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紐時:加拿大正經曆一個尖銳持久深刻的憤怒時代

紐時:加拿大正經曆一個尖銳持久深刻的憤怒時代

文章來源: 加美財經 於 2025-08-11 14:33:4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紐時:加拿大正經曆一個尖銳持久深刻的憤怒時代

本文刊發在紐約時報觀點,作者斯蒂芬·馬爾凱是一名記者和播客主持人。他居住在多倫多。

加拿大正經曆著一個尖銳、持久、深刻而又根深蒂固的憤怒時代。源頭是特朗普,矛頭直指美國。

掌握著世界有史以來最強大軍事力量的特朗普,多次宣布要在吞並加拿大之前削弱加拿大經濟。就我所見,美國人似乎並不把這種可能當回事,盡管上周他已著手行動,對加拿大加征35%的關稅。

這一突如其來、愚蠢至極的對加拿大主權的威脅,正在重構加拿大人的生活。

隨著美國從親手建立的全球秩序中退卻,世界各國正在重新製定優先事項,調整國內機構,因此也在重塑國家認同。到2027年,日本的軍費將在五年內增長60%。德國也在重新軍事化,盡管很難找到願意服役的士兵,幾代人被灌輸的反戰觀念仍在延續。

巴西已經開始用人民幣與中國進行貿易,從而找到了一種完全繞開美國的途徑。

這些都是對國家存在方式和身份認同的劇烈改變。但也許沒有任何地方的變化比加拿大更深刻。

麵對美國的威脅,加拿大正經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民族主義浪潮,比上世紀60年代的民族主義更為強烈。當時,加拿大身份的形成和傳播依靠的是書籍、音樂、國家廣播公司CBC,以及官方的雙語和多元文化政策。但與此同時,加拿大在經濟和軍事上不斷融入美國。

如今,安大略省已經禁止銷售所有美國酒類產品。超過三分之二的加拿大人表示,今年會減少購買美國的食品雜貨。加拿大人前往美國的旅行仍在急劇下降,雖然這可能與政治抵製關係不大,而更多是因為美國已經非常明確地表明,外國人在其境內可能會被拘留,甚至遭遇暴力,而無從申訴。

兩國邊境兩側的人,都希望這種經濟對立隻是暫時的(畢竟波本威士忌無可替代)。但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揭示了一個更持久的事實:美國已不再是一個遵守協議的國家。

特朗普違背了他在第一任期親自達成的協議。與這樣的人做生意,隻能是迫不得已。

根據二月份的一項民調,91%的加拿大人希望在貿易上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問題在於,如何與美國脫鉤,以及這會有多痛苦。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在贏得聯邦大選後的勝利演講中宣布:“我們與美國的舊關係——一種以持續加深的融合為基礎的關係——已經結束。由美國主導的全球自由貿易體係——一個加拿大自二戰以來依賴的體係,雖然不完美,但幾十年來一直為國家帶來繁榮——已經結束。”

這種背離美國的態度並不僅僅是自由黨的立場。

2006年至2015年擔任總理的保守黨重要人物斯蒂芬·哈珀近日在中西部立法會議(一個美加立法者的跨境會議)上表示:“我可以說,我可能是加拿大曆史上最親美的總理。”

隨後他承認,他已建議現任自由黨政府盡快實現多元化,“我們絕不能再讓自己處於會被這樣威脅的境地。”

7月中旬,加拿大運往亞洲的首批液化天然氣抵達韓國。中國正在購買加拿大的原油,而不是美國的。

這就是加拿大的未來。

除了貿易,吞並的說法才是最深刻改變加拿大人自我認知的因素。加拿大軍隊幾乎完全是為了履行對盟友的承諾而設計的。因此,加軍規模小而精,僅有七萬多人。真正保衛本國邊境,從來不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我理解,美國人或許會覺得吞並的可能性太過離奇,不值得認真看待。但美國已經證明了有能力實現最離奇的可能。

一年前,美國海軍陸戰隊被部署到洛杉磯,配合那些不總是表明身份的蒙麵特工,這一想法還會被視為反烏托邦小說。

美國的座右銘已從“我們信仰上帝”變成了“沒有真相,一切皆可為”。

當一個國家從民主倒退時,入侵鄰國往往正是獨裁領導人用來暫停本國法律的借口。問問烏克蘭人就知道了。

如果特朗普真的打算競選第三個任期,那麽在北部邊境製造一場“緊急事件”,正是可能需要用來暫停憲政規範的那類借口。

麵對這種威脅,加拿大國內正在討論兩種方案。

第一是核武器。第二是全民防禦。這後一種,是芬蘭麵對俄羅斯時的生存之道。俄羅斯是個規模遠大於芬蘭的鄰國,時常因無能的政府而崩潰,又以帝國主義野心向外擴張。

加拿大在全球危機和世界大戰中一直有征兵的傳統,但並不是一個以軍事為樂的國家。但加拿大人的心態正在改變,這種轉變不僅是經濟或政治的,也是文化上的。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加拿大精英階層因與美國的融合而受益——與美軍並肩作戰的狙擊手,在美國實驗室工作的科學家,為紐約出版物撰稿的作家,在好萊塢成名的演員。

就連卡尼在2023年擔任金融新聞與數據巨頭彭博董事會主席時,仍是這種融合的象征。

隨著美國逐一瓦解精英機構,這種向往的紐帶正在消失。問題已不再是如何停止與美國的比較,而是如何擺脫被美國掌控的命運。前總理特魯多曾把加拿大稱為“後民族國家”,認為加拿大身份,應讓位於克服曆史罪惡和各種模糊的道德姿態。這種幻想已經結束。

在多項調查中,壓倒性多數受訪者認為,加拿大獨特性的首要來源是多元文化。在一個陷入愚蠢且讓人貧困的仇恨中的世界,這正是加拿大獨特的國家特質。

即便在新冠疫情之後,因未能為新移民建設足夠的基礎設施而縮減了移民規模,加拿大依然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入籍率之一。這個國家一直是多元的,始終包容多種語言、民族和族群。不同之間的妥協是加拿大曆史的勝利,而這種勝利似乎值得為之而戰。

如今加拿大陷入一種雙重現實。

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59%的加拿大人認為美國是最大的威脅,同時有55%的加拿大人認為美國是最重要的盟友。這既是不可持續的矛盾,也是可能在可預見未來定義這個國家的現實。

加拿大與美國分裂,美國與自身分裂,加美關係正懸在這種裂縫之上。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一直是20世紀60年代加拿大民族主義的終極象征,也是美國反烏托邦的偉大先知之一。她在播客《Gloves Off》中談到加拿大如何應對來自美國的新威脅時對我說:“第一,仇恨所有美國人是愚蠢的。這太傻了,因為他們中有一半會同意你的看法”,而且“現在甚至有不少人已經開始後悔自己的選擇。”

加拿大和美國的很多人都希望,這種新的敵意能隨著特朗普政府的結束而消失。

緬因州州長珍妮特·米爾斯近期訪問新斯科舍時說:“我無法替我們的總統為這些言論辯解。他說這些話,並不是代表我們。”

但事實是,特朗普確實代表他們。現任美國駐加拿大大使皮特·霍克斯特拉,就是那種被派去疏遠某個國家的人。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美國國務院不得不為他發表的冒犯言論道歉,而這些言論他一度還否認過。

他還說,加拿大人“刻薄而討厭”。這種人說出的侮辱,反而成了加拿大的榮譽勳章。

但真正崩壞的並不僅是總統職位,而是美國整個製度。從加拿大的角度看,美國的左派正在進行舉行投降儀式。無論多麽富有或特權顯赫的美國機構,似乎都不願為民主價值作出哪怕最小的犧牲。

如果總統是托尼·索普拉諾,那麽那些懇求加拿大遊客回訪的民主黨州長就是卡梅拉(編注,托尼·索普拉諾和卡梅拉都是美劇《黑道家族》裏的主要角色,托尼是黑幫老大,卡梅拉是托尼的妻子,她在道德上經常搖擺,一方麵享受黑幫帶來的富裕生活,另一方麵又對托尼的行為表示不滿,但最終依然維持現狀。所以這位加拿大作者還是用了一個美劇的典故)。他們咂嘴表示不滿,卻無法相信有人會質疑他們在努力和稀泥時的“體麵”。

在這個新世界中,加拿大遠非無能為力。

我們受過教育,也足智多謀。但我們從未像現在這樣孤立無援。當前的國家自我定義,與過去的民族主義不同,將是更廣泛的連接,而不是視野的收縮。我們要證明多元文化是可行的,證明一個開放社會依然可能存在,並且不會自我吞噬,在自由派與保守派之間的分歧雖真實且根深蒂固,卻不會惡化成暴力與仇恨。

加拿大還必須成為全球民主國家的紐帶,從台灣、韓國,經由北美,延伸到波蘭和烏克蘭。

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讓加拿大的經曆就像一個青少年被虐待成性的父親趕出家門。我們必須迅速成長,而且不能回頭。

我們現在的選擇,將永遠決定我們的國家性格。

憤怒是有用的情緒,但隻能作為出發點。我們必須認識到,從現在起,我們的力量隻能來自自己。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知名華裔醫生被丈夫平底鍋打死焚屍 體麵婚姻裏隱藏著什麽
白人學生抱怨中國學生太多引爆輿論 全班就我講英文
“他還是個孩子” 南航打人事件:熊家長社死 父親身份被扒
阿茲海默可逆! 哈佛發現這東西可助恢複記憶 已臨床試驗
曝劉建超下機就被帶走 網疑違背習近平外交路線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烏克蘭領土會有一點變化”
中國海警船衝撞自家軍艦 菲方:還得幫救人
川普關稅地獄來襲!沃爾瑪價簽大換新 漲價近60%…
罕見視頻:中國海警追菲艇狠撞自家軍艦
武大性騷擾案後續:又一次見識到了男寶瑪的惡毒
中國海警船撞自家軍艦 浪花“染紅” 2中國海警疑身亡
澤連斯基立場軟化,烏克蘭可能在領土上讓步?
朱令骨灰今下葬 父母發訃告:我們將一如既往追凶
解放華盛頓!大批聯邦特工"占領"街頭 國民兵FBI軍事化執法
“美好生活我是看不到了” ICE監獄自殺華男遺書曝光
川普簽署行政令 將對華關稅“休戰期”延長90天
上海民警長年猥褻繼女判囚 揚言"在你媽麵前強奸你"
川普宣布華府緊急狀態:部署國民兵 司法部接管警局
特朗普:正在考慮允許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提起重大訴訟
談一談中國社保的高存繳比例:這合理嗎?
紐時:加拿大正經曆一個尖銳持久深刻的憤怒時代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紐時:加拿大正經曆一個尖銳持久深刻的憤怒時代

加美財經 2025-08-11 14:33:45



紐時:加拿大正經曆一個尖銳持久深刻的憤怒時代

本文刊發在紐約時報觀點,作者斯蒂芬·馬爾凱是一名記者和播客主持人。他居住在多倫多。

加拿大正經曆著一個尖銳、持久、深刻而又根深蒂固的憤怒時代。源頭是特朗普,矛頭直指美國。

掌握著世界有史以來最強大軍事力量的特朗普,多次宣布要在吞並加拿大之前削弱加拿大經濟。就我所見,美國人似乎並不把這種可能當回事,盡管上周他已著手行動,對加拿大加征35%的關稅。

這一突如其來、愚蠢至極的對加拿大主權的威脅,正在重構加拿大人的生活。

隨著美國從親手建立的全球秩序中退卻,世界各國正在重新製定優先事項,調整國內機構,因此也在重塑國家認同。到2027年,日本的軍費將在五年內增長60%。德國也在重新軍事化,盡管很難找到願意服役的士兵,幾代人被灌輸的反戰觀念仍在延續。

巴西已經開始用人民幣與中國進行貿易,從而找到了一種完全繞開美國的途徑。

這些都是對國家存在方式和身份認同的劇烈改變。但也許沒有任何地方的變化比加拿大更深刻。

麵對美國的威脅,加拿大正經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民族主義浪潮,比上世紀60年代的民族主義更為強烈。當時,加拿大身份的形成和傳播依靠的是書籍、音樂、國家廣播公司CBC,以及官方的雙語和多元文化政策。但與此同時,加拿大在經濟和軍事上不斷融入美國。

如今,安大略省已經禁止銷售所有美國酒類產品。超過三分之二的加拿大人表示,今年會減少購買美國的食品雜貨。加拿大人前往美國的旅行仍在急劇下降,雖然這可能與政治抵製關係不大,而更多是因為美國已經非常明確地表明,外國人在其境內可能會被拘留,甚至遭遇暴力,而無從申訴。

兩國邊境兩側的人,都希望這種經濟對立隻是暫時的(畢竟波本威士忌無可替代)。但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揭示了一個更持久的事實:美國已不再是一個遵守協議的國家。

特朗普違背了他在第一任期親自達成的協議。與這樣的人做生意,隻能是迫不得已。

根據二月份的一項民調,91%的加拿大人希望在貿易上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問題在於,如何與美國脫鉤,以及這會有多痛苦。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在贏得聯邦大選後的勝利演講中宣布:“我們與美國的舊關係——一種以持續加深的融合為基礎的關係——已經結束。由美國主導的全球自由貿易體係——一個加拿大自二戰以來依賴的體係,雖然不完美,但幾十年來一直為國家帶來繁榮——已經結束。”

這種背離美國的態度並不僅僅是自由黨的立場。

2006年至2015年擔任總理的保守黨重要人物斯蒂芬·哈珀近日在中西部立法會議(一個美加立法者的跨境會議)上表示:“我可以說,我可能是加拿大曆史上最親美的總理。”

隨後他承認,他已建議現任自由黨政府盡快實現多元化,“我們絕不能再讓自己處於會被這樣威脅的境地。”

7月中旬,加拿大運往亞洲的首批液化天然氣抵達韓國。中國正在購買加拿大的原油,而不是美國的。

這就是加拿大的未來。

除了貿易,吞並的說法才是最深刻改變加拿大人自我認知的因素。加拿大軍隊幾乎完全是為了履行對盟友的承諾而設計的。因此,加軍規模小而精,僅有七萬多人。真正保衛本國邊境,從來不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我理解,美國人或許會覺得吞並的可能性太過離奇,不值得認真看待。但美國已經證明了有能力實現最離奇的可能。

一年前,美國海軍陸戰隊被部署到洛杉磯,配合那些不總是表明身份的蒙麵特工,這一想法還會被視為反烏托邦小說。

美國的座右銘已從“我們信仰上帝”變成了“沒有真相,一切皆可為”。

當一個國家從民主倒退時,入侵鄰國往往正是獨裁領導人用來暫停本國法律的借口。問問烏克蘭人就知道了。

如果特朗普真的打算競選第三個任期,那麽在北部邊境製造一場“緊急事件”,正是可能需要用來暫停憲政規範的那類借口。

麵對這種威脅,加拿大國內正在討論兩種方案。

第一是核武器。第二是全民防禦。這後一種,是芬蘭麵對俄羅斯時的生存之道。俄羅斯是個規模遠大於芬蘭的鄰國,時常因無能的政府而崩潰,又以帝國主義野心向外擴張。

加拿大在全球危機和世界大戰中一直有征兵的傳統,但並不是一個以軍事為樂的國家。但加拿大人的心態正在改變,這種轉變不僅是經濟或政治的,也是文化上的。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加拿大精英階層因與美國的融合而受益——與美軍並肩作戰的狙擊手,在美國實驗室工作的科學家,為紐約出版物撰稿的作家,在好萊塢成名的演員。

就連卡尼在2023年擔任金融新聞與數據巨頭彭博董事會主席時,仍是這種融合的象征。

隨著美國逐一瓦解精英機構,這種向往的紐帶正在消失。問題已不再是如何停止與美國的比較,而是如何擺脫被美國掌控的命運。前總理特魯多曾把加拿大稱為“後民族國家”,認為加拿大身份,應讓位於克服曆史罪惡和各種模糊的道德姿態。這種幻想已經結束。

在多項調查中,壓倒性多數受訪者認為,加拿大獨特性的首要來源是多元文化。在一個陷入愚蠢且讓人貧困的仇恨中的世界,這正是加拿大獨特的國家特質。

即便在新冠疫情之後,因未能為新移民建設足夠的基礎設施而縮減了移民規模,加拿大依然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入籍率之一。這個國家一直是多元的,始終包容多種語言、民族和族群。不同之間的妥協是加拿大曆史的勝利,而這種勝利似乎值得為之而戰。

如今加拿大陷入一種雙重現實。

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59%的加拿大人認為美國是最大的威脅,同時有55%的加拿大人認為美國是最重要的盟友。這既是不可持續的矛盾,也是可能在可預見未來定義這個國家的現實。

加拿大與美國分裂,美國與自身分裂,加美關係正懸在這種裂縫之上。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一直是20世紀60年代加拿大民族主義的終極象征,也是美國反烏托邦的偉大先知之一。她在播客《Gloves Off》中談到加拿大如何應對來自美國的新威脅時對我說:“第一,仇恨所有美國人是愚蠢的。這太傻了,因為他們中有一半會同意你的看法”,而且“現在甚至有不少人已經開始後悔自己的選擇。”

加拿大和美國的很多人都希望,這種新的敵意能隨著特朗普政府的結束而消失。

緬因州州長珍妮特·米爾斯近期訪問新斯科舍時說:“我無法替我們的總統為這些言論辯解。他說這些話,並不是代表我們。”

但事實是,特朗普確實代表他們。現任美國駐加拿大大使皮特·霍克斯特拉,就是那種被派去疏遠某個國家的人。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美國國務院不得不為他發表的冒犯言論道歉,而這些言論他一度還否認過。

他還說,加拿大人“刻薄而討厭”。這種人說出的侮辱,反而成了加拿大的榮譽勳章。

但真正崩壞的並不僅是總統職位,而是美國整個製度。從加拿大的角度看,美國的左派正在進行舉行投降儀式。無論多麽富有或特權顯赫的美國機構,似乎都不願為民主價值作出哪怕最小的犧牲。

如果總統是托尼·索普拉諾,那麽那些懇求加拿大遊客回訪的民主黨州長就是卡梅拉(編注,托尼·索普拉諾和卡梅拉都是美劇《黑道家族》裏的主要角色,托尼是黑幫老大,卡梅拉是托尼的妻子,她在道德上經常搖擺,一方麵享受黑幫帶來的富裕生活,另一方麵又對托尼的行為表示不滿,但最終依然維持現狀。所以這位加拿大作者還是用了一個美劇的典故)。他們咂嘴表示不滿,卻無法相信有人會質疑他們在努力和稀泥時的“體麵”。

在這個新世界中,加拿大遠非無能為力。

我們受過教育,也足智多謀。但我們從未像現在這樣孤立無援。當前的國家自我定義,與過去的民族主義不同,將是更廣泛的連接,而不是視野的收縮。我們要證明多元文化是可行的,證明一個開放社會依然可能存在,並且不會自我吞噬,在自由派與保守派之間的分歧雖真實且根深蒂固,卻不會惡化成暴力與仇恨。

加拿大還必須成為全球民主國家的紐帶,從台灣、韓國,經由北美,延伸到波蘭和烏克蘭。

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讓加拿大的經曆就像一個青少年被虐待成性的父親趕出家門。我們必須迅速成長,而且不能回頭。

我們現在的選擇,將永遠決定我們的國家性格。

憤怒是有用的情緒,但隻能作為出發點。我們必須認識到,從現在起,我們的力量隻能來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