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新聞:陳先生,美國政府22日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外國學生的資格後,特朗普25日又加碼,力挺這項政策,特朗普為何要對哈佛下狠手?
特約評論員 陳冰:就像特朗普發動全麵關稅戰一樣,特朗普4月份發動了對美國超菁英大學的攻擊,抨擊哈佛、麻省理工、哥倫比亞等一流大學招收了太多的外國學生,不僅反美、煽動反猶主義,而且同情哈馬斯等勢力,因此他威脅要砍掉聯邦政府的資助基金和科研項目補助,取消對外國學生的簽證。
特朗普很想享受一把當“皇帝”的滋味,檢測一下最具批判精神的大學會不會服從他,但偏偏哈佛大學不買賬。其他大學雖然心懷不滿,但沒有與特朗普硬扛,宣稱縮減相關項目,減少留學生人數,以換取特朗普政府“高抬貴手”。但哈佛大學卻選擇奮起反擊,抨擊特朗普破壞學術自由和大學獨立,並且把特朗普告上法庭。於是美國國土安全部上周取消哈佛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要求現有的外國學生必須轉學,槍打出頭鳥,由此引爆了全球熱議的“哈佛危機”。
特朗普之所以如此做,更深層的原因有四個:
一是支持以色列,無條件地反對反猶主義,打壓同情巴勒斯坦的學者和學生,從而獲得美籍猶太人的好感,為今後的政治募捐打下基礎,這是在為下屆總統大選布局,特朗普希望扶持忠於自己路線的人上台。
二是打擊自由派思想和學者,遏製多元化思想。在特朗普眼中,哈佛大學在意識形態上過於“自由主義”,有向民主黨靠攏之嫌,他要大學在共和黨和民主黨之間站隊。
三是預防大學生的示威遊行,通過恐嚇來消除潛在的抗議者。特朗普的內政外交政策已經引發美國國內的強烈爭議,而天不怕地不怕的超菁英大學的師生們,可能率先走上街頭反對特朗普政府。一旦他們引領出全國性的示威遊行,那特朗普政府就很不好收場,其執政信譽將受到嚴厲打擊。
四是美國的超菁英大學為各國培養出一批懂和美國講道理的人才,特朗普擔心這些名校畢業生將會出現在各種談判桌上,與美國抗衡。

直新聞:美國政府取消哈佛大學招收外國學生的資質,最初都沒有聯係到中國,但現在卻加罪於中國,您怎麽看?
特約評論員 陳冰: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大學的打壓,從今年1月份就開始了。首先他指責私立大學的“多元、平等和包容”政策,要求大學采取行動,打擊反猶主義。特朗普的政策是美國優先,白人至上,保守思想,反對多元化。
接著美國司法部成立特別工作小組,對哈佛大學的近90億美元的政府撥款項目進行審查,還要求對外國學生的學術作業和研究進展進行審查。遭到哈佛大學拒絕後,美國國土安全部致信哈佛大學,威脅要取消其招收外國學生的資格。
再接下來就是5月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發布聲明,終止哈佛大學的“學生和交流訪問學者計劃”認證,現有的外國學生必須轉學,否則將失去在美國的合法居留身份。聲明說這樣做的目的是, “要求哈佛大學對校園內助長暴力、反猶太主義以及與中國合作的行為負責”。這是第一次把中國牽扯進來。
為什麽特朗普要把中國扯進來呢?主要的原因大概有四點:
一是把中美教育合作政治化,阻止中國的青年才俊到美國留學,獲得科技創新能力和應對美國的思維能力。
二是對中國在對美關稅戰中堅決反製的報複,因為中國是唯一不向美國“眨眼”的國家,結果有較好的貿易休戰協議,很多國家和地區比如歐盟、日本,都開始以此為“範本”,強硬對待特朗普的關稅要挾了。
三是為今後中美關稅談判多造出一張牌,把中國如何向美國派遣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加入到關稅協議談判和中美關係中。
四是特朗普政府也許在考慮中美教育“脫鉤”,中國留美學生對中國的科技進步和高新技術產業,還是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科技競爭是中美競爭的關鍵之一。

香港科技大學
直新聞:香港、澳門的大學都發出積極倡議,希望哈佛校友向正在哈佛就讀或被哈佛錄取的學生提供支援,並歡迎哈佛國際學生轉學到港澳的大學來深造,您怎麽看這種解決方案?
特約評論員 陳冰:港澳大學發出如此暖心的邀請,是非常值得稱道的。如果那些被哈佛錄取的學生到港澳大學讀書,不僅可以獲得一批優質的學生,也會讓這些國際學生更好地了解港澳,認識中國。
不過就中國學生而言,無論是哈佛校友還是政府官員,都應當想方設法讓中美教育合作能夠繼續,教育上的“脫鉤斷鏈”對國家未來是十分不利。
盡管特朗普政府或者其他美國政府采取的執政理念很落後,但美國大學的教學質量是毋庸置疑的。世界上的尖端科技研發,推動文明進步的批判性思維和研究視野,美國的高校和研究機構都是領先的。中國學生到美國接受學術訓練,有助於促進兩國在科技和文化領域的交流與互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