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免費撿白菜”事件:一出全鏈條失守的流量荒誕劇

“免費撿白菜”事件:一出全鏈條失守的流量荒誕劇

文章來源: 新京報評論 於 2025-11-21 20:07:3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近日在網上引發熱議的赤峰“免費撿白菜”事件,有了最新進展。

11月17日,赤峰市鬆山區聯合調查組通報,此事係網絡平台用戶發布免費采撿白菜不實信息、部分網民轉載傳播、當地媒體記者未深入核實予以報道、部分群眾受媒體誤導采撿白菜、個別自媒體“失真發聲”引發,將依法依規對首發視頻人員、轉發不實信息人員、發布不實消息的種植戶、市屬官方媒體、參與采撿白菜人員等多方追究責任。

“免費撿白菜”事件:一出全鏈條失守的流量荒誕劇

〓 **赤峰通報網友發白菜免費視頻為不實信息。圖/青島新聞網**

一個謠言連著另一個謠言,一種失真推動另一種失真,不得不說,赤峰“免費撿白菜”事件集合的元素實在太過全麵:有自媒體以訛傳訛,有媒體不實報道,有AI生成畫麵,有當事人誇大其詞……堪稱互聯網時代流量驅動下的傳播走形典型樣本。

複盤此事來龍去脈,不難從中看到一條清晰的“流量異化”路徑。

11月3日,網民黃某某路過那片菜地,見有人采撿便有樣學樣,順手拍了視頻。如果止於記錄,倒也無可厚非,可他為了博取流量,非但在評論區主動標注菜地位置,還配發了“免費采撿”的誤導性信息,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緊接著,幾名網友隨手轉發,讓第二張骨牌跟著倒下,使得謠言獲得了社交裂變的動能,進入了更大的傳播圈層。

更大的失控發生在“媒體跟進”這一環。涉事記者在未到現場核實的情況下,通過官方賬號發布題為“繼免費撿土豆後又有新驚喜,赤峰一地可免費砍白菜”的視頻。將未經證實的網絡傳言當作新聞成品發布,無異於用機構媒體的公信力充當謠言的“信用擔保”,直接引爆了線下哄搶。

隨之而來的,便是數百人來采撿的“一哄而上,一掃而空”失控場麵。

種植戶李某某發現後私信媒體方麵要求答複,未獲回應後發布視頻稱“兩天的時間400畝地一掃而空”“損失達100萬元”的做法,又與之因應。身為受害者的他,又在誇大損失中變成了新一輪傳播不實消息者,雖然此舉可以放大自身訴求的聲量,卻也放大了事件烈度。

部分自媒體就趁機渾水摸魚,據此利用AI生成虛假內容、配以無關圖片,將“霜降後剩餘白菜”演繹成“豐收白菜遭哄搶”的悲情戲碼,渲染起了所謂的“農民血淚史”。

就這樣,謠言的雪球被越滾越大,失控的鏈條被越拉越長。

在此過程中,責任失守幾乎是全鏈條式的:從自媒體的虛假故事,到網民的獵奇分享,再到媒體的失職轉發、更多人的惡意炒作……信息傳遞鏈條上的每個節點,幾乎都被“流量至上”的邏輯侵蝕,最終合寫出了這場鬧劇。

雖說此事中沒有誰是絕對的大惡,可個中失位、失範、失智的輕佻與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包括社會信任成本增加)之間的對比,對我們不無警示價值: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過程中哪個環節出現失守,都可能在層層強化中出現失控的局麵。今天是搶白菜,明天沒準是搶別的。

在此事中,該汲取教訓的不是某一方,每個人都該從多方“吃一塹”中“長一百智”。

對普通網民而言,不讓分享的衝動跑在求證的前麵該是基本素養。手指在屏幕上輕輕一滑,一條“免費采撿白菜”或“市民瘋搶白菜”的短視頻便隨著幾聲感慨飛向各個群與朋友圈,卻不追問“畫麵之外是什麽?”“前後因果如何?”……這種“先傳播後思考”或“隻傳播不思考”的模式,也是謠言傳播的社會心理基礎。

對自媒體來說,不讓流量淩駕在以事實為先的原則之上該是應有倫理。通過選擇性呈現、情緒化配文、懸念式標題,將一起小事包裝成引爆流量的爆款,這類“敘事改造”策略,終究會在法律紅線與道德責任麵前碰頭。

需要反思的還有某些媒體。麵對洶湧的流量誘惑,能否堅守住專業防線是對媒體的考驗。當第一時間發布的壓力碾壓了“核實再核實”的準則,當爆款指標侵蝕了“真實客觀”的底線,媒體也可能成為謠言的二傳手。這點很值得警惕。

鬧劇若不能以汲取教訓收尾,隻會催生鬧劇的重演。赤峰“免費撿白菜”事件帶來的最真切教訓就是:網絡空間不是無主“菜地”,不能任由流量失控的鐮刀肆意收割社會信任。無論傳播者身份如何,傳遞信息都必須對事實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絕不容流量衝動輕易碾壓事實本位的底線。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3)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亞洲規模最大時尚物流中心起火 燒了整整60小時
中國駐日使館重申聯合國敵國條款:有權對日動武
“演技派”劫匪 假扮銀行官員攔運鈔車 收走巨額現金
特朗普缺席切尼葬禮,折射出美國兩黨爭鬥加劇
泰前美女總理佩通坦探獄父親 他信獄中生活曝光




24小時討論排行

“為回擊高市早苗的挑釁,我申請每月無償多加5個班”
特朗普見“社會主義者”馬姆達尼,兩人“化幹戈為玉帛”
拿銀牌的吳豔妮,搶走了所有的戲
“如此不懂禮貌的外交官員,可知中國的水準”
中國學生走私真菌案背後:中美之間的學術合作與政治偏見
德媒批美俄“28點和平計劃”:讓人想起慕尼黑協定
黃仁勳:我預測中國市場的銷量將為零,下季度也是
高中學曆卻冒充工科專家,騙走大學數百萬資金
特朗普真怒了:民主黨議員“煽動叛亂”,足以判“死刑”
江科大首席科學家被打假,其團隊博士曾無奈退學
馬斯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會消滅貧困,讓每個人富有
強奸大嫂出獄後刺死見義勇為者,他潛逃近20年被抓
紐約皇後區最暴力少年幫派被端 將街區變致命遊樂場
一個心髒瓣膜出廠價3萬多,醫院收取患者28萬?
200萬就能買到兩房一廳,內地客湧入香港樓市
湖南省舉行紀念胡耀邦同誌誕辰110周年座談會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免費撿白菜”事件:一出全鏈條失守的流量荒誕劇

新京報評論 2025-11-21 20:07:33



近日在網上引發熱議的赤峰“免費撿白菜”事件,有了最新進展。

11月17日,赤峰市鬆山區聯合調查組通報,此事係網絡平台用戶發布免費采撿白菜不實信息、部分網民轉載傳播、當地媒體記者未深入核實予以報道、部分群眾受媒體誤導采撿白菜、個別自媒體“失真發聲”引發,將依法依規對首發視頻人員、轉發不實信息人員、發布不實消息的種植戶、市屬官方媒體、參與采撿白菜人員等多方追究責任。

“免費撿白菜”事件:一出全鏈條失守的流量荒誕劇

〓 **赤峰通報網友發白菜免費視頻為不實信息。圖/青島新聞網**

一個謠言連著另一個謠言,一種失真推動另一種失真,不得不說,赤峰“免費撿白菜”事件集合的元素實在太過全麵:有自媒體以訛傳訛,有媒體不實報道,有AI生成畫麵,有當事人誇大其詞……堪稱互聯網時代流量驅動下的傳播走形典型樣本。

複盤此事來龍去脈,不難從中看到一條清晰的“流量異化”路徑。

11月3日,網民黃某某路過那片菜地,見有人采撿便有樣學樣,順手拍了視頻。如果止於記錄,倒也無可厚非,可他為了博取流量,非但在評論區主動標注菜地位置,還配發了“免費采撿”的誤導性信息,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緊接著,幾名網友隨手轉發,讓第二張骨牌跟著倒下,使得謠言獲得了社交裂變的動能,進入了更大的傳播圈層。

更大的失控發生在“媒體跟進”這一環。涉事記者在未到現場核實的情況下,通過官方賬號發布題為“繼免費撿土豆後又有新驚喜,赤峰一地可免費砍白菜”的視頻。將未經證實的網絡傳言當作新聞成品發布,無異於用機構媒體的公信力充當謠言的“信用擔保”,直接引爆了線下哄搶。

隨之而來的,便是數百人來采撿的“一哄而上,一掃而空”失控場麵。

種植戶李某某發現後私信媒體方麵要求答複,未獲回應後發布視頻稱“兩天的時間400畝地一掃而空”“損失達100萬元”的做法,又與之因應。身為受害者的他,又在誇大損失中變成了新一輪傳播不實消息者,雖然此舉可以放大自身訴求的聲量,卻也放大了事件烈度。

部分自媒體就趁機渾水摸魚,據此利用AI生成虛假內容、配以無關圖片,將“霜降後剩餘白菜”演繹成“豐收白菜遭哄搶”的悲情戲碼,渲染起了所謂的“農民血淚史”。

就這樣,謠言的雪球被越滾越大,失控的鏈條被越拉越長。

在此過程中,責任失守幾乎是全鏈條式的:從自媒體的虛假故事,到網民的獵奇分享,再到媒體的失職轉發、更多人的惡意炒作……信息傳遞鏈條上的每個節點,幾乎都被“流量至上”的邏輯侵蝕,最終合寫出了這場鬧劇。

雖說此事中沒有誰是絕對的大惡,可個中失位、失範、失智的輕佻與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包括社會信任成本增加)之間的對比,對我們不無警示價值: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過程中哪個環節出現失守,都可能在層層強化中出現失控的局麵。今天是搶白菜,明天沒準是搶別的。

在此事中,該汲取教訓的不是某一方,每個人都該從多方“吃一塹”中“長一百智”。

對普通網民而言,不讓分享的衝動跑在求證的前麵該是基本素養。手指在屏幕上輕輕一滑,一條“免費采撿白菜”或“市民瘋搶白菜”的短視頻便隨著幾聲感慨飛向各個群與朋友圈,卻不追問“畫麵之外是什麽?”“前後因果如何?”……這種“先傳播後思考”或“隻傳播不思考”的模式,也是謠言傳播的社會心理基礎。

對自媒體來說,不讓流量淩駕在以事實為先的原則之上該是應有倫理。通過選擇性呈現、情緒化配文、懸念式標題,將一起小事包裝成引爆流量的爆款,這類“敘事改造”策略,終究會在法律紅線與道德責任麵前碰頭。

需要反思的還有某些媒體。麵對洶湧的流量誘惑,能否堅守住專業防線是對媒體的考驗。當第一時間發布的壓力碾壓了“核實再核實”的準則,當爆款指標侵蝕了“真實客觀”的底線,媒體也可能成為謠言的二傳手。這點很值得警惕。

鬧劇若不能以汲取教訓收尾,隻會催生鬧劇的重演。赤峰“免費撿白菜”事件帶來的最真切教訓就是:網絡空間不是無主“菜地”,不能任由流量失控的鐮刀肆意收割社會信任。無論傳播者身份如何,傳遞信息都必須對事實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絕不容流量衝動輕易碾壓事實本位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