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智賢憑藉2001年的浪漫喜劇《我的野蠻女友》一舉成名,該片席卷亞洲
在諜報愛情劇《暴風雨》(Tempest)中,韓國巨星全智賢飾演一位試圖揭開致命暗殺真相的外交官。
“中國為何偏愛戰爭?核彈可能落在邊境附近,”她在這部“迪士尼+”新劇的一集中說道。
這個虛構的場景在過去一個周末引發了現實中的風波——許多中國社交媒體用戶認為這是在惡意地將中國描繪成好戰國家。許多人現在呼籲各大品牌與這位韓國女演員割席。
這場騷動也再次引發了關於中國非正式禁令的爭論,也就是“限韓令”,截至今年,該禁令已實施近十年。
雖然中國從未承認禁播韓劇或者韓國娛樂產品,但自2016年以來,韓劇內容的驟然減少被廣泛認為是對韓國2016年部署美國薩德反導係統的抗議——中國認為該係統對其在該地區軍事行動構成威脅。
近幾個月來,情況似乎有所緩和,因為一些韓國藝人開始有機會在中國舉辦個人演唱會。但《暴風雨》引發的爭議再次掀起對禁韓令的支持浪潮。
“請把韓劇禁播進行到底,謝謝!”一則微博評論獲得了1萬個讚。
雖然大部分憤怒都集中在全智賢針對中國的台詞上,但社群媒體用戶也從劇中找出了其他他們認為具有冒犯性的例子。
例如,劇中原本描繪中國大連的場景中出現了一片破敗的建築群,網友考究稱這些建築是在香港拍攝的,有人認為這給中國帶來了負麵影響。
在另一個場景中,一群人坐在紅地毯上的一張桌子旁,地毯上點綴著黃色的星星,社群媒體用戶稱這很像中國國旗。
當全智賢又一次朗誦一首中國古詩時,觀眾批評她口音怪異。
這一切在微博上引發了一場針對全智賢的聯合行動,用戶們正在向各大品牌施壓,要求他們懲罰全智賢。
據眼尖的微博用戶透露,美國護膚品牌“海藍之謎”(La Mer)、法國奢侈品牌“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和瑞士鍾表製造商“伯爵”(Piaget)均已將全智賢從其社交媒體帳號上移除。
路易威登官方微博帳號下的一條微博評論寫道:“除了撤下全智賢的廣告,還要迅速在全球範圍內終止與她的合約。否則我們將永遠抵製路易威登。”
全智賢的經紀公司周二向當地新聞媒體MBC表示,全智賢的品牌宣傳活動與《暴風雨》“無關”,合作在該劇上映前就已結束。
眾所周知,當中國消費者認為影片侮辱了中國民族自豪感時,他們會利用自身強大的消費能力來施壓。
從瑞典時尚巨頭H&M到日本服飾連鎖店優衣庫,以及最近因一則涉嫌種族歧視的廣告而遭抵製的斯沃琪(Swatch),許多品牌都成為了此類抵製活動的目標。
有些人為全智賢辯護,稱這句頗具爭議的台詞並非由她創作。
“全智賢隻是個演員。她不可能在拍電影之前就了解一個國家的曆史、人民的情感以及國家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一位微博用戶寫道,並將此事歸咎於劇組和編劇的“無知”。
但這種情緒被激烈的反對聲浪淹沒了。 “即使是洗衣機,也比不上你這麽會洗地,”一則評論寫道。
“她不是個小演員。她有劇本選擇權,她可以讀劇本!誰能強迫一個當紅明星這樣做?”另一位網友寫道。
全智賢以2001年的浪漫喜劇《我的野蠻女友》一舉成名,這部劇席卷了亞洲,並確立了她21世紀初韓劇女王的地位。此後,從2013年的奇幻愛情劇《來自星星的你》到2021年的Netflix驚悚片《王國》,她憑藉自己的角色獲得了持久的成功。
但與許多其他韓國明星一樣,自2016年禁令頒布以來,她就一直默默地淡出中國娛樂圈。
“限韓令”回暖?
今年早些時候,隨著雙邊關係似乎有所回暖,人們對禁令的解除抱持樂觀態度。
今年3月,韓國外交部表示,兩國外長同意致力於恢複文化交流。隔月,韓國嘻哈樂團Homies成為近十年來首個在中國大陸演出的全韓國組合。
但很難說韓國流行音樂和韓劇最終會有多少機會重返這個曾經最大的市場。
5月,韓國流行音樂男子團體Epex原定在福州演出,原本將成為韓國流行音樂在中國的一場裏程碑式的演唱會。但他們的演出在演出前幾周就被取消了,經紀公司以“當地情況”為由取消了演出。
上周,當被問及海南省另一場原定由多支韓國流行音樂團體參加的演唱會延期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中方並不反對與韓國進行“有益的文化交流”。
過去十年,中國已證明自己是一個強大的流行文化強國,能夠利用本土媒體為13億人口提供娛樂。而對許多中國觀眾來說,圍繞《暴風雨》的持續爭議又給了他們一個遠離韓國內容的理由。
一位微博用戶寫道:“都2025年了,你還在看韓劇,真是俗氣!”

有些人為全智賢辯護,認為她沒有自己撰寫過這句有爭議的台詞
中國社交媒體與“養蠱”
BBC中文記者
自“限韓令”以來,中國網民逐漸發現對韓國表達友好態度的內容並不能獲得平台推流,親近日本、美國的影片、文字都有一定程度的權重降低——這和中國的外交傾向不謀而合,一些人認為這是官方“縱容默許”的態度,也就是中國官方態度的直觀體現。
在中國互聯網上,這樣不動聲色的推流機製會極大程度影響用戶對另一個國家形象、文化、曆史的態度, 這樣的官方行為在中國被一些網友稱為“養蠱”。
和對親韓內容的打壓相比,盡管中國網民一直都熱衷於製作和創作與朝鮮、俄羅斯相關的表情包和影片、玩笑,但關於這些素來和中國有友好往來關係國家的負麵內容,社交媒體平台往往會降低爆光率,同時用算法機製鼓勵更多展現這些國家友好正麵形象的內容。
自“限韓令”以來近9年時間裏,中國網民已經訓練有素、且逐漸接受了“韓國相關內容較為敏感”這個算法設定,並直接體現在和韓國相關的負麵新聞被報導後,評論區幾乎隻有一邊倒的聲音——全智賢事件也難逃此定律,哪怕隻是一句電視劇裏的台詞。
和“限韓令”並道齊驅的是中國對於國家主義的進一步強化教育,“民族自信”通過多種形式滲透到民眾生活的方方麵麵,外交部的強硬官方發言被抖音等平台推送為“最強天團”,吳京的戰狼形象獲得大量推流,“辱華”的標準亦在此環境下不斷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