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北京亦莊馬拉鬆後,人形機器人比賽再次開賽了。這次比的不是跑步,而是格鬥。
5月25日晚,以人形機器人為參賽主體的格鬥競技賽事——《CMG世界機器人大賽·係列賽》機甲格鬥擂台賽在杭州舉行。“我真沒想到,機器人打鬥可以這麽激烈、這麽精彩。”觀看比賽的網友評論道。
《CMG世界機器人大賽·係列賽》機甲格鬥擂台賽采用積分製,共3回合,每回合2分鍾。擊中頭部、軀幹為有效擊打,手部動作有效擊打計1分,腿部動作有效擊打計3分。倒地一次扣5分,被擊倒8秒內無法起身則扣10分,本回合結束。
作為全球首個以人形機器人為參賽主體的格鬥競技賽事,本次比賽在競技賽之前還進行了表演賽。表演賽中,人形機器人結合燈光與音樂編排,充分展現其協同控製與動態響應能力。
據了解,本次參賽人形機器人為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Unitree
G1。該款人形機器人全身共有23至43個關節電機,起步售價為9.9萬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本次大賽有幾大關鍵看點:一是技能流暢度,人形機器人的技能流暢度、專業度;二是“人機協作”,人類如何根據機器人狀況臨場應變;三是人形機器人倒地後的“起身動作”是否快速、流暢,“人形機器人格鬥競技的關鍵在於機器人穩定性和靈活性的平衡,以及結構和功能的平衡。”
演示素材來自央視新聞,下同
從馬拉鬆到格鬥
人形機器人學會了什麽
在剛剛結束的比賽中,操作員陸鑫操控的AI策算師最終獲得冠軍,獲得“格鬥之星”的稱號。曾經出現在科幻電影裏的人形機器人,近幾年正以驚人的速度走進大眾視野。
從蹣跚學步到機甲格鬥,在科技與熱血交織的舞台上,人形機器人不僅展示了技術實力,也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揭秘一:人形機器人如何學習格鬥動作?
以參加本次比賽的人形機器人G1為例,它目前已經具備8套基礎格鬥動作和多個組合動作,包括直拳、勾拳、踢腿等等。
揭秘二:人類如何操控機器人格鬥?
在格鬥賽場上,操作員主要通過語音控製、遙控控製兩種方式實現對機器人的操控,可謂是實時操控,人機協同。比賽前夕,技術人員就已經測試了“語音控製”的人機交互新功能。
揭秘三:人形機器人格鬥能訓練哪些能力?
據了解,真人拳擊比賽是不能用腿的,但機器人格鬥賽中,由於不涉及對身體的傷害,機器人可以用腿。如果說機器人跑半馬更多的是比拚耐力與速度,那麽格鬥比賽對機器人的靈活性與平衡性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賽前訓練時“抗擊打”“防過熱”等極限訓練和測試,就是為了讓人形機器人在極端條件下依然可以行走並做出複雜的動作。摔倒後,還能模擬人的形態自主站立。
CMG世界機器人大賽•係列賽設備測試員
孫寶岩:因為它本身在打鬥的過程中,一方麵要自身揮出一些比較激烈的動作,另一方麵還要麵對對方選手的強烈攻擊。
在整個過程中,如何讓自己保持平衡,並且在攻擊的同時不被對方打倒,平衡的考驗是重要的。
揭秘四:機器人格鬥賽打開了哪些新空間?
本次機甲格鬥擂台賽提供的極端考驗環境,能促使算法持續優化升級,提升機器人的性能,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的生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