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報道首次詳細披露了這一基於預測性情報項目的運作細節。該項目通過一個遍布全國的攝像頭網絡,大規模掃描和記錄車輛牌照。隨後,一套算法會根據車輛的來源地、目的地、行駛路線和旅行頻率等因素,自動標記出“可疑車輛”。根據邊境巡邏隊的標準,在偏僻道路上行駛、乘坐出租車或短途前往邊境地區等,都可能被算法識別。一旦車輛被標記,聯邦探員便可能通知當地執法部門,以超速、轉向燈故障甚至“懸掛空氣清新劑擋視線”等輕微交通違規為由,對司機進行攔截。
報道指出,司機們在被攔截後,往往會受到嚴厲的盤問和搜查,但他們通常並不知道,自己成為目標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其駕駛路線觸發了某個秘密算法的警報。
邊境巡邏隊的上級機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在回應中表示,他們使用車牌識別技術是為了“識別威脅並摧毀犯罪網絡”,並稱其行動受到法律和憲法的嚴格約束。該機構還強調,雖然其主要行動範圍在邊境100英裏內,但在法律上被允許“在美國任何地方開展行動”。
美聯社的調查發現,這個最初旨在打擊邊境相關犯罪的監控係統,在過去五年中擴張,其觸角早已深入美國內陸,監視著普通美國人的日常通勤和社交聯係,以尋找“異常情況”,而不僅僅是追蹤已知的嫌疑人。
知情人士透露,為了避免法律審查,邊境巡邏隊多年來一直試圖在法庭文件和警方報告中隱瞞該項目的存在,其車牌讀取器也常常被偽裝成高速公路上的交通安全設備。
不僅如此,報道指出,通過與緝毒局(DEA)及地方執法部門的數據共享,邊境巡邏隊的監控能力正變得空前強大。文件甚至顯示,得州執法機構已請求邊境巡邏隊使用麵部識別技術來識別司機。
美聯社認為,這種超越邊境的執法行動,反映出CBP正悄然向一個更接近“國內情報機構”的實體轉型。在川普政府加強移民執法的背景下,該機構預計將獲得超過27億美元的資金,用於構建一個融合人工智能、車牌識別和麵部識別等技術的龐大邊境監控體係。
法律學者和隱私倡導者警告稱,這種大規模、無差別的數字監控網絡,已引發了嚴重的憲法第四修正案問題,即禁止無理搜查和扣押。
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教授弗格森(Andrew Ferguson)表示,法院已開始意識到,“隨時隨地捕捉每個人的大規模監控技術”可能違憲。
加州大學的憲法專家奧澤(Nicole Ozer)則對調查結果表示震驚,她指出:“這些監控係統並沒有讓社區更安全,它們隻是在收集海量關於我們是誰、去哪裏、做什麽以及認識誰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