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
台灣國防部長表示,台灣對美國維持在亞洲的強大軍事存在、威懾中國侵犯台灣企圖的能力抱有信心,但同時也認識到加強自身防禦的緊迫性。
特朗普總統在台灣問題上的一些言行——提高關稅、要求台灣大幅增加軍費開支,以及指責台灣竊取美國在半導體製造領域的領先地位——已加劇了島內對美國軍事協防的疑慮。中國政府聲稱民主自治的台灣是其領土,並說統一是大勢所趨,必要時將動用武力。
但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力量和聯盟能遏製中國,並讓其認識到戰爭將帶來慘重的經濟代價,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在上任一年來接受的一次最全麵的采訪中說。
“讓中國理解它犯台要付出的代價非常非常高,那麽就會讓它的要攻台的想法變得非常非常難以決定,”顧立雄在周三接受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多家新聞媒體長達80分鍾的采訪時說。
“美國也是這樣的想法,也就是維持印太的安全,特別是台海的和平與穩定,以嚇阻的手段來避免戰爭的發生,這是我們共同的利益,”顧立雄在談到台灣所在的地區時說。他還表示:“特朗普政府當然強調美國優先,但是我們是認為在安全的議題上麵,他同時也強調印太優先。”

2023年,台灣在港口城市八裏舉行的年度軍演中的反登陸演習。台灣已經提高了國防開支。
如果沒有美國的武器銷售和安全支持,台灣將極易受到攻擊。美國1979年把外交關係從台灣轉到北京後,美國國會曾通過了一項立法,要求美國向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並在台灣受攻擊時有進行幹預的軍事力量。 (該法律並沒有規定美國必須幹預。)
顧立雄現年66歲,曾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他正在負責台灣政府將規模有限的武裝力量升級為足夠強大、靈活以抵禦中國威脅的努力,措施包括部署更多的無人機、無人駕駛海上船隻,以及高機動性導彈。
島內外的眾多官員和專家表示,台灣需要加快行動步伐,以應對中國政府持續擴張的軍力。
美國高級官員透露,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已下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在2027年前具備武力奪取台灣的實力。但觀察人士指出,習近平並未製定入侵時間表,他更想在不發動戰爭的情況下將台灣統一。顧立雄被問及如何評估威脅時說,危險正在上升,但尚未達到即將發生入侵的程度。
“我們認為,(目前的威脅程度)介於中強度跟高強度中間的部分,”顧立雄引用台灣軍方的威脅指數說,“但是它症候上麵還不足以能夠顯示它是有這種攻台的舉動。”

“讓中國理解它犯台要付出的代價非常非常高,那麽就會讓它的要攻台的想法變得非常非常難以決定,”顧立雄說。
部分受特朗普的施壓推動,台灣已承諾將軍費開支增至GDP的3%以上,台灣在今年早些時候曾把軍費開支初步定為GDP的2.45%。一些專家說,台灣軍隊的作戰效能正在提升。
“軌跡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行動得足夠快,”伊萊·拉特納在最近訪台期間談到台灣的軍事改革時說,他曾在拜登政府擔任負責印太安全事務的國防部助理部長。
台灣的立法者們將在下屆立法院會議上就進一步增加軍費開支展開辯論,來自反對黨的立法者目前在立法院占多數。他們通常對中國采取減少對抗的態度,並對政府的一些軍事項目持懷疑態度,例如台灣製造的潛艇。
即使有更多的軍費,台灣仍在采購合適的武器、維持足夠具備操作技能的士兵方麵麵臨瓶頸。由於訂單積壓,台灣花費數十億美元采購的武器遲遲不能交付,部分甚至拖延數年時間。本月,台灣首次實彈測試了從美國購買的“海馬斯”火箭炮係統。台灣采購該係統的首批訂單是在2020年。
“現在的部分挑戰是美國的國防工業基礎,它能否滿足多重需求,”拉特納在接受采訪時說。“然而幾年前,美國還在極力推動台灣做更多的努力,現在,他們已經全力投入了,美國的相應支持也需要跟進。”

本月,台灣在屏東首次實彈測試了從美國購買的“海馬斯”火箭炮係統
去年,顧立雄取消了台灣士兵的刺槍訓練和正步操,並承諾讓年度軍演向實戰化轉型。
“因應台海安全局勢、現代戰爭形態的變化,國軍正處於轉型與挑戰並存的關鍵時刻,那務實訓練是戰力形成的基礎,”顧立雄在談到台灣軍隊時說。
顧立雄的批評者指出,他們認為台灣提升軍事準備的努力流於表麵,落在中國後麵。許多美國官員和專家已敦促台灣更果斷地轉向更新型武器,例如無人機,這些武器成本更低、機動性更強,或可為阻撓中國大陸更強大的軍力提供一種方法。
“必須加強自身的技能、專業素養,以及思維方式。同樣重要的是,那些無人機、無人艇等等,它們需要有效、高效、精準的通信支持,”楊念祖說道,他曾在反對黨國民黨於十多年前執政時期擔任國防部高級官員。“他們已經有了相關理念,但問題是如何落實。怎樣才能實現?”
顧立雄的職業生涯始於律師,他提出了支持台灣正在逐步掌握足以抵禦中國的“不對稱”作戰優勢的論據。他說,台灣國防部已成立了一個創新機構,重點攻關無人機和反無人機作戰、人工智能應用,以及改進通信和網絡安全。
賴清德總統表示,台灣軍費開支增加的很大一部分將用於購買美國武器,這個承諾可能會讓特朗普高興,因為他希望台灣減少對美國的貿易順差。
“當然也是期待美國交運的速度能夠加快,”顧立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