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逆市房東,不如狗。
最近,一名記者潛入二手房中介圈子裏,爆出了猛料。
表麵上看,這名記者是前來看房的買家。暗地裏,這名記者受雇於中介,成為了中介專門的“砍價員”。
話不多說,咱們直接來看記者偷拍到的場景——
場景一:
委屈的小夫妻。
這對小夫妻想出手一套閑置的房產,於是,便被中介給盯上了。
由於這套房子平時都處於空關狀態,中介提醒自己的砍價專員(記者):你就說你看過這套房子2次了,你提幾個缺點,然後就開始狠狠砍價!
該套房產所在的小區掛牌價在339萬,而同戶型最新的成交價為285萬。
然而,中介卻讓記者從280萬開始報價。
一刀59萬。
聽罷,夫妻倆就坐不住了,直言:這才過去幾個月,就降了這麽多。說完,兩人便準備打道回府,說是準備私底下再商量商量。
場景二:
淚目的老大爺。
老大爺手中的房子掛牌價538萬,同小區同戶型市場最新成交價為508萬。
中介再次給自己的砍價專員(記者)提出底價:479萬。
又一刀砍了59萬。
起初,老大爺也不能接受。
但是,在中介以及砍價專員(記者)的一番說辭PUA下:現在是買方市場,不是賣方市場,一直在走下坡路……
大爺動搖了。
不像前麵那對小夫妻一樣憤然離席,而是眼含淚花地給出了自己的底價:510萬。

看完以上場景,你就能看出最近的二手房中介圈在搞些什麽事兒了——
他們,在搞不真實交易談判。
隻要隨隨便便從大街上拉幾個人,就能讓他們扮演買房的客戶,然後在房東麵前秀上一波操作。
打開門迎客的房東一開始隻是以為鍾意他家房子的買家到了,結果人家隻是拿著把帶了血的刀一桶亂砍,完事了以後頭也不回地瀟灑離去。
正如那名被雇用的記者,事了之後,中介給了其200元作為報酬。
他們,在搞不對等的交易。
想象一下那個場景,
一群無所顧忌的買房演員,他們不需要知道房子的市場價是多少,也不在意這套房子到底好不好,隻需要把中介給他的價格擺到房東麵前。
而且,還是一個擊穿底線的價格。
在他們麵前,房東沒有任何博弈的資格,如待宰的羊羔。
隻要中介多帶幾個演員,多報幾個擊穿底線的價格,房東們都得絕望。
尤其是在這種市場下,中介坦言:按照這種變相壓價的套路,每個月能收50套“低價房”,從而,門店老板每個月至少能多賺個50萬。
02
消失的二手房成交價。
根據中介的信息,他們每天要雇人完成15組帶看指標,通過雇演員變相壓價的方式,才能跟房東不斷地反饋價格,持續地降低房東的心理預期。
隻要買賣過房子,大家都會有一個較深的體會:讓房東降價真的很難。
畢竟沒有人的錢是大風刮來的,讓房東降個2萬、5萬都費勁,更何談10萬、20萬。所以,一名中介想讓房東把自己的預期降低到能成交價的價格,需要一個十分漫長的跟進過程。
但是,如今的中介們通過雇傭演員,打壓PUA的房東,極速地壓縮了這個過程。
在演員們拿大刀砍價的過程中,
要麽如前文的小夫妻一樣,憤然離場,那麽說明這套房子短期內不可能賣出去,也就沒有了跟進的必須。
直接被篩選掉。
要麽如前文的老大爺,無奈,妥協,淚目。
那麽,這位大爺的房子,將成為中介們力推的一套“筍盤”,然後被賣出,迅速變成中介到手的傭金。
那麽,中介到底如何“騙到”如此之多的房東的?
許多人率先想到,市場在持續下行,這讓許多房東的心態有點崩。
還沒說到關鍵點上——
2024年,北京、杭州、武漢、長沙、南京等城市的二手平台隱藏了成交價的公開現實。
2025年,上海二手房曆史成交價也被統統隱藏。
二手房市場的錨,消失了。
在這個市場當中,房東、買房人,不再能看到二手房成交曆史記錄,甚至連房源的曆史記錄全都看不見了。
迷茫,除了迷茫,還是迷茫。
為何要隱藏二手成交價?
大概,這是一個出於好心的政策。
會有人天真地以為:隻要把成交價隱藏了,就看不到成交價下跌了,就能撫平市場的恐慌。
呃……
實在是讓人發笑。
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最大的恐慌來源於未知。
房價上漲的時候,你把成交價隱藏了,那麽居民們隻會天天擔驚受怕——
房價是不是又漲了?
再這麽下去,我是不是買不起房了?
於是,居民們開始恐慌性買房。
房價下跌的時候,你把成交價隱藏了,居民們心裏也沒底——
這房價到底跌到哪兒了?
我買這房子,會不會買貴了?
於是,為了不讓自己踩坑,居民們要麽談判期間狠狠大刀,要麽索性不敢買房。
所以,隱藏二手房成交價隻會讓市場更恐慌。
從市場的角度出發,最貴的永遠是信息差。
為什麽二手房買房的中介費那麽貴,動輒就是2個點,幾萬幾十萬的?
一來,是中介帶看的服務費。
這隻能算多是辛苦費,還不算是大頭。
二來,是平台匯集的天量信息。
正是這些信息的存在,買家才能在萬千套房源中挑選出心儀的房子,才能貨比三家,才能不吃虧不踩坑。
高昂的中介費,正是信息差帶來的價值。
如今,最關鍵的信息被隱藏了。
這些信息僅被中介掌握在手中,那麽中介的話語權自然也變得越來越突出。
於是,才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
中介自信滿滿地雇傭演員,隨意地拿捏房東。
03
得利的,隻有中介。
從屁股決定腦袋的邏輯出發,二手房平台能夠在多個城市積極響應,隱藏二手房成交價,那麽對於二手平台來說定然是利大於弊。
別看咱們這幾年是下行市場,但看完二手房平台的數據,你就會發現他們的日子太滋潤了——
2025年一季度,貝殼總交易額8437億元,同比增加34%;淨收入為233億元,同比增加42.4%;淨利潤為8.55億元,同比增加98%;

與此同時,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門店數量增長28.6%至56849家,其中活躍門店增加了12617家。公司經紀人數量增長了24.3%至55萬多人,活躍經紀人數量增加9.17萬人。
二手房業務中,貝殼一季度的傭金收入從去年同期的46億元增長20.5%至56億元。以向加盟商收取的平台服務、加盟服務及其他增值服務費用從去年同期的11億元增長17.6%至13億元。
越是逆市,二手平台搞錢越有勁。
當然,許多買家並不在意,能把房價打下來對他們來說不是好事嗎?
我想說,
砍下來的價格,可不一定是賣給你的價格。
你可曾聽聞,ABC單?
A指房東。
B指買房的中間人,他們可能是中介,可能是炒房客。
C指實際的買房人。
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
第一步,A的房子的價格要遠低於市場價。
第二步,B出場,向A購買該套房產,並交定金鎖單,穩住A。
第三步,找到C,以接近市場價或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讓C接盤,從而賺取利差。
從這三步講,有兩個難點——
1.如何找到A。
市場上行時期,往往是找到筍盤,並拖延時間,讓子彈再飛一會,讓房價再漲一會,那時候的B對市場有信心。
而現在,我們看到了更狠的辦法——
那就是如前文的中介一樣,花點小錢雇幾個演員,不斷地對房東進行PUA,直接進行五十萬六十萬的大砍價。
2.如何找到C。
對於中介/中介門店來說,手裏頭有豐富的客戶資源。
隻要把“超級筍盤”的信息發布出去,去挨個打電話詢問客戶意願,總會有感興趣的客戶前來看房。
以上,你便能看出——
中介雇人砍價和ABC單絕對是天衣無縫的組合技能,絕對能把房東和買房人拿捏得死死的。
中介所言“一個月多賺個50萬”誠不欺我。
你還能看出——
掌握了關鍵隱藏信息(二手房成交價)的中介,站在絕對優勢上。
在這個套路中,房東血虧,買房人也沒占到便宜,大頭全被中介吞了下去。
由此,想買房的你可別幸災樂禍。
當你成為房東時,可能就離下一個受害者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