母親是小學教師,每月用38.5元工資養活全家。

他後來在自傳中澄清,家裏雖然清貧但從未住過牛棚,這個誤傳源於他兒時常去鄰居家牛棚玩耍。

1985年高考,他以超過錄取線50分的成績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

當時全班27人,隻有他連續四年靠勤工儉學完成學業,每天清晨給學校食堂搬運蔬菜,換取免費早餐。1989年畢業分配時,他的綜合成績排名全係第三。

1993年央視籌備《東方時空》,製片人時間在策劃組發現了這個思維活躍的年輕人。

節目開播前一周,原定主持人突發喉炎,白岩鬆被臨時推上前台。

他後來在訪談中回憶,當時問節目組要西裝,得到的答複是“臨時主持不提供服裝”。



最後是同事朱宏鈞(後來成為他妻子)從親戚家借來一套深灰色西裝,袖子長了兩公分,用別針在背後固定才勉強合身。

這期節目讓他正式轉入主持人崗位,但非科班出身的缺陷很快暴露:第一次直播時念錯三個字音,當月工資被扣掉140元。

1997年香港回歸72小時直播,他創下連續播音13小時的個人紀錄。

1999年澳門回歸報道中,他因堅持使用“殖民統治結束”的表述與審查部門爭執,最終播出版本保留了原台詞。這些事件讓他獲得“敢言主持人”的標簽。

2001年《時空連線》開播,他同時擔任製片人和主持人。 該欄目最高收視率達到7.8%,相當於每期有超過6000萬觀眾收看。

2003年非典期間,他深入隔離醫院製作的專題報道,被收錄進中國傳媒大學教材。

2021年爭議事件後,央視內部調整了他的出鏡頻率。 原本每周播出三期的《新聞周刊》,改為與其他主持人輪班製。



2022年全網更新的央視主持人名單中,他的姓名排在新聞頻道第17位。

有觀眾發現,他在2023年解說杭州亞運會時,鏡頭切到近景能看到手部輕微顫抖。

同年10月的一期《新聞1+1》中,他誤將“碳中和”說成“碳綜合”,這個口誤被剪輯成短視頻在抖音傳播,播放量達480萬次。

2024年點評巴黎奧運會時,他對比全紅嬋和陳芋汐的跳水動作,用了專業體操術語“屈體翻騰三周半”,這段解說被體育院校教師轉發稱讚“依然保持行業最高標準”。

但直播彈幕中持續飄過“老糊塗該退休了”的評論。

今年全運會報道中,鏡頭特寫顯示他的白發量已超過八成。

當談到27歲跳水運動員張家齊退役時,他脫口而出“這年紀在我眼裏還是孩子”,這條片段在微博獲得2.7萬條評論,最高讚評論寫著“您63年出生的,現在也該歇歇了”。



有學者在《傳播與社會學刊》發表論文,統計發現白岩鬆近五年公開演講中,“理解”一詞出現頻率比十年前增加47%,“壓力”一詞提及率上升32%。

他的新書《痛並快樂著》再版時,特意增加了關於代際溝通的章節。

但這些轉變未能扭轉公眾印象。在某網站發起的“最不受年輕人歡迎的媒體人”投票中,他以23萬票位列第三。

投票頁麵的熱評第一是:“他永遠學不會用平視角度和年輕人對話”。

當63歲的白岩鬆在演播室調整提詞器焦距時,導播間的新人正在用AI生成賽事快訊。

他身後背景屏上滾動著“新生代運動員專訪”的字樣,而直播間彈幕仍在爭論他三年前那句引發爭議的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