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清晨,俄羅斯向烏克蘭發動了開戰3年多以來的最大規模空襲,動用了69枚導彈、289架無人機,造成至少12人死亡,是連續第二晚的超大型空襲,也是一周以來的第三次。19日才跟普京(Vladimir Putin)談了兩小時電話、聲言俄烏將“即時”展開停火談判的川普(Donald Trump),又再次將槍頭轉向普京:“我一直與俄羅斯的普京有著非常好的關係,但他最近好像出了點問題。他現在完全瘋了!”
川普在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批評普京:“他正在無謂地殺害很多人,而且我說的不僅僅是士兵。導彈和無人機毫無理由地被發射到烏克蘭的城市。我一直都說,他想要整個烏克蘭,而不僅僅是一部分,也許這正被證明是對的,但如果他這麽做,這將導致俄羅斯的滅亡!”
他又向記者表示,他“絕對地”正在考慮對俄羅斯實施新的製裁。

5月25日,川普在Truth Social上稱:“我一直與俄羅斯的普京有著非常好的關係,但他最近好像出了點問題。他現在完全瘋了!”(網站截圖)
不過,這種針對普京的批評態度並不代表川普已經決定“調轉槍頭”。在同一篇Truth Social帖文中,川普也同時批評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說話方式:“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引起問題,我不喜歡這樣,他最好馬上停下來。”
忍不住插手俄烏?
雖然川普政府在4月底早就威脅會退出俄烏停火談判,無論是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還是副總統萬斯(JD Vance)都多次作出類似表態,然而,似乎心繫“諾貝爾和平獎”的川普本人卻一直忍不住要插口或插手俄烏戰爭。
5月以來,他就呼應了普京的伊斯坦堡俄烏和談提議,施壓原本要求“先停火後談判”的澤連斯基馬上接受,最後促成了2022年4月以來的首次俄烏代表談判。雖然普京沒有響應澤連斯基的邀請親自出席談判,而雙方談判要求也南轅北轍--俄方代表團長梅金斯基(Vladimir Medinsky)據報更引述了彼得大帝花了21年才擊敗瑞典的曆史事跡來質問烏克蘭可以準備打多久--但雙方至少也達成了戰爭以來最大的戰俘交換協議,擺出了一定程度的和善態度。
川普對於普京不出席伊斯坦堡談判也沒有任何批評,表明隻有他和普京坐下來談才有辦法叫停戰火。到19日,即伊斯坦堡談判後三天,川普同普京談了兩小時,期間不隻沒有堅持俄羅斯要接受美國此前遊說烏克蘭同意了的無條件30天全麵停火,還說停火的條件“將由兩方談判決定”,似乎是想“金盤洗手”,並將促成俄烏談判的責任推到新任教宗利奧十四世等中立第三方身上。
對此,連澤連斯基也要開口呼籲川普不要放棄俄烏議題:“對我們所有人來說,美國不與談判和追求和平的努力保持距離,這是至關重要的。”
此時,川普已經結束了5月13至16日的中東三國行程返國,其注意力轉向了施壓國會眾議院共和黨人通過他的《一個又大又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按:這真的是該法案的正式名稱),以延續他的2017年減稅政策。20日,川普更稱俄烏戰爭是“本來是歐洲的事,也應該一直隻是歐洲的事”,表明他心中有一條讓美國不再參與的紅線。
22日,眾議院以一票之差通過了《一個又大又美法案》之後,川普似乎就開始想要在其他議題上麵惹起火頭,一邊威脅要對蘋果公司在美國外生產的手機徵收25%關稅、威脅在6月1日就向歐盟加徵50%關稅,另一邊就要求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外國學生的權利。
俄烏戰爭的議題,隨著俄羅斯在剛剛過去的周末接連向烏克蘭發動大規模空襲,也重新進入了川普的視線範圍之內。早幾天似乎已經“金盤洗手”的川普又再介入發言,這一次則把矛頭指向他口中“現在完全瘋了”的普京。
要猜測川普的俄烏政策走向,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川普不會像拜登那樣繼續出錢出力援助烏克蘭,最多隻會讓烏克蘭自行籌集經費購買美國軍備。而川普唯一可能針對俄羅斯的進一步行動,就是加大對俄製裁。
從策略上來看,進一步製裁俄羅斯對此刻的川普而言確實是有多種正麵效益的方便之途。
一石四鳥
俄烏要達成停火的前提是要普京同意放寬其“極限要求”,包括取得其未完全佔領的烏克蘭四州、不容許歐洲國家駐軍烏克蘭作安全保證等。加緊對俄製裁至少是一種川普可以拿得出來的對俄施壓。
目前,資深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已經聯同民主黨人提出對俄羅斯能源出口的次級製裁法案,得到八成參議員的支持。其最強硬的條款就是要向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石油、鈾等商品的國家實施500%的關稅,當中首當其衝的將會是中國和印度。
這種對俄次級製裁的辦法,更會將俄烏停火問題與川普的整個國內外經濟和貿易政策牽連在一起。
首先,由於俄羅斯政府預算有三成來自天然氣和石油出口收入,阻礙其他國家採購俄羅斯能源將能對普京構成一定壓力,並同時顯示出美國沒有放棄烏克蘭之意,有助遊說普京放寬其對烏克蘭的“極限要求”。
其次,加強製裁俄羅斯有助川普挽回歐洲盟友的信心,美國對於烏克蘭的外交支持也能成為美歐貿易談判中間的不成文項目,有助川普談成對美國更有利的條件。
目前,美歐談判的一大障礙就是歐盟堅持不會像英國那樣接受川普的10%基本關稅。如果川普願意在外交上站在烏克蘭和歐洲這一邊,難保歐盟不會像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那樣為了地緣政治利益而向川普政府變相交“保護費”--畢竟,在川普的全球關稅戰中,如果隻需麵對10%的基本關稅的話,這也算得上是一種“相對優勢”。
同時,對於與中國、印度等國家的貿易談判,對於俄羅斯的次級製裁也能變成川普的附加談判籌碼。正如川普將芬太尼(Fentanyl)問題與對華關稅互相綑綁起來一樣,如何執行對於俄羅斯能源出口的次級製裁,也能變成川普貿易談判條件的一部份。
這種談判條件亦能在西方的國際觀感中提高美國的道德地位:正如“禁製毒品”是人人都不得不同意的目標一樣,叫停戰爭也有同一效果。
最後,川普的關稅戰雖然有著增加聯邦政府收入、吸引製造業回流等目標,但其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卻對川普的國內“鑽油大計”構成重大負麵影響。目前,國際原油價格已由川普上台時約80美元一桶的水平跌至稍高於60美元一桶的水平,美國的頁岩油企業已經叫苦連天,預計來年產量可能不升反跌,是為過去十年除疫情初期外的首次。這對揚言“鑽吧,寶貝,鑽吧”(Drill, baby, drill)的川普而言,自然是非常不利的發展。

“鑽吧,寶貝,鑽吧”(Drill, baby, drill)是川普的競選口號之一。(NYT網站截圖)
對俄羅斯能源出口實施次級製裁,則有助減低全球石油供應,推高油價,重振美國頁岩油業界“鑽吧,寶貝,鑽吧”的決心。
這將能幫助川普化解他的關稅戰政策和國內能源政策之間幾乎不能化解的核心矛盾--增加美國產油量需要較高的油價,但其關稅戰卻不斷對油價構成下行壓力。
從上述的分析來看,對俄羅斯能源實施像格雷厄姆法案提出的那種次級關稅製裁,確實是一項“一石四鳥”之策。而且,其執行並不需要川普負出太大的努力,隻要他開綠燈讓國會共和黨人通過法案,然後他自己大筆一揮簽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