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20日,在美沙投資論壇主會場上,馬斯克和黃仁勳罕見同台,就AI、太空算力等熱點展開對談。會上雙方宣布一項重大AI基礎設施投資:馬斯克的 xAI 將與英偉達、沙特國家級 AI 公司 Humane合作,在沙漠中建設一座500兆瓦級AI數據中心。

雙方對談要點整理如下:
關於創新:我的事業核心並非顛覆,而是創造。例如SpaceX 的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以前根本不存在。
關於人形機器人:目前還沒有真正實用的產品,而特斯拉將製造出第一個。人形機器人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產業或產品,比手機或其他任何東西都大,因為每個人都會想要一台,甚至多台。
關於AI工廠:計算模式已經從 “檢索式” 轉變為 “生成式”,而既然是生成式且每次結果不同,就需要全球各地的人工智能工廠實時生成內容。
關於貧富差距: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實際上會消除貧困。這是讓每個人都變得富裕的唯一方法。
關於工作:AI不會讓你失業,反而讓你更忙。生產力提升後,大多數公司不是更輕鬆了,而是任務積壓(backlog)更多了。想做的事太多,反而更忙。
未來工作將會是可選項。它會像一種愛好,如果你想工作,你就可以工作。
關於金錢:如果你走得足夠遠,假設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持續改進,那麽在未來的某個時候,金錢將不再重要。
關於太空:太空中的人工智能是不可避免的。在不超過五年的時間裏,進行AI計算的最低成本方式將是使用太陽能人工智能衛星。
關於AI泡沫:我們看到的不是泡沫,而是一場從通用計算到加速計算的根本性轉變。推薦係統是當今互聯網的引擎,而生成式AI則是在此之上的第三個巨大機遇。
以下為對談全文:
人形機器人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產業或產品
主持人:
非常感謝閣下。今早也很高興見到您。兩位傑出的願景家們,讓我們掌聲歡迎特斯拉首席執行官、SpaceX 創始人、X AI 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以及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登台。
請就座。想必我們應該為這兩位曆史上最偉大的領導者之一獻上更熱烈的掌聲。言歸正傳,我們今天要聊的話題,涉及的市值規模已經達到 7 到 8 萬億美元(我都數不清了),但此刻我們齊聚於此,是為了慶祝一個曆史性時刻 —— 也就是昨晚晚宴上的場景。
感謝各位在尊敬的總統閣下和王儲穆罕默德殿下的支持下蒞臨現場,昨晚我們有幸親耳聆聽了一個重要消息:這是沙特阿拉伯王國與美國之間最偉大的聯盟。過去,你們助力我們構建了以能源為基礎的經濟,為工業時代注入動力;而如今,我們正快步邁入智能時代,將為人工智能工廠、機器人技術、自動駕駛飛行器等領域提供支撐。說到這裏,馬斯克,不介意的話我們先從你開始,黃仁勳也可以隨時補充發言。
你對某件事有著極大的癡迷。我們都欽佩 “一階思維”—— 黃仁勳有時稱之為 “一階規模化”—— 正是這種思維讓你將電池成本從每千瓦時 1000 美元降至 100 美元以下。如今,你又在機器人領域用伺服轉子和電機對執行器做著同樣的成本優化。所以我想聽聽,你是如何始終能用這種思維顛覆每個行業的?
馬斯克:
其實這多半不是 “顛覆”,而是 “創造”。比如 SpaceX 的可重複使用火箭,在這之前根本沒有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但要徹底改變太空旅行,核心就在於可重複使用性。
如果每次發射都要丟棄火箭,太空探索的成本會高得離譜。再說說電動汽車,我們剛開始造電動車的時候,市麵上根本沒有能買到的電動車(據我所知)。所以特斯拉的目標,是打造既具吸引力又價格親民的電動車。
至於人形機器人,目前還沒有真正實用的產品,隻有一些噱頭而已。但我認為特斯拉會造出第一款真正有用的人形機器人,這將是一場巨大的革命。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想要一台 —— 畢竟誰不想要自己的私人 C-3PO 或 R2-D2 呢?(沒錯,我還記得《星球大戰》裏的這兩個角色)。未來工業領域也會有大量機器人提供產品和服務。這就是為什麽我說,人形機器人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產業或產品,比手機或其他任何東西都大,因為每個人都會想要一台,甚至多台。
而且工業領域的需求也會非常龐大。
黃仁勳:
我隻想要一個 “裝著 C-3PO 外殼的 R2-D2”。
馬斯克:
說得好!其實人形機器人會比 R2-D2 和 C-3PO 加起來還要厲害,甚至強 10 倍。
人們經常談論消除貧困之類的話題。這個話題已經談了多久了?有很多討論,也有很多非政府組織在嚐試,但實際上並沒有成功,證據不言而喻。
但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將真正消除貧困 —— 而且特斯拉不會是唯一一家生產人形機器人的公司。我認為特斯拉會開創這個領域,但之後會有更多企業加入。要讓每個人都變得富有,本質上隻有一條路,那就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
我們為什麽需要AI工廠
主持人:
聊機器人就不能不提人工智能工廠。
昨天對兩個國家來說都是曆史性的一天,我們慶祝了美沙人工智能戰略夥伴關係的簽署,由總統閣下和王儲殿下見證 —— 我們承諾投入資本、能源和土地,為美國人工智能生態係統注入動力,建設推理節點和訓練節點,成為全球人工智能應用最廣泛的國家。黃仁勳,談談人工智能工廠的下一步發展是什麽?
黃仁勳:
沙特阿拉伯正在將煉油廠轉型為人工智能工廠,這個故事非常美好。我一直說人工智能是一種基礎設施,原因很簡單:從技術角度來看,人工智能正在顛覆每個行業,數字智能的應用遍及各個領域,未來每個公司、每個行業、每個國家都會用到它。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是基礎性的,因此也是基礎設施的一部分。
從計算機科學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的創新之處在於:過去的計算主要是 “檢索式計算”—— 有人輸入一段文字、創作一幅畫,或者設計四個版本的數字廣告,這些都是預先製作好的,係統隻需為你檢索出合適的版本即可。
Hadoop 以及過去的許多框架和操作係統,都是為了幫你檢索相關信息而設計的。但如今,軟件將實時生成 —— 基於上下文、場景、用戶身份、你提出的問題和提示,每次都會為你生成獨一無二的內容。
比如使用 Groq 時,每次的結果都不同,這取決於你的提示和具體場景。所以計算模式已經從 “檢索式” 轉變為 “生成式”,而既然是生成式且每次結果不同,就需要全球各地的人工智能工廠實時生成內容 —— 這就是為什麽我們需要人工智能工廠。
這種計算方式是前所未有的,但好處是所有內容都不是預先設定的,而是貼合上下文、具有智能性的。
不打工也能活?馬斯克描繪AI烏托邦:工作是愛好,錢不再重要
工作將變成 “可選擇的”
主持人:
所以有了人工智能工廠和機器人技術,昨晚王儲殿下也提到了他的願景:通過部署大約數千萬台機器人來增強勞動力,注入下一波生產力和進步浪潮。但這也讓很多人擔心未來的就業問題。馬斯克和黃仁勳,你們怎麽看?
馬斯克:
當然,從長遠來看(我不知道長遠是 10 年還是 20 年,對我來說這就是長遠了),我的預測是:工作將變成 “可選擇的”。
主持人:
這很有意思。
馬斯克:
是的,就像運動或電子遊戲一樣。如果你想工作,就去做 —— 就像你可以去商店買蔬菜,也可以在自家後院種蔬菜。
在後院種菜顯然更麻煩,但有些人還是會做,因為他們喜歡種菜。未來的工作就是這樣,是可選擇的。而在達到那個狀態之前,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馬斯克:
我總是建議大家讀一讀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係列小說,感受一下一個可能實現的積極人工智能未來。
有趣的是,在那些書裏,貨幣已經不存在了。我猜如果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持續進步(這看起來很可能),未來某個時刻貨幣會變得無關緊要。當然,電力、物質等基礎物理資源仍然會是約束,但我認為貨幣最終會失去意義。
主持人:
黃仁勳,你有什麽看法?
AI 會讓你更忙
黃仁勳:
既然聊到了貨幣……
我想說可以從不同的時間維度來看。
首先,每個人的工作方式都會改變 —— 這一點是肯定的。學生的學習方式、人們的工作方式都會不同,因為很多我們現在覺得瑣碎、費力或困難的事情,未來都會變得很簡單,所以我們的生產力會大幅提升。
我想說的是,對於大多數人或公司來說,如果生活變得更高效,原本困難的事情變得簡單,那麽你會有更多時間去追求更多想法。
我猜馬斯克會因為人工智能變得更忙,我也會。原因是我們都有很多想法,公司裏還有很多積壓的項目想要推進。
如果生產力提高了,我們就能更快地實現這些目標。所以短期內,所有證據都表明,我們會變得更高效,但同時也會更忙,因為我們有太多想做的事情。
黃仁勳:
我可以舉一個例子:我之前剛跟馬斯克聊過,放射科現在已經基本實現了人工智能驅動。
有很多優秀的公司在做這件事,而令人驚訝的是,之前預測 “放射科醫生會是第一批失業的人”,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 —— 現在放射科醫生的招聘人數反而增加了。
原因很簡單:放射科醫生的核心目標不是 “研究影像”,而是 “診斷疾病”。現在影像分析變得非常高效,他們可以分析更多影像、更多模態,花更多時間與患者溝通,因此也能接收更多患者。
如今全球的放射科診療量都在增加,疾病診斷也更準確了。這就是人工智能在生產力方麵的短期成果。至於長期會怎樣 —— 比如貨幣變得無關緊要的時候,記得提前告訴我。
馬斯克:
你會提前察覺到的,就像……
黃仁勳:
就像我們平時經常發消息一樣,到時候發個短信就行。沒錯,我們經常發短信溝通。
主持人:
我完全同意你們兩位的觀點。因為縱觀每一次技術浪潮,每一項通用技術最終都為全球和人類帶來了淨正麵效益。我也想分享兩個故事。
黃仁勳:
我認為這正是原因所在 —— 像馬斯克這樣的創新者有太多偉大的想法……
主持人:
你也一樣。是的。
黃仁勳:
謝謝。
將在沙漠中建設500兆瓦級AI數據中心
主持人:
我想分享兩位沙特創新者的故事,他們的成就離不開英偉達的大力支持。
第一位是奧亞吉教授,他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沙特裔美國人,憑借創造新化學領域的成就獲獎。他利用英偉達的人工智能加速器和 Rock 等模型,在金屬有機框架(MOFs)領域開創了新化學 —— 通過帶正電的金屬離子與有機連接體結合,製造出孔徑僅 0.33 納米的 “海綿”,能夠從空氣中捕獲水和二氧化碳。
第二個故事同樣涉及英偉達加速的人工智能和 Rock 等模型:納米機器人(尺寸為 500 納米 ×1000 納米)借助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能夠治療鐮狀細胞貧血。
這兩個項目都起源於 20 年前的研究,但人工智能加速了成果轉化,讓我們進入了新的價值領域。我認為,在勞動力和生產力方麵,人類總能隨著技術浪潮轉向新的價值領域。但今天我們還有一些重大消息要宣布,馬斯克,先從你和 X AI 的合作開始吧。
馬斯克:
我們很興奮地宣布,我們將與沙特阿拉伯合作建設一個 500 兆瓦(沒錯,是 500 兆瓦)的項目…… 等等,要是 500 吉瓦的話,那就要花費 8 萬億美元了。
所以,X AI 和沙特阿拉伯王國將合作建設一個……
主持人:
500 兆瓦的項目,第一階段先啟動 50 兆瓦,並且將與英偉達合作。恭喜 Humane 團隊和 Target 團隊,做得非常出色。黃仁勳,我想你們這周也有一些重要消息要宣布吧?
黃仁勳:
是的。
黃仁勳:
我們有很多消息要宣布。我們與 Humane 的合作進展得非常順利 —— 首先,我們幫助這家公司起步,現在他們迎來了一位重磅客戶:馬斯克。
很難想象一家營收幾乎為零的初創公司,即將為馬斯克建造一個 500 兆瓦的數據中心,這規模太龐大了,這家公司一下子就站穩了腳跟。此外,我們還在與亞馬遜雲服務(AWS)合作,正如你們所知……
主持人:
同樣恭喜 Humane 團隊與 AWS 的合作:第一階段啟動 100 兆瓦,目標是 1 吉瓦,而且規模還在不斷擴大。
黃仁勳:
所以 AWS 也將與 Humane 合作,我們正在利用英偉達的元宇宙數字孿生(Omniverse Digital Twins)技術 —— 人工智能不僅僅是智能體和聊天機器人,認知人工智能對世界至關重要,但人工智能的應用遍及一切領域:化學、蛋白質、基因、物理、流體動力學、粒子,當然還有機器人技術和驅動係統。
我們打造了元宇宙(Omniverse)這個平台,機器人可以在這個基於物理規律的環境中學習如何成為優秀的機器人。我們正與 Humane 合作,將元宇宙技術應用於各種數字工廠、機器人和倉庫等場景。這是另一項重要合作。
我們還在沙特阿拉伯建設超級計算機,用於模擬量子計算機,並利用我們的計算機進行控製和糾錯 —— 量子糾錯需要海量的計算能力。所以我們在這方麵也做了很多出色的工作。與 Humane 的合作真是太棒了,他們剛起步就取得了跨越式發展。
太空人工智能是不可避免的
主持人:
這就是沙特阿拉伯王國的實際行動 —— 昨天總統閣下和王儲殿下宣布了美沙人工智能戰略框架和夥伴關係,今天我們就與馬斯克和黃仁勳展開大規模合作。感謝你們帶來的這些機會。現在我被告知還剩最後兩個問題。昨晚晚宴上,很多人都給我暗示了這兩個問題(因為日程好像泄露了)。
第一個問題問馬斯克,第二個重磅問題問黃仁勳,準備好哦。問題是:人工智能在太空中可行嗎?
馬斯克:
可行。如果人類文明能夠持續發展(這很可能),那麽太空人工智能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我必須先說明:我們不能把文明的存續視為理所當然,我們需要確保文明保持上升趨勢。
任何研究曆史的人都知道,文明的發展並非總是向上的,實際上文明都有生命周期。希望我們現在正處於強勁的上升階段 —— 我認為目前確實是這樣,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要理解太空人工智能,我們可以從卡爾達肖夫指數(Kardashev Scale)的角度思考:如果人類文明想要利用哪怕是太陽能量的百萬分之一,就必須在深空部署太陽能人工智能衛星。
當你從 “文明能將多少太陽能量轉化為有用功” 的角度思考時,就會發現太空才是重中之重 —— 地球接收到的太陽能量僅占太陽總輻射量的約 20 億分之一。所以如果想要獲得比地球總發電量多一百萬倍的能量,就必須進入太空。而擁有一家太空公司(指 SpaceX)在這方麵就很有幫助了。
黃仁勳:
在太空中冷卻芯片也更容易。
馬斯克:
沒錯。太空裏沒有水,所以必須采用無水冷卻方式 —— 其實就是輻射冷卻。我的估計是,在地球的能源潛力耗盡之前很久(可能不到五年),太空人工智能計算的成本效益就會遠遠超過地麵。也就是說,最多五年內,最廉價的人工智能計算方式將是太陽能驅動的太空衛星。
黃仁勳:
看看我們一起建造的超級計算機:每個機架重約 2 噸,其中 1.95 噸可能都是用於冷卻的設備。想象一下,如果把這些超級計算機(比如 GB300 機架)做成微型設備會是什麽樣子。
馬斯克:
而且發電已經成為一個難題。如果想要擴大人工智能計算規模,無論是發電還是冷卻,都會發現太空的優勢非常明顯。
比如,如果你想每年實現 200 到 300 吉瓦的人工智能計算能力,在地球上幾乎不可能 —— 美國的平均用電量約為每年 460 吉瓦,300 吉瓦相當於美國年發電量的三分之二,根本不可能建造這麽多發電廠。
如果想要達到每年 1 太瓦的計算能力,那就更不可能了,必須在太空實現。而在太空中,太陽能是持續不斷的,甚至不需要電池(因為太空永遠是白天),太陽能電池板也會更便宜(不需要玻璃或框架),冷卻隻需通過輻射即可。
黃仁勳:
這就是夢想所在,沒錯,這就是我們的夢想。
我們看到的不是泡沫,而是一場從通用計算到加速計算的根本性轉變
主持人:
黃仁勳,昨晚所有人都讓我問你這個問題 —— 我知道你今天還要發布財報,所以我會委婉地問:我們會迎來人工智能泡沫嗎?
黃仁勳:
這是最後一個問題了?
黃仁勳:
好的,讓我分享一下我們看到的情況。我認為,要理解全球正在發生的事情,需要回到計算機科學和計算領域的基本原則,目前有三個關鍵趨勢正在發生:
第一,我們都知道摩爾定律已經走到盡頭。計算需求與通用計算能提供的算力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因此全球早已開始向加速計算轉型 —— 我們已經推動這項變革超過 20 年了。
給大家一個數據:六年前的超級計算大會上,全球 Top500 超級計算機中 90% 使用的是 CPU;而今年,這個比例不到 15%(從 90% 降至 10%),與此同時,加速計算的占比從 10% 升至 90%。這標誌著高性能計算領域正從通用計算向加速計算轉型的拐點。
第二,雲領域中最數據密集、計算量最大的任務之一是數據處理 —— 每年僅原始數據處理就耗費數千億美元的計算資源,這與人工智能無關,隻是 SQL 處理、數據幀分析(比如每個人的姓名、地址、性別、年齡、收入等信息)。
如今的世界(無論是銀行業、信用卡行業,還是電子商務、廣告推薦)都依賴這些數據幀運行,而處理這些數據幀的成本極高。這就是摩爾定律終結帶來的第一個影響。
第三,過去 15 年被稱為 “推薦係統時代”—— 如何在社交動態中為用戶推薦信息、如何推薦廣告、書籍或電影?互聯網規模如此龐大,沒有推薦係統,我們的手機根本無法找到所需信息。推薦係統是如今互聯網的核心引擎,但它正從基於 CPU 的傳統模式轉向基於 GPU 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式。
如果隻看這兩個應用場景,就會發現很多互聯網公司會部署大量 GPU 計算機,這就為第三個機會 —— 智能體人工智能(Agentic AI,比如 Groq、OpenAI、Anthropic、Gemini 等)奠定了基礎。
但大家不要忘記,在如今所有人看到的人工智能表象之下,還存在著一場從通用計算到加速計算的全麵變革。考慮到這一點,你會得出結論:支撐這場革命性智能體人工智能的資源,不僅遠比你想象的少,而且所有資源都是合理且必要的。
主持人:
我剛接到團隊通知,我的上司和你們的上司(總統閣下和王儲殿下)即將發言,所以我們的對話時間到了。但總而言之,現場所有人都非常喜愛馬斯克和黃仁勳。這場美沙聯盟已經從能源領域轉向數字領域,再到如今的智能時代,由馬斯克和黃仁勳等先驅者推動,旨在服務人類,創造全新的經濟、就業機會,為人類打造更美好的未來 —— 這一切都離不開沙特阿拉伯王國和美國的支持。感謝你們一生的夥伴關係和友誼。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