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15日,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德裏(Delhi)舉行的獨立日慶祝活動發表演說後,向在場參與活動的民眾揮手。(Reuters)
據《今日印度》等媒體報道,消息人士向德國《法蘭克福匯報》透露,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幾周曾至少四次嚐試與印度總理莫迪通電話,但莫迪拒絕與他交談。
報道說,有關跡象表明,莫迪對美國向印度加徵關稅,以及川普有關印度是“死亡經濟體”等言論感到不滿。莫迪源於“深切的憤怒”,也出於“謹慎的考量”,因此拒絕與川普通話。
根據川普7月31日簽署的行政令,美國從8月7日開始對印度輸美商品徵收25%的關稅。
8月6日,川普又簽署行政令,以印度“以直接或間接方式進口俄羅斯石油”為俄羅斯提供戰爭支持為由,對印度輸美產品徵收再額外的25%關稅。
兩項關稅疊加後,印度輸美商品適用50%的關稅稅率,是亞洲國家中最高的。美國國土安全部當地時間8月25日發布預告通知,擬自8月27日零時起對印度商品加徵50%關稅。
印度方麵對此表示,美方對印度加徵關稅的做法“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印度將“採取一切必要行動”維護國家利益。
莫迪不接川普電話,即是印方的“必要行動”之一。
曾幾何起,無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政府,美國對待印度的態度都相當友好。尤其川普第一任期將亞太戰略調整為印太戰略後,印度的地位更是猛然升級。印度被拉攏為美日印澳四方安全聯盟的一員。2020年10月美印簽署《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BECA)後被廣泛認為雙方已經是準軍事同盟的關係。
印度也想借中美對抗機遇,承接從中國轉出的國際投資,複製中國崛起故事,並增強自身與中國對抗實力。近年來,印度一邊利用新興大國的身份在西方世界備受禮遇,一邊利用和中國關係不睦的標籤填補美西方同中國脫鈎斷鏈留下的空白,吃盡了中美對抗的地緣政治與經濟紅利。
在川普第一任,莫迪就曾先後在2017年和2019年兩次訪問美國。拜登政府時期,2021年9月、2023年6月、2024年9月莫迪三訪美國。2025年2月,川普上任後不到一個月,莫迪就到訪美國,是川普2.0時代接訪的第四位國家領導人。
在川普4月開始徵收全球對等關稅之前,2025年2月莫迪訪美期間美印就開始談及關稅問題。當時為了彌合貿易逆差,印度計劃和美國達成數十億美元軍火交易,並進口更多美國石油和天然氣,以縮小兩國貿易逆差,並設定到2030年將雙邊貿易額翻一番至5000億美元的目標。

2025年2月13日,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右)和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白宮會麵時握手。(Reuters)
但蜜月期的酒味還未散盡,川普的大刀就砍下來。日、韓、歐等各方都同美國達成了15%左右的關稅。比其它任何國家溝通都更早的印度卻被川普公開處刑,徵收高達50%的關稅。
印度認為自己的身份地位無可替代,誤以為自己已是西方世界的一員,殊不知對美國而言,不過隻是菜單上的一道菜。
被暴捶的印度終於認識到在美國心中的地位,於是就有了莫迪當下的回應。但莫迪此舉究竟是一時任性撒嬌,還是要造川普的反還不得而知。美印還在就關稅進行博弈談判,不排除莫迪此舉隻是一種感情勒索,最終還會摟住美國鷹象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