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網球熱三年後,一個北京中產媽媽決定放棄

網球熱三年後,一個北京中產媽媽決定放棄

文章來源: ELLEMEN睿士 於 2025-10-08 14:17:1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北京東四環外一家網球館裏,十歲的軒軒拖著疲憊的步伐走進球場。

剛換的成人網球拍比自己胳膊還長,100英寸的拍麵與單薄身形極不協調。

每次揮拍後,他都會下意識地抬頭看向場外的母親張嵐。“兒子練網球的時候,我一般不看手機,就一直盯著他。”

兩年前,體測報告顯示兒子50米短跑不及格、協調性偏弱,張嵐頓時緊張起來。她想培養兒子的體育特長,也想讓孩子強壯一點,於是把目光投向了網球。

他們為孩子的“網球路”定下啟動預算——年花費10至20萬元,用於上課、練習和觀賽、參加訓練營。

原以為這是筆可控的投入,誰知很快就遠遠超出預期,這個家庭的“網球夢”,似乎越來越遠。

  被卷進網球熱的中產家庭

網球熱三年後,一個北京中產媽媽決定放棄

去年,中國網球選手接連取得曆史性突破,“網球熱”更是達到巔峰。

“朋友圈裏都在曬孩子打球、曬夏令營合影。認識的幾個媽媽都覺得,帶孩子練不成下個鄭欽文也沒關係,選對賽道就像買對了基金,肯定值。”

網球場成了家長新的炫耀場。“讓孩子練網球的都是對教育有期待的人,他在這個圈子裏結交的朋友也不會差。”

丈夫是企業高管,張嵐是互聯網公司中層,每日與數據、KPI打交道,讓她深感競爭的殘酷:除了語數英,孩子還能靠什麽為將來做準備?在她看來,運動似乎是一條尚未被完全“內卷”的路徑。

最初設定的20萬元預算看似充裕,但僅私教課(一小時700元、每周三次)、裝備采購和俱樂部充值,就讓這20萬很快蒸發殆盡。

去年暑假,一家人遠赴歐洲參加著名網校夏令營,兩周花費約15萬元。張嵐還專門請假帶孩子去墨爾本看澳網,一周行程又花了5萬。各種球拍與廢舊的網球包、裝備一起,堆在臥室一角,幾乎成了一座小山。

“三年下來,林林總總下來,估計花了80多萬。”



“網球熱”絕非個別現象。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相關統計與媒體報道,截至 2024 年 8 月底,中國網球人口已超過 2518 萬人,比 2021 年增長約 28.03%。而網球場地數量也從 2021 年的約 49700 片增加至 53805 片,增長了 4038 片,增幅達 8.12%。此外,全國市場化網球培訓機構數量達 5592 家,其中北京就有 743 家門店。

在產業規模上,2024年中國網球運動整體市場同比增長 14.4%,規模達到 367.5 億元。其中,青少年網球培訓作為行業重要細分市場,正處於“爆發期”。

  高投入與未知的前途

美團去年發布的《體育運動消費報告》顯示,一些網球體驗課、網球培訓季度課包在平台熱銷,網球運動相關團購訂單量同比增長 172%。北京也是全國網球培訓機構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這種大環境下,可供中產家長選擇的範圍被放大——不加大支出,就很可能在網球青少年社群裏掉隊。

但是,支出的大幅增長不一定帶來顯著的效果。軒軒在俱樂部內比賽成績一般,並未達到母親的期待,“教練說如果想認真走這條路,得把時間投入、經費投入、身體投入、心理投入都翻倍”。

軒軒也開始出現放棄的念頭,“練了一年多,換了三四個老師,今天正手比反手打的好,明天反手又有感覺了,一直在試錯,他自己覺得太難了,打球的那種手感很難成為肌肉記憶”。

真正想按下暫停鍵,是去年年底。張嵐因為陪孩子練球太多,積累的工作量沒有完成,年終考核被上司警告,身體疲憊之餘,心理上也越來越焦慮。丈夫更是火上澆油:“花了這麽多錢,換來了什麽?如果將來沒能在體育上走得更遠,這筆投入就算虧了。”

他們不是唯一一個內心動搖的家庭。我們采訪到幾位有相似經曆的家長,都處於猶豫和搖擺階段,這些聲音在家長群體裏越來越常見,從最初拚誰投入多打的好,到後來大家的心態都在發生微妙變化。



生活在大連的龐娜選擇了另外一條路。

龐娜的家庭和網球有著天然的緣分。“我母親以前是個老體育人,她四五十歲的時候開始打網球,我大學裏跟體育學院的老師也學過網球。所以算下來,我家三代人都接觸過網球了。”

正因如此,她很自然地把網球當作一種體育啟蒙運動。“剛開始學的時候,孩子也不太懂,是我們帶著去打的。最初給他報的教練很凶,專業能力強,但孩子接受不了。後來換了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男老師,一對一,反而更適合。”

不同於北京等一線城市的高投入高強度訓練,龐娜給孩子安排的頻率是一周一次。“算下來一年的費用不到兩萬,跟那些一年動輒七八萬、十幾萬的比,我們真的投入很少。”



她並非沒考慮過加大投入。“最開始是計劃全身心押在網球上,後來發現孩子進步挺慢的。孩子在各種比賽中有一些成績,但沒有很拔尖。人家付出的多,成績確實更好。我們年收入也就四五十萬,沒法每年投十幾二十萬砸在一個項目上。”

  選擇從熱潮中退出

在龐娜的家庭教育理念裏,運動是多樣性的。“兒子現在還在練足球。我們一家三口會一起滑雪、跑步,兩歲就讓他用平衡車,後來帶他去遊泳、長跑。運動其實貫穿了他的整個童年。”

她的孩子在足球上也展現出了不俗的天賦——在當地的賽區拿過第一,即便如此,她也隻是希望兒子能堅持下去,享受這個項目。“將來能跟三五好友約場球,這就夠了。”

“有一次,我們一家三口在長白山雪場滑雪。那一刻,我覺得特別值得——運動不是成績,而是我們在一起的快樂。孩子因為常年運動,學什麽都快,我覺得這就是最大的收獲。”

對張嵐來說,龐娜的選擇像是另一種答案。

在今年夏天的一次課後,軒軒脫下球鞋對她說:“媽媽,下次我想去打籃球。”她愣了一下,沒有拒絕,同時內心也有些釋然,“那種感覺像是從一場看不見終點的比賽中退出”。

她心中明白,網球不僅花錢,也花心力。它需要高頻訓練、持續投入,更需要強大的心理韌性。中國首位獲得大滿貫冠軍的李娜在自傳《獨自上場》中也曾說過,網球場上沒有同伴,唯一的對手是自己。那種孤獨的對抗、對節奏和情緒的掌控能力,是極少數孩子真正能承受下來的。對一個十歲的孩子來說,這份孤獨,未免太沉重了。

張嵐和丈夫最終決定停掉所有課程。今年夏天,他們在網球上的花費隻有一張50元的中網歡享票,她帶兒子去看了辛納的練習賽。

那天走出球場,軒軒說打網球太無趣了,也太孤單了。還不如籃球,有人一起跑。

“也許他比我們更早明白,運動的意義不是贏,而是快樂吧”,張嵐說道。

新媒體內容總監:TAN HAO

采訪/撰文:Joey, Jonas

編輯:Sebastian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4)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因這故障 豐田召回美國近40萬輛汽車 涉多個車款
美外交官戀上中共黨員女兒!違反"禁愛令"被美政府開除
川普宣布:以色列和哈馬斯簽署第一階段和平協議
15天瘦20斤,那些偷偷打司美格魯肽的中年男人們
諾貝爾文學獎即將介紹,介紹一下這6位大熱候選人




24小時討論排行

伊利諾伊州長真急了:川普就是瘋子,有種來抓我!
她朝ICE人員吐口水 芝加哥大學教授麵臨重罪起訴
紐約親共僑領王一冰被ICE逮捕 恐麵臨遣返
川普得諾貝爾獎機率極低!BBC點出殘酷真相
網球熱三年後,一個北京中產媽媽決定放棄
“煙草局退休一萬九”是因為利潤多貢獻大嗎?
禁止悲觀,不許"躺平":中國打擊"惡意挑動負麵情緒"賬號
縱火毀城!加州世紀山火幕後元凶竟是Uber司機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斯洛:崇拜李白 讓全家改用筷子
FBI前局長出庭否認虛假陳述 指特朗普報複性起訴
教川普加密幣還合辦公司 小兒子拜倫身價估$1.5億
德女市長遭狠刺13刀 凶嫌疑是15歲難民養子
今年十一,年輕人光旅遊不花錢?
克魯格曼:金價飆升是否在向我們傳遞重要信號?
她用爽身粉患罕見間皮瘤逝世 強生被判賠償天價
美國將對中國船舶征港口費,中遠海運等首當其衝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網球熱三年後,一個北京中產媽媽決定放棄

ELLEMEN睿士 2025-10-08 14:17:13



北京東四環外一家網球館裏,十歲的軒軒拖著疲憊的步伐走進球場。

剛換的成人網球拍比自己胳膊還長,100英寸的拍麵與單薄身形極不協調。

每次揮拍後,他都會下意識地抬頭看向場外的母親張嵐。“兒子練網球的時候,我一般不看手機,就一直盯著他。”

兩年前,體測報告顯示兒子50米短跑不及格、協調性偏弱,張嵐頓時緊張起來。她想培養兒子的體育特長,也想讓孩子強壯一點,於是把目光投向了網球。

他們為孩子的“網球路”定下啟動預算——年花費10至20萬元,用於上課、練習和觀賽、參加訓練營。

原以為這是筆可控的投入,誰知很快就遠遠超出預期,這個家庭的“網球夢”,似乎越來越遠。

  被卷進網球熱的中產家庭

網球熱三年後,一個北京中產媽媽決定放棄

去年,中國網球選手接連取得曆史性突破,“網球熱”更是達到巔峰。

“朋友圈裏都在曬孩子打球、曬夏令營合影。認識的幾個媽媽都覺得,帶孩子練不成下個鄭欽文也沒關係,選對賽道就像買對了基金,肯定值。”

網球場成了家長新的炫耀場。“讓孩子練網球的都是對教育有期待的人,他在這個圈子裏結交的朋友也不會差。”

丈夫是企業高管,張嵐是互聯網公司中層,每日與數據、KPI打交道,讓她深感競爭的殘酷:除了語數英,孩子還能靠什麽為將來做準備?在她看來,運動似乎是一條尚未被完全“內卷”的路徑。

最初設定的20萬元預算看似充裕,但僅私教課(一小時700元、每周三次)、裝備采購和俱樂部充值,就讓這20萬很快蒸發殆盡。

去年暑假,一家人遠赴歐洲參加著名網校夏令營,兩周花費約15萬元。張嵐還專門請假帶孩子去墨爾本看澳網,一周行程又花了5萬。各種球拍與廢舊的網球包、裝備一起,堆在臥室一角,幾乎成了一座小山。

“三年下來,林林總總下來,估計花了80多萬。”



“網球熱”絕非個別現象。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相關統計與媒體報道,截至 2024 年 8 月底,中國網球人口已超過 2518 萬人,比 2021 年增長約 28.03%。而網球場地數量也從 2021 年的約 49700 片增加至 53805 片,增長了 4038 片,增幅達 8.12%。此外,全國市場化網球培訓機構數量達 5592 家,其中北京就有 743 家門店。

在產業規模上,2024年中國網球運動整體市場同比增長 14.4%,規模達到 367.5 億元。其中,青少年網球培訓作為行業重要細分市場,正處於“爆發期”。

  高投入與未知的前途

美團去年發布的《體育運動消費報告》顯示,一些網球體驗課、網球培訓季度課包在平台熱銷,網球運動相關團購訂單量同比增長 172%。北京也是全國網球培訓機構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這種大環境下,可供中產家長選擇的範圍被放大——不加大支出,就很可能在網球青少年社群裏掉隊。

但是,支出的大幅增長不一定帶來顯著的效果。軒軒在俱樂部內比賽成績一般,並未達到母親的期待,“教練說如果想認真走這條路,得把時間投入、經費投入、身體投入、心理投入都翻倍”。

軒軒也開始出現放棄的念頭,“練了一年多,換了三四個老師,今天正手比反手打的好,明天反手又有感覺了,一直在試錯,他自己覺得太難了,打球的那種手感很難成為肌肉記憶”。

真正想按下暫停鍵,是去年年底。張嵐因為陪孩子練球太多,積累的工作量沒有完成,年終考核被上司警告,身體疲憊之餘,心理上也越來越焦慮。丈夫更是火上澆油:“花了這麽多錢,換來了什麽?如果將來沒能在體育上走得更遠,這筆投入就算虧了。”

他們不是唯一一個內心動搖的家庭。我們采訪到幾位有相似經曆的家長,都處於猶豫和搖擺階段,這些聲音在家長群體裏越來越常見,從最初拚誰投入多打的好,到後來大家的心態都在發生微妙變化。



生活在大連的龐娜選擇了另外一條路。

龐娜的家庭和網球有著天然的緣分。“我母親以前是個老體育人,她四五十歲的時候開始打網球,我大學裏跟體育學院的老師也學過網球。所以算下來,我家三代人都接觸過網球了。”

正因如此,她很自然地把網球當作一種體育啟蒙運動。“剛開始學的時候,孩子也不太懂,是我們帶著去打的。最初給他報的教練很凶,專業能力強,但孩子接受不了。後來換了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男老師,一對一,反而更適合。”

不同於北京等一線城市的高投入高強度訓練,龐娜給孩子安排的頻率是一周一次。“算下來一年的費用不到兩萬,跟那些一年動輒七八萬、十幾萬的比,我們真的投入很少。”



她並非沒考慮過加大投入。“最開始是計劃全身心押在網球上,後來發現孩子進步挺慢的。孩子在各種比賽中有一些成績,但沒有很拔尖。人家付出的多,成績確實更好。我們年收入也就四五十萬,沒法每年投十幾二十萬砸在一個項目上。”

  選擇從熱潮中退出

在龐娜的家庭教育理念裏,運動是多樣性的。“兒子現在還在練足球。我們一家三口會一起滑雪、跑步,兩歲就讓他用平衡車,後來帶他去遊泳、長跑。運動其實貫穿了他的整個童年。”

她的孩子在足球上也展現出了不俗的天賦——在當地的賽區拿過第一,即便如此,她也隻是希望兒子能堅持下去,享受這個項目。“將來能跟三五好友約場球,這就夠了。”

“有一次,我們一家三口在長白山雪場滑雪。那一刻,我覺得特別值得——運動不是成績,而是我們在一起的快樂。孩子因為常年運動,學什麽都快,我覺得這就是最大的收獲。”

對張嵐來說,龐娜的選擇像是另一種答案。

在今年夏天的一次課後,軒軒脫下球鞋對她說:“媽媽,下次我想去打籃球。”她愣了一下,沒有拒絕,同時內心也有些釋然,“那種感覺像是從一場看不見終點的比賽中退出”。

她心中明白,網球不僅花錢,也花心力。它需要高頻訓練、持續投入,更需要強大的心理韌性。中國首位獲得大滿貫冠軍的李娜在自傳《獨自上場》中也曾說過,網球場上沒有同伴,唯一的對手是自己。那種孤獨的對抗、對節奏和情緒的掌控能力,是極少數孩子真正能承受下來的。對一個十歲的孩子來說,這份孤獨,未免太沉重了。

張嵐和丈夫最終決定停掉所有課程。今年夏天,他們在網球上的花費隻有一張50元的中網歡享票,她帶兒子去看了辛納的練習賽。

那天走出球場,軒軒說打網球太無趣了,也太孤單了。還不如籃球,有人一起跑。

“也許他比我們更早明白,運動的意義不是贏,而是快樂吧”,張嵐說道。

新媒體內容總監:TAN HAO

采訪/撰文:Joey, Jonas

編輯:Sebas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