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周五,有5部新片上映,截至發稿,幾部電影交上了首日票房成績單,無一幸免、全部撲街。
上映半個月的《向陽·花》和已經上映超過兩個·兩個半月的《哪吒2》依舊占據高排片和高票房占比,票房前五的都是上映超過半個月的電影,新片完全沒有出頭的機會。
其中手塚治蟲參與編劇的《火之鳥
伊甸之花》首日排片占比3.6%,票房還不到30萬。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黎明的一切》排片隻有1.0%,票房剛好50萬,華納兄弟出品的《樂一通大電影:地球爆炸之日》1.6%的排片隻拿到15.2萬的票房,肯定是一日遊了。而國產電影《我料青山應如是》更可憐,排片占比低於0.1%,上映首日售票還沒到20張,票房800塊。
毫無競爭力的電影,本身也不靠票房回本,所以沒什麽好可惜的。
接下來重點說的是《孤獨的美食家
劇場版》(以下簡稱《孤獨的美食家》),個人看法,這是比《哪吒2》更好看、更會講故事、讓我更舒服且久久回味的電影,盡管同名劇已經出了很多季,在國內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認知度,但並沒有被市場認可和接受,上映首日排片占比僅7.2%,票房100多萬,票房占比隻有4.4%,這樣的數據表現,會導致電影之後的排片繼續走低,最終票房過500萬都難。可以說《孤獨的美食家》不但沒能贏得市場,也沒能贏得觀眾,唯一贏的隻有口碑。
這部劇場版豆瓣評分高達8.1,作為一部日本美食電影,在中國的電影網站拿到這個分數非常不容易,熱評中有高讚好評寫的是“十年孤獨美食家集大成之作!也是屬於孤獨的美食家鬆重豐本人的電影!從法國開始的奇緣,在長崎五島尋味,流落韓國找到決定性的一道食材,回到日本之後,全部要素匯聚在日本拉麵最重視的一碗高湯裏。最後又戲中戲拍了個《孤高的美食家 善福寺六郎》(喂)。包容每一個地方的食物,享受人生的每一餐。吃前說我開動了,吃完後說多謝款待。這也許就是我永遠看不膩孤獨的美食家的原因。最後豐叔又回到了第一季第一集,門前仲町的莊助燒鳥店,真是完美的美食之旅。”
很顯然,這位觀眾本身就是劇版粉絲,對電視劇相當熟悉,所以看電影非常有感觸。即便沒看過劇版,隻是通過這部電影次啊了解五郎,也不會否認這是“完美的美食之旅。”
從各個維度來看,《孤獨的美食家》都足以成為我個人榜單上開年以來的最佳作品。
劇情上,你很難想象一部主打美食的電影,會把故事講的這麽起伏跌宕、出人意表。電影主角五郎,接受了一項沒能拒絕掉的“任務”,幫老人找他小時候喝過的一道湯。為此他從巴黎去到長崎偏遠的小島,又在海上曆險之後“偷渡”到了韓國,最後回到自己的故鄉,終於湊齊了食材、做成了美味的湯羹,而之後還是有讓人想不到的反轉。
喜劇元素上也非常成功,從開場飛機餐的一次次錯過,到結尾彩蛋和觀眾互動,《孤獨的美食家》有頻密且高級的笑點,會心一笑、啞然失笑、開懷大笑,笑點和笑的程度各不相同,甚至每次五郎肚子餓了不同景別的特寫都是畫麵催生的笑點,成為這個係列作品的特色之一。
更重要的是作品內核。
《孤獨的美食家》從第一幀到最後的彩蛋都非常好看,為一道湯開啟冒險之旅,美食家誤入女兒國,頗有日本版桃花源記的意思,很多幽默的橋段真的比星爺的無厘頭還好笑,這一次頭五郎不再孤獨,切換了第三者被他饞到流口水的視角。
電影的魅力不在美食本身,和中華美食相比,日餐韓餐法餐演員再賣力,都很難挑起中國觀眾的味蕾。電影成功跳出美食裹腹、滿足口舌欲的俗套(而這恰恰是那個拍了很多季美食節目陷入的瓶頸),電影裏的美食是冒險、是態度、是生活方式,美食本身有了生命力,在人與人之間流轉,完成了罕見的情感接力,最後甚至和生活、生命的意義聯係到了一起。所以這是我2025年看的最滿足的電影。
這樣一部佳作,隻有這麽點觀眾實在不應該,我願意為其搖旗呐喊,安利給更多影迷,不為讓片方能賺到票房,隻為讓更多人能看到好電影。
這部劇場版豆瓣評分高達8.1,作為一部日本美食電影,在中國的電影網站拿到這個分數非常不容易,熱評中有高讚好評寫的是“十年孤獨美食家集大成之作!也是屬於孤獨的美食家鬆重豐本人的電影!從法國開始的奇緣,在長崎五島尋味,流落韓國找到決定性的一道食材,回到日本之後,全部要素匯聚在日本拉麵最重視的一碗高湯裏。最後又戲中戲拍了個《孤高的美食家 善福寺六郎》(喂)。包容每一個地方的食物,享受人生的每一餐。吃前說我開動了,吃完後說多謝款待。這也許就是我永遠看不膩孤獨的美食家的原因。最後豐叔又回到了第一季第一集,門前仲町的莊助燒鳥店,真是完美的美食之旅。”
很顯然,這位觀眾本身就是劇版粉絲,對電視劇相當熟悉,所以看電影非常有感觸。即便沒看過劇版,隻是通過這部電影次啊了解五郎,也不會否認這是“完美的美食之旅。”
從各個維度來看,《孤獨的美食家》都足以成為我個人榜單上開年以來的最佳作品。
劇情上,你很難想象一部主打美食的電影,會把故事講的這麽起伏跌宕、出人意表。電影主角五郎,接受了一項沒能拒絕掉的“任務”,幫老人找他小時候喝過的一道湯。為此他從巴黎去到長崎偏遠的小島,又在海上曆險之後“偷渡”到了韓國,最後回到自己的故鄉,終於湊齊了食材、做成了美味的湯羹,而之後還是有讓人想不到的反轉。
喜劇元素上也非常成功,從開場飛機餐的一次次錯過,到結尾彩蛋和觀眾互動,《孤獨的美食家》有頻密且高級的笑點,會心一笑、啞然失笑、開懷大笑,笑點和笑的程度各不相同,甚至每次五郎肚子餓了不同景別的特寫都是畫麵催生的笑點,成為這個係列作品的特色之一。
更重要的是作品內核。
《孤獨的美食家》從第一幀到最後的彩蛋都非常好看,為一道湯開啟冒險之旅,美食家誤入女兒國,頗有日本版桃花源記的意思,很多幽默的橋段真的比星爺的無厘頭還好笑,這一次頭五郎不再孤獨,切換了第三者被他饞到流口水的視角。
電影的魅力不在美食本身,和中華美食相比,日餐韓餐法餐演員再賣力,都很難挑起中國觀眾的味蕾。電影成功跳出美食裹腹、滿足口舌欲的俗套(而這恰恰是那個拍了很多季美食節目陷入的瓶頸),電影裏的美食是冒險、是態度、是生活方式,美食本身有了生命力,在人與人之間流轉,完成了罕見的情感接力,最後甚至和生活、生命的意義聯係到了一起。所以這是我2025年看的最滿足的電影。
這樣一部佳作,隻有這麽點觀眾實在不應該,我願意為其搖旗呐喊,安利給更多影迷,不為讓片方能賺到票房,隻為讓更多人能看到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