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朝陽公安分局在周日(9月21日)晚發布警情通報,指挑動中國網民討論數日之久的男星於朦朧跳樓案背後的疑點均為謠言。
朝陽公安此次通報將於朦朧案相關處置歸進“淨網2025”專項工作,指出網絡盛傳的說法均為謠言,包括“於某某被他人組局侵害後跳樓”,“大佬要潛規則他,狗腿子替大佬組的局,他被灌醉後侵害,想不開跳樓”,“於朦朧母親被控製”,“監控被人為毀壞,背後有挺大勢力。現在於某某母親和妹妹都被控製起來了”,以及“於某某被吊在高樓,活活拔掉指甲、開膛破肚,被丟下樓”。
這則通報表示,三個主要謠言發布者已經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強製措施,並“對編造謠言行為供認不諱”。

Getty Images 於朦朧(中)是一名中國歌手、演員,曾出演大熱劇《三生三世十裏桃花》,也曾參加《快樂男聲》等選秀綜藝。
於朦朧是一名中國歌手、演員,曾出演大熱劇《三生三世十裏桃花》,也曾參加《快樂男聲》等選秀綜藝。9月11日上午,中國博主“名偵探小宴”引述知情人士在微博爆料稱,他於當天淩晨時分在北京墜亡,事發前“和五六個好友在朋友家吃飯”。
該事件隨後立刻被自稱知情人士的網民描述為“自殺”。
中國媒體《極目新聞》表示,其記者發現有警車出現在墜樓案事發地點附近,小區內亦有警察巡邏,五樓亦有紗窗破損,隨後再報稱有粉絲前往事發地附近獻花,但花束很快被收走。
從來源極難確認的“自殺”消息放出後,“於朦朧死前究竟經曆了什麽?”成為中國社交媒體上持續至今的議題——即便在微博、抖音等平台上,於朦朧主題的帖文被嚴格管控,久經審核係統訓練的中國網友依然通過表情符號、諧音、拚音字符、代稱、發倒轉圖片等方式接力傳播來源不明的消息。
這些消息包括但不限於:於朦朧獨自對抗娛樂圈潛規則、有官員之子參與迫害,等等。
BBC中文無法獨立還原證據視頻和以上言論的真實性。
於朦朧的母親在9月16日晚,也就是墜樓事發五天後,通過於朦朧工作室微博發文再度確認官方說法:因飲酒意外墜樓,並呼籲各方停止猜測。這則聲明否認了民眾的疑慮重點:於朦朧之死究竟是自殺還是意外?前者直接指向中國娛樂圈黑幕。
這條微博收穫了超過39萬條評論,民眾在對於朦朧母親表達惋惜的同時指出:查明真相才是對死者的尊重。
當日稍晚時候,中國男星李亭哲在直播中表示,他覺得中國內地娛樂圈“惡心”,並呼籲曾和於朦朧聚餐的人出麵解釋以還原事件經過。
網絡判案進一步發酵
中國政府對社交媒體長期實行嚴格的言論管控製度,網民為了規避審核、延續討論而開發出多種語言係統,拚音縮寫、諧音等,同時也開發出用暗示、黑話替代正常語序語句的語言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審核,但實際上亦肢解了公民討論的空間。
發現於朦朧相關話題在微博、抖音等平台遭遇審核之後,網民轉向Threads和臉書等境外平台,並按照微博的發言習慣用倒立發圖、左右對稱文字來持續規避審核,但實際上導致信息在流通過程中損耗嚴重,使得非中國網民難以閱讀、理解來自中國網友的討論和疑慮,連基礎事實都難以確認。
於朦朧墜亡案事發後,中國網友持續“判案”,甚至鎖定稱某網絡歌手參與迫害,原因是該歌手的“墨鏡反光倒映出劇組模樣”,而這一劇組和於朦朧有關。而自稱出於安全考慮用匿名出現的“知情人士”更是讓難以驗證的信息遍布網路。
警方通報一辟了之?

Getty Images
關於於朦朧事件,中國官方的態度非常謹慎,甚至稱得上態度堅決。
事件發生後,在第一現場被警方封鎖的情況下,民間的現場調查已經不可能。於朦朧母親肯定官方說法後不久,網絡輿論繼續圍繞“是否是自殺?是否有娛樂圈潛規則存在?是否有特權階級介入?”這三個重點問題展開,中國當局在上周六(9月20日)處理了快手和微博,原因是“熱搜榜單主榜高位大量炒作明星個人動態和瑣事類詞條等不良信息內容,破壞網絡生態”。
緊隨其後的21日晚,官方發布藍底白字的警方通報。在中國媒體新常態下,這種通報一般意味著公共討論的結束。警方通報發出之後,微博上不再可見質疑的聲音,即便有針對通報可信度的疑問,幾秒鍾後就被刪除。有網友曬出了自己的貼文被刪除的截圖。
22日,中國網絡監管部門宣布開始新一輪清朗行動。
整個處理過程可以說幹淨利落。唯一來自官方確定的消息僅僅做到了把民眾的疑慮來源全部“辟謠”:
到底是自殺還是意外墜樓?——“於某某被他人組局侵害後跳樓”是謠言;
是否曾遭遇娛樂圈潛規則?——“於朦朧母親被控製”,“監控被人為毀壞,背後有挺大勢力。現在於某某母親和妹妹都被控製起來了”是謠言;
是否有權貴之子仗勢欺人?——“大佬要潛規則他,狗腿子替大佬組的局,他被灌醉後侵害,想不開跳樓”是謠言。
該通報隻是針對網絡傳聞進行辟謠,但沒有披露案件本身的細節。
通報表示公安機關的調查通過現場勘查、法醫檢驗、調查訪問、調取視頻監控等方式完成,並直接宣布“家屬無異議”,於朦朧的母親通過工作室的官方微博“發布了聲明”。
朝陽警方也沒有解釋他們在哪些地方進行了調查取樣、以何種形式完成現場勘查、抑或是法醫檢驗、哪些監控作為證據出現又為何這些證據被取信——現場到底是什麽樣子?都有誰參與了於生前最後一次聚會?經過如何?誰錄製了口供?網民之前提出的問題都沒有答案。
自新冠疫情以來,藍底白字的警方通報在中國已逐漸有取代新聞之勢,成為官方確定口徑、進行輿論管控的一個主要手段。車禍、洪水、大火等突發新聞已不再是中國媒體的報道權責所在,反而成為藍底白字地方通報的專利——民眾需要從公安口中得知某地是否有災情,社交媒體上卻罕見這些信息。
但中國官方並不總是如於朦朧一案這般囫圇得結論——中國公安一直都有做詳細通報的能力和慣例。
以曾震驚中國的2022年徐州鐵鏈女事件為例,同樣是警方通報,同樣是對於當局來說“重大輿情事故”,江蘇省出具的通報雖然同樣沒有說服中國民眾,但仍然詳細陳述了是通過哪些手段進行了DNA檢驗比對確定親緣關係,又是通過哪些方式進行生物確認,哪些機構、醫院參與其中,呈現出可追溯的狀態。
去年末湖南常德一男子在小學門口駕車衝撞,警方亦在通報中表達了男子的做案動機和行為曆史。
但對於於朦朧事件,中國官方截至目前僅寥寥數語用於辟謠。
明星舉止為何成網民新目標?

Getty Images,於朦朧案發生之前,有網友逐幀分析另一位網紅虞書欣的行為。
中國網信辦在次日即發文宣布開展“清朗·整治惡意挑動負麵情緒問題”專項行動。
網信辦負責人點名指出此次專項行動將著力長處理“挑動群體極端對立情緒”、“挑起網絡暴力戾氣”等現象。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於朦朧案官方通報發布前一天,微博、快手等平台因“熱搜榜單主榜高位大量炒作明星個人動態和瑣事類詞條等不良信息內容,破壞網絡生態的問題”而被查處。
於朦朧墜亡案發前,中國另一明星虞書欣即深陷網絡輿論數月之久:網民稱通過天眼查等企業信息檢索平台試圖挖出虞父或涉非法占用國企資金等問題。
不久前,明星黃楊鈿甜因佩戴價值230萬元的天價耳環同樣引起網友注意並要求徹查其父是否涉嫌貪汙受賄。哈佛畢業生蔣雨融的發言亦在中國引起軒然大波,民眾同樣一度將目光放向她背後的家族勢力,同樣要求清查是否有特權行使其中。這些指認和網絡上的其它熱點事件一樣,最後並沒有出現實證。
新冠疫情結束至今,中國深陷經濟危機,失業率高企,經濟環境並不景氣,民眾對當權者的不滿與日俱增,並直接反映在對特權階級的額外關注、以及厭惡情緒上。
這種額外關注如果在蔣雨融時期依然停留在用放大鏡去觀察是否有出格言行,到對待虞書欣時已經有了滋生陰謀論的傾向:中國當局對於當權者相關話題諱莫如深,灰色地帶裏自有陰謀論生長。
民眾在對待虞書欣時已經開始熱衷於解剖綜藝、直播,詳細查看和猜測哪些人因為哪些表情、言論令虞書欣不滿,從而招致被“雪藏”或“失去資源”。
這一模式也被繼承到了關於於朦朧的討論上,民眾嚐試去找綜藝、通稿的時間軸,去深挖都有誰在出席於朦朧最後的晚餐,此前哪些權貴交往密切、共享“男寵”,而於朦朧是否成為了他們的獵物——BBC中文無法獨立驗證這些影片、推論以及“知情人士內幕”的真實性。
於朦朧案緊隨黃楊鈿甜、蔣雨融、虞書欣的輿論風波之後,盡管中國官方通報有針對性地辟謠,但中國民眾依然圍繞這個權貴特權階層話題展開討論。中國網民在信息幾乎完全不透明的情況下,似乎湧向了一種最能接受的敘事:是特權階級在背後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