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後果將非常嚴重",矽穀對AI泡沫破裂的擔憂正在升溫

"後果將非常嚴重",矽穀對AI泡沫破裂的擔憂正在升溫

文章來源: BBC中文 於 2025-10-12 19:31:4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後果將非常嚴重",矽穀對AI泡沫破裂的擔憂正在升溫

矽穀是許多大型科技公司的所在地,包括蘋果的圓形總部。

在本周OpenAI的年度開發者大會(DevDay)上,OpenAI行政總裁阿特曼(Sam Altman)做了現時美國科技業領袖少見的事:他真的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我知道寫泡沫化的故事很誘人,”阿特曼在他的高層幕僚陪同下對我說。“事實上,我認為AI的許多領域現在確實有點泡沫化。”

在矽穀,關於AI公司是否估值過高的辯論正變得越來越激烈。

懷疑者私下——甚至現在有些人公開——質疑AI科技公司市值快速上升是否有部分源於所謂的“財務工程”。

換句話說,人們擔心這些公司被高估。

阿特曼表示,他預期投資人會做出一些錯誤的判斷,而一些愚蠢的新創公司也可能輕易獲得大筆資金。

但他告訴我,對於OpenAI,“這裏確實正在發生一些真實的事情”。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信服。

近日,英格蘭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及摩根大通執行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都對AI泡沫提出警告。戴蒙在接受 BBC 采訪時表示:“大多數人心中應該要有更高的不確定感。”

而在這個被視為全球科技重鎮的地方,疑慮正在升溫。

本周在矽穀電腦曆史博物館的一場座談會上,早期AI創業者傑瑞·卡普蘭(Jerry Kaplan)對現場擠滿的觀眾表示,他已經曆過四次泡沫。



傑瑞·卡普蘭 (Jerry Kaplan) 創立了Go Corporation,該公司開發了早期的平板電腦。

他特別感到擔憂,因為目前市場上的資金規模遠超過網路泡沫時期,損失可能更加慘重。

“當(泡沫)破裂時,情況會非常糟糕,而且不隻是AI領域的人會受影響,”他說。

“它可能會拖累整體經濟。”

然而,在史丹福大學商學研究所——孕育眾多科技創業家的地方——阿娜特·阿德馬蒂(Anat Admati)教授表示,盡管過去有許多試圖預測泡沫的模型,但這往往徒勞無功。

“要精準掌握泡沫的時機非常困難,”阿娜特教授告訴我,“而且你無法在泡沫破裂之前確定自己是否身處其中。”

但許多數據仍令人憂心。

今年,美國股市驚人漲幅中,有80%來自與AI有關的企業;根據市場調查公司Gartner預計,在2025年結束前,全球在AI領域的支出可能將達到驚人的1.5兆美元(約1.1兆英鎊)。

錯綜複雜的交易網絡

OpenAI自2022年推出 ChatGPT,將AI帶入主流的消費市場後,便成為引發一連串關注的複雜交易網絡的核心。

例如,上個月它與晶片製造商輝達(Nvidia,英偉達)達成一項高達1,000億美元的協議,而英偉達目前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這筆交易擴展了輝達在阿特曼公司的投資,預期OpenAI將建設由輝達高階晶片驅動的資料中心。

接著在周一,OpenAI宣布計劃向輝達的競爭對手超微(AMD)購買數十億美元的 AI開發設備,這筆交易可能使OpenAI成為AMD的主要股東之一。

請記住,OpenAI雖然是一家私人公司,但最近估值已達5,000億美元。

此外,科技巨頭微軟也是OpenAI的主要投資者,而雲端運算巨擘甲骨文(Oracle)也與OpenAI簽訂了價值3,00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

OpenAI在德州阿比林(Abilene)推動的“星際之門”(Stargate)專案,由甲骨文與日本企業集團軟銀(SoftBank)協助資助,並於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首周在白宮宣布,每隔幾個月,規模就持續擴大。

至於輝達,它也持有AI新創公司CoreWeave的股份,而CoreWeave正是OpenAI部分大型基礎設施的供應商。



OpenAI行政總裁阿特曼(Sam Altman)

隨著這些日益複雜的融資安排越來越普遍,矽穀的專家指出,它們可能正在模糊外界對AI真實需求的認知。

有些人毫不掩飾地批評這些交易,稱之為“循環融資”,甚至是“供應商融資”——也就是公司投資或借貸給自己的客戶,以便他們能持續購買產品。

“沒錯,這些投資貸款前所未見,”阿特曼在周一告訴我。

但他補充說:“企業營收成長如此迅速,也是前所未有的。”

OpenAI的營收確實快速成長,但至今仍未獲利。

而我與之交談的多位人士不斷提起北電網路(Nortel)——這家加拿大電信設備商曾大量借貸,協助客戶完成交易,藉此人為地推高對其產品的需求,這並不是一個好兆頭。

至於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他在周一接受CNBC采訪時,為其與OpenAI的交易作出辯護,表示OpenAI並不需要用他的投資資金來購買輝達的技術。

“他們可以用這筆錢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黃說。

“這沒有排他性。我們的主要目標就是支持他們、幫助他們成長——也讓整個生態係統一起成長。”

泡沫的征兆

卡普蘭表示,他看到了幾個明顯跡象,顯示AI產業——進而是整體經濟——可能正麵臨風險。

他指出,在市場過熱的時期,企業往往會宣布一些重大計畫與產品藍圖,但實際上尚未具備足夠資金。

同時,散戶投資者也爭相投入新創企業的熱潮。

本周AMD股價的飆升,可能反映出投資人正試圖在ChatGPT財富裏麵分一杯羹——而在這一切發生的同時,為了滿足看似永無止境的AI發展需求,實體基礎設施正不斷擴建。

“我們正在製造一場人為的生態災難:在偏遠地區如沙漠中建造龐大的資料中心,未來這些設施將逐漸腐朽,釋放有害物質到環境中,卻無人負責,因為建設者與投資人早已離場,”卡普蘭說。



OpenAI希望在今年年底前獲得5000億美元資金,用於在德州建造一座10千兆瓦的綜合設施。

即使我們真的身處泡沫之中,矽穀希望現在所投入的資金不一定白費。

“讓我感到安心的是,網際網路 (因特網,互聯網)就是從過去電信基礎建設過度投資的灰燼中誕生的,”AI社群平台 Hugging Face 的產品開發者傑夫.布迪耶(Jeff Boudier)說。

“如果現在對AI基礎設施的投資過度,確實可能帶來財務風險,”他表示。

“但這也將促成許多嶄新的產品與體驗,包括我們目前尚未想像到的。”

相信AI能夠改變社會的人仍然很多。

問題是,用於支持該行業領先公司實現雄心壯誌的資金是否正在枯竭。

“輝達看起來像是最後一位貸款人或投資者,”AI分析通訊《UncoverAlpha》創辦人裏哈德.亞茲克(Rihard Jarc)說。

“現在還有誰有能力再投資1,000億美元給另一家公司?”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7)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範世錡突自爆“我殺了於朦朧!”截圖瘋傳 疑點曝光
華人女孩假扮白人闖進耶魯 打破藤校公平神話?
美女間諜案:全靠“傑哥”坐懷不亂 抗拒色誘才破案?
悲劇:三藩夫婦疑財務崩潰引發謀殺自殺 2女同亡
美國男演員涉嫌性侵同劇組華裔女星 被製作方解約!




24小時討論排行

小米電動車高速失控翻滾!車門難開 司機葬身火海
美中貿易戰為稀土再升級 特朗普放軟:無意傷害中國
被哈馬斯扣押的剩餘20名人質已全部獲釋
議長約翰遜在直播中遭兩黨選民輪番斥責 臉色蒼白…
從汽車到戰鬥機:中國新出口限製或對全球造成沉重打擊
中國稀土管製:公告改用WPS格式 申請須用中文…
加州選民將決定美國命運 “2028或無法舉行大選了”
美高官:稀土在握 中國能禁止任何國家參與現代經濟
特朗普:要“幫助而不是傷害中國”
稀土風暴一次看懂!中國握全球90%加工
激烈交火!中國反製美對華船舶征港口費 海關總署喊話
脫了!波特蘭抗議川普派兵 千人“裸體單車”上街
“曆盡滄桑無怨悔” 四通創始人 民運領袖萬潤南病逝
哈馬斯已釋放全部人質,以後要空著手上談判桌了
美國呼籲中國釋放30名有影響力的地下教會領袖
哈瑪斯突襲害死女友、摯友與母親 兩年後他自焚亡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後果將非常嚴重",矽穀對AI泡沫破裂的擔憂正在升溫

BBC中文 2025-10-12 19:31:45



"後果將非常嚴重",矽穀對AI泡沫破裂的擔憂正在升溫

矽穀是許多大型科技公司的所在地,包括蘋果的圓形總部。

在本周OpenAI的年度開發者大會(DevDay)上,OpenAI行政總裁阿特曼(Sam Altman)做了現時美國科技業領袖少見的事:他真的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我知道寫泡沫化的故事很誘人,”阿特曼在他的高層幕僚陪同下對我說。“事實上,我認為AI的許多領域現在確實有點泡沫化。”

在矽穀,關於AI公司是否估值過高的辯論正變得越來越激烈。

懷疑者私下——甚至現在有些人公開——質疑AI科技公司市值快速上升是否有部分源於所謂的“財務工程”。

換句話說,人們擔心這些公司被高估。

阿特曼表示,他預期投資人會做出一些錯誤的判斷,而一些愚蠢的新創公司也可能輕易獲得大筆資金。

但他告訴我,對於OpenAI,“這裏確實正在發生一些真實的事情”。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信服。

近日,英格蘭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及摩根大通執行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都對AI泡沫提出警告。戴蒙在接受 BBC 采訪時表示:“大多數人心中應該要有更高的不確定感。”

而在這個被視為全球科技重鎮的地方,疑慮正在升溫。

本周在矽穀電腦曆史博物館的一場座談會上,早期AI創業者傑瑞·卡普蘭(Jerry Kaplan)對現場擠滿的觀眾表示,他已經曆過四次泡沫。



傑瑞·卡普蘭 (Jerry Kaplan) 創立了Go Corporation,該公司開發了早期的平板電腦。

他特別感到擔憂,因為目前市場上的資金規模遠超過網路泡沫時期,損失可能更加慘重。

“當(泡沫)破裂時,情況會非常糟糕,而且不隻是AI領域的人會受影響,”他說。

“它可能會拖累整體經濟。”

然而,在史丹福大學商學研究所——孕育眾多科技創業家的地方——阿娜特·阿德馬蒂(Anat Admati)教授表示,盡管過去有許多試圖預測泡沫的模型,但這往往徒勞無功。

“要精準掌握泡沫的時機非常困難,”阿娜特教授告訴我,“而且你無法在泡沫破裂之前確定自己是否身處其中。”

但許多數據仍令人憂心。

今年,美國股市驚人漲幅中,有80%來自與AI有關的企業;根據市場調查公司Gartner預計,在2025年結束前,全球在AI領域的支出可能將達到驚人的1.5兆美元(約1.1兆英鎊)。

錯綜複雜的交易網絡

OpenAI自2022年推出 ChatGPT,將AI帶入主流的消費市場後,便成為引發一連串關注的複雜交易網絡的核心。

例如,上個月它與晶片製造商輝達(Nvidia,英偉達)達成一項高達1,000億美元的協議,而英偉達目前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這筆交易擴展了輝達在阿特曼公司的投資,預期OpenAI將建設由輝達高階晶片驅動的資料中心。

接著在周一,OpenAI宣布計劃向輝達的競爭對手超微(AMD)購買數十億美元的 AI開發設備,這筆交易可能使OpenAI成為AMD的主要股東之一。

請記住,OpenAI雖然是一家私人公司,但最近估值已達5,000億美元。

此外,科技巨頭微軟也是OpenAI的主要投資者,而雲端運算巨擘甲骨文(Oracle)也與OpenAI簽訂了價值3,00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

OpenAI在德州阿比林(Abilene)推動的“星際之門”(Stargate)專案,由甲骨文與日本企業集團軟銀(SoftBank)協助資助,並於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首周在白宮宣布,每隔幾個月,規模就持續擴大。

至於輝達,它也持有AI新創公司CoreWeave的股份,而CoreWeave正是OpenAI部分大型基礎設施的供應商。



OpenAI行政總裁阿特曼(Sam Altman)

隨著這些日益複雜的融資安排越來越普遍,矽穀的專家指出,它們可能正在模糊外界對AI真實需求的認知。

有些人毫不掩飾地批評這些交易,稱之為“循環融資”,甚至是“供應商融資”——也就是公司投資或借貸給自己的客戶,以便他們能持續購買產品。

“沒錯,這些投資貸款前所未見,”阿特曼在周一告訴我。

但他補充說:“企業營收成長如此迅速,也是前所未有的。”

OpenAI的營收確實快速成長,但至今仍未獲利。

而我與之交談的多位人士不斷提起北電網路(Nortel)——這家加拿大電信設備商曾大量借貸,協助客戶完成交易,藉此人為地推高對其產品的需求,這並不是一個好兆頭。

至於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他在周一接受CNBC采訪時,為其與OpenAI的交易作出辯護,表示OpenAI並不需要用他的投資資金來購買輝達的技術。

“他們可以用這筆錢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黃說。

“這沒有排他性。我們的主要目標就是支持他們、幫助他們成長——也讓整個生態係統一起成長。”

泡沫的征兆

卡普蘭表示,他看到了幾個明顯跡象,顯示AI產業——進而是整體經濟——可能正麵臨風險。

他指出,在市場過熱的時期,企業往往會宣布一些重大計畫與產品藍圖,但實際上尚未具備足夠資金。

同時,散戶投資者也爭相投入新創企業的熱潮。

本周AMD股價的飆升,可能反映出投資人正試圖在ChatGPT財富裏麵分一杯羹——而在這一切發生的同時,為了滿足看似永無止境的AI發展需求,實體基礎設施正不斷擴建。

“我們正在製造一場人為的生態災難:在偏遠地區如沙漠中建造龐大的資料中心,未來這些設施將逐漸腐朽,釋放有害物質到環境中,卻無人負責,因為建設者與投資人早已離場,”卡普蘭說。



OpenAI希望在今年年底前獲得5000億美元資金,用於在德州建造一座10千兆瓦的綜合設施。

即使我們真的身處泡沫之中,矽穀希望現在所投入的資金不一定白費。

“讓我感到安心的是,網際網路 (因特網,互聯網)就是從過去電信基礎建設過度投資的灰燼中誕生的,”AI社群平台 Hugging Face 的產品開發者傑夫.布迪耶(Jeff Boudier)說。

“如果現在對AI基礎設施的投資過度,確實可能帶來財務風險,”他表示。

“但這也將促成許多嶄新的產品與體驗,包括我們目前尚未想像到的。”

相信AI能夠改變社會的人仍然很多。

問題是,用於支持該行業領先公司實現雄心壯誌的資金是否正在枯竭。

“輝達看起來像是最後一位貸款人或投資者,”AI分析通訊《UncoverAlpha》創辦人裏哈德.亞茲克(Rihard Jarc)說。

“現在還有誰有能力再投資1,000億美元給另一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