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投資人、創投公司B
Capital共同創辦人兼共同執行長甘古利指出,人工智能(AI)正引領一波為期可能長達20年的“超級周期”,目前正處於第三或第四年。隨著投資人追捧AI企業股債,華爾街也競相在亞洲推出AI指數型基金(ETF),滿足台灣和韓國等亞洲散戶對美國科技股難以饜足的需求。
甘古利歸納1990年代末來的“三大轉變”:首先,生成式AI提高了矽穀話語權回升;其次,創業門檻大幅降低,個人能透過AI工具寫程式碼;第三,前一波科技熱潮偏重亞馬遜與Meta等經營消費者市場的公司,未來十年將聚焦“深度”科技,如生成式AI與先進半導體等。
他說,當前AI超級周期將“從各個層麵改變世界”,包括藥物開發與就業市場,都將出現深遠的改變,“當前的良機,也就是我認為會帶來獲利的,將集中在各種大型語言模型(LLM)驅動的AI原生應用程序”。他也坦言,AI市場“確實有點陷入泡沫”,因為大家認為AI未來五年就會改變全世界,但其實會比預期還久。
投資人正熱烈追捧科技公司的股債,彭博匯編的數據,光是在美國的公開上市債券市場,科技公司今年來已籌集約1,570億美元的資金,比去年同期大增70%左右。以甲骨文最多,今年來已發行近260億美元的債券,顯示長期都以股市為焦點的AI投資熱潮,正外溢到債市。
亞洲散戶展現對美國科技股難以饜足的需求,使得從紐約到首爾的資產管理公司正爭相推出ETF,讓台灣和韓國的散戶投資人有投資美國科技巨頭的新管道。彭博數據顯示,今年在亞洲發行的美國科技股ETF達到19檔,有望超過去年創紀錄的22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