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創紀錄,1天43場開跑!為何地方政府都愛馬拉鬆?

創紀錄,1天43場開跑!為何地方政府都愛馬拉鬆?

文章來源: 國是直通車 於 2025-04-18 10:56:0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資料圖)2025上海蘇州河半程馬拉鬆賽。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根據中國馬拉鬆官網的賽曆數據統計,4月20日星期天,全國共將舉行43場馬拉鬆比賽,這成為官網記錄中迄今舉行馬拉鬆比賽數量最多的一天。

這43場比賽分布在浙江、湖南、山東、北京、廣西等18個省市區的40個城市,賽事規模合計將超過41萬人次。北京半程馬拉鬆、上海半程馬拉鬆、青島馬拉鬆、雄安馬拉鬆和保定馬拉鬆等,都將在這天開跑。

中國田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範圍內共舉行馬拉鬆比賽696場,較2023年增長約12%。馬拉鬆比賽已實現全國31個省(區、市)全覆蓋。

今年年初,北京、上海、天津、麗水和揚州等地,把馬拉鬆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廣東、山東、浙江、江西、青海、廣西、重慶等地近期發布的提振消費實施方案中,都將體育賽事列為重要手段。

馬拉鬆正在成為各地拉動經濟的“秘密武器”。

為何火爆?

馬拉鬆比賽火爆,實際是選手和主辦方的雙向奔赴。

今年以來,馬拉鬆比賽報名人數大幅攀升。

3月23日的2025武漢馬拉鬆吸引了將近45.1萬人報名,創曆史新高,去年是26.2萬餘人。同日舉行的無錫馬拉鬆,報名人數達42.9萬餘人,相比去年增長了約61%。

中國田協《2024中國路跑藍皮書》數據顯示,35歲至44歲之間的跑者,是馬拉鬆比賽的“主力軍”。

已在全球各地跑過100餘場比賽的薑華說,馬拉鬆比賽可以讓日常跑步有個目標,督促自己堅持運動。

利用周末假期去各地參加比賽,能夠實現跑步和旅行的“兩全其美”。在賽道可以飽覽沿線風光,體驗當地風情。賽前賽後,還能跟家人朋友一起遊玩。如今交通住宿都挺便利,花費也能承受。

那麽,馬拉鬆比賽究竟對地方有哪些好處?

“一舉多得!”負責多地馬拉鬆賽事運營的楊先生分析,地方舉辦馬拉鬆比賽的收益可以有三個方麵:

一是響應政策號召。通過馬拉鬆等比賽,帶動當地百姓參與到全民健身中來。

二是提高地方知名度。馬拉鬆比賽關注度高,地方通過直播、短視頻等形式,通過社交媒體等途徑,能快速把城市品牌打出去。

三是經濟收益。

馬拉鬆比賽能帶來短期集聚的人流量,存在廣闊的商業空間。

選手報名、賽事服務、體育用品銷售、展會、商業讚助、交通住宿餐飲門票、周邊產品開發、體育裝備製造等等,形成一係列產業鏈條。

今年的無錫馬拉鬆,市外跑者占比84.2%。其中,內地其他省市占比達68.4%。

無錫當地不僅給選手發放景區、美食、購物和住宿等消費券,還開展購房優惠活動。往屆參賽選手、本屆報名選手和完賽選手,購房可立減3萬元至8萬元。

無錫市數據局等部門在賽後公布,賽事經濟效益共計達到5.05億元,較上屆提升78.2%。

南昌市體育局公布的第三方機構賽後調查結果顯示,外地選手平均停留兩三天,平均攜帶親友兩人左右,人均消費3488.95元。本地選手人均消費1380.1元。兩者合計消費2.24億元。

馬拉鬆比賽是地方能夠迅速落地,也能快速獲得經濟收益的方式之一。

存在哪些問題?

3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4月初,國家體育總局公布促進體育消費和賽事經濟試點名單,沈陽、杭州、銀川等30個城市入圍。

“馬拉鬆經濟”迎來機遇的同時,問題也不斷湧現。

梳理參賽選手在網上對多個馬拉鬆的反饋,“差評”主要集中在:補給物資短缺,賽前賽後領物、起跑衝線等環節秩序混亂,賽道體驗差等。

楊先生結合多場馬拉鬆比賽運營中的實際狀況進行分析,出現這些問題有多重原因:

其一,有的地方對馬拉鬆比賽的認知欠缺。照搬照套,同質化嚴重,沒有特色。認為把比賽辦成就行,缺乏從市場角度考慮問題的意識。

其二,部分主辦方缺乏舉辦大型賽事活動的經驗。舉辦馬拉鬆比賽,通常需要體育、公安、交管、醫療、城管、應急、氣象等多部門的合作,還需要誌願者團隊的配合。如何把各方協調好形成合力,對主辦方會是很大的挑戰。

其三,運營團隊與主辦方的對接容易存在問題。很多比賽會引入專業賽事公司進行運營,主辦方和運營團隊很容易都隻站在自己角度考慮問題,雙方磨合程度會影響賽事質量。

該如何應對?

近年來,中國田徑協會陸續發布《路跑賽事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文件。

一方麵,通過競賽組織類、安全類文件對比賽做出規範性要求。另一方麵,通過辦賽指南等指導性文件,為辦賽提供幫助。

楊先生感觸最深的是,主辦方一定不要盲目追求規模,要結合本地特色設計賽道路線。要從市場化角度思考,怎樣把來的人留住,轉化成更多經濟效益。

同時,尊重賽事運營團隊的專業意見,以賽事體驗為共同目標,形成標準化操作流程。

此外,中國田協和各級主管部門應當推動行業內的培訓和交流,幫助更多賽事公司及其運營人員提升辦賽能力。

查看評論(0)

24小時熱點排行

巴基斯坦這個舉動,印度更是五味雜陳
川普“重大震撼消息”謎底揭曉!無關台灣
劉曉慶又曝偷稅漏稅,舉報人:上海市稅務局已受理案件
中國官方通報醫生出軌事件:肖飛和董襲瑩均被處分
“我被丈夫下藥並強奸多年” 她如何將施虐者繩之以法

24小時討論排行

習近平為什麽贏?因為特朗普進錯了賽道
DeepSinking!DeepSeek使用率暴跌 低過腰斬
《剛買的飛機被打了》走紅 南開教授:惡搞不能越界
中國暫停管製禁令,恢複向美國28家實體出口稀土
加州變天了!非法移民不再享有免費醫療
伊朗:準備用永不製造核武 換美國解除經濟製裁
留學生無人機偷拍美航母 簽證吊銷關押15月後驅逐
最新研究成果,馬克思不但是中國人,還是回族!
紐約時報:特朗普為何想要一架新的“空軍一號”
拿錯劇本?特朗普在沙特演講:美國不再說教了
湖南重病老人被要求到場取錢,結果死在了銀行
紐約時報:他們一直在等待一位敢於違憲的特朗普
美媒:川普錯誤地以為日本是一個容易拿捏的對象
小羅勃肯尼迪承認自己不懂公衛 “不必聽我的醫療建議”
卡塔爾首相:飛機不是給川普的禮物 若不合法會撤回
川普欲廢除“出生公民權”,到哪步了?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創紀錄,1天43場開跑!為何地方政府都愛馬拉鬆?

國是直通車 2025-04-18 10:56:02


(資料圖)2025上海蘇州河半程馬拉鬆賽。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根據中國馬拉鬆官網的賽曆數據統計,4月20日星期天,全國共將舉行43場馬拉鬆比賽,這成為官網記錄中迄今舉行馬拉鬆比賽數量最多的一天。

這43場比賽分布在浙江、湖南、山東、北京、廣西等18個省市區的40個城市,賽事規模合計將超過41萬人次。北京半程馬拉鬆、上海半程馬拉鬆、青島馬拉鬆、雄安馬拉鬆和保定馬拉鬆等,都將在這天開跑。

中國田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範圍內共舉行馬拉鬆比賽696場,較2023年增長約12%。馬拉鬆比賽已實現全國31個省(區、市)全覆蓋。

今年年初,北京、上海、天津、麗水和揚州等地,把馬拉鬆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廣東、山東、浙江、江西、青海、廣西、重慶等地近期發布的提振消費實施方案中,都將體育賽事列為重要手段。

馬拉鬆正在成為各地拉動經濟的“秘密武器”。

為何火爆?

馬拉鬆比賽火爆,實際是選手和主辦方的雙向奔赴。

今年以來,馬拉鬆比賽報名人數大幅攀升。

3月23日的2025武漢馬拉鬆吸引了將近45.1萬人報名,創曆史新高,去年是26.2萬餘人。同日舉行的無錫馬拉鬆,報名人數達42.9萬餘人,相比去年增長了約61%。

中國田協《2024中國路跑藍皮書》數據顯示,35歲至44歲之間的跑者,是馬拉鬆比賽的“主力軍”。

已在全球各地跑過100餘場比賽的薑華說,馬拉鬆比賽可以讓日常跑步有個目標,督促自己堅持運動。

利用周末假期去各地參加比賽,能夠實現跑步和旅行的“兩全其美”。在賽道可以飽覽沿線風光,體驗當地風情。賽前賽後,還能跟家人朋友一起遊玩。如今交通住宿都挺便利,花費也能承受。

那麽,馬拉鬆比賽究竟對地方有哪些好處?

“一舉多得!”負責多地馬拉鬆賽事運營的楊先生分析,地方舉辦馬拉鬆比賽的收益可以有三個方麵:

一是響應政策號召。通過馬拉鬆等比賽,帶動當地百姓參與到全民健身中來。

二是提高地方知名度。馬拉鬆比賽關注度高,地方通過直播、短視頻等形式,通過社交媒體等途徑,能快速把城市品牌打出去。

三是經濟收益。

馬拉鬆比賽能帶來短期集聚的人流量,存在廣闊的商業空間。

選手報名、賽事服務、體育用品銷售、展會、商業讚助、交通住宿餐飲門票、周邊產品開發、體育裝備製造等等,形成一係列產業鏈條。

今年的無錫馬拉鬆,市外跑者占比84.2%。其中,內地其他省市占比達68.4%。

無錫當地不僅給選手發放景區、美食、購物和住宿等消費券,還開展購房優惠活動。往屆參賽選手、本屆報名選手和完賽選手,購房可立減3萬元至8萬元。

無錫市數據局等部門在賽後公布,賽事經濟效益共計達到5.05億元,較上屆提升78.2%。

南昌市體育局公布的第三方機構賽後調查結果顯示,外地選手平均停留兩三天,平均攜帶親友兩人左右,人均消費3488.95元。本地選手人均消費1380.1元。兩者合計消費2.24億元。

馬拉鬆比賽是地方能夠迅速落地,也能快速獲得經濟收益的方式之一。

存在哪些問題?

3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4月初,國家體育總局公布促進體育消費和賽事經濟試點名單,沈陽、杭州、銀川等30個城市入圍。

“馬拉鬆經濟”迎來機遇的同時,問題也不斷湧現。

梳理參賽選手在網上對多個馬拉鬆的反饋,“差評”主要集中在:補給物資短缺,賽前賽後領物、起跑衝線等環節秩序混亂,賽道體驗差等。

楊先生結合多場馬拉鬆比賽運營中的實際狀況進行分析,出現這些問題有多重原因:

其一,有的地方對馬拉鬆比賽的認知欠缺。照搬照套,同質化嚴重,沒有特色。認為把比賽辦成就行,缺乏從市場角度考慮問題的意識。

其二,部分主辦方缺乏舉辦大型賽事活動的經驗。舉辦馬拉鬆比賽,通常需要體育、公安、交管、醫療、城管、應急、氣象等多部門的合作,還需要誌願者團隊的配合。如何把各方協調好形成合力,對主辦方會是很大的挑戰。

其三,運營團隊與主辦方的對接容易存在問題。很多比賽會引入專業賽事公司進行運營,主辦方和運營團隊很容易都隻站在自己角度考慮問題,雙方磨合程度會影響賽事質量。

該如何應對?

近年來,中國田徑協會陸續發布《路跑賽事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文件。

一方麵,通過競賽組織類、安全類文件對比賽做出規範性要求。另一方麵,通過辦賽指南等指導性文件,為辦賽提供幫助。

楊先生感觸最深的是,主辦方一定不要盲目追求規模,要結合本地特色設計賽道路線。要從市場化角度思考,怎樣把來的人留住,轉化成更多經濟效益。

同時,尊重賽事運營團隊的專業意見,以賽事體驗為共同目標,形成標準化操作流程。

此外,中國田協和各級主管部門應當推動行業內的培訓和交流,幫助更多賽事公司及其運營人員提升辦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