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跟投老板賺下大錢的紐約律所秘書,將巨額遺產捐作獎學金

跟投老板賺下大錢的紐約律所秘書,將巨額遺產捐作獎學金

文章來源: BBC中文 於 2025-09-29 02:39:2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跟投老板賺下大錢的紐約律所秘書,將巨額遺產捐作獎學金

西爾維亞·布魯姆與她的丈夫雷蒙德·馬戈利斯

2001年9月11日,一位女性正前往她位於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附近的辦公室。在襲擊事件後的混亂中,她被告知要回家。於是,她搭乘了公車。這位女性名叫西爾維亞·布魯姆( Sylvia Bloom),當時已經84歲。

對認識她的人來說,這段經曆完美地展現了她的本質。布魯姆悄悄累積了財富,卻過著毫不奢華的生活。

那時,她已透過一種簡單但不尋常的方法累積了數百萬美元:她會跟隨所服務的律師的投資行動,她在那裏做了67年秘書。

她的故事直到2018年才被揭露——也就是她去世兩年後——當時人們才知道她將部分財富捐贈給位於紐約下東城的顯利街社區中心(Henry Street Settlement),用做資助弱勢青年的獎學金。

這筆捐款高達624萬美元,是該機構逾125年曆史中最大的一筆個人捐贈。

還有200萬美元捐給了其它慈善機構。

但這位紐約人究竟是誰?又是什麽激勵她默默地為他人累積財富?

機智且敏銳

布魯姆1919年出生在布魯克林。

她是東歐移民後裔,在困難年代中成長。像許多家庭一樣,她的家庭也深受經濟大蕭條影響。

盡管生活困難,布魯姆仍就讀於多所州立學校。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她甚至在夜間完成學業,以便白天能工作。

到了1947年,她成為當時剛起步的律師事務所克裏裏·戈特利布·斯廷與漢密爾頓律師事務所( Cleary Gottlieb Steen & Hamilton )的首批員工,該事務所位於華爾街。

在那裏,布魯姆默默地製定了一項策略,將她微薄的薪水進行投資——這種方式後來展現了她卓越的財務眼光。



經濟大蕭條對像布魯姆這樣的家庭構成了持續的挑戰。

“她是一位聰明且精明的紐約人。”她的姪女簡洛克辛( Jane Lockshin) 在2018年接受 BBC 采訪時回憶道。

“在1940和1950年代,她開始工作時,秘書幾乎為老板處理所有事務:他們會平衡帳簿、支付帳單,而當老板想買股票時,他會說:‘打給我的經紀人,買一千股 AT&T。’Sylvia 會打給她自己的經紀人,然後為自己買一百股 AT&T,”克辛說道。

布魯姆曾表示自己遺憾未能攻讀法律。她嫁給了雷蒙德·馬戈利斯( Raymond Margolies),一位城市消防員,退休後成為教師。據她的親人表示,她的丈夫以及身邊的人都不知道她多年來悄悄累積的財富。

她沒有子女,與馬戈利斯一起住在布魯克林一間簡樸的租屋中,直到2002年去世。布魯姆直到96歲才退休,晚年住進一家療養院。

在2016年的追思會上,來賓回憶起一位同事曾說:“她本可以成為一位出色的律師——聰明、具分析力、有耐心、睿智且忠誠。”

認識她的人都懷念她“冷麵幽默、富感染力的笑聲和燦爛的笑容”。其他人則讚揚她的品格與價值觀:“專業、忠誠、謙遜、誠實、慷慨、投入,且擁有堅定不移的工作倫理。”

“她坦率、不矯揉造作,是一位完全獨立的思考者。她的頭腦敏銳,言語精準。”

大吃一驚

布魯姆2016年去世後,她的姪女洛克辛被指定為遺囑執行人。也正是在那時,她才發現原來姑姑一直是位秘密的百萬富翁。

洛克辛清楚記得她第一次查看姑姑帳戶的那一天。

“那一刻我心想:‘天啊!’西爾維婭要我擔任她遺囑的執行人。我知道她希望將大部分遺產捐給慈善機構,特別是用來設立弱勢兒童的獎學金。她信任我來完成這件事,我真的很感動。但我完全不知道她去世時的遺產有多少。”她在接受 BBC 采訪時說。

“我開始查看她的帳戶,做了一份表格,寫下某個券商帳戶有三百萬美元,另一個有一百萬……等我整理完所有資產時,她的遺產總額超過九百萬美元。我震驚不已。”

她補充說:“西爾維婭是個非常低調的人。她什麽事都放在心裏,尤其是財務方麵。”

洛克辛解釋說,布魯姆和丈夫住在布魯克林的一間一房公寓。他們經常旅行——她的叔叔喜歡賭博,他們常去拉斯維加斯。布魯姆是搖滾歌星艾維斯·普裏斯萊(“貓王”, Elvis Presley) 的粉絲,甚至曾在那裏看過他的演出。他們也曾遊曆歐洲,喜愛歌劇。“他們生活得不錯,但並不奢華。”她說。

曾與布魯姆共事多年的保羅·海姆斯(Paul Hyams )得知她悄悄累積的財富後,也感到震驚。

“她從不談論金錢,生活也不奢華,”他說,“她不張揚,也不喜歡引人注目。”

雖然布魯姆的遺產金額令洛克辛和家人感到意外,但她的資金用途卻一點也不令人驚訝。

作為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孩子、公共教育的受益者,布魯姆希望用自己的財富幫助那些無法負擔學業的年輕人,這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西爾維婭姑姑是靠夜間課程完成大學學業的,她一直非常重視教育。她希望自己的遺產能幫助那些難以獲得教育資源的人。”洛克辛說。

獎學金

作為顯利街社區中心基金會的財務主管,洛克辛披露了姑姑捐贈百萬美元的喜訊。

“我們全都說不出話來,簡直驚呆了。”該基金會時任執行董事大衛·加爾薩(David Garza)在接受美國一家報紙采訪時回憶道。



布魯姆的捐款被用作紐約弱勢青少年的獎學金。

根據基金會的說法,布魯姆的捐款被用於設立“Bloom-Margolies 獎學金基金”,該基金支持一項計劃,“服務從九年級到大學畢業的學生,提供免費的大學升學谘詢、SAT(美國大學入學標準化測驗)準備課程、課業輔導、校園參訪,以及持續的支持,直到參與者取得學位為止”。

基金會在網站上指出:“由於捐款金額龐大,機構設立了一個捐贈基金,讓利息能夠永久資助獎學金。”

在2018年接受加拿大CBC訪問時,布魯姆的姪女被問到她姑姑若知道自己捐款所引起的關注,會有什麽反應。

“她會感到尷尬。”她說。

“她會很不喜歡這樣,但我想她會接受人們對她獎學金基金和受捐助機構的關注,因為這最終會對那些公益事業帶來幫助。”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4)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第一批丁克夫妻離世,遺產留給誰?
全世界都發現,灰姑娘是一個恐怖故事
三個月裁員11000+人!CEO給全球70+萬員工下最後通牒
24小時內美國發生兩起伊拉克退伍軍人槍擊案,致7人死
跟投老板賺下大錢的紐約律所秘書,將巨額遺產捐作獎學金




24小時討論排行

萬斯:政府寧願關門 絕不給非法移民免費醫療
清華大學爆重大醜聞!多名師生帶遊客入校牟利被逮
川普政策促人才流失 85位美國頂尖科學家轉向中國
中國“世界最高橋”正式通車 懸空於625米
川普召集全球800位將領講話 美媒:不能線上辦嗎
美拋“美台芯片五五分”震撼彈!台灣的時間到了
川普炫耀24K純金裝飾 網吐槽:根本平價賣場貨噴漆
心態已經崩了!在中國,逆市房東不如狗
H-1B簽證費暴漲,中國推出K字簽證和美國搶人才
YouTube將支付特朗普2200萬美元 了結法律糾紛
黃仁勳質疑“對中鷹派”不愛國!川普前國師怒批
1次是悲劇 4次是模式…於朦朧非首例 這人被反複提及
黃仁勳“中國隻差美國幾納秒” 他是中共影響代理人?
中國留學生回國探親期間被捕 疑涉“危害國家安全”
教堂槍案疑犯:入伍4年獎章拿手軟 兒重病難負擔
台積電內部掀赴美工作潮 員工打工為名實另有所圖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跟投老板賺下大錢的紐約律所秘書,將巨額遺產捐作獎學金

BBC中文 2025-09-29 02:39:23
跟投老板賺下大錢的紐約律所秘書,將巨額遺產捐作獎學金

西爾維亞·布魯姆與她的丈夫雷蒙德·馬戈利斯

2001年9月11日,一位女性正前往她位於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附近的辦公室。在襲擊事件後的混亂中,她被告知要回家。於是,她搭乘了公車。這位女性名叫西爾維亞·布魯姆( Sylvia Bloom),當時已經84歲。

對認識她的人來說,這段經曆完美地展現了她的本質。布魯姆悄悄累積了財富,卻過著毫不奢華的生活。

那時,她已透過一種簡單但不尋常的方法累積了數百萬美元:她會跟隨所服務的律師的投資行動,她在那裏做了67年秘書。

她的故事直到2018年才被揭露——也就是她去世兩年後——當時人們才知道她將部分財富捐贈給位於紐約下東城的顯利街社區中心(Henry Street Settlement),用做資助弱勢青年的獎學金。

這筆捐款高達624萬美元,是該機構逾125年曆史中最大的一筆個人捐贈。

還有200萬美元捐給了其它慈善機構。

但這位紐約人究竟是誰?又是什麽激勵她默默地為他人累積財富?

機智且敏銳

布魯姆1919年出生在布魯克林。

她是東歐移民後裔,在困難年代中成長。像許多家庭一樣,她的家庭也深受經濟大蕭條影響。

盡管生活困難,布魯姆仍就讀於多所州立學校。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她甚至在夜間完成學業,以便白天能工作。

到了1947年,她成為當時剛起步的律師事務所克裏裏·戈特利布·斯廷與漢密爾頓律師事務所( Cleary Gottlieb Steen & Hamilton )的首批員工,該事務所位於華爾街。

在那裏,布魯姆默默地製定了一項策略,將她微薄的薪水進行投資——這種方式後來展現了她卓越的財務眼光。



經濟大蕭條對像布魯姆這樣的家庭構成了持續的挑戰。

“她是一位聰明且精明的紐約人。”她的姪女簡洛克辛( Jane Lockshin) 在2018年接受 BBC 采訪時回憶道。

“在1940和1950年代,她開始工作時,秘書幾乎為老板處理所有事務:他們會平衡帳簿、支付帳單,而當老板想買股票時,他會說:‘打給我的經紀人,買一千股 AT&T。’Sylvia 會打給她自己的經紀人,然後為自己買一百股 AT&T,”克辛說道。

布魯姆曾表示自己遺憾未能攻讀法律。她嫁給了雷蒙德·馬戈利斯( Raymond Margolies),一位城市消防員,退休後成為教師。據她的親人表示,她的丈夫以及身邊的人都不知道她多年來悄悄累積的財富。

她沒有子女,與馬戈利斯一起住在布魯克林一間簡樸的租屋中,直到2002年去世。布魯姆直到96歲才退休,晚年住進一家療養院。

在2016年的追思會上,來賓回憶起一位同事曾說:“她本可以成為一位出色的律師——聰明、具分析力、有耐心、睿智且忠誠。”

認識她的人都懷念她“冷麵幽默、富感染力的笑聲和燦爛的笑容”。其他人則讚揚她的品格與價值觀:“專業、忠誠、謙遜、誠實、慷慨、投入,且擁有堅定不移的工作倫理。”

“她坦率、不矯揉造作,是一位完全獨立的思考者。她的頭腦敏銳,言語精準。”

大吃一驚

布魯姆2016年去世後,她的姪女洛克辛被指定為遺囑執行人。也正是在那時,她才發現原來姑姑一直是位秘密的百萬富翁。

洛克辛清楚記得她第一次查看姑姑帳戶的那一天。

“那一刻我心想:‘天啊!’西爾維婭要我擔任她遺囑的執行人。我知道她希望將大部分遺產捐給慈善機構,特別是用來設立弱勢兒童的獎學金。她信任我來完成這件事,我真的很感動。但我完全不知道她去世時的遺產有多少。”她在接受 BBC 采訪時說。

“我開始查看她的帳戶,做了一份表格,寫下某個券商帳戶有三百萬美元,另一個有一百萬……等我整理完所有資產時,她的遺產總額超過九百萬美元。我震驚不已。”

她補充說:“西爾維婭是個非常低調的人。她什麽事都放在心裏,尤其是財務方麵。”

洛克辛解釋說,布魯姆和丈夫住在布魯克林的一間一房公寓。他們經常旅行——她的叔叔喜歡賭博,他們常去拉斯維加斯。布魯姆是搖滾歌星艾維斯·普裏斯萊(“貓王”, Elvis Presley) 的粉絲,甚至曾在那裏看過他的演出。他們也曾遊曆歐洲,喜愛歌劇。“他們生活得不錯,但並不奢華。”她說。

曾與布魯姆共事多年的保羅·海姆斯(Paul Hyams )得知她悄悄累積的財富後,也感到震驚。

“她從不談論金錢,生活也不奢華,”他說,“她不張揚,也不喜歡引人注目。”

雖然布魯姆的遺產金額令洛克辛和家人感到意外,但她的資金用途卻一點也不令人驚訝。

作為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孩子、公共教育的受益者,布魯姆希望用自己的財富幫助那些無法負擔學業的年輕人,這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西爾維婭姑姑是靠夜間課程完成大學學業的,她一直非常重視教育。她希望自己的遺產能幫助那些難以獲得教育資源的人。”洛克辛說。

獎學金

作為顯利街社區中心基金會的財務主管,洛克辛披露了姑姑捐贈百萬美元的喜訊。

“我們全都說不出話來,簡直驚呆了。”該基金會時任執行董事大衛·加爾薩(David Garza)在接受美國一家報紙采訪時回憶道。



布魯姆的捐款被用作紐約弱勢青少年的獎學金。

根據基金會的說法,布魯姆的捐款被用於設立“Bloom-Margolies 獎學金基金”,該基金支持一項計劃,“服務從九年級到大學畢業的學生,提供免費的大學升學谘詢、SAT(美國大學入學標準化測驗)準備課程、課業輔導、校園參訪,以及持續的支持,直到參與者取得學位為止”。

基金會在網站上指出:“由於捐款金額龐大,機構設立了一個捐贈基金,讓利息能夠永久資助獎學金。”

在2018年接受加拿大CBC訪問時,布魯姆的姪女被問到她姑姑若知道自己捐款所引起的關注,會有什麽反應。

“她會感到尷尬。”她說。

“她會很不喜歡這樣,但我想她會接受人們對她獎學金基金和受捐助機構的關注,因為這最終會對那些公益事業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