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馬拉鬆!參賽陣容太炸了

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馬拉鬆!參賽陣容太炸了

文章來源: 智東西 於 2025-04-18 17:49:4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機器人前瞻4月18日消息,2025年4月19日清晨,北京亦莊泡桐大道的紫桐花海下,一場跨越生物與機械界限的賽事即將啟幕——全球首屆“人機共跑半程馬拉鬆”?。

這場賽事不僅是人類與機器人首次同賽道競技的曆史性時刻,更是全球頂尖機器人技術的“全景秀場”。來自中國、美國、日本等國的20餘支人形機器人戰隊,將攜最新科技成果與1.2萬名人類跑者並肩挑戰21.0975公裏賽道,用鋼鐵之軀詮釋科技與生命的共振。

戰隊1:天工隊

參賽選手:天工Ultra

這是一款由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打造的高性能人形機器人,身高180厘米,體重52公斤,屬於全球首個全尺寸純電驅動人形機器人。它搭載了“慧思開物”智能平台,具備出色的環境感知與規劃能力(“大腦”)以及精準的運動執行控製(“小腦”),實現大腦與小腦的協同控製。

機器人具備優異的運動性能,峰值速度可達每小時12公裏,采用剛柔耦合的腿部結構,有效降低運動中的衝擊力,同時通過優化風冷散熱技術,保障其在長時間高強度運動中的穩定表現。

為適應各種真實複雜地形,研發團隊還在仿真環境中對其進行了強化訓練,包括跨越樓梯、雪地等障礙,甚至成功實現連續攀爬134級台階。

戰隊2:鈦虎隊

參賽選手:T170A “墨翟”

這款由鈦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70厘米,體重48公斤,以其卓越的關節模組技術脫穎而出。

其核心技術亮點是完全自主研發的關節模組,集成了電機、減速器、傳感器與驅動器,扭矩密度高達220Nm/kg,遠超行業平均水平,使其具備如單腿跳躍等複雜高難度動作的能力。

在性能方麵,機器人單臂可負重5公斤,兼具高負載與高度靈活性,能夠勝任工廠中的物料搬運、精密裝配等工作場景,為替代高強度、重複性人工勞動提供了可靠的解決方案。

戰隊3:神農機器人隊

參賽選手:神農

這款由華中科技大學丁漢院士團隊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73厘米,體重50公斤,融合了傳統控製方法與強化學習算法,具備在複雜地形(如斜坡、碎石路麵)上的自適應行走能力。

麵對外力的推拉擾動,它依然能夠保持身體穩定,展現出出色的動態平衡性能。機器人搭載先進的電動推進航空動力係統,並結合優化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在實現高效能運動的同時,達到了長續航與高載重之間的理想平衡,進一步拓寬了其在複雜環境下的應用潛力。

戰隊4:軒轅機器人隊

參賽選手:軒轅

由合肥哈工軒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這款人形機器人,身高172厘米,體重88公斤,專為服務型場景設計,融合了AI智能問診功能與情感識別模塊。

通過語音、表情等多模態交互方式,它能夠理解並響應用戶需求,廣泛適用於醫療陪護、家庭服務等人機交互密集的環境。

在性能層麵,該機器人特別針對半程馬拉鬆賽事優化了步態算法,曆經300萬次仿真訓練與25萬次電機結構測試,不僅顯著提升了運動控製能力,還具備出色的抗幹擾性與複雜地形適應性,兼顧智能服務與高性能運動能力。

戰隊5:亦馬當先隊

參賽選手:BoosterT

這款由北京加速進化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20厘米,體重30公斤,由公司創始人程昊(前字節跳動飛書產品副總裁)帶領團隊打造,主打小型化與高智能並存的設計理念。

其核心技術包括采用力控準直驅關節設計,每個關節配備雙編碼器,實現無需複位即可啟動,大幅提升了操作便捷性與實戰效率。機器人具備跌倒後自主爬起功能,在複雜環境中展現出強大的適應能力。

在性能方麵,它能夠精準模擬人類跑步姿態,穩定保持速度與平衡,並借助先進的運動控製算法,實現一秒內從摔倒到站立的快速恢複,同時還能實時分析賽道狀況,智能調整步伐與節奏,體現出高度智能化的動態響應能力。

戰隊6:清華通班隊

參賽選手:Kuavo(誇父)

這款由深圳樂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推出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66厘米,體重約為55公斤,是國內首款搭載開源鴻蒙操作係統的人形機器人,具備出色的多場景智能互聯能力。

技術方麵,其創新點在於融合了以降低運動耗能為目標的強化學習框架,顯著提升了機器人的運動效率、步態穩定性以及對多變地形的適應能力。

在實際性能上,該機器人可實現超過7公裏/小時的奔跑速度,具備強勁的擬人化動態表現。通過強化學習與真機遷移技術的結合,它能夠在戶外低溫、大風、地形起伏等複雜環境下,連續穩定地奔跑30餘分鍾。

戰隊7:逐日行者隊

參賽選手:逐日行者

這款由優必選科技聯合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聯合打造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80厘米,體重45公斤,融合了前沿的深度強化學習技術與高水平的具身智能平台。

其技術亮點在於通過深度強化學習框架對動態穩定性進行優化,使機器人在斜坡、沙地等複雜地形中也能保持平穩移動,具備極強的抗衝擊幹擾能力。

性能方麵,機器人搭載了由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的“慧思開物”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支持手眼協調、多模態感知及複雜任務決策能力,為其在應對多變環境與高階任務中提供強大支撐。

戰隊8:小巨人隊

參賽選手:北職大“0306”小巨人

這款由北京科技職業大學11名師生團隊自主研發的小型人形機器人,身高75厘米,雖體型嬌小,卻蘊含強大技術實力。其核心亮點在於融合強化學習與多模態融合算法,開發出一套全身協調控製係統,有效提升了機器人在動態環境中的適應能力。

在結構設計上,機器人采用剛柔耦合關節技術,使得關節活動範圍可達180°,具備靈活的頭部轉動、自然的雙臂垂擺以及穩定的雙足仿生行走能力。

性能方麵,結合基於模型預測控製(MPC)的抗幹擾技術,機器人能夠在預判未來狀態的基礎上優化控製策略,即便在外界衝擊下也能保持穩定行走,展現出優異的平衡性與仿生表現。

戰隊9:靈寶機器人隊

參賽選手:CASBOT SE

這款由北京中科慧靈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70厘米,體重48公斤,具備高度自主化與工程集成能力。其最大技術亮點是全身采用自主研發的一體化關節係統,不僅顯著提升了機器人的靈活性和抗衝擊能力,還實現了長續航與瞬時大電流輸出之間的高效平衡。

在控製係統方麵,機器人基於分層全身運動控製算法和仿人運動先驗,具備高度穩定的全身協調能力。

在複雜地形適應上,研發團隊通過算法仿真模擬草地、柏油路、斜坡等場景,並加載數百條障礙物反饋數據,進一步增強了其在複雜環境中的抗幹擾性與運行穩定性,使其具備應對多樣應用場景的能力。

戰隊10:城市之間科技隊

參賽選手:眾擎PMO1

這款由眾擎機器人團隊打造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30厘米,體重40公斤,專注於實現高度擬人化的動態表現。其技術核心在於融合光學動捕技術,精準采集人體運動數據,並通過強化學習與模仿學習優化步態控製,從而實現接近人類的自然動作表現。

性能方麵,該機器人移動速度可達2米/秒(約7.2公裏/小時),並支持機械步態與類人自然步態兩種模式切換,不僅能夠完成平穩奔跑(瞬時速度最高達12公裏/小時),還具備完成前空翻等高難度動作的能力。

參賽選手:宇樹G1

這款由宇樹科技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32厘米,體重35公斤,采用了23-43個高扭矩密度關節電機,扭矩密度超越特斯拉Optimus 30%,使得機器人具備出色的動力和靈活性。

其技術亮點在於能夠支持單腿跳躍、360度轉身等複雜動作,展現出高度的運動能力和協調性。性能方麵,機器人搭載了自主研發的智能算法,具備實時環境感知與動態路徑規劃功能,能夠在極端條件下保持零失誤運行,確保在多變的環境中也能穩定、高效地執行任務。

戰隊11與12:旋風小子隊與小頑童隊

參賽選手:鬆延動力N2

這款由鬆延動力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20厘米,體重30公斤,采用了優化的腳踝球軸承結構,強化了核心部件的抗衝擊性,能夠在訓練過程中承受數十次摔落而不影響性能。

其技術亮點在於結合了模型預測控製(MPC)與強化學習(RL),通過分階段訓練讓機器人掌握高難度動作。在性能上,機器人配備了自研的高扭矩密度關節(≥150N·m),並采用新型複合材料來減輕重量,同時提升爆發力與穩定性,使其具備在複雜環境下執行精確動作的能力。

戰隊13:湛滬衝鋒龍卷風隊

參賽選手:Zbot-1600

該款機器人以輕量化設計為核心,配備高精度觸摸傳感器與AI視覺識別係統,靈巧穿梭於狹窄空間,輕鬆應對複雜環境。

戰隊14:巴音布魯克永遠的王

參賽選手:ZBOT-MiniWalker-800

戰隊15:鋼包隊

參賽選手:幻幻機器人

這款由智瞰深鑒團隊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70厘米,體重55公斤,具備創新的技術設計。

其技術亮點在於采用石墨烯雙通道散熱設計,有效保障了機器人在高強度使用下實現4.5小時的持久續航。

在性能方麵,機器人深度融合了雙足控製技術與自研的VLA大模型技術,使其仿生運動係統能夠支持1米/秒的行走速度,並在多種應用場景中展現出卓越的環境適應性,確保在複雜環境中也能穩定、高效地執行任務。

戰隊16:行者二號隊

參賽選手:行者二號

這款由上海卓益得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68厘米,體重28公斤,采用先進的肌腱驅動技術,模擬人類骨架與步態設計,使其腿部結構具備高度擬人化特征。

在行走和奔跑時,機器人通過彈性驅動降低衝擊力,同時提升能量效率。其最大亮點是成為曆史上首個行走距離突破百公裏的足式機器人,續航時間超過6小時。

性能方麵,機器人搭載了動態步態能量回收機製,能夠有效減少無效能耗,即便在複雜地形中,也能保持輕盈而穩定的跑步姿態,展現出優異的能量管理和環境適應能力。

戰隊17:EAI隊

參賽選手:卓益得X02

這款由上海卓益得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70厘米,體重30公斤,采用全球首創的肌腱仿生驅動技術。

通過將腿部關節驅動集中至髖關節質心附近,並通過鋼絲繩傳動模擬人體肌腱運動,機器人實現了更自然的運動方式。其單腿重量不到2公斤,且腿部沒有電機,這大大降低了轉動慣量和傳動損耗,提升了運動效率與安全性,使機器人在高效運動的同時保持穩定和靈活。

戰隊18:半醒機器人隊

參賽選手:精靈

這款由半醒科技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40厘米,體重32公斤,采用了低轉動慣量設計的腿部結構,使其在運動控製中表現出極高的靈活性。

該設計特別適合高動態算法的應用,有助於實現從模擬環境到真機硬件的順利遷移,提升了機器人在實際環境中的運動控製精度與效率。

戰隊19:青心Orca隊

參賽選手:Orca

該機器人身高145cm,體重40kg,所屬團隊為上海青心意創科技有限公司。其技術亮點在於能夠在直膝狀態下實現行走、爬坡、原地轉圈等多種運動能力,並穩定完成自然變速行走技術。

此外,它還具備橫向劈叉、側麵劈叉等高難度動作的執行能力,在運動控製方麵表現尤為出色。

戰隊20:海派兄弟隊

參賽選手:Mini Hi(中文名:小海)

這款由高擎機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身高82厘米,體重17公斤,體型小巧,具備模塊快拆功能,方便進行快速組裝與維護。其全身搭載自研模組,動力強勁,且具有環境友好的開放設計,能夠適配多種拓展模塊,最大程度滿足開發需求。

在性能方麵,機器人配備了近似人類的腿部關節,能夠實現跑步、跨障礙、上台階等功能。未來,該機器人將重點研發上肢功能,拓展其在陪伴與服務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提升其多功能性。

查看評論(2)

24小時熱點排行

這國以F-15戰機 駱駝隊 特斯拉卡車 大陣仗迎川普
真正的AI醫生已上線!中國科技公司在海外全球首發AI診所
巴基斯坦這個舉動,印度更是五味雜陳
巴菲特曝辭波克夏CEO主因:不讓阿貝爾接任不公平
抓律師、抓記者的,基本沒什麽好下場

24小時討論排行

習近平為什麽贏?因為特朗普進錯了賽道
中國暫停管製禁令,恢複向美國28家實體出口稀土
《剛買的飛機被打了》走紅 南開教授:惡搞不能越界
中國官方通報醫生出軌事件:肖飛和董襲瑩均被處分
DeepSinking!DeepSeek使用率暴跌 低過腰斬
紐約時報:特朗普為何想要一架新的“空軍一號”
湖南重病老人被要求到場取錢,結果死在了銀行
加州變天了!非法移民不再享有免費醫療
假婚姻換綠卡 華女人財兩失 還被逼發生性關係
拿錯劇本?特朗普在沙特演講:美國不再說教了
伊朗:準備用永不製造核武 換美國解除經濟製裁
最新研究成果,馬克思不但是中國人,還是回族!
小羅勃肯尼迪承認自己不懂公衛 “不必聽我的醫療建議”
卡塔爾首相:飛機不是給川普的禮物 若不合法會撤回
伊斯坦布爾:俄公布名單 普京本人不在列
川普宣布"全麵解除"敘利亞製裁,美官員:看記者會才知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馬拉鬆!參賽陣容太炸了

智東西 2025-04-18 17:49:48

機器人前瞻4月18日消息,2025年4月19日清晨,北京亦莊泡桐大道的紫桐花海下,一場跨越生物與機械界限的賽事即將啟幕——全球首屆“人機共跑半程馬拉鬆”?。

這場賽事不僅是人類與機器人首次同賽道競技的曆史性時刻,更是全球頂尖機器人技術的“全景秀場”。來自中國、美國、日本等國的20餘支人形機器人戰隊,將攜最新科技成果與1.2萬名人類跑者並肩挑戰21.0975公裏賽道,用鋼鐵之軀詮釋科技與生命的共振。

戰隊1:天工隊

參賽選手:天工Ultra

這是一款由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打造的高性能人形機器人,身高180厘米,體重52公斤,屬於全球首個全尺寸純電驅動人形機器人。它搭載了“慧思開物”智能平台,具備出色的環境感知與規劃能力(“大腦”)以及精準的運動執行控製(“小腦”),實現大腦與小腦的協同控製。

機器人具備優異的運動性能,峰值速度可達每小時12公裏,采用剛柔耦合的腿部結構,有效降低運動中的衝擊力,同時通過優化風冷散熱技術,保障其在長時間高強度運動中的穩定表現。

為適應各種真實複雜地形,研發團隊還在仿真環境中對其進行了強化訓練,包括跨越樓梯、雪地等障礙,甚至成功實現連續攀爬134級台階。

戰隊2:鈦虎隊

參賽選手:T170A “墨翟”

這款由鈦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70厘米,體重48公斤,以其卓越的關節模組技術脫穎而出。

其核心技術亮點是完全自主研發的關節模組,集成了電機、減速器、傳感器與驅動器,扭矩密度高達220Nm/kg,遠超行業平均水平,使其具備如單腿跳躍等複雜高難度動作的能力。

在性能方麵,機器人單臂可負重5公斤,兼具高負載與高度靈活性,能夠勝任工廠中的物料搬運、精密裝配等工作場景,為替代高強度、重複性人工勞動提供了可靠的解決方案。

戰隊3:神農機器人隊

參賽選手:神農

這款由華中科技大學丁漢院士團隊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73厘米,體重50公斤,融合了傳統控製方法與強化學習算法,具備在複雜地形(如斜坡、碎石路麵)上的自適應行走能力。

麵對外力的推拉擾動,它依然能夠保持身體穩定,展現出出色的動態平衡性能。機器人搭載先進的電動推進航空動力係統,並結合優化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在實現高效能運動的同時,達到了長續航與高載重之間的理想平衡,進一步拓寬了其在複雜環境下的應用潛力。

戰隊4:軒轅機器人隊

參賽選手:軒轅

由合肥哈工軒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這款人形機器人,身高172厘米,體重88公斤,專為服務型場景設計,融合了AI智能問診功能與情感識別模塊。

通過語音、表情等多模態交互方式,它能夠理解並響應用戶需求,廣泛適用於醫療陪護、家庭服務等人機交互密集的環境。

在性能層麵,該機器人特別針對半程馬拉鬆賽事優化了步態算法,曆經300萬次仿真訓練與25萬次電機結構測試,不僅顯著提升了運動控製能力,還具備出色的抗幹擾性與複雜地形適應性,兼顧智能服務與高性能運動能力。

戰隊5:亦馬當先隊

參賽選手:BoosterT

這款由北京加速進化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20厘米,體重30公斤,由公司創始人程昊(前字節跳動飛書產品副總裁)帶領團隊打造,主打小型化與高智能並存的設計理念。

其核心技術包括采用力控準直驅關節設計,每個關節配備雙編碼器,實現無需複位即可啟動,大幅提升了操作便捷性與實戰效率。機器人具備跌倒後自主爬起功能,在複雜環境中展現出強大的適應能力。

在性能方麵,它能夠精準模擬人類跑步姿態,穩定保持速度與平衡,並借助先進的運動控製算法,實現一秒內從摔倒到站立的快速恢複,同時還能實時分析賽道狀況,智能調整步伐與節奏,體現出高度智能化的動態響應能力。

戰隊6:清華通班隊

參賽選手:Kuavo(誇父)

這款由深圳樂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推出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66厘米,體重約為55公斤,是國內首款搭載開源鴻蒙操作係統的人形機器人,具備出色的多場景智能互聯能力。

技術方麵,其創新點在於融合了以降低運動耗能為目標的強化學習框架,顯著提升了機器人的運動效率、步態穩定性以及對多變地形的適應能力。

在實際性能上,該機器人可實現超過7公裏/小時的奔跑速度,具備強勁的擬人化動態表現。通過強化學習與真機遷移技術的結合,它能夠在戶外低溫、大風、地形起伏等複雜環境下,連續穩定地奔跑30餘分鍾。

戰隊7:逐日行者隊

參賽選手:逐日行者

這款由優必選科技聯合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聯合打造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80厘米,體重45公斤,融合了前沿的深度強化學習技術與高水平的具身智能平台。

其技術亮點在於通過深度強化學習框架對動態穩定性進行優化,使機器人在斜坡、沙地等複雜地形中也能保持平穩移動,具備極強的抗衝擊幹擾能力。

性能方麵,機器人搭載了由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的“慧思開物”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支持手眼協調、多模態感知及複雜任務決策能力,為其在應對多變環境與高階任務中提供強大支撐。

戰隊8:小巨人隊

參賽選手:北職大“0306”小巨人

這款由北京科技職業大學11名師生團隊自主研發的小型人形機器人,身高75厘米,雖體型嬌小,卻蘊含強大技術實力。其核心亮點在於融合強化學習與多模態融合算法,開發出一套全身協調控製係統,有效提升了機器人在動態環境中的適應能力。

在結構設計上,機器人采用剛柔耦合關節技術,使得關節活動範圍可達180°,具備靈活的頭部轉動、自然的雙臂垂擺以及穩定的雙足仿生行走能力。

性能方麵,結合基於模型預測控製(MPC)的抗幹擾技術,機器人能夠在預判未來狀態的基礎上優化控製策略,即便在外界衝擊下也能保持穩定行走,展現出優異的平衡性與仿生表現。

戰隊9:靈寶機器人隊

參賽選手:CASBOT SE

這款由北京中科慧靈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70厘米,體重48公斤,具備高度自主化與工程集成能力。其最大技術亮點是全身采用自主研發的一體化關節係統,不僅顯著提升了機器人的靈活性和抗衝擊能力,還實現了長續航與瞬時大電流輸出之間的高效平衡。

在控製係統方麵,機器人基於分層全身運動控製算法和仿人運動先驗,具備高度穩定的全身協調能力。

在複雜地形適應上,研發團隊通過算法仿真模擬草地、柏油路、斜坡等場景,並加載數百條障礙物反饋數據,進一步增強了其在複雜環境中的抗幹擾性與運行穩定性,使其具備應對多樣應用場景的能力。

戰隊10:城市之間科技隊

參賽選手:眾擎PMO1

這款由眾擎機器人團隊打造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30厘米,體重40公斤,專注於實現高度擬人化的動態表現。其技術核心在於融合光學動捕技術,精準采集人體運動數據,並通過強化學習與模仿學習優化步態控製,從而實現接近人類的自然動作表現。

性能方麵,該機器人移動速度可達2米/秒(約7.2公裏/小時),並支持機械步態與類人自然步態兩種模式切換,不僅能夠完成平穩奔跑(瞬時速度最高達12公裏/小時),還具備完成前空翻等高難度動作的能力。

參賽選手:宇樹G1

這款由宇樹科技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32厘米,體重35公斤,采用了23-43個高扭矩密度關節電機,扭矩密度超越特斯拉Optimus 30%,使得機器人具備出色的動力和靈活性。

其技術亮點在於能夠支持單腿跳躍、360度轉身等複雜動作,展現出高度的運動能力和協調性。性能方麵,機器人搭載了自主研發的智能算法,具備實時環境感知與動態路徑規劃功能,能夠在極端條件下保持零失誤運行,確保在多變的環境中也能穩定、高效地執行任務。

戰隊11與12:旋風小子隊與小頑童隊

參賽選手:鬆延動力N2

這款由鬆延動力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20厘米,體重30公斤,采用了優化的腳踝球軸承結構,強化了核心部件的抗衝擊性,能夠在訓練過程中承受數十次摔落而不影響性能。

其技術亮點在於結合了模型預測控製(MPC)與強化學習(RL),通過分階段訓練讓機器人掌握高難度動作。在性能上,機器人配備了自研的高扭矩密度關節(≥150N·m),並采用新型複合材料來減輕重量,同時提升爆發力與穩定性,使其具備在複雜環境下執行精確動作的能力。

戰隊13:湛滬衝鋒龍卷風隊

參賽選手:Zbot-1600

該款機器人以輕量化設計為核心,配備高精度觸摸傳感器與AI視覺識別係統,靈巧穿梭於狹窄空間,輕鬆應對複雜環境。

戰隊14:巴音布魯克永遠的王

參賽選手:ZBOT-MiniWalker-800

戰隊15:鋼包隊

參賽選手:幻幻機器人

這款由智瞰深鑒團隊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70厘米,體重55公斤,具備創新的技術設計。

其技術亮點在於采用石墨烯雙通道散熱設計,有效保障了機器人在高強度使用下實現4.5小時的持久續航。

在性能方麵,機器人深度融合了雙足控製技術與自研的VLA大模型技術,使其仿生運動係統能夠支持1米/秒的行走速度,並在多種應用場景中展現出卓越的環境適應性,確保在複雜環境中也能穩定、高效地執行任務。

戰隊16:行者二號隊

參賽選手:行者二號

這款由上海卓益得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68厘米,體重28公斤,采用先進的肌腱驅動技術,模擬人類骨架與步態設計,使其腿部結構具備高度擬人化特征。

在行走和奔跑時,機器人通過彈性驅動降低衝擊力,同時提升能量效率。其最大亮點是成為曆史上首個行走距離突破百公裏的足式機器人,續航時間超過6小時。

性能方麵,機器人搭載了動態步態能量回收機製,能夠有效減少無效能耗,即便在複雜地形中,也能保持輕盈而穩定的跑步姿態,展現出優異的能量管理和環境適應能力。

戰隊17:EAI隊

參賽選手:卓益得X02

這款由上海卓益得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70厘米,體重30公斤,采用全球首創的肌腱仿生驅動技術。

通過將腿部關節驅動集中至髖關節質心附近,並通過鋼絲繩傳動模擬人體肌腱運動,機器人實現了更自然的運動方式。其單腿重量不到2公斤,且腿部沒有電機,這大大降低了轉動慣量和傳動損耗,提升了運動效率與安全性,使機器人在高效運動的同時保持穩定和靈活。

戰隊18:半醒機器人隊

參賽選手:精靈

這款由半醒科技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40厘米,體重32公斤,采用了低轉動慣量設計的腿部結構,使其在運動控製中表現出極高的靈活性。

該設計特別適合高動態算法的應用,有助於實現從模擬環境到真機硬件的順利遷移,提升了機器人在實際環境中的運動控製精度與效率。

戰隊19:青心Orca隊

參賽選手:Orca

該機器人身高145cm,體重40kg,所屬團隊為上海青心意創科技有限公司。其技術亮點在於能夠在直膝狀態下實現行走、爬坡、原地轉圈等多種運動能力,並穩定完成自然變速行走技術。

此外,它還具備橫向劈叉、側麵劈叉等高難度動作的執行能力,在運動控製方麵表現尤為出色。

戰隊20:海派兄弟隊

參賽選手:Mini Hi(中文名:小海)

這款由高擎機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身高82厘米,體重17公斤,體型小巧,具備模塊快拆功能,方便進行快速組裝與維護。其全身搭載自研模組,動力強勁,且具有環境友好的開放設計,能夠適配多種拓展模塊,最大程度滿足開發需求。

在性能方麵,機器人配備了近似人類的腿部關節,能夠實現跑步、跨障礙、上台階等功能。未來,該機器人將重點研發上肢功能,拓展其在陪伴與服務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提升其多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