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皮手術(Facelift)正進入全新領域。
隻要在社群平台上快速搜尋一下,我的動態就會被一堆20、30多歲的人洗版,她們討論各種拉皮手術類型——迷你拉皮、馬尾拉皮、深層拉皮。
拉皮手術不再是年長富人專屬的選項,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動刀。
有些人甚至樂於分享自己手術前、手術後,以及中間瘀青腫脹的恢複過程——那往往是非常痛苦的一段時間。
這項手術不再是隻能私下談論的話題,像克裏斯·詹娜(Kris Jenner)、桑德勒(Catt Sadler)和 馬克·雅各布斯(Marc Jacobs)等名人都曾公開談論過自己的拉皮經曆,還有更多人被傳出曾接受過手術。
拉皮手術常被視為是最後的手段,是最重大的整形手術之一。
人們是否在這個充滿虛假形象的網路世界中變得越來越沒有安全感,以至於願意花上數千英鎊去接受手術?
還是我們已經接受了太多非手術療程,例如肉毒杆菌和填充物,以至於把臉皮從顴骨剝離、重新排列臉部組織與脂肪,變成一個合理且更持久的下一步?

艾米莉的照片顯示她正在康複和手術之後,她說她並不後悔接受手術。
對艾米莉(Emily)而言,她在28歲接受拉皮手術,是為了獲得“緊致俐落的外貌”——雕塑般的下顎線、高挺的顴骨和狐狸眼。她表示在土耳其接受手術是“改變人生的決定”,她並不後悔。
“我總共做了六次手術,”她解釋道,“其中包括中臉拉皮、唇部提升和鼻整形。”
這位來自加拿大多倫多的女企業家描述手術過程時說,在麻醉之前,醫生播放了她最喜歡的歌曲,“我睡著了,醒來後嘔吐了,然後我有了一張新的臉和新的鼻子。”
恢複期非常漫長——前幾周的疼痛與瘀青才開始減輕,而她花了六個月才重新感覺到臉頰部分的觸感。
她會再做一次嗎?她猶豫了一下。
“手術後,我改變了我的生活。我變得更加健康,少喝了很多酒,開始好好照顧皮膚,也有規律的睡眠。我想,如果我知道現在所知道的事情,我可能就不會經曆這些了。”
“直到手術後幾天,我才告訴我媽媽。”
但她停頓了一下,接著反思。
“我隻是想成為最好的自己,”Emily說,“而現在我覺得我做到了。”
英國美容整形外科協會(BAAPS)的數據顯示,過去12個月英國拉皮手術的數量增加了 8%。雖然他們未按年齡細分數據,但許多會員表示,接受手術的族群正在改變。
這一趨勢在其他地區也有反映,美國整形外科醫師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lastic Surgeons)指出,越來越多X 世代(年齡介於 45 至 60 歲)選擇接受拉皮手術。
英國美容整形外科協會主席諾拉·紐金特(Nora Nugent)認為,這一變化背後有多種原因——其中一個是減重藥物的興起。
“這些藥物讓人迅速減重,但也可能留下大量鬆弛的皮膚。拉皮手術可以改善這種情況,”她說。“手術的技術已大幅進步——拉皮手術不再像過去那樣容易導致臉部出現‘風洞’效果(即皮膚過度拉緊的外觀)。”
不過,她表示,拉皮手術仍是一項重大手術,應隻由專業、注冊的整形外科醫師在具備完善設備的合法診所進行。
在布裏斯托(Bristol)的診所裏,整形外科顧問西蒙·李(Simon Lee)已執行過數百個拉皮手術的個案——他向我展示了一段手術影片。
整個手術過程中,患者保持清醒,隻注射了少量局部麻醉藥於皮膚及深層組織。
他在患者臉上進行一係列小切口,然後深入皮膚、脂肪及表層筋膜——這是控製我們表情的臉部結構——再進入深層平麵,重新定位組織與肌肉以重塑臉型。
當手術結束時,這位已接受四小時手術的患者釋然地露出了微笑。
李醫師表示,拉皮手術之所以變得更具吸引力,其中一個原因是現在臉部與頸部拉皮的施行方式更加簡便。過去這類手術需要在醫院的手術室進行,並使用全身麻醉,而他現在可在診所內無需使用鎮靜劑就可以完成。
在技術迅速發展之下,他形容這是整形業界“令人振奮的時刻”。雖然傳統的拉皮手術仍以下顎與頸部為主,但現在也有針對臉部上方三分之二的新型療程——他指出,老化過程往往從這些部位開始,且在年輕時就能看出變化。
不過他也強調,拉皮手術通常適合40歲以上的人士,若在20或30多歲進行這類複雜手術則非常罕見。
這類手術仍存在風險與並發症,例如血腫(皮膚下積血),若未妥善處理可能導致壞死(周圍組織死亡)、感染、神經損傷及脫發。
在英國,拉皮手術平均費用約為15,000至45,000英鎊,但也有診所提供低至5,000英鎊的療程。
專家表示,做好研究並選擇專門從事臉部整形的整形外科醫生非常重要。

朱莉婭·吉蘭多 (Julia Gilando) 前往土耳其接受手術。
今年34歲的朱莉婭·吉蘭多(Julia Gilando),因不滿年輕時下顎問題,決定接受拉皮手術來改善臉部不對稱。
盡管她的朋友們都說看不出她臉上有什麽問題,但她自己感受得到,並“相信直覺”,飛往土耳其接受手術,費用為8,000美元(約6,000英鎊)。
盡管外界對在土耳其接受整形手術的風險作出警告,但由於價格相對低廉,這樣的選擇變得越來越受歡迎。
“一開始我覺得這整件事很瘋狂,但我做了研究,最後決定去做,”本身亦是醫療專業人士的吉蘭多說。“我很害怕,我身處外國,隻有自己一人,而且不會說當地語言。”
“手術後,我在醫院住了兩天,接下來就得自己照顧自己。我腫得看不見東西。”
“那段時間很黑暗,情緒像坐過山車一樣起伏不定。”
業界宣稱這類整形手術能帶來自信與自尊,研究人員對此提出疑問。
“我認為現在的壓力前所未有,”西英格蘭大學外貌研究中心的身體形象專家柯斯蒂·加貝特(Kirsty Garbett)博士解釋道。“尤其是臉部——我們在視訊通話、社群平台上看到自己時,很容易會與他人比較。”
她指出,我們所看到的影像未必反映真實。
“AI、濾鏡——都在塑造一個虛假的網路世界。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整形手術的正常化現象越來越普遍。”
她表示,名人公開談論整形手術在某些方麵是好事,但也可能讓這些手術看起來正常,“隻不過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這才是真正令人擔憂的地方”。

卡羅琳·斯坦布裏(Caroline Stanbury)稱整容手術是她做過“最好的事情”。
卡羅琳·斯坦布裏(Caroline Stanbury)是電視主持人,也是《迪拜嬌妻》的成員,她在47歲時接受了拉皮手術,盡管身邊的人都勸她不要做,認為她還很年輕。
“這是我做過最棒的決定,”卡羅琳說。“為什麽我要等到六十幾歲、有迫切需要時才做?我現在就想看起來很棒、感覺很好。”
過去20年,她有定期施打肉毒杆菌與填充物,但她覺得自己“開始看起來有點怪”,於是在美國花了45,000美元(約34,000英鎊)接受深層拉皮手術。
“我看起來還是像我自己,這項手術讓我多了20年的良好感覺,”她說。
比利時整形外科醫師亞曆克西斯·韋爾帕萊(Alexis Verpaele)擁有來自全球(包括英國)的客戶,他對越來越多年輕人尋求拉皮手術感到擔憂。
他經常與這些客戶深入討論,說明如何透過非手術方式達成某些外貌效果。
“如果他們在20多歲就做拉皮手術,而我們知道這類手術可能維持10到15 年。”
“那麽等他們到了60歲,可能已經做了三次拉皮手術,”韋爾帕萊說。
“這對一張臉來說是極大的創傷——而這還是在沒有任何並發症的理想情況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