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美中貿易戰烈焰高漲,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145%的關稅,中國則以125%的報複性關稅回擊。就在各界聚焦全球半導體產業如何卷入這場世紀之戰之際,美國AI晶片設計龍頭輝達(NVIDIA,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意外獲邀訪問北京,並受到中南海高層高調接待,引發全球矚目。有分析認為,黃仁勳的北京之行背後具有高度政治性,反映科技企業在美中關稅大戰中既有兩難處境,但也有可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的優勢。https://t.co/RRanE2YqpI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April 25, 2025
黃仁勳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從他脫下招牌黑皮衣,換上正式西裝拜訪客戶及北京官員,到他此行的政治與商業意涵,皆成為焦點。這不僅因AI半導體產業已成為全球經濟核心,更因其背後牽涉敏感的區域政治。
台灣知名財經評論家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在美中競相拉攏盟友的當下,黃仁勳選擇訪問北京,等於投下關鍵一票,這一幕勢必震驚川普。”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就職典禮當天,美國主要科技企業代表均出席,黃仁勳卻缺席,轉而前往北京拜訪客戶。一周後,中國AI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發布震撼全球的最新AI大模型,輝達股價隨即重挫16.89%。4月,特朗普政府掀起全球關稅戰,並針對半導體產業拋出震撼彈,宣布限製輝達、超微(AMD)等美國企業的AI晶片銷往中國。禁令公布後48小時內,輝達股價再度暴跌8.4%。
種種事件讓外界開始揣測,作為美國科技巨頭,輝達此舉究竟是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抑或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
從產業角度看,台灣新竹科學園區一位半導體企業總經理裘先生(應要求化名)向BBC中文表示,中國市場貢獻輝達約25%的營收,且這僅是檯麵上的數字,“不含第三方渠道帶來的利潤”。他認為,中國市場對輝達至關重要,難以割舍。
裘先生進一步指出,輝達H20晶片近期被特朗普政府限製銷往中國,估計損失超過50億美元。更嚴重的是,華為的AI晶片升騰(Ascend)910C據傳即將向中國客戶大規模交付,“華為可能搶走輝達的大客戶DeepSeek。在重重壓力下,黃仁勳親赴中國鞏固客戶關係,是合理且毫不意外的舉措。”
對此,新加坡科技媒體《Tech Tech China》主編卓薇安(Vivian Toh)則向BBC中文分析,中國確實是輝達與台積電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營收貢獻超過25%。然而,在美中關係緊張、AI議題劍拔弩張的背景下,企業與美中政府及市場的關係越發透明,“似乎難以找到完美的平衡之道,僅能爭取短暫的平靜。”
卓薇安認為,輝達能否在美中之間維持平衡尚無定論,北京對黃仁勳的高調接待更像是對華盛頓的姿態展示,或對其他美國科技企業的“示範效應”。她強調:“輝達北京之行反而凸顯其命運並非操之於北京,而是在白宮手中。限製輝達產品銷往其全球第二大市場中國的,是美國,而非中國。”
她補充道:“盡管中國積極推動國產晶片發展,試圖降低對海外晶片的依賴,但從未限製輝達產品進口。作為美國企業,輝達與川普政府的關係處理更為關鍵。”
左右逢源?黃仁勳首獲中南海高層公開會見
2025年4月17日,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抵達北京,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舉行“大範圍會談”。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迅速報導並配發圖片。分析人士指出,此舉顯示北京對此次訪問的高度重視。
當前,美中貿易戰正進入白熱化階段——美國商務部對輝達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H20 AI晶片實施無限期出口限製,據彭博社報導,此禁令預計導致輝達損失高達55億美元。
與此同時,中國以高額關稅和市場限製措施回擊美國。在美中關稅戰火正熾之際,黃仁勳訪問北京引發全球關注。北京高層的高調接待向外界,尤其是華盛頓,傳遞明確訊號:即便在關稅戰中,中國市場對美國企業仍具強大吸引力。
事實上,黃仁勳過去多次訪問中國,但從未如此次般受到中南海如此高規格的歡迎。
根據公開資訊,以下為黃仁勳自2023年至2025年間的中國行程紀錄:
2023年6月:黃仁勳多年來首次訪問中國,屬私人行程。他與騰訊、字節跳動(ByteDance)、比亞迪(BYD Auto)及小米(Xiaomi)等中國科技企業高層會麵,討論AI晶片合作事宜。
2024年1月:訪問深圳、北京及上海,參加輝達中國子公司年會,並與當地員工及客戶互動。這是黃仁勳數年來首次公開確認的中國行程。
2025年1月:1月19日抵達北京,參加輝達於北京農曆新年慶祝活動,與員工及客戶會麵,強調輝達對中國科技生態係的貢獻,例如150萬中國開發者使用CUDA平台。其後前往上海,但具體行程未公開,亦未確認是否與中國政府官員會晤。報導指出,此行旨在穩定員工士氣並強化客戶關係,特別是在美中科技緊張局勢升溫及中國對輝達展開反壟斷調查的背景下。當時,白宮對先進半導體出口管製加劇,但中國市場對輝達的重要性日益凸顯——2024年第三季度,輝達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市場收入達54億美元,同比增長34%。
2025年4月17日:黃仁勳再次抵達北京,距離1月訪問僅三個月。此行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CCPIT)邀請,他在人民大會堂與副總理何立峰會晤。何立峰表示歡迎輝達等美國企業深化中國市場布局。此行黃仁勳一改標誌性身穿黑皮衣形象,改穿正式西裝,展現更為莊重的姿態。
觀察黃仁勳近年來帶領輝達(NVIDIA)在美中台三角關係間穿梭,台灣民間智庫“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EST)經濟安保組副組長江旻諺向BBC中文表示,他不認為黃仁勳此次訪問中國是在地緣政治上“選邊站”。
他分析稱,輝達雖然在技術上領先,但並非獨占市場,因此麵臨較大的競爭壓力。“輝達頻繁出現在中國產業新聞中,並不意味其認為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超越遵守美國出口管製,而是該公司在合規前提下,與其他美國頂尖科技企業積極競爭中國市場。”
江旻諺進一步指出,若輝達輕易放棄中國市場,其他美國AI晶片廠商可能迅速填補空缺。“對輝達而言,維持中國市場的競爭力至關重要,這是在技術領先但非獨占的環境下,確保商業利益的必要策略。”
左右為難?特朗普溫和回應與美國對華鷹派的批評
此次黃仁勳訪問北京,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回應出乎意料地溫和。他稱黃仁勳為“很了不起的人”“我的朋友”,並表示“一點都不擔心他”。外界分析,這可能與黃仁勳近期與特朗普政府的頻繁互動有關。例如,特朗普上任後不久,輝達(NVIDIA)承諾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興建AI基礎設施,獲得白宮高度讚揚,被稱為“特朗普效應的具體展現”。
然而,美國國內對輝達與中國的合作並非毫無異議。美國國會報告指控中國AI公司DeepSeek涉嫌將用戶資料提供給中國政府,並壓製台灣相關議題,使輝達在中國的合作蒙上陰影。
隨著美國輿論與監管機構對科技企業與中國往來日益敏感,輝達的訪華行動在美國並非沒有招致批評。譬如,美國右派政客對輝達的態度遠不如特朗普寬容,部分右派媒體與評論人士對輝達與中國的合作表達強烈不滿。
《華爾街日報》2025年報導指出,中國多家公司通過新加坡等地以“螞蟻搬家”方式取得輝達高階晶片,顯示美國出口管製存在漏洞。美國對華鷹派進一步質疑輝達及其合作夥伴可能透過複雜供應鏈“洗產地”,將晶片從美國或台灣轉運至新加坡等地,再流入中國。
此外,輝達與DeepSeek的商業合作也招致批評。美國知名科技Podcast《All-In Podcast》近期直言不諱地批評輝達(NVIDIA)與中國的關係,稱:“當你剝開這層洋蔥,會發現許多公司購買NVIDIA GPU,實質上是為中國充當中轉站。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該博客主持人甚至問道:“為何每次美國在AI領域取得突破,阿裏巴巴隨即推出令人驚豔的產品?DeepSeek甚至表現得更好?在AI發展的每個階段,中國公司不是與我們美國並駕齊驅,就是領先一步。坦白說,問題在於輝達並未以美國的最佳利益為優先。這家美國公司不斷繞過規範,讓晶片流入中國。”
美國對華鷹派的不滿已促使美國國會采取行動。2025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宮不久,共和黨籍“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與民主黨籍議員拉賈·克利什納穆希(Raja Krishnamoorthi)聯名致函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顧問,敦促商務部與國務院審查並收緊對輝達AI晶片出口的限製。
對此,上述提到的台灣半導體業者裘先生(化名)向BBC中文強調,透過東南亞國家“洗產地”再轉賣至中國的模式,在業界並非新鮮事,也非秘密,長期以來均有發生。他指出,但是隨著部分CPU需透過軟體啟動,貨物流向變得更容易追蹤,這讓“洗產地”行為更具挑戰性,但不可能杜絕。
台灣智庫“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江旻諺則向記者表示,輝達與台積電(TSMC)在近年來的立場一致,均嚴格遵守美國政府基於國家安全考量製定的規範。然而,他強調,關鍵問題在於這些規範無法完全應對全球科技供應鏈的複雜性,導致晶片走私或轉賣等漏洞依然存在。“這需要美國政府更審慎地完善一套高效的管製係統,”他說。
經濟學人智庫(EIU)分析師拉維娜·艾爾(Laveena Iyer)表示,輝達(NVIDIA)目前仍可在中國銷售用於遊戲、汽車等領域的低階晶片,但這些需求難以抵消H20晶片因出口限製無法銷往中國所帶來的損失。此外,美國加強阻止中國進口商透過其他市場(如新加坡)轉運輝達晶片,可能進一步衝擊輝達在其他地區的收入。
無論如何,從輝達麵臨的挑戰及其戰略,都可以看出美中在AI領域的激烈競爭,以及中國在AI發展上的迅速進展與明確野心。
《Tech Tech China》卓薇安(Vivian Toh)便向BBC表示,中國清楚自身與美國在AI產業的差距,因此采取扶持整體產業的策略,仰賴國內外高階晶片共同支撐AI算力與應用層的發展。與此同時,中國正逐步降低對美國AI產品(如輝達晶片)的依賴。
她舉例說,輝達引以為傲的超高階晶片“長城”正麵臨挑戰,中國AI公司如DeepSeek透過極致優化算法,降低對高階晶片的依賴——算法優化正改變產業格局,例如中國知名研究者張呂敏開源項目“FramePack”開發的模型,正在與騰訊開發的混元大模型合作,目的使“平民顯卡”即可生成超長影片,大幅降低對輝達高階GPU的需求。
卓薇安強調,說到底,美國在AI領域的領先地位刺激了全球競爭,推動半導體供應鏈與產業創新更加扁平化,促使中國、日本、德國等國加速追趕。
經濟學人智庫的艾爾則預測,美國政府即將對半導體征收關稅,可能進一步拉大中美技術基礎設施的差距。她援引台積電最新財報指出,該公司已將關稅不確定性納入考量,顯示其應對能力。對於輝達,艾爾向BBC中文說,黃仁勳在最新出口管製公告發布後迅速訪問北京,顯示中國市場對輝達的重要性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