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江湖中,羅永浩始終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從錘子科技的起起落落,到背負巨額債務後的 "真還傳",他的人生軌跡充滿戲劇性轉折。然而
2025 年以來,這位曾經被戲稱為 "行業冥燈"
的創業者,卻憑借一係列出人意料的行動贏得了網友的廣泛認可,完成了從爭議人物到公信力代表的形象蛻變。
預製菜風波中的消費者衛士
2025 年 9
月,羅永浩因一則吐槽微博再次站上輿論風口,但這一次,他收獲的更多是支持與讚賞。"好久沒吃西貝了,今天下飛機跟同事吃了一頓,發現幾乎全都是預製菜,還那麽貴,實在是太惡心了。"
這條看似平常的消費吐槽,迅速將連鎖餐飲品牌西貝蓧麵村推向風口浪尖。
羅永浩的堅持很快得到了驗證。多家媒體實地探訪西貝門店並進行直播,後廚出現的袋裝冷凍魚、袋裝雞湯等預製食材引發網友質疑。迫於壓力,西貝宣布全國 370 多家門店後廚向消費者開放參觀,這場由羅永浩引發的爭議最終推動了整個餐飲行業對預製菜透明度的重視。這種敢於挑戰行業潛規則、為消費者發聲的姿態,讓許多網友對羅永浩刮目相看。
科技轉型:從 AR 到 AI 的華麗轉身
羅永浩的科技創業之路向來充滿坎坷。2022 年,在直播帶貨事業如日中天時,他宣布成立細紅線科技,投身 AR 創業,稱這是 "最後一次創業"。然而現實殘酷,正如他在 2025 年 6 月的 AGI Playground 大會上坦言:"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燒了很多錢,證實十年內 AR 眼鏡都不太可能商業化。"
但羅永浩的可貴之處在於懂得及時調整方向。麵對 AR 業務的困境,他沒有固執堅持,而是果斷帶領團隊轉向 AI 領域。這一轉型在 2025 年結出了碩果。6 月 15 日,羅永浩數字人在百度電商完成首場直播,吸引超 1300 萬人次觀看,GMV 突破 5500 萬元,部分核心品類商品帶貨單量甚至超過羅永浩真人首秀同期數據,創下數字人直播帶貨新紀錄。
這場成功的直播背後是硬核技術支撐:由 AI 技術生成的劇本式產品講解內容高達 9.7 萬字,AI 驅動的數字人動作數量達到 8300 個。羅永浩對這項技術給予高度評價:"看著兩個數字人在鏡頭前眉來眼去,講著和我一樣風格的段子,有種恍如現實的奇妙感覺。" 這種從理想主義創業者到務實科技探索者的轉變,讓人們看到了羅永浩身上堅韌不拔的企業家精神。
內容創作與公益:多元化形象的塑造
除了商業和科技領域的突破,羅永浩在內容創作和公益事業上的持續投入也為他贏得了更多好感。2025 年 8 月,他將微博名改為 "羅永浩的十字路口",同時推出了同名視頻播客節目,邀請不同領域的人物進行深度對話。
首集節目上線便引發關注,嘉賓是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兩人圍繞科技、創業、人文等話題展開了 3-5 小時的深度交流。這種跳出流量陷阱、專注深度內容的嚐試,展現了羅永浩知性、成熟的一麵,與過去那個口無遮攔的 "網紅" 形象形成鮮明對比。
公益事業方麵,羅永浩的堅持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從助力湖北秭歸臍橙、吉林蕎麥冷麵、甘肅平涼蘋果等農產品的公益助農直播,到向鄭州慈善總會捐贈 100 萬元馳援暴雨災害,再到將多場演講和發布會門票收入捐贈給開源組織,羅永浩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企業家的社會責任。這些長期積累的公益善舉,為他贏得了 "直播助力脫貧攻堅宣傳大使"、"數字鄉村形象大使" 等榮譽稱號,也為其正麵形象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 "孤勇者" 到公信力代表的蛻變
回顧羅永浩的公眾形象變遷,並非一帆風順。2025 年 8 月,他曾因在 "武漢大學圖書館事件" 中替楊某媛說話而遭遇口碑危機,被指 "敗光五年真誠人設"。當時的爭議顯示出公眾對羅永浩 "逆行" 性格的複雜態度 —— 人們既欣賞他敢於說真話的勇氣,又擔心他不分場合的 "唱反調" 會適得其反。
但隨後的預製菜風波成為了羅永浩形象的重要轉折點。在這個事件中,他展現出的不僅是過去那種 "孤勇者" 的特質,更體現了成熟的策略和建設性的態度。他沒有局限於個人恩怨,而是將爭議引向行業規範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更高層麵,這種格局的提升贏得了廣泛認可。
從負債 6 億到成為直播電商頭部主播,從 AR 創業失利到 AI 數字人技術成功,從口無遮攔的爭議人物到推動行業進步的公信力代表,羅永浩的蛻變之路充滿啟示。他用行動證明,爭議與認可並非不可調和,堅持原則、勇於轉型、心係公益,即使是曾經飽受爭議的人物,也能通過持續努力贏得公眾的尊重與認可。
羅永浩的故事告訴我們,在複雜多變的互聯網時代,公眾評價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標簽。真正能夠贏得長久認可的,是那些敢於堅持原則、勇於突破自我、始終保持社會責任感的人。這或許就是羅永浩能夠讓網友刮目相看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