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全球最大的科技谘詢公司之一埃森哲(Accenture) 公布了最新財報,並對外明確了一項頗具爭議的戰略:
如果員工無法掌握AI技能,那麽等待他們的就是“被優化”。
這並不是一句“嘩眾取寵”的口號,而是埃森哲給員工下的最後通牒——隨著公司全麵押注AI,裁員、培訓、擴招正同時上演,AI
已經成為埃森哲最鋒利的篩選器。
AI 成為“公司一切的組成部分”
在 2025 財年財報電話會上,埃森哲 CEO Julie Sweet 開門見山地指出:AI
已經成為公司“所做一切的組成部分”。
換句話說,無論是客戶谘詢、內部流程,還是新業務探索,AI 都不再是“加分項”,而是“必需品”。
Julie Sweet 明確表示,公司要求員工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再培訓和技能重塑(retrain &
retool)。如果崗位無法被 AI 賦能,或者員工無法學會 AI 技能,那麽他們將不得不離開——這句話,等於埃森哲向全球 70
多萬員工發出了“AI 生存通牒”。
為了推進全麵 AI 化,埃森哲在員工層麵采取了“兩手抓”的策略:
●大規模培訓:截至目前,公司已經讓 55 萬名員工掌握了生成式 AI 的基礎知識,並在全球範圍內加快推廣 AI
應用課程。
●堅決裁撤:對於那些無法在短期內完成轉型的人,公司則會直接“優化掉”。根據Julie Sweet
的說法,就是“對於那些再培訓不具備可行性、無法獲得所需技能的員工,正在壓縮時間表讓他們離職。”
為了支撐這場調整,埃森哲啟動了一項總額 8.65
億美元、為期六個月的業務優化計劃,這其中包含遣散費、裁員等相關成本。根據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埃森哲員工總數為77.9萬人,較三個月前的79.1萬人有所減少,過去三個月已在全球裁員超過11000人,且這場裁員行動將持續到11月底。
埃森哲CFO Angie Park也表示,預計能從這項計劃中節省超過 10
億美元,並計劃將這筆錢重新投入到新業務和人才培養中,以支撐未來增長。
裁員的同時,AI 人才大幅擴張
而與裁員同步進行的,是一場規模宏大的 AI 人才擴招。
在 2023 年,埃森哲擁有的 AI 和數據專業人員僅 4 萬人。到 2025 年,這一數字已飆升至 7.7
萬人,幾乎翻倍,埃森哲還計劃在下一個財年繼續在美國和歐洲市場擴張招聘。
Julie Sweet 強調,公司最核心的戰略就是 “技能提升”,但現實情況是:
●時間窗口極其有限;
●市場需求極度旺盛;
●公司必須在“培養人才”與“引入人才”之間取得平衡。
因此,一邊是培訓員工,一邊是優化員工,這正是埃森哲的兩手準備——從財報來看,這一戰略已初見成效:
●2025 財年營收:697 億美元,同比增長 7%;
●淨利潤:78 億美元,同比增長 5%;
●生成式 AI 與智能體 AI 收入:27 億美元,是上一年的 3 倍;
●AI 相關訂單:59 億美元,也幾乎翻倍。
可以說,對於埃森哲而言,AI 不僅是技術口號,更是實打實的收入來源。
Julie Sweet在接受采訪時直言:“我們對 AI 的早期投資正在真正發揮作用。進入 2026
財年,我們對增長勢頭非常有信心,因為越來越多的客戶需要埃森哲幫他們落地先進 AI。”
她指出,如今幾乎所有 CEO、董事會和高管層都意識到AI 對未來至關重要,但問題是大多數企業對 AI
的熱情很高,卻還沒做好真正的 AI 落地準備,而“這正是埃森哲 AI 谘詢業務的最大機會點”。
AI 不再是選修課,而是必需品?
透過這次重組和財報,業內不少人都清楚看到了埃森哲的戰略邏輯。
首先是 AI 內化:員工必須會 AI,否則就會被替代;其次是 AI 外化:通過谘詢與落地服務,把 AI
技術變現為現金流;再就是資金循環:通過裁員優化節省資金,再投入到 AI 人才和新業務中。
因此整體來看,這就是一場典型的“AI 生死局”:
對員工來說,會不會用 AI,已經不隻是職場加分項,而是能否留下來的硬門檻;
對整個行業來說,埃森哲的激進動作可能預示著一個風向標:在未來幾年,更多企業會把 AI
視為人才結構調整和業務再造的核心抓手。
一句話總結:在埃森哲的未來藍圖裏,沒有 AI,等於沒有位置。那麽你對於這種做法如何看待,又是否支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