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女孩小葉年輕漂亮,4年前從國外留學回到成都。然而僅一年多時間,小葉便從一個衣食無憂的女孩,因“套路貸”陷入多重債務陷阱,最終抵押近千萬房產還債。
經查,2023年11月至2025年3月期間,小葉個人初始借款僅13萬元,經5家貸款公司和11名放貸人,通過“轉單平賬”“以貸還貸”等手段,最終貸款被惡意壘高至1260餘萬元,被迫抵押名下評估價近千萬元的房產還債。
該案涉及受害者超200名,非法出借資金累計4900餘萬元。到底是怎樣一步一步陷入的呢?紅星新聞通過成都高新公安辦案民警講述,揭秘背後的“貸款套路”“小貸陷阱”。

▲犯罪嫌疑人指認現場
一年多時間
年輕海歸初始借款13萬,被惡意壘高至1260萬
今年4月份,成都高新公安接到一起案件線索,事情要從2023年說起。
2023年,留學歸來的小葉衣食無憂,希望通過創業來證明自己,她本身也保持著高消費的習慣。偶然的一天,小葉接到一個貸款電話,這和她需要資金的需求不謀而合。
“最開始,當事人(小葉)借了13萬,約定一個月歸還。”成都高新公安分局經偵大隊辦案民警蔣警官透露,13萬元在扣除手續費、利息(約5萬元)後,小葉到手隻有8萬元。
快到一個月還錢時間時,第二家貸款公司主動找上小葉。“公司稱,可以幫你先還,多不了多少利息。”蔣警官介紹,小葉第二次借款30萬元,扣除手續費、利息(約10萬元)後,還上前麵借來的13萬元,“到手就隻有五六萬元了。”

▲警方查獲的犯罪團夥材料文件
當時的小葉還渾然不知,慢慢地,“轉單平賬”“以貸還貸”越滾越高。到了2025年最後一次,小葉的賬目被惡意壘高至1260餘萬元。
以“租賃違約金”名義收非法高利
借款受害人超200名,非法出借涉案資金累計4900餘萬
小葉用於抵押的是位於天府一街的一處房產。“房產貸款評估為950萬元。這950萬元在歸還前期貸款墊資220萬元後,小葉需要歸還小貸公司590萬元,以及另一家貸款公司52萬元,扣除手續費後,實際小葉到手很少。”蔣警官介紹。發現自己無力償還後,小葉才告知了家人,家人感覺被騙趕緊報警求助。
今年4月份,接到線索後,高新公安成立工作專班迅速開展案偵工作。經查,犯罪嫌疑人何某、吳某、付某等人利用成都一住房租賃公司表麵從事住房租賃業務,實則長期從事非法借貸活動。
“這群犯罪團夥很具有隱蔽性,他們是以借款人名下房屋為擔保,在同借款人簽訂的虛假房屋租賃托管合同外衣掩護下,以‘租賃違約金’名義按年息180%收取不受法律保護的高額利息。”蔣警官介紹,租房隻是幌子,目的是通過簽訂虛假租賃合同,甚至會進行房屋租賃備案來“偽造”——借款人在無法實現租賃需求的情況下,支付“租賃違約金”來非法牟利。
這樣的“套路貸”有兩個特征:“這個犯罪團夥披著房屋租賃的外衣,表麵上使用正常租賃模式來達到借貸放貸業務,隱蔽性較強。”蔣警官介紹,“如果借款人還不起錢,也不會暴力催收,他們會直接去法院起訴。借款人要麽抵押房子,要麽低價賣房子。”
蔣警官介紹,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該公司旗下核心成員有多筆房產交易記錄。經依法審計,查實該公司在高利放貸違法犯罪活動中,涉及借款受害人200餘名,非法出借涉案資金累計4900餘萬元。
受害者多為年輕人 喜歡超前消費
犯罪團夥涉及多省市犯罪人員
曆時五個月,11月11日晚,高新公安組織開展收網行動,成功抓獲何某、吳某、付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
小葉損失了一套近千萬的房產,總損失超千萬。那麽,這些錢都花哪裏去了?小葉告訴辦案民警,主要是買車、醫美、旅遊,偶爾買買奢侈品,這幾年去了新加坡、韓國多地旅遊。
“經查,這一犯罪團夥涉及多個省市。”蔣警官介紹,目前相關人員因涉嫌非法經營罪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我們在辦案過程中發現,很多類似案件的受害者都是年輕人。”蔣警官介紹,“一方麵95後、00後年輕人有房有車,有超前消費的習慣,他們會下意識地認為,隻是一個房屋租賃租約,房子弄不走。實際上像是此類租賃合同,簽下的10年租約,隻會給3-4年所謂的‘租金’,遠低於市場價。180%的年息無法承受,到最後隻能把房產抵押了,借新賬還舊賬。”
近年來,不法貸款中介活動頻發,部分中介機構以“低息快貸”“無條件放款”等為噱頭,通過虛假宣傳、違規收費等手段侵害消費者權益,甚至誘導消費者陷入債務危機。高新公安提醒廣大市民:提高警惕,遠離不法貸款中介,保護自身財產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