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支持的“大而美”法案正在參議院闖關,美國富豪馬斯克再度發聲抨擊該法案。馬斯克本月早些時候曾因為該法案與川普公開決裂,雖然雙方關係有所緩和,但是圍繞著該法案的矛盾依然存在。
據美國《政治報》6月29日報道,馬斯克的一位前好友、神經科學家菲利普·洛(Philip Low)對川普提出警告:這位科技巨頭從不會輕易放手。
洛是一位獲過獎的神經科學家,曾與已故傳奇宇宙學家霍金合作進行實驗。他在2021年通過艱難的方式學到了這一課,當時他將馬斯克從他創立的矽穀初創公司的顧問委員會中開除。
在長達1小時的采訪中,洛為馬斯克勾勒出一幅心理畫像,將他描述為一個執著、傾向於尋求報複、渴望權力並不斷追求主導地位的人。他認為馬斯克會探索一切可能的途徑,與宿敵競爭並最終超越他們。洛認識馬斯克已有14年,但他認為馬斯克從未成熟,也永遠不會成熟。

盡管兩人在洛開除馬斯克後的多年裏兩人仍保持聯係,但洛感到馬斯克心懷怨恨,他們的關係已永久改變。今年1月,洛與其他批評者在社交媒體上指責這位億萬富翁在川普的就職集會上行納粹禮,兩人關係徹底破裂。馬斯克對公眾的強烈反響不屑一顧,稱其“太太太無聊了”。
“這些年來,我和埃隆有過不少爭執,”洛在馬斯克與川普激烈爭吵後罕見接受《政治報》采訪時表示,“以我對埃隆的了解,我認為他會不擇手段地傷害總統。”
但自認為是政治獨立人士的洛表示,川普和美國公眾不應被迷惑。簡單來說,與馬斯克的任何和解都隻是“表麵上的”交易性行為。
“他感到被羞辱了。”45歲的洛談到他的老朋友時說,“認為埃隆會站在他(川普)一邊,幫助遊說國會並為右翼法官的選舉活動投資——埃隆可能會做這些,但內心深處,一切都結束了。”
洛觀察到,比起馬斯克,川普更容易與之前的對立方和解,比如班農。
馬斯克在2024年選舉中為川普陣營捐款2.88億美元,鞏固了他在“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陣營政治中的地位,成為全國最大、最顯眼的個人政治捐助者。
隨著馬斯克對MAGA的忠誠度受到質疑,洛預測他可能在幕後尋求報複,“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何時的問題”。
洛認為,他認識的那個馬斯克與如今與川普關係破裂的馬斯克幾乎沒有區別。
雖然兩人不再聯係,但洛仍在關注馬斯克的活動。他說在馬斯克與川普爭執期間他很忙,後來才趕上進度。
洛還給了川普如何應對可能心懷怨恨的馬斯克的建議:“遵守憲法”,或許傾聽這位科技巨頭的一些政策偏好。
洛強烈反對政府的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突襲和限製移民的努力,認為這會削弱矽穀的全球人才優勢,從而使美國在人工智能等技術上失去競爭力。科技界許多人希望馬斯克的地位能幫助行業降低高技能工人的壁壘,他曾誓言為此與MAGA共和黨人“開戰”。
鑒於與馬斯克的經曆,洛認為川普應認真對待這一點。
“埃隆已經爭取了足夠多的川普支持者,在政治上構成實際威脅。”洛說。他認為川普通過緩和議程能更好地保護自己。“他沒有意識到自己麵臨的戰鬥,削弱埃隆的支持的一種方法是采納他支持的一些政策。”
馬斯克曾多次批評“大而美”法案。美國參議院目前正在審議該法案,並將投票。馬斯克6月28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這項法案“將摧毀美國數百萬個就業崗位,並對我們國家造成巨大損害”。他痛批法案“極其瘋狂且具破壞性”,“給夕陽產業提供施舍,卻嚴重損害未來產業”。
據媒體報道,“大而美”法案內容涉及美國政治“敏感點”,包括大幅度削減稅率、新能源補貼和社會保障支出以及增加軍費和邊境安全支出。據估算,該法案未來10年將使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增加約3.8萬億美元。
有美國媒體認為,法案部分條款關乎馬斯克切身利益,他對法案的批評也是他與川普關係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川普此前在回應馬斯克的批評言論時曾說,馬斯克的不滿源於該法案提議取消電動汽車消費者的稅收抵免,這影響了馬斯克作為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首席執行官的利益。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特斯拉銷售業績今年大幅下滑,需要繼續執行稅收抵免政策以保持市場需求。美國摩根大通此前估算,稅收抵免政策一旦取消,特斯拉每年將損失約1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