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企正在通過紅海和蘇伊士運河將汽車運往歐洲,而在近兩年前,伊朗支持的也門胡塞武裝組織開始襲擊使用這條中東重要運輸航線的船隻。
為了將汽車從亞洲運往歐洲,其他國家的汽車製造商仍在使用繞道非洲的更長、費用更高的航線。
據英國海事信息服務機構勞氏日報情報公司的最新分析,上個月,至少有14艘汽車運輸船從中國港口經紅海和蘇伊士運河駛往歐洲。6月的航運量也基本持平。
雖然胡塞武裝曾在上個月初用無人機、手榴彈和炮火擊沉了另外兩艘貨船,但中國船隻仍在繼續使用這條航線。胡塞武裝稱,襲擊行動是為了聲援在以色列對哈馬斯發起的加沙戰爭下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巴勒斯坦人。
大多數航運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政府已與伊朗或胡塞武裝達成了默契,確保中國汽車運輸船免受攻擊。看來“中國已找到了與受伊朗支持的胡塞叛軍打交道的辦法,而且已被告知,他們的船隻不會成為襲擊目標”,另一家海事數據公司Veson
Nautical的估值與分析副總監丹尼爾·納什說。
與繞道非洲相比,通過紅海和蘇伊士運河往返亞歐的航程可節省14至18天。這就減少了花在燃料、船員,以及船隻本身的錢,從而讓每輛汽車的運輸成本降低數百美元。
繞道非洲“給船東增加了相當大的燃料費用,增加了來自輪船的汙染,並最終提高了新車買家的成本”,勞氏日報的高級分析師羅布·威爾明頓說,他領導了評估汽車運輸船航行的工作。
這些節省下來的成本幫助中國汽車製造商在歐洲市場與來自日韓以及歐洲本土的車企競爭,這些車企依靠不使用紅海航線的歐洲和日本航運公司將汽車從亞洲運往歐洲。
中國汽車製造商麵臨著其他成本——歐盟去年把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的關稅提高到每輛高達數以千計美元。
通過向歐洲出售以電池驅動為主、小型汽油發動機為輔的混合動力汽車,比亞迪和其他中國車企已部分規避了這些關稅。
自胡塞武裝從2023年11月開始在也門附近擊沉或劫持船隻以來,大多數其他商用輪船——包括隸屬於國有的中國遠洋運輸公司(簡稱“中遠集團”)的大型集裝箱船一直避免走紅海和蘇伊士運河的航線。歐洲和亞洲的船東們普遍拒絕租用它們船隻的公司使用這條航線。倫敦的商業保險公司已對承保走這條航線的船隻變得謹慎,對采取這一做法的船隻收取更高的保費。
中國車企,尤其是比亞迪和上汽集團,已在近幾個月裏從中國的造船廠接收了一些世界上最大的專門為運載汽車設計的貨輪。而且,這些車企正在讓這些新建造的船隻通過紅海航線進行運輸。這些在長江沿岸或附近的造船廠建造的輪船有十幾層甲板,一次可運載多達5000輛汽車,總價值高達一億美元或以上。
國有企業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汽集團”)和比亞迪均未回應置評請求。威爾明頓說,除了中國擁有的貨船外,幾艘由韓國公司或阿布紮比和土耳其的合資企業擁有的汽車運輸船也曾在今年6月和7月在中國的汽車裝運港停靠後走了紅海和蘇伊士運河航線。
中國、伊朗,以及胡塞武裝尚未宣布任何有關汽車運輸船的協議。中國外交部上周五沒有馬上回複置評請求,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按慣例在8月份休會。
中國幾乎包攬伊朗全部的原油出口,這占到伊朗經濟總量的6%,相當於伊朗政府年度預算的一半。中國官員認為,抵製伊朗石油出口是西方國家組織的,從未得到聯合國的批準,所以對中國的石油公司不具有約束力。
胡塞武裝曾在今年7月28日宣布,他們會繼續打擊他們認為與以色列或以色列港口存在任何聯係的船隻。胡塞武裝的行動是在來自加沙地帶的哈馬斯武裝分子於2023年10月7日襲擊了以色列南部後不久開始的。
首批襲擊中最有名的事件,是2023年11月被劫持的Galaxy
Leader號汽車運輸船,該船當時正從歐洲空駛回亞洲。船上的25名船員被當作人質在也門遭扣留長達14個月,雖然他們終於在今年1月被釋放,但胡塞武裝仍將船隻扣留在了也門的一個港口。
後來,以色列空軍在一個月前轟炸了該船,因為此前有報道稱,胡塞武裝正在使用船上先進的雷達係統,為下一次打擊行動追蹤紅海中的潛在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