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私下換匯後果太嚴重 華人被中國警方要求回國調查

私下換匯後果太嚴重 華人被中國警方要求回國調查

文章來源: 華人生活網 於 2025-07-28 07:58:4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隨著外匯額度限製、手續繁雜、手續費高昂,稅務等問題的存在,越來越多在美華人選擇通過“熟人介紹”或“私下換匯”方式解決資金流轉。但在方便的背後,卻也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近日,南加州一名中國留學生小李(化名)就深陷“換匯陷阱”,不僅2萬美元現金打了水漂,換來的人民幣遲遲不到賬,甚至因為涉案賬戶被凍結,被中國警方要求回國配合調查。

私下換匯後果太嚴重 華人被中國警方要求回國調查

小李即將畢業返國,想盡快處理在美生活的物品。就在出售二手家具時,他遇到了自稱是華人Stanley(化名)的人,對方在回收家具時得知小李手中有大額美元現金,主動提出可以“幫忙換匯”。

Stanley信誓旦旦表示,他在國內有渠道,可以直接將人民幣打入小李在中國的賬戶,隻需要小李提供美元現金即可,手續費也“很優惠”。在對方一再保證下,小李當場將2萬美元現金交給Stanley。

然而,等待小李的並不是匯款到賬的短信,而是一連串“意外”。

與此同時,另一位買家劉女士通過中國賬戶向小李購買二手車,並依規定分批匯入人民幣。起初兩筆交易順利完成,但當她嚐試第三筆轉賬時,突然收到來自國家反詐中心和銀行係統的警示短信,提示她“疑似卷入電信詐騙”,賬戶被臨時凍結。



隨後,她更接到當地公安機關的電話,稱她“涉嫌詐騙洗錢”,必須立刻暫停所有資金流動。這一切讓劉女士大感震驚,不得不將情況告知小李。

這時小李才驚覺,自己的中國銀行賬戶也出現異常——被係統強製封禁。經銀行告知,該賬戶已被“多地警方刑偵係統標注涉案”,必須等待72小時觀察,甚至可能被公安或司法部門進一步凍結。

隨著事態發酵,小李主動聯係中國的銀行與公安機關,結果發現,他的賬戶竟被浙江、貴州、廣東三地刑偵大隊通報涉及詐騙案。

警方表示,有多位中國境內的受害人已經報案,聲稱其轉入的人民幣“流入了詐騙鏈條中的賬戶”,而小李的賬戶正是其中之一。目前案件正在偵辦階段,詳情暫不能公開。



更糟的是,原本承諾換匯的Stanley此時已“人間蒸發”,電話不通、微信封號,小李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場典型的“兩頭騙”:對換匯者承諾人民幣到賬、對人民幣買家承諾美元到賬,然後從中調包資金,卷款跑路。

目前,小李不僅2萬美元現金被吞,人民幣一分未收到,還因賬戶牽涉刑案,被公安機關要求本人回國接受調查。他已購買返國機票,希望盡快配合調查,還自己清白。

而與他交易的劉女士,同樣受牽連——她的多個銀行賬戶被統一凍結15天,無法使用,隻能靠家人臨時墊付信用卡賬單維持生活。

針對南加州華人小李因私下換匯被騙2萬美元、甚至被要求回國配合中國警方調查一事,律師指出,這類案件往往涉及跨國金融、詐騙及身份偽造問題,執法機關在司法處理上難度極大,當事人往往人財兩失、維權無門。

律師稱,“地下換匯”看似快速方便,但一旦資金出現問題,當事人很難證明錢的去向,更無法追查對方身份。很多換匯詐騙分子使用假名、虛擬身份,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偽裝成“留學生”、“老鄉”、“華人老板”等可信角色,誘導受害人落入陷阱。“有些人被騙之後連對方的真名叫什麽都不知道,更別說報警追回損失了。”

更嚴重的是,一旦“被動卷入”詐騙鏈條,當事人的賬戶可能被標記為涉案賬戶,不但麵臨財產凍結,甚至可能被列為配合調查對象,承擔法律責任。像小李這樣的案例,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民事經濟損失,而是可能演變為跨境刑事調查的“次生風險”。

這起案件提醒所有在海外的華人,尤其是學生群體、短期居住者,切勿輕信任何未經核實的私下換匯渠道。







(網上隨處可見的騙局和受害者)

這類“熟人式私下換匯在微信、微信群、小紅書、二手平台等社交平台上,時常能看到“安全高效換匯”、“老鄉帶路”等看似靠譜的宣傳語。不少人分享被騙經曆,其中套路高度相似:

騙子先通過正常渠道完成小額試換;

再用“資金卡住、額度受限”為理由要求現金操作;

最後在錢到賬後即人間蒸發,被騙者無法追責,甚至賬戶被凍結。

有些人甚至是以“租房、回收家具、購車”之名接近受害人,博取信任後引出換匯需求。這種“生活場景式詐騙”更具迷惑性,也更難防範。

換匯請通過正規渠道,即便手續繁瑣,付出手續費,也遠比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來得劃算。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7)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災情慘重!北京啟動一級應急響應 非必要不外出(組圖)
“基因狂人”賀建奎美豔嬌妻宣佈分手 新婚僅3月“閃離”
釋永信出事 有言論認為與方濟各會麵 踩國家紅線
私下換匯後果太嚴重 華人被中國警方要求回國調查
沉默的屠殺 中國竟讓致命攻擊案在新聞中消失




24小時討論排行

投資萬億的雅江工程開工 網民十問習近平
英防長:若台灣爆發戰事 英國已準備好在亞太區作戰
特朗普“移民陷阱”中,無路可退的走線華人
川普擋賴清德過境,裴洛西批:美國不該被中國欺壓噤聲
釋永信被目睹喝酒吃肉 僧人私下叫其情婦"師娘"
真正奇怪的是,釋永信為何現在才被查?
中國發放嬰幼兒補貼 3周歲前每娃每年3600元
持AR-15闖紐約辦公大樓!槍手"隨機掃射"釀5死飲彈自盡
ICE埋伏 華人日常一個疏忽被捕 這些地方以後不敢去了
強烈反對宗教界把壞和尚釋永信丟給我們世俗界
"絕不要為天皇或國家而死",日本二戰老兵最後的警告
坑爹!為移民 獨生女串通中介偷賣父母國內養老房
釋永信遭爆料與美女香港酒店開房 女方暗留保險套
怕被AI取代?AI教父:可以考慮找這兩種工作
6名牌大學生溺亡之謎:他們究竟是怎麽死的?(現場圖)
到蘇格蘭打高爾夫 特朗普“走哪都帶她”引發爭議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私下換匯後果太嚴重 華人被中國警方要求回國調查

華人生活網 2025-07-28 07:58:47

隨著外匯額度限製、手續繁雜、手續費高昂,稅務等問題的存在,越來越多在美華人選擇通過“熟人介紹”或“私下換匯”方式解決資金流轉。但在方便的背後,卻也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近日,南加州一名中國留學生小李(化名)就深陷“換匯陷阱”,不僅2萬美元現金打了水漂,換來的人民幣遲遲不到賬,甚至因為涉案賬戶被凍結,被中國警方要求回國配合調查。

私下換匯後果太嚴重 華人被中國警方要求回國調查

小李即將畢業返國,想盡快處理在美生活的物品。就在出售二手家具時,他遇到了自稱是華人Stanley(化名)的人,對方在回收家具時得知小李手中有大額美元現金,主動提出可以“幫忙換匯”。

Stanley信誓旦旦表示,他在國內有渠道,可以直接將人民幣打入小李在中國的賬戶,隻需要小李提供美元現金即可,手續費也“很優惠”。在對方一再保證下,小李當場將2萬美元現金交給Stanley。

然而,等待小李的並不是匯款到賬的短信,而是一連串“意外”。

與此同時,另一位買家劉女士通過中國賬戶向小李購買二手車,並依規定分批匯入人民幣。起初兩筆交易順利完成,但當她嚐試第三筆轉賬時,突然收到來自國家反詐中心和銀行係統的警示短信,提示她“疑似卷入電信詐騙”,賬戶被臨時凍結。



隨後,她更接到當地公安機關的電話,稱她“涉嫌詐騙洗錢”,必須立刻暫停所有資金流動。這一切讓劉女士大感震驚,不得不將情況告知小李。

這時小李才驚覺,自己的中國銀行賬戶也出現異常——被係統強製封禁。經銀行告知,該賬戶已被“多地警方刑偵係統標注涉案”,必須等待72小時觀察,甚至可能被公安或司法部門進一步凍結。

隨著事態發酵,小李主動聯係中國的銀行與公安機關,結果發現,他的賬戶竟被浙江、貴州、廣東三地刑偵大隊通報涉及詐騙案。

警方表示,有多位中國境內的受害人已經報案,聲稱其轉入的人民幣“流入了詐騙鏈條中的賬戶”,而小李的賬戶正是其中之一。目前案件正在偵辦階段,詳情暫不能公開。



更糟的是,原本承諾換匯的Stanley此時已“人間蒸發”,電話不通、微信封號,小李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場典型的“兩頭騙”:對換匯者承諾人民幣到賬、對人民幣買家承諾美元到賬,然後從中調包資金,卷款跑路。

目前,小李不僅2萬美元現金被吞,人民幣一分未收到,還因賬戶牽涉刑案,被公安機關要求本人回國接受調查。他已購買返國機票,希望盡快配合調查,還自己清白。

而與他交易的劉女士,同樣受牽連——她的多個銀行賬戶被統一凍結15天,無法使用,隻能靠家人臨時墊付信用卡賬單維持生活。

針對南加州華人小李因私下換匯被騙2萬美元、甚至被要求回國配合中國警方調查一事,律師指出,這類案件往往涉及跨國金融、詐騙及身份偽造問題,執法機關在司法處理上難度極大,當事人往往人財兩失、維權無門。

律師稱,“地下換匯”看似快速方便,但一旦資金出現問題,當事人很難證明錢的去向,更無法追查對方身份。很多換匯詐騙分子使用假名、虛擬身份,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偽裝成“留學生”、“老鄉”、“華人老板”等可信角色,誘導受害人落入陷阱。“有些人被騙之後連對方的真名叫什麽都不知道,更別說報警追回損失了。”

更嚴重的是,一旦“被動卷入”詐騙鏈條,當事人的賬戶可能被標記為涉案賬戶,不但麵臨財產凍結,甚至可能被列為配合調查對象,承擔法律責任。像小李這樣的案例,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民事經濟損失,而是可能演變為跨境刑事調查的“次生風險”。

這起案件提醒所有在海外的華人,尤其是學生群體、短期居住者,切勿輕信任何未經核實的私下換匯渠道。







(網上隨處可見的騙局和受害者)

這類“熟人式私下換匯在微信、微信群、小紅書、二手平台等社交平台上,時常能看到“安全高效換匯”、“老鄉帶路”等看似靠譜的宣傳語。不少人分享被騙經曆,其中套路高度相似:

騙子先通過正常渠道完成小額試換;

再用“資金卡住、額度受限”為理由要求現金操作;

最後在錢到賬後即人間蒸發,被騙者無法追責,甚至賬戶被凍結。

有些人甚至是以“租房、回收家具、購車”之名接近受害人,博取信任後引出換匯需求。這種“生活場景式詐騙”更具迷惑性,也更難防範。

換匯請通過正規渠道,即便手續繁瑣,付出手續費,也遠比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來得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