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似乎也是電影這門藝術慢慢衰落的原因之一。
反而,短劇愈加盛行。
它的優點是,短、平、快,人設鮮明,衝突劇烈,甚至可以讓人刷到就停不下來。
其實,單從吸引力而言,有一類作品可以與之抗衡——
國產狗血劇。
即便時間很長,它也能讓人“上頭”,甚至一邊罵,一邊忍不住看下去。
不信?
來挑戰一把!
《我的後半生》是一個非常神奇的項目。
我一邊追一邊困惑:這到底是拍給誰看的呢?
該劇改編自王蒙的小說《奇葩奇葩處處哀》。
簡單概括情節:一位教授年過70,退休了,家庭美滿幸福。不幸的是,發妻離世,他在朋友的鼓勵下踏上了相親之旅,遇上了四個不同的女性,各有問題,奇葩事件接連上演……
劇名改為《我的後半生》,似乎是想對應《我的前半生》,其議題自然對準了老年人如何麵對晚年生活。
但非常可惜,其雞飛狗跳的情節,消解了本該具備的嚴肅討論。
《我的後半生》的看點在戲劇衝突,問題也在戲劇衝突。
就好像,這部劇的最主要任務就是盡快地構建起來一個個衝突,保證張力,不冷場,至於情境與人物的合理性統統靠邊站。
這從開篇就能看出來。
故事從退休教授沈卓然(張國立 飾)妻子的葬禮開始,他的兒媳劉麗娜(梅婷 飾)、兒子沈青(佟大為 飾)操持一切。
一開始還風平浪靜,不久便大吵大鬧。
老苟勸哀傷的沈卓然要向前來,要向老來風流的自己學習,“繼往開來”。
親家母寶琴(許娣 飾)一聽不樂意了,衝上來就吵。
我親家母屍骨未寒哪
寶琴這邊也不省心。
就在沈卓然滿臉肅穆地進行儀式時,她手機突然響了,聲音巨大,音樂放的還是《好日子》。
今天是個好日子 心想的事兒都能成
沈卓然當即昏倒。
他的老友丁穆(韓童生 飾)為了鎮住混亂場麵,大喊一聲。
快打120 先救活人
這場戲也算給本劇定了調——
現實題材,當鬧劇拍。
有衝突,狠整;沒衝突,硬整。
後續情節,都貫穿了這個創作原則。
劇情的最大前提是,沈卓然難忘舊愛,甚至到了快抑鬱的程度。
一年過去了,他還是茶不思飯不想,房間裏放著《梁祝》的音樂,旋律跟他哀傷的心同頻共振。
親朋好友攛掇著給他相親,希望靠著第二春,療愈他的心碎。
沒想到,年逾七十,他在相親市場上居然非常搶手。
一些“潛規則”也很讓人困惑。
可沈卓然依舊癡心不改。
就算是參加中秋詩會,還不忘在朗誦完《水調歌頭》之後,又開始念自己寫給亡妻的詩歌。
因為調性悲傷,作為嘉賓的他竟然被人轟了下來。
別管沈卓然為何如此執著來這一出,也別管主辦方為何如此冷硬處理邀請的嘉賓。
總之,衝突管夠。
而這一鬧,老沈再度暈倒。
他被送到醫院後,護士長連亦憐(楊童舒 飾)居然一直陪護在他的身邊,不僅悉心照顧,甚至聽到老沈朗誦給亡妻寫的詩歌,她也能仔細傾聽、潸然淚下。
老沈呢,一改常態,很快就動心了。
觀眾看到這裏,難免會犯嘀咕——
沈老師說好的矢誌不渝念念不忘呢?
40多歲的護士長,怎麽就看上70多歲的退休老教授了?
護士長怎麽會那麽閑,提供專門照護服務?
沈老師動心後,整個人的氣色都開始變好,親朋好友們也都替他開心,甚至還張羅著幫他跟護士長表白。
還沒過多久,沈老師就建議護士長搬到自己家裏住。
護士長也沒客氣,搬家時就帶好了床上四件套,非常順手地就把沈老師亡妻的床單、被罩都給換了,而這是非常具備象征意義的舉動。
連好好先生沈青,都為生母感到委屈了。
沈老師跟護士長你儂我儂,家人們即便心有別扭也都獻上祝福。
唯有親家母寶琴覺得護士長居心不良,必有所圖。
畢竟,《都挺好》的蘇明成早就有名人名言了:“圖你歲數大,圖你不洗澡,圖的就是兩年以後你人沒了,房子歸她。”
隻見她眼珠一轉,計上心頭。
她發了朋友圈,故意讓沈老師遠在美國的女兒沈黛(王真兒 飾)知情。
不負所望,沈黛雷霆大怒,突然就殺回了國內,一到家她就在母親遺像麵前痛哭,將沈老師組織的其樂融融的家宴,吵了個雞犬不寧。
沈黛幾乎每一句話都陰陽怪氣、夾槍帶棒。
對護士長,她冷嘲熱諷。
那您現在在我們家,算是兼職呢還是加班呢
對父親,她小心傾訴不滿。
對哥哥,她隨口嗬斥,話裏還不忘帶著生母。
家宴秒變修羅場。
如果拆解人物心理,她愛母心切,加上護士長都“鳩占鵲巢”了居然沒人告訴她,自然怒不可遏。
其實也不用費這勁解讀,本來這劇的主要目的就是弄個衝突,讓大夥吵起來。
後麵情節,持續加碼。
家裏時刻彌漫著無形的硝煙。
人設上,也有狗血式強化。
劇集為沈黛加了個前史,她年輕時曾經當過小三,還因為渣男做了人流,導致身體狀況不佳。
我們家雞湯魚翅根本喝不完
還差你這個野魚湯
情節上,還用到了各種巧合。
沈黛買來蠟燭祭奠媽媽,偏偏護士長就對這氣味過敏,不住地打噴嚏。
衝突如此劇烈,如此不可調和,該如何化解呢?
不用擔心。
來得猛烈,去得迅疾。
在劇作上也算有鋪墊,不過相當草率。
一處是,護士長即便咳嗽也主動點了蠟燭,沈黛看到對方心意,自己熄滅了。
另一處是,沈黛恰好生病了,腹痛、暈厥。
恰好,醫生當著家人的麵,問沈黛是否有過流產史,護士長適時地支開了家人,保全了沈黛的麵子。
再恰好,嫂子劉麗娜照顧她一夜就病了,隻好由護士長替代。
護士長不僅噓寒問暖,還通情達理,專業溫柔。
沒多久就“感化”了倔脾氣的沈黛。
衝突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後來,護士長的兒子連進也住到家裏來了。
他的出場,拍得跟恐怖片似的。
到了這裏,劇情內部的猙獰也漸漸浮出水麵了。
護士長屬意沈老師,恐怕是因為想要個依靠;“藥罐子”兒子連進看到媽媽為了自己找個年紀相差很大的伴侶,忍不住自責;而沈老師從始至終都是上頭的狀態,接下了護士長所有的暗示,滿足了所有要求。
有個細節。
沈老師將自己的書房讓出來給連進住,門壞了,他換了個高級門,價格5000多元。
看到了這裏,我實在追不動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
作為一部現實題材劇集,它的處理方式是大灌狗血,肆意造作,專門構建劇烈衝突,以致懸浮失真,讓人感受不到生活的複雜與多麵。
衝突是一波不平一波又起,但現實性給拋棄了。
這部劇的用意是什麽呢?
怕是想傳遞一種觀念:年齡並非愛情的藩籬。
你看閑筆。
再看黃昏浪漫。
牆上影子比心。
碗裏愛心麵條。
隔著30歲的浪漫,你能get嗎?
看《我的後半生》,我的最大感受是遺憾。
該劇的卡司堪稱豪華,幾乎全員演技派/老戲骨。
情節抓馬至此,演員們還是貢獻了非常具有煙火氣的戲份。
比如,劉麗娜母女吵架,父親多番兩邊受氣。
再比如,劉麗娜夫妻相處,自然中透著喜感。
這些段落都挺生動,有著鮮活的生活質感。
但非常可惜,它們隻能算枝葉,並非主幹。
雲集這麽多好演員,最後就攢出了一部狗血的老年版《非誠勿擾》。
實在浪費。
當然了,它是可以憑借衝突吸引觀眾,但幾乎沒什麽營養。
可事實上。
量產一百部《我的後半生》,不如有人精心打磨一部《父母愛情》。
在我看來。
我們並不缺好演員,缺的是好的操盤手、好的項目。
從這個角度考慮的話。
這部劇,隻會讓人越看越氣
就好像,這部劇的最主要任務就是盡快地構建起來一個個衝突,保證張力,不冷場,至於情境與人物的合理性統統靠邊站。
這從開篇就能看出來。
故事從退休教授沈卓然(張國立 飾)妻子的葬禮開始,他的兒媳劉麗娜(梅婷 飾)、兒子沈青(佟大為 飾)操持一切。
一開始還風平浪靜,不久便大吵大鬧。
老苟勸哀傷的沈卓然要向前來,要向老來風流的自己學習,“繼往開來”。
親家母寶琴(許娣 飾)一聽不樂意了,衝上來就吵。
我親家母屍骨未寒哪
寶琴這邊也不省心。
就在沈卓然滿臉肅穆地進行儀式時,她手機突然響了,聲音巨大,音樂放的還是《好日子》。
今天是個好日子 心想的事兒都能成
沈卓然當即昏倒。
他的老友丁穆(韓童生 飾)為了鎮住混亂場麵,大喊一聲。
快打120 先救活人
這場戲也算給本劇定了調——
現實題材,當鬧劇拍。
有衝突,狠整;沒衝突,硬整。
後續情節,都貫穿了這個創作原則。
劇情的最大前提是,沈卓然難忘舊愛,甚至到了快抑鬱的程度。
一年過去了,他還是茶不思飯不想,房間裏放著《梁祝》的音樂,旋律跟他哀傷的心同頻共振。
親朋好友攛掇著給他相親,希望靠著第二春,療愈他的心碎。
沒想到,年逾七十,他在相親市場上居然非常搶手。
一些“潛規則”也很讓人困惑。
可沈卓然依舊癡心不改。
就算是參加中秋詩會,還不忘在朗誦完《水調歌頭》之後,又開始念自己寫給亡妻的詩歌。
因為調性悲傷,作為嘉賓的他竟然被人轟了下來。
別管沈卓然為何如此執著來這一出,也別管主辦方為何如此冷硬處理邀請的嘉賓。
總之,衝突管夠。
而這一鬧,老沈再度暈倒。
他被送到醫院後,護士長連亦憐(楊童舒 飾)居然一直陪護在他的身邊,不僅悉心照顧,甚至聽到老沈朗誦給亡妻寫的詩歌,她也能仔細傾聽、潸然淚下。
老沈呢,一改常態,很快就動心了。
觀眾看到這裏,難免會犯嘀咕——
沈老師說好的矢誌不渝念念不忘呢?
40多歲的護士長,怎麽就看上70多歲的退休老教授了?
護士長怎麽會那麽閑,提供專門照護服務?
沈老師動心後,整個人的氣色都開始變好,親朋好友們也都替他開心,甚至還張羅著幫他跟護士長表白。
還沒過多久,沈老師就建議護士長搬到自己家裏住。
護士長也沒客氣,搬家時就帶好了床上四件套,非常順手地就把沈老師亡妻的床單、被罩都給換了,而這是非常具備象征意義的舉動。
連好好先生沈青,都為生母感到委屈了。
沈老師跟護士長你儂我儂,家人們即便心有別扭也都獻上祝福。
唯有親家母寶琴覺得護士長居心不良,必有所圖。
畢竟,《都挺好》的蘇明成早就有名人名言了:“圖你歲數大,圖你不洗澡,圖的就是兩年以後你人沒了,房子歸她。”
隻見她眼珠一轉,計上心頭。
她發了朋友圈,故意讓沈老師遠在美國的女兒沈黛(王真兒 飾)知情。
不負所望,沈黛雷霆大怒,突然就殺回了國內,一到家她就在母親遺像麵前痛哭,將沈老師組織的其樂融融的家宴,吵了個雞犬不寧。
沈黛幾乎每一句話都陰陽怪氣、夾槍帶棒。
對護士長,她冷嘲熱諷。
那您現在在我們家,算是兼職呢還是加班呢
對父親,她小心傾訴不滿。
對哥哥,她隨口嗬斥,話裏還不忘帶著生母。
家宴秒變修羅場。
如果拆解人物心理,她愛母心切,加上護士長都“鳩占鵲巢”了居然沒人告訴她,自然怒不可遏。
其實也不用費這勁解讀,本來這劇的主要目的就是弄個衝突,讓大夥吵起來。
後麵情節,持續加碼。
家裏時刻彌漫著無形的硝煙。
人設上,也有狗血式強化。
劇集為沈黛加了個前史,她年輕時曾經當過小三,還因為渣男做了人流,導致身體狀況不佳。
我們家雞湯魚翅根本喝不完
還差你這個野魚湯
情節上,還用到了各種巧合。
沈黛買來蠟燭祭奠媽媽,偏偏護士長就對這氣味過敏,不住地打噴嚏。
衝突如此劇烈,如此不可調和,該如何化解呢?
不用擔心。
來得猛烈,去得迅疾。
在劇作上也算有鋪墊,不過相當草率。
一處是,護士長即便咳嗽也主動點了蠟燭,沈黛看到對方心意,自己熄滅了。
另一處是,沈黛恰好生病了,腹痛、暈厥。
恰好,醫生當著家人的麵,問沈黛是否有過流產史,護士長適時地支開了家人,保全了沈黛的麵子。
再恰好,嫂子劉麗娜照顧她一夜就病了,隻好由護士長替代。
護士長不僅噓寒問暖,還通情達理,專業溫柔。
沒多久就“感化”了倔脾氣的沈黛。
衝突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後來,護士長的兒子連進也住到家裏來了。
他的出場,拍得跟恐怖片似的。
到了這裏,劇情內部的猙獰也漸漸浮出水麵了。
護士長屬意沈老師,恐怕是因為想要個依靠;“藥罐子”兒子連進看到媽媽為了自己找個年紀相差很大的伴侶,忍不住自責;而沈老師從始至終都是上頭的狀態,接下了護士長所有的暗示,滿足了所有要求。
有個細節。
沈老師將自己的書房讓出來給連進住,門壞了,他換了個高級門,價格5000多元。
看到了這裏,我實在追不動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
作為一部現實題材劇集,它的處理方式是大灌狗血,肆意造作,專門構建劇烈衝突,以致懸浮失真,讓人感受不到生活的複雜與多麵。
衝突是一波不平一波又起,但現實性給拋棄了。
這部劇的用意是什麽呢?
怕是想傳遞一種觀念:年齡並非愛情的藩籬。
你看閑筆。
再看黃昏浪漫。
牆上影子比心。
碗裏愛心麵條。
隔著30歲的浪漫,你能get嗎?
看《我的後半生》,我的最大感受是遺憾。
該劇的卡司堪稱豪華,幾乎全員演技派/老戲骨。
情節抓馬至此,演員們還是貢獻了非常具有煙火氣的戲份。
比如,劉麗娜母女吵架,父親多番兩邊受氣。
再比如,劉麗娜夫妻相處,自然中透著喜感。
這些段落都挺生動,有著鮮活的生活質感。
但非常可惜,它們隻能算枝葉,並非主幹。
雲集這麽多好演員,最後就攢出了一部狗血的老年版《非誠勿擾》。
實在浪費。
當然了,它是可以憑借衝突吸引觀眾,但幾乎沒什麽營養。
可事實上。
量產一百部《我的後半生》,不如有人精心打磨一部《父母愛情》。
在我看來。
我們並不缺好演員,缺的是好的操盤手、好的項目。
從這個角度考慮的話。
這部劇,隻會讓人越看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