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最新一輪經貿磋商周六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當天會談結束後,美方隻對外透露一句話:
“非常具有建設性”,中方則沒有透露信息。另外,美方表示,會談將在周日上午繼續。
會談之前,美方不斷釋放矛盾信息:有非常強硬的,要對中國發起新的調查,並可能施加更高關稅;也有相對樂觀、安撫外界預期的。中方則更像是進入了談判前的靜默,“人狠話不多”。
馬來西亞談判被普遍視為非常關鍵,因為它是預期中的中美韓國會晤前的最後一次雙方談判。
特朗普周五啟程,開始他的亞洲之行。他在空軍一號上表示,希望中美雙方都做出妥協。
老胡個人對馬來西亞談判達成積極成果總體持樂觀態度,因為雖然會談前美方不斷繼續造牌,但人們都看得懂,美方也知道中方能看透他們是在虛張聲勢。美方所威脅的新關稅和製裁加碼,中國全都領教過了,它們隻能增加中國的局部困難。打個比方說,美方能多破壞中國大樓裏的幾隻照明燈,但是中國如果真下決心斷掉對美國的稀土供應,一招就能夠給美國的大樓斷電,而它的大廈裏連臨時柴油發電機都沒有準備好。
中美顯然都不願意走到那樣決絕的地步,所以,雙方談判代表在韓國APEC峰會之前不到一周來到了吉隆坡。
無論華盛頓對外表態多麽嚴厲,老胡相信,這次在吉隆坡默迪卡118大廈裏的閉門談判中,美方代表會是最願意與中國“有話好好說”的一次。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擺到牌桌上的同花順是假的,黑桃連牌中藏著黑梅花,他們在關鍵時刻必須重新出牌,根本對抗不了中國人手裏的王炸。
▲10月25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中美經貿磋商舉辦地默迪卡118大樓。(圖源:央視新聞)
今年中美幾輪交鋒,中方毫無怯意。中國與2018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實力支撐了我方的強硬。美方如果想達成協議,就必須與中方相向而行,做出必要妥協。
如今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依賴度已經降到10%以下,中國今年9月對美出口下降27%,但是總出口卻增長了8.3%。我們的貿易多元化能力、抗製裁能力震驚世界。而美國卻因為中方停購美國大豆,以及加強稀土出口管製而陷入無法掩飾的驚慌。中國的韌性被全世界視為強於美方。
整個西方世界都在確認中國供應鏈的強大,以及承受貿易戰舉世無雙的耐力。世界輿論看到了中美新談判的困難和風險,但是幾乎沒有一家媒體認為中國會在馬來西亞的談判中對美國做出不講原則的退讓。
總結就是,美國需要改變以往的傲慢態度,相信他們自己知道,那種態度的實力支撐已經垮塌,中國從包括稀土在內的強大供應鏈到天安門廣場的閱兵式,都在宣告一個新時代的帶來,美國與中國打交道,必須與這個時代新的前沿指標相契合。
希望美方所說的吉隆坡第一天談判“非常具有建設性”是雙方都麵對現實,並且善意互換的結果,並且這樣的建設性能夠持續到會談結束。中國有句老話:不打不成交。也許中美博弈能夠不斷帶來啟發和認知更新。中美經過一番調整,在各種力量和理性思考的推動下走向曆史上罕見的大國共存與合作之路。盡管這當中會起起伏伏,時而氣氛緊張,但是雙方都展示克製、抑製衝突的烈度會是一個斷斷續續、卻總體上清晰的主旋律。
美國的芯片和中國的稀土隻有在不斷擴大的交易中才能發揮真正的價值,希望中美能夠不僅創造出科技和全新產業的成就,而且能夠共同讓這些成就造福人類,而不是在相互對抗中,讓每一項成就都政治化、武器化。在這方麵,美國作為貿易戰和科技戰的發起方,顯然有著更大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