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發表講話。(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30日在韓國會晤。然而,這場會晤對習近平而言,不單隻是關稅與貿易的角力,更是一場關乎曆史與尊嚴的談判。他汲取了清朝官員林則徐的失敗教訓,不斷強化軍事與經濟實力,展現他在麵對美國時的強硬立場。
習近平是中共最知名“紅二代”的代表人物,其父習仲勳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要職。紐約時報報導,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內一路步步高升,如今成為帶領中國企圖超越美國的中國領導人,這樣的他曾在辦公桌上擺著一首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意指“隻要對國家有利,即使麵臨生死,也一定去做,又怎能因禍福而退縮呢?”這首詩有助於解釋他為何在美國總統川普發動貿易戰時強硬回擊。
此詩是出身福建省的清朝政治家林則徐,啟程戍邊時所做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紐時指出,這是一首讚頌國家利益神聖不可侵犯的愛國詩詞。林則徐在道光年間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力阻鴉片走私,在貿易衝突中對抗當時的世界強權英國,最終以中國慘敗收場,英國藉此奪取香港的控製權。
根據中國官方說法,這場失敗開啟了“百年國恥”時代,但林則徐在中國教科書與習近平的演講中被頌為民族英雄,習近平自2012年上任以來,也把“洗刷國恥”視為他最重要的政治目標之一。
汲取林則徐失敗教訓 習近平強化實力回擊美國
當習近平準備於30日在韓國會晤川普時,過去的恥辱陰影依然揮之不去,也突顯2位領導人之間深層的差距,遠超過他們在關稅、稀土與大豆議題上的爭執。
《鴉片戰爭:毒品,夢想與中國建構》一書作者、英國學者藍詩玲(Julia Lovell)指出,川普“將中國視為現代國際秩序的贏家,而習近平則把中國看作是受害者。”她補充說,這種截然不同的曆史觀可能導致雙方會談陷入“深層的不穩定”。
她指出,“我不知道川普對曆史了解多少,但他必須明白,這段曆史對中國的情感重要性至關重要,這段曆史正在形塑(shaping)中國當下的行動與戰略。”
對習近平來說,林則徐給他的2層啟示:中國絕不能向外來壓力低頭,也絕不能再以弱勢的姿態進行談判。而林則徐當年抗爭失敗的原因,是清朝在軍事與經濟實力上遠遠落後於西方。如今,習近平對川普採取強硬回擊的策略,顯示他認為中國已積累足夠實力,能在林則徐未竟之處取得成功。
從鴉片到芬太尼 美中貿易衝突重演19世紀劇本
上個月,在北京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時,習近平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表示,中國已經“結束了近代以來,屢在外國侵略者手中吞敗的民族恥辱”。
同時,美方指控中國出口製造強效鴉片類止痛劑芬太尼(fentanyl)的化學原料,惡化美國的毒品問題。北京方麵對此說法感到憤怒,認為美方企圖將中國比作19世紀那些向中國販賣鴉片的西方貿易商。
從19世紀的鴉片戰爭到今日的稀土與強效鴉片類止痛劑芬太尼的爭議,美中貿易關係似乎正在重演。今日情勢與19世紀中國與西方的對決開端頗為相似,都始於西方對中國龐大貿易順差的不滿。當時,中國大量出口茶葉、大黃、瓷器、絲綢等商品,但從西方進口的貨物卻極少。
林則徐錯估大黃籌碼 今中國以稀土製美
為了縮小這個缺口,英國開始轉向販賣鴉片。西方商人走私大量毒品到中國,林則徐1839年奉命前往廣州負責禁止鴉片貿易,並恢複因白銀外流而陷入困境的清朝財政,最為人熟知的事蹟是虎門銷煙。
與中國目前實施稀土出口管製類似,林則徐當年也試圖藉由威脅中止出口他認為對西方“不可或缺”的商品,包括大黃(rhubarb)和茶葉,來對英國和其他走私鴉片的西方國家施壓。然而,英國對大黃的依賴並不如林則徐所想,英方隨即派遣軍艦前往中國沿海,攻擊廣州及其他港口城市。中國學者在敘述這段曆史時,聚焦讚頌林則徐的清廉與操守,而非探討林則徐是否高估了中國對英國的籌碼,進而誤判形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