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亞洲行傳遞了什麽信號?
(德國之聲中文網)周四,中美兩國首腦將在韓國舉行會晤。近日來,北京和華盛頓都釋放出了一些緩和信號:美國暫時叫停了關稅,中方承諾重新購買美國大豆,甚至TikTok交易都出現了進展。《南德意誌報》評論認為,特朗普顯然誤判了自己關稅大棒的力量,它既沒有讓中國屈服,反倒損害了美國及其眾多盟友的利益。因此,特朗普除了退讓,現在已經別無選擇。這篇題為《特朗普的退縮》的評論寫道:
“治理美國的是一位每隔幾分鍾就會改變思路的總統,而相比之下,中國卻多年來一直堅持減少對外依賴,並不斷強化自身的施壓武器。北京不僅對美國的關稅采取了以牙還牙的反製措施,還主動出擊實施了一係列出口管製。在工業生產以及稀土領域掌控著主導地位賦予了中國前所未有的實力。現在德國企業也不得不前往北京祈求出口許可。
特朗普雖然在不厭其煩地強調他是多麽的‘喜歡’習近平,並將此次會晤包裝成他自身談判技巧的重大勝利。但周四,各方將會看到一個正在退縮的美國,而且這種退縮還將繼續下去。
“特朗普讓北京找回自信”
正是被華盛頓帶入歧途的這場關稅戰,讓北京找回了自信,並開始毫無顧忌地動用貿易施壓手段。習近平奉行的信條是:軟弱和讓步隻會帶來不安全感。也正因為如此,在安世半導體問題上,北京表現出異常強硬。在北京看來,任何對科技領域的外來幹預,都是對中國國家安全和政治製度的攻擊,進而也是對共產黨統治地位的威脅。那些外界眼中的‘過激反應’,恰恰是中國政治所信奉的真理。”
《南德意誌報》評論指出,特朗普反複無常的關稅政策,喚醒了中國人遭受“列強欺壓”的集體記憶,也因此強化了他們對政府的忠誠。
”而這種‘遭受外強淩辱的感受’正在為北京所用,以動員民眾為今後的艱難歲月做好準備。未來的五年規劃中,打造科技強國仍然是重中之重。至於深陷文化內耗的美國,是否還有能力應對決心已定的中國,則是值得懷疑的。身處中美夾縫中的德國,也隨時麵臨著被碾壓的風險。
在外交層麵,北京也佔據著主動。特朗普當選連任對民主台灣意味著什麽? 這一點一直都不明朗。而迄今為止特朗普含糊不清的表述,也讓人們完全有理由對美國作為保護國的可靠性提出質疑。在整個印太地區,隨處都可以感受到這種不確定性。特朗普此次亞洲之行期間,雖然會有盟友為他搭台造勢,但他的經濟政策仍會讓許多人大為不滿。而相比之下,北京的立場則非常明確,中美峰會前夕,中國在台海舉行了軍演。美方暢談美中關係出現進展之際,中國則宣布他們進行了‘渡海奪島’演練。而特朗普的沉默實際上已經說明了一切。”
稀土危機 - 歐洲政界企業界的失職行為
柏林出版的《日報》指出,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將稀土資源打造成了地緣政治武器,而歐洲卻一直沉睡在自由貿易的幻夢之中。現在是時候彌補過失了。
“稀土元素以其特殊磁性和光學特性在高科技行業變得不可或缺,長期以來,中國就一直在將稀土作為政治工具。當中國將競爭對手係統性地排擠出市場之時,歐洲各國政府和企業卻一直在袖手旁觀。他們甚至暗中慶幸,畢竟稀土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放射性留在了中國,而稀土本身卻以低廉價格流入歐洲。現如今,他們又眼睜睜地看著中國在歐洲大肆收購電子垃圾,以提取其中的原材料,而歐洲自己卻不去進行回收利用並加以貯備,這樣至少可以部分滿足本土需求。有鑑於此,與其說歐洲政界和經濟界的決策者們在堅守自由市場的信念,倒不如說他們玩忽職守更為貼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