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流動性危機的碧桂園,境內債務重組方案漸漸浮出水麵。據碧桂園地產集團日前公告,因擬與投資者協商新的償付方案,7隻公司債券停牌。9月23日,據接近碧桂園人士透露,本次重組涉及境內9筆債券,本金規模合計約138億元,方案設置了多個選項。如果此重組方案順利獲得通過,有望實現超過50%的債務本金削減,債務期限最長延至10年,利率下降至1%。此舉也被視為碧桂園修複資產負債表、謀求生存發展的關鍵一步,將為其爭取至關重要的喘息空間。
9筆境內債正在推進重組
9月18日,碧桂園地產集團發布公告稱,因擬於近期與投資者協商新的償付方案,為穩妥推進相關工作,保證信披公平和保護投資者利益,H19碧地3、H20碧地3、H20碧地4、H1碧地01等7隻公司債券9月19日開市起停牌。
9月23日,據接近碧桂園人士透露,本次重組涉及境內9筆債券,本金規模合計約138億元。方案設置了多個選項供投資人選擇,若後續順利落地,大幅降低境內公開市場債務規模,在緩解碧桂園債務壓力的同時,投資人也能夠實現退出。
據悉,截至6月底,這9隻債券餘額為138.5828億元,包括H16碧園5、H19碧地3、H20碧地3、H20碧地4等。另據市場消息,重組主體擬調整重組債券的本息償付安排,並提供重組方案其他選項,包括回購選項、碧桂園控股股票選項及一般債權選項等。
根據方案設計,重組後的債務期限最長可延至10年,且重組通過後的5年內無本金償付壓力。同時,債券利率將大幅下降至1%,並采用“先本後息”的支付方式。
“在重組方案四種選項足額認購的情況下,預計實現50%以上的債務本金削減。”據上述接近碧桂園人士稱。
從目前來看,此次重組的核心目的在於緩解巨大的資金壓力。對於碧桂園而言,成功重組意味著至關重要的“喘息期”。本次重組將降低碧桂園的融資成本和近期利息支出對現金流的擠壓,使管理層能將更多資源集中於“保交房”和日常運營。
另有業內人士分析,這無疑是碧桂園化債曆程中的一個轉折點,關係到碧桂園自身能否化解債務危機,實現財務狀況好轉和可持續發展。方案能不能按計劃落地執行,將決定碧桂園能否順利走過本輪行業周期。
據碧桂園中期業績報告,盡管碧桂園總資產(約9093.28億元)高於總負債,但集團境內已有1861.84億元債務違約或交叉違約。碧桂園在推動項目進入白名單以獲取新增融資和存量貸款展期的同時,境內債務重組也勢在必行。在中報中,管理層計劃2026年上半年完成境內債務重組。
化債路上麵臨關鍵考驗
化債一直是碧桂園努力的方向。在境內債務重組方案推出之際,從境外債務來看,截至2025年8月,持有77%公開票據本金的債權人已加入重組協議,銀團貸款協調委員會代表49%本金簽署支持協議。
據悉,納入境外重組範圍的外部有息債務本息約160億美元,股東貸款本息約12億美元,合計約172億美元。在重組方案五種選項足額認購的情況下,重組後最高降債規模約117億美元。重組後新的債務融資成本預計下降至1.0%-2.5%,期限最長11年。
在應對債務危機的同時,“保交房”是碧桂園的核心任務。上半年,碧桂園合計交付房屋約7.4萬套,近三年交付量在行業第三方榜單中持續位居榜首。對此,在業內人士看來,碧桂園的路徑已非常清晰:集中資源確保交付,同時管理債務,以期最終回歸正常經營軌道。因此,此次境內債重組方案能否順利落地,也將是其化債之路上的關鍵考驗。
按照計劃,2025年上半年,碧桂園重點工作是以保交房為主,下半年則以保交房和保主體並重。保主體就涉及債務重組。
據碧桂園9月管理會議透露,目前碧桂園部分區域保交房任務即將完成,近期已開始啟動新項目的經營策劃會。總裁莫斌表示,從保交房向資債修複與正常經營轉換,須杜絕盲目,充分論證,做一成一。
碧桂園是當前出險房企債務重組的縮影。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截至2025年8月,全國約有60家出險房企公布了債務重組進展,其中20家的方案已獲批,化債總規模超過1.2萬億元。9月份,旭輝控股7筆境內債整體重組方案、佳兆業境外債務重組方案等也相繼取得了進展。
從實踐來看,現金回購、債務展期、債轉股、資產處置等差異化策略得到廣泛應用,為企業和債權人提供了更多選擇,有助於提高重組成功率和實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