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9歲冠軍少年跳樓身亡 死因就藏在他爸爸的朋友圈裏

9歲冠軍少年跳樓身亡 死因就藏在他爸爸的朋友圈裏

文章來源: 李月亮 於 2025-05-22 12:59:0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9歲冠軍少年跳樓身亡 死因就藏在他爸爸的朋友圈裏

文丨李月亮 靜女夭夭

暴怒的本質,是你的認知處理不了你的焦慮。

你的能力解決不了你的難題。

01

一個少年之死,刷屏了全網。

朱某鑫,今年9歲,是國內年齡最小的業餘6段圍棋手。

但長期遭受爸爸暴打。

5月19日晚上八點多,這個優秀又可憐的孩子,從樓上一躍而下,結束了生命。



朱某鑫7歲時參加全國少兒圍棋公開賽,就以九戰全勝的成績拿下幼兒組冠軍。

據說還是當地首次拿到圍棋的全國冠軍。



公開資料顯示,小小年紀的朱某鑫,已經多次獲得圍棋冠軍。



5月初,朱某鑫參加了2025全國少兒圍棋公開賽。

再次拿到了兒童C組個人冠軍。

雖然成績不錯,但他中間輸了一盤棋。

而就因為輸了這一盤,爸爸當場對他拳打腳踢。

踢得他倒在地上爬不起來。

據知情者透露,這已經不是朱某鑫第一次挨打了——

“他生前長期因為輸棋,被父親極端毆打”。

“每次輸棋,都在現場揍。”

朱爸爸曾經在社交平台,給朱某鑫做過“前半年總結”——

獲了哪幾個冠軍,拿了哪幾個獎項。

有一次拿了第二,他特別強調了因為“不認真”。



照片上,朱某鑫穿著短袖T恤站在比賽現場。

胳膊上的傷痕,清晰可見。

網上還有一張照片,孩子胳膊上也是被打過的痕跡。



據現場見證者說,當時朱某鑫輸了一盤棋,被爸爸踹飛了。

打得特別狠。

周圍有家長勸阻,也差點被打。





終於,5月19日晚上。

朱某鑫突然從樓上跳下,決然離開了這個世界。

據說在跳樓前半小時他還在辛苦訓練。

而爸爸的朋友圈裏,至今還寫著對他的指責和不滿,“打得一塌糊塗”。



02

現在朱爸爸已經被警方帶走。

據當地人說,他其實是個家暴慣犯。

結過兩次婚,但兩任妻子都不堪忍受暴力,離婚出走。

朱某鑫是他和第二任妻子所生。

妻子走後,把孩子留給了他。

可憐的孩子無法出走,隻能任其打罵。

朱爸爸打孩子的時候,同村人曾勸阻過。

但常常是誰勸誰挨罵。

朱爸爸早年發過一條朋友圈。

那時候的朱某鑫,還是個嬰兒模樣,剛學會站立。

他拍了照片,說“以後不乖,我就揍你”。



事實證明,孩子後來也確實活在爸爸恐怖的暴力裏。

一輸棋,就挨揍。

除了生性暴力,朱爸爸打兒子,還有更深層的心理原因——

他在泉州當地沒有穩定工作,做人風評也比較差,兩任妻子都跑了。

人生算是挺失敗的。

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孩子有圍棋天賦。

於是仿佛看到了翻盤的希望,開始“嚴格培養”,要求孩子高強度練棋。

還經常在朋友圈發布孩子練棋、學習、獲獎的視頻。

孩子學得好,就是他炫耀的資本。

沒達到他的期待,他就暴怒,就失控,就無所顧忌去在孩子身上發泄情緒。

可憐這個小小的孩子,因為優秀,被迫擔起了逆轉父親失敗人生的重壓。

他無力承受,又無可奈何。

我看他拿獎的照片,經常都是表情嚴肅,鬱鬱寡歡。

看不出奪冠後的喜悅。





可以想象,他每次下棋時,想到“輸了就要被暴揍”,心裏會多麽恐懼。

而被恐懼控住的大腦,要贏得比賽,又是多麽艱難。

他在這樣可怖的生活裏,可能早就心生絕望了吧。

可是作為一個9歲的孩子,他又能怎麽樣呢?

他能改變父親的天性暴戾嗎?

能說服父親放低對他的期待嗎?

能教會父親用理性的方式引領他成長嗎?

他都做不到。

最後那縱身一躍,也許是他逃脫父親魔掌的唯一方式。

也是他對抗這糟糕世界的最痛選擇。

03

這個月,還有兩個9歲的孩子死了。

是直接被親生父母活活打死的。

5月8日,浙江溫州。

一個9歲女孩不知犯了什麽錯,被親媽訓斥打罵。

媽媽可能是過於憤怒,失手打死了女兒。



5月18日,青島。

一個9歲小男孩,被親生爸爸打死了。

據說是因為孩子玩遊戲充值。

爸爸知道後用電線毒打,打得孩子全身淤青。

3小時後孩子說身體不舒服,媽媽緊急帶著孩子去醫院。

可是到醫院門口的時候,孩子呼吸心跳就全部停止了。

沒搶救回來。



04

這些父母,你說他們不愛孩子嗎?

我相信也是愛的。

他們的初衷,肯定也不是打死孩子,逼死孩子。

隻是在孩子不符合他們期待的時候,他們怒火上湧,情緒失控。

就是忍不住要暴打孩子。

而據我所知,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

可能行為的程度沒有那麽嚴重,但都是“被孩子氣到失控,下手特別重”。

打完可能會後悔,自己也知道不好,但下次還會失控再打。

必須得說,這是非常惡劣的行為。

我們今天來重點聊聊這行為背後的原因。

主要有三:

第一,父母對孩子給予太高期望。

開頭的朱爸爸是一類非常典型的父母——

自己活成了loser,希望兒子當他的救世主。

自己鬥不過同事,比不過親戚,連在菜市場砍價都輸給大媽。

然後就把自己未實現的夢想,未達到的階層,未滿足的虛榮,全部打包塞給孩子。

自己活得不如狗,卻要讓孩子帶你當人上人。

想通過孩子的成功來完成自我救贖。

這是個極其無理甚至無恥的想法。

可是無數父母都這樣無恥地想著,還正義凜然地以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想法,現在就請拍拍自己心窩,想想憑啥啊?

孩子憑啥去替你修複你失敗的人生?

第二,現在養孩子,是一場豪賭。

幾十年前,我們一家往往有六七個孩子。

父母又整天為了溫飽奔波,其實不會把太多心思花在孩子身上。

孩子反而能輕鬆自由地長大。

而現在,大部分家庭都隻有一兩個孩子。

父母又實現了眼下的溫飽,開始考慮有個好未來。

未來的希望,當然就落在了孩子身上。

於是,養孩子就成了一場關乎家庭命運的豪賭。

所有父母都不敢懈怠。

而當父母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精力很多錢,又寄托了巨大希望。

他們就很難接受孩子不夠好。

一旦發現孩子某件事或者某個方麵不如人意。

就會產生災難化思維——"一次考試失敗,就等於整個家庭都完了"。

也就很容易瞬間暴怒,覺得你怎麽這麽糟糕。

但事實上,放在漫長的人生裏看,那一點小問題很可能根本不是問題。

你完全可以心平氣和地糾正孩子,犯不上怒火中燒。

人生的容錯率其實是很高的。

很少有什麽情況,會讓一個孩子、一個年輕人徹底完蛋。

第三,把孩子當成情緒的垃圾桶。

我覺得這是為人父母,最可恥的行為——

自己在生活中壓抑了太多憤怒。

那些敢怒不敢言的怒火,那些作為loser的恥辱。

都壓在胸腔裏。

而因為孩子沒有達成自己的期待,心裏的憤怒就成了導火索。

麵對弱小的孩子,那些舊怒新恨一起爆發出來,加倍傾瀉出來。

不管孩子能不能承受,全部發泄到他身上。

我就真的聽過一個父親說,“打兒子比打遊戲解壓,而且法律管不著”。

人生挫敗 → 自我效能感降低 → 通過絕對控製孩子發泄情緒 → 形成暴怒 → 在孩子身上獲得掌控感 → 人生依然失敗 → 繼續在孩子身上獲得掌控感……

這是一個成癮的惡性循環。

偏偏這種行為,又缺乏製約。

朱某鑫爸爸長期家暴,都沒人能管,直到孩子跳樓才被帶走。

而在這背後,還有多少孩子在默默承受著父母的無能暴怒呢?

隻要施暴者不用付出代價,暴力就會成為傳家寶。

孩子受的罪,就永不停止。

05

事實上,暴怒基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隻會把矛盾激化,讓事情更糟糕。

因為暴怒的本質,是你的認知處理不了你的焦慮,你的能力處理不了你的難題。

孩子可以打嗎?

我覺得在極端的情況下,也不是不行。

比如孩子玩遊戲充值,屢教不改。

你理性思考後,覺得不打解決不了問題了。

那麽可以講清道理,態度嚴厲地打幾下。

目的是讓他有深刻教訓,而不是你要發泄情緒。

是你基於理性考慮之後,有目的有尺度地處理問題。

而不是自己情緒失控,肆意發瘋,把焦慮崩潰發泄在孩子身上。

事實上,你對孩子的教育到底合不合理。

孩子心裏是有一杆稱的。

你今天在他身上發瘋,就別怪他青春期叛逆,成年後不願意理你。

所以好的父母,一定要懂得控製自己的情緒。

在你怒不可遏的時候,請換位思考一下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無助地承受你的發泄,顫抖著說出“媽媽/爸爸我錯了”。

他們其實說的是“媽媽/爸爸我好疼”“我害怕”“我絕望”。

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這樣的情緒裏,他能感知幸福嗎?能健康成長嗎?能愛你尊重你嗎?

真正的愛不是控製和摧毀,而是理解和成全。

我們養育一個孩子,不是為了逼他優秀。

而是為了見證一個豐盛的靈魂,破繭成蝶。

查看評論(40)

24小時熱點排行

從天才巨星淪為“流浪漢”,愛情也救不了他
9歲冠軍少年跳樓身亡 死因就藏在他爸爸的朋友圈裏
朝鮮軍艦發生重大事故,到底是怎麽回事?
特朗普羞辱南非總統 馬斯克扮演關鍵角色
川普再拋震撼彈!下令哈佛大學“禁止招國際學生”

24小時討論排行

黃仁勳:幾乎無法追蹤也無法證明AI芯片走私到大陸
川普如何伏擊南非總統:播白人滅絕片 氣氛瞬間凝重
馬斯克:中國實力不一般,大多數人並不了解
美國會議員要求三大飯店CEO停用“中國台灣”表述
記者質問收受飛機 遭川普人身攻擊“請你滾出去!”
美媒爆川普改口!私下認"普丁不打算停戰"原因曝
俘虜指揮官 其餘不留 俄軍接獲高層命令槍殺戰俘
美參院推翻加州禁售燃油車計劃 通用汽車表歡迎
“特朗普想全盤贏中國,唯獨這個戰場主動認輸”
柴靜沒有沉默,她在地球的另一邊繼續發問
美將推"川普金卡":隻要付500萬,即可獲在美永居資格
中國多地爆發討薪潮,村莊強收"衛生費"引發民怨
法院判川普無權解散和平研究所 白宮罵“惡棍法官”
金色穹頂:北京指責破壞穩定, 莫斯科說這是主權問題
李翊雲:“我永遠都不想擺脫思念孩子的痛苦”
紐約時報:推翻專製統治者的三種武器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9歲冠軍少年跳樓身亡 死因就藏在他爸爸的朋友圈裏

李月亮 2025-05-22 12:59:01
9歲冠軍少年跳樓身亡 死因就藏在他爸爸的朋友圈裏

文丨李月亮 靜女夭夭

暴怒的本質,是你的認知處理不了你的焦慮。

你的能力解決不了你的難題。

01

一個少年之死,刷屏了全網。

朱某鑫,今年9歲,是國內年齡最小的業餘6段圍棋手。

但長期遭受爸爸暴打。

5月19日晚上八點多,這個優秀又可憐的孩子,從樓上一躍而下,結束了生命。



朱某鑫7歲時參加全國少兒圍棋公開賽,就以九戰全勝的成績拿下幼兒組冠軍。

據說還是當地首次拿到圍棋的全國冠軍。



公開資料顯示,小小年紀的朱某鑫,已經多次獲得圍棋冠軍。



5月初,朱某鑫參加了2025全國少兒圍棋公開賽。

再次拿到了兒童C組個人冠軍。

雖然成績不錯,但他中間輸了一盤棋。

而就因為輸了這一盤,爸爸當場對他拳打腳踢。

踢得他倒在地上爬不起來。

據知情者透露,這已經不是朱某鑫第一次挨打了——

“他生前長期因為輸棋,被父親極端毆打”。

“每次輸棋,都在現場揍。”

朱爸爸曾經在社交平台,給朱某鑫做過“前半年總結”——

獲了哪幾個冠軍,拿了哪幾個獎項。

有一次拿了第二,他特別強調了因為“不認真”。



照片上,朱某鑫穿著短袖T恤站在比賽現場。

胳膊上的傷痕,清晰可見。

網上還有一張照片,孩子胳膊上也是被打過的痕跡。



據現場見證者說,當時朱某鑫輸了一盤棋,被爸爸踹飛了。

打得特別狠。

周圍有家長勸阻,也差點被打。





終於,5月19日晚上。

朱某鑫突然從樓上跳下,決然離開了這個世界。

據說在跳樓前半小時他還在辛苦訓練。

而爸爸的朋友圈裏,至今還寫著對他的指責和不滿,“打得一塌糊塗”。



02

現在朱爸爸已經被警方帶走。

據當地人說,他其實是個家暴慣犯。

結過兩次婚,但兩任妻子都不堪忍受暴力,離婚出走。

朱某鑫是他和第二任妻子所生。

妻子走後,把孩子留給了他。

可憐的孩子無法出走,隻能任其打罵。

朱爸爸打孩子的時候,同村人曾勸阻過。

但常常是誰勸誰挨罵。

朱爸爸早年發過一條朋友圈。

那時候的朱某鑫,還是個嬰兒模樣,剛學會站立。

他拍了照片,說“以後不乖,我就揍你”。



事實證明,孩子後來也確實活在爸爸恐怖的暴力裏。

一輸棋,就挨揍。

除了生性暴力,朱爸爸打兒子,還有更深層的心理原因——

他在泉州當地沒有穩定工作,做人風評也比較差,兩任妻子都跑了。

人生算是挺失敗的。

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孩子有圍棋天賦。

於是仿佛看到了翻盤的希望,開始“嚴格培養”,要求孩子高強度練棋。

還經常在朋友圈發布孩子練棋、學習、獲獎的視頻。

孩子學得好,就是他炫耀的資本。

沒達到他的期待,他就暴怒,就失控,就無所顧忌去在孩子身上發泄情緒。

可憐這個小小的孩子,因為優秀,被迫擔起了逆轉父親失敗人生的重壓。

他無力承受,又無可奈何。

我看他拿獎的照片,經常都是表情嚴肅,鬱鬱寡歡。

看不出奪冠後的喜悅。





可以想象,他每次下棋時,想到“輸了就要被暴揍”,心裏會多麽恐懼。

而被恐懼控住的大腦,要贏得比賽,又是多麽艱難。

他在這樣可怖的生活裏,可能早就心生絕望了吧。

可是作為一個9歲的孩子,他又能怎麽樣呢?

他能改變父親的天性暴戾嗎?

能說服父親放低對他的期待嗎?

能教會父親用理性的方式引領他成長嗎?

他都做不到。

最後那縱身一躍,也許是他逃脫父親魔掌的唯一方式。

也是他對抗這糟糕世界的最痛選擇。

03

這個月,還有兩個9歲的孩子死了。

是直接被親生父母活活打死的。

5月8日,浙江溫州。

一個9歲女孩不知犯了什麽錯,被親媽訓斥打罵。

媽媽可能是過於憤怒,失手打死了女兒。



5月18日,青島。

一個9歲小男孩,被親生爸爸打死了。

據說是因為孩子玩遊戲充值。

爸爸知道後用電線毒打,打得孩子全身淤青。

3小時後孩子說身體不舒服,媽媽緊急帶著孩子去醫院。

可是到醫院門口的時候,孩子呼吸心跳就全部停止了。

沒搶救回來。



04

這些父母,你說他們不愛孩子嗎?

我相信也是愛的。

他們的初衷,肯定也不是打死孩子,逼死孩子。

隻是在孩子不符合他們期待的時候,他們怒火上湧,情緒失控。

就是忍不住要暴打孩子。

而據我所知,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

可能行為的程度沒有那麽嚴重,但都是“被孩子氣到失控,下手特別重”。

打完可能會後悔,自己也知道不好,但下次還會失控再打。

必須得說,這是非常惡劣的行為。

我們今天來重點聊聊這行為背後的原因。

主要有三:

第一,父母對孩子給予太高期望。

開頭的朱爸爸是一類非常典型的父母——

自己活成了loser,希望兒子當他的救世主。

自己鬥不過同事,比不過親戚,連在菜市場砍價都輸給大媽。

然後就把自己未實現的夢想,未達到的階層,未滿足的虛榮,全部打包塞給孩子。

自己活得不如狗,卻要讓孩子帶你當人上人。

想通過孩子的成功來完成自我救贖。

這是個極其無理甚至無恥的想法。

可是無數父母都這樣無恥地想著,還正義凜然地以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想法,現在就請拍拍自己心窩,想想憑啥啊?

孩子憑啥去替你修複你失敗的人生?

第二,現在養孩子,是一場豪賭。

幾十年前,我們一家往往有六七個孩子。

父母又整天為了溫飽奔波,其實不會把太多心思花在孩子身上。

孩子反而能輕鬆自由地長大。

而現在,大部分家庭都隻有一兩個孩子。

父母又實現了眼下的溫飽,開始考慮有個好未來。

未來的希望,當然就落在了孩子身上。

於是,養孩子就成了一場關乎家庭命運的豪賭。

所有父母都不敢懈怠。

而當父母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精力很多錢,又寄托了巨大希望。

他們就很難接受孩子不夠好。

一旦發現孩子某件事或者某個方麵不如人意。

就會產生災難化思維——"一次考試失敗,就等於整個家庭都完了"。

也就很容易瞬間暴怒,覺得你怎麽這麽糟糕。

但事實上,放在漫長的人生裏看,那一點小問題很可能根本不是問題。

你完全可以心平氣和地糾正孩子,犯不上怒火中燒。

人生的容錯率其實是很高的。

很少有什麽情況,會讓一個孩子、一個年輕人徹底完蛋。

第三,把孩子當成情緒的垃圾桶。

我覺得這是為人父母,最可恥的行為——

自己在生活中壓抑了太多憤怒。

那些敢怒不敢言的怒火,那些作為loser的恥辱。

都壓在胸腔裏。

而因為孩子沒有達成自己的期待,心裏的憤怒就成了導火索。

麵對弱小的孩子,那些舊怒新恨一起爆發出來,加倍傾瀉出來。

不管孩子能不能承受,全部發泄到他身上。

我就真的聽過一個父親說,“打兒子比打遊戲解壓,而且法律管不著”。

人生挫敗 → 自我效能感降低 → 通過絕對控製孩子發泄情緒 → 形成暴怒 → 在孩子身上獲得掌控感 → 人生依然失敗 → 繼續在孩子身上獲得掌控感……

這是一個成癮的惡性循環。

偏偏這種行為,又缺乏製約。

朱某鑫爸爸長期家暴,都沒人能管,直到孩子跳樓才被帶走。

而在這背後,還有多少孩子在默默承受著父母的無能暴怒呢?

隻要施暴者不用付出代價,暴力就會成為傳家寶。

孩子受的罪,就永不停止。

05

事實上,暴怒基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隻會把矛盾激化,讓事情更糟糕。

因為暴怒的本質,是你的認知處理不了你的焦慮,你的能力處理不了你的難題。

孩子可以打嗎?

我覺得在極端的情況下,也不是不行。

比如孩子玩遊戲充值,屢教不改。

你理性思考後,覺得不打解決不了問題了。

那麽可以講清道理,態度嚴厲地打幾下。

目的是讓他有深刻教訓,而不是你要發泄情緒。

是你基於理性考慮之後,有目的有尺度地處理問題。

而不是自己情緒失控,肆意發瘋,把焦慮崩潰發泄在孩子身上。

事實上,你對孩子的教育到底合不合理。

孩子心裏是有一杆稱的。

你今天在他身上發瘋,就別怪他青春期叛逆,成年後不願意理你。

所以好的父母,一定要懂得控製自己的情緒。

在你怒不可遏的時候,請換位思考一下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無助地承受你的發泄,顫抖著說出“媽媽/爸爸我錯了”。

他們其實說的是“媽媽/爸爸我好疼”“我害怕”“我絕望”。

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這樣的情緒裏,他能感知幸福嗎?能健康成長嗎?能愛你尊重你嗎?

真正的愛不是控製和摧毀,而是理解和成全。

我們養育一個孩子,不是為了逼他優秀。

而是為了見證一個豐盛的靈魂,破繭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