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週一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展開第3輪貿易會談。圖為6月初兩人在英國倫敦會談。(資料照/新華社)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預定於週一(28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今年第3輪貿易會談。美聯社引述分析師看法指出,幾乎可確定的是,雙方至少會同意維持現行關稅水平,並努力促成兩國領導人於今年稍後會麵,以達成更持久的貿易協議。
美國總統川普上週五在前往蘇格蘭之前表示:“我們已經和中國達成協議的大致框架。”貝森特(Scott Bessent)上週三向美媒MSNBC表示,美中在日內瓦與倫敦的會談後已達成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30%關稅,中國回以10%關稅的現狀(status quo)。他表示:“現在我們可以著手討論其他問題,以使雙邊經濟關係趨於平衡。”他指的是美國去年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高達2955億美元。美方希望達成協議,以便擴大對中國的出口,並促使中國經濟更轉向國內消費。
中國駐美大使館表示,北京希望“此次會談能促進更多共識與合作,而非誤解”。考慮到可能召開的中美領袖峰會,斯德哥爾摩會談有望釐清時間表及此目標的可行性,為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晤鋪路。
曾任美國貿易談判代表、現為智庫“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副總裁柯特勒(Wendy Cutler)指出,“這次會議對於為秋季的川習會做準備,將是非常關鍵”,“北京很可能會堅持在同意舉行領袖峰會之前,先完成詳盡準備。”柯特勒表示,雙方可能在斯德哥爾摩聚焦於領袖峰會可宣布的商業協議,以及中國的產能過剩、對用於製造芬太尼的化學品管控不足等“重大爭議問題”的協議,預期等到川普與習近平會晤時一併公布。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譚森(Sean Stein)表示,斯德哥爾摩可能是兩國政府,首次真正有機會處理結構性改革問題,包括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準入障礙。譚森表示,北京可能在會中要求取消川普今年稍早對芬太尼相關化學品加徵的20%關稅。這輪美中貿易爭端始於芬太尼問題。川普今年2月以中國未能遏製芬太尼原料外流為由,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次月又再追加10%。北京報複性地對美國部分商品徵稅。
中國長期抗議美國政治人物將芬太尼危機歸咎於中方,認為根本問題在於美國自身。華盛頓堅稱,北京對芬太尼前體(precursor)化學品的流出缺乏管控,這些化學品最後落入毒販手中。今年7月,中國宣布加強管製兩種芬太尼原料,被外界視為對美國壓力的回應與釋出善意的信號。
美國公關顧問公司Teneo董事總經理魏德歐(Gabriel Wildau)指出,他不認為斯德哥爾摩會談會取消任何現有關稅,但關稅減免可能會納入最終貿易協議的一部分。他認為川普有可能取消與芬太尼直接相關的20%關稅,但預料對中方的最終關稅水準至少會維持在最近與日本、印尼、越南達成協議的15-20%區間。
貝森特也指出,斯德哥爾摩會談可能觸及中國從俄羅斯與伊朗購買石油的問題。美方希望中國減少購買這兩國的石油。魏德歐認為,中國可能會要求美方在安全議題上讓步做為交換,例如:削減在東亞的美軍展現,以及降低對台灣與菲律賓的外交支持,但這類讓步在華府勢必會麵臨政治阻力。
魏德歐認為,斯德哥爾摩會談將“著眼於建立一個以中國購買承諾與在美投資承諾為基礎的貿易協議,以換取美方對關稅與出口管製的部分鬆綁。”他不認為會達成一項宏大的協議,而會是“圍繞芬太尼的有限協議”。這對川普政府內對中強硬派來說,或許正是他們希望的結果,“因為他們擔心過於熱切的川普會對習近平讓步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