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稱的少林寺,突傳現任方丈釋永信被帶走調查的消息。少林寺27日(周日)公布,釋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佔項目資金寺院資產;嚴重違反佛教戒律,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並育有私生子。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有關情況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最新消息亦顯示,中國佛教協會同意對釋永信的戒牒予以注銷,稱其所作所為性質十分惡劣,嚴重敗壞了佛教界的聲譽,損害了出家人的形象。
現年59歲的釋永信,作為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第30代方丈,是中國最具國際知名度的佛教僧侶,而其更被稱為“CEO和尚”掌管收入以億計算的宗教商業帝國。一直以來,釋永信也身陷情婦、私生子、侵佔寺廟資產的醜聞之中,卻始終屹立不倒。此刻遭查,有言論認為,真正踩中紅線的,或許並非財務和私德問題,而是在今年2月,釋永信走進了梵蒂岡。

有關少林方丈釋永信的調查結果出爐,官方調查指,釋永信不存在經濟問題。(中新社)
今年2月1日,釋永信的“文化交流”僧侶代表團,前往天主教梵蒂岡,並與當時的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見麵。從梵蒂岡新聞發佈的照片可見,釋永信與另外3位僧人一同在方濟各書房與其會麵。
這場被包裝成“宗教文化交流”的會麵,也許在外界來看隻是東西方宗教對話的象徵,但在“宗教中國化”的背景之下,對北京而言,這或許是一場未經授權的“外交”活動。
教宗並非一般宗教領袖,不僅是天主教的精神領袖,更是梵蒂岡元首。中國雖在2018年與梵蒂岡簽署有關主教任命的協議,但至今未建立正式外交關係。而梵蒂岡更是歐洲唯一一個承認台灣中華民國政府,並與之建交的歐洲國家。

在以“馬克思主義”作為國家指導思想和基礎的中國,近年來不斷強調要求“宗教中國化”。《宗教事務條例》明文規定,不得利用宗教損害國家利益;不得違背中國宗教的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利用宗教進行分裂國家等違法活動,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或承擔民事責任;境外宗教活動更須經省級以上宗教部門報批。
在中國,宗教不是私域,而是治理工具之一。
官方資料也多次強調,中國宗教要與社會主義相適應,以“弘揚中華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使命,絕不可成為外來思想滲透的通道。近年來,無論是地下天主教團體,還是伊斯蘭教清真寺的“去阿拉伯化”政策,無不圍繞這條主線展開。
從天主教中國主教的任命上便可看出。中國一直推行自行任命主教的政策,譬如現任主教沉斌(若瑟)就由有中國官方背景的天主教第十次全國代表會議選出,在2022年獲選為中國天主教教團主席。2023年4月,沉斌出任上海教區天主教正權主教後,梵蒂岡才於媒體獲悉沉斌的就職儀式,最終在3個月後才正式任命其為中國大陸上海教區主教。

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全國政協常委沉斌獲中方任命為上海教區主教。(中國政協網)
在這些背景下,釋永信與教宗方濟各的見麵,顯然超過了宗教互動的範圍。在“宗教中國化”,宗教必須服務於黨的治理與國家統一的條件下,未經授權的對外往來,會被看做是對“國家外交權”的挑戰,宗教超越國家的隱患。
釋永信的對外交往已非一天兩天。1990年起,釋永信率領少林武僧團、佛教文化交流團出訪香港、台灣、美日韓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俄羅斯總統普京拜訪少林寺,成為曆史上第一位拜訪少林寺的外國元首。此後,少林寺與海外交流從未停止,甚至包括在海外建立少林寺分寺。
釋永信本人多年以來的各種情婦、私生子、侵佔少林寺資產的傳聞,也在這次調查中再次浮出水麵。不論被查是因為腐敗還是私德,抑或真的是因為與梵蒂岡的私交,這次事件都是在重申宗教邊界,信仰可以是文化、是儀式,甚至是產業,但不能是外交、是政治,甚至挑戰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