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金融時報:國民黨與民意脫節 即將麵臨大罷免

金融時報:國民黨與民意脫節 即將麵臨大罷免

文章來源: LTN 於 2025-07-22 16:02:2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國民黨自去年初成為國會最大黨以來,不斷利用其多數地位杯葛賴清德政府,但如今它將麵臨大罷免的政治清算。(法新社)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國民黨自去年初成為國會最大黨以來,不斷利用其多數地位杯葛賴清德政府,但如今它即將麵臨一場政治清算:從7月26日起,一係列罷免投票可能導致國民黨失去多數席次,讓中央執政的民進黨有機會重新掌控立法院。

金融時報駐台記者席佳琳(Kathrin Hille)在這篇題為“台灣曾經主導政壇的國民黨與民意脫節”(Taiwan’s once-dominant KMT falls ‘out of step’ with the electorate)的專文中指出,這場罷免行動的起因,是一波輿論怒潮。國民黨的批評者認為,該黨正發動一場破壞台灣民主與主權的運動,為中國敞開大門。但國民黨否認相關指控,強調罷免案是民進黨在失去國會多數後,試圖奪權的手段。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本月在一場造勢活動中,將賴清德稱為“獨裁者”,一支反罷免廣告視頻則指民進黨是“輸不起就翻桌”。

但在私底下,這個昔日的長期執政黨內部已開始反思,為何自2016年以來連續3次總統大選失利。1名國民黨高層指出:“在全國性大選中,人民最重視的是避免戰爭與維持現狀。信任誰來達成這點,是非常嚴肅的問題。”

該名國民黨高層坦承,“我們倡議兩岸和平,卻沒有獲得選民青睞—我們得出結論是,人民不信任我們來處理這件事。”

過去1年來,國民黨立委阻擋或凍結部分預算,包括防範中國威脅的國防經費。他們也試圖擴大立法院對行政部門的權力,引發大規模抗議。

國民黨立委還提出法案,主張台灣應該放棄將位於中國沿海的離島周邊海域列為禁限水域的作法,聲稱“兩岸尚未在法律上結束內戰狀態,但仍須維持非暴力的正常交流”,而法律上的模糊性有助於這類交流。

民進黨反對放棄台灣的主權主張,認為此舉將助長中國聲稱整個台灣海峽屬於其“內水”的主張。

國民黨將當前台海緊張歸咎於賴清德,並主張透過對話、經濟交流與妥協來緩和情勢。國民黨官員持續訪中,並在當地呼應中國共產黨的論述,宣稱台灣人是“希望與中國統一的中國人”—這在台灣僅為極少數人的立場,因為大多數民眾反對併入中國。

前總統馬英九去年表示,雖然他執政時排除推動統一的可能,但他支持“和平、民主的統一”。

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去年4月曾前往北京,接受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款待,卻缺席賴清德總統的就職典禮,因此飽受批評。

反中科技富豪曹興誠認為:“那就是漢奸的行為。有人說:『交流有什麽不好?』但他們做的不是交流,是通敵。”

雖然國民黨公開否認這類指控,但多名黨內官員也坦承,近10年來國民黨對北京的態度確實出現顯著轉變。1名國民黨官員表示,自從馬英九開放中國資金與觀光客來台後,所創造的商機與人脈形成“既得利益”(vested interests),使不少國民黨人士與支持者不願放棄現狀。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台灣研究中心教授羅達菲(Dafydd Fell)指出,國民黨黨員在年齡與意識形態上,似乎愈來愈與台灣主流民意脫節,問題的一大關鍵在於黨內權力平衡。

在國民黨的195名中央委員中,有31人來自軍係黨部,即來自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的軍人家庭,遠多於南部許多本土支持度高縣市的代表。另有8人代表中國的台商。這些因素限製了國民黨轉型的空間,該黨的對中政策仍圍繞在“九二共識”。

資金問題也造成困境。自2016年以來,“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凍結了大批國民黨從日本殖民政府接收的資產,這些資產曾讓國民黨坐擁龐大的商業帝國,獲得“世界最富有政黨”的稱號。如今財源縮減,黨中央難以約束黨員。

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認為,這導致國民黨更容易被中共收買。當年國民黨富可敵國,中共允諾進入中國市場可能還沒有什麽吸引力,“但現在不一樣了”。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34)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中國的maskpark,可能比韓國N號房更惡劣
致命的出差:一起車禍“撞碎”四個家庭
前男友把她賣給了十萬人:起底跨境偷拍群的肮髒交易
世衛組織發警報!一文讀懂這個席卷歐洲的新疫情
有兩家良心媒體已經把“溺亡”改為“遇難”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稱“要讓藥價降低1500%”,被批數學邏輯混亂
中國創新藥出海爆單:半年已攬下660億美元
梅根親寫回憶錄揭露凱特 戴安娜的悲劇或將重演
如此生活20年,直到墜入岩漿
特朗普突然拉馬斯克一把:想讓他的公司蓬勃發展
6名大學生選礦廠遇難 高工分析“為何救援時間長”
印度稱將全力申辦2036年奧運會 競爭對手有這幾國
美國海關突發提醒:綠卡持有者未隨身攜帶是犯法!
特朗普對奧巴馬:有多少恨,可以胡來
特朗普試圖向馬斯克示好求和?馬斯克不買賬!
美司法部2號人物、特朗普前律師會見愛潑斯坦同夥
中國原計劃趕超SpaceX 如今越來越渺茫 關鍵難題是…
馬克龍稱法將承認巴勒斯坦國 美駐以大使公開嘲笑
馬克龍宣布法國將正式承認巴勒斯坦 以國不滿
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中歐承諾合作減緩氣候變暖
俄官員:超過70國3500名外國雇傭兵參與烏軍行動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金融時報:國民黨與民意脫節 即將麵臨大罷免

LTN 2025-07-22 16:02:20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國民黨自去年初成為國會最大黨以來,不斷利用其多數地位杯葛賴清德政府,但如今它將麵臨大罷免的政治清算。(法新社)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國民黨自去年初成為國會最大黨以來,不斷利用其多數地位杯葛賴清德政府,但如今它即將麵臨一場政治清算:從7月26日起,一係列罷免投票可能導致國民黨失去多數席次,讓中央執政的民進黨有機會重新掌控立法院。

金融時報駐台記者席佳琳(Kathrin Hille)在這篇題為“台灣曾經主導政壇的國民黨與民意脫節”(Taiwan’s once-dominant KMT falls ‘out of step’ with the electorate)的專文中指出,這場罷免行動的起因,是一波輿論怒潮。國民黨的批評者認為,該黨正發動一場破壞台灣民主與主權的運動,為中國敞開大門。但國民黨否認相關指控,強調罷免案是民進黨在失去國會多數後,試圖奪權的手段。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本月在一場造勢活動中,將賴清德稱為“獨裁者”,一支反罷免廣告視頻則指民進黨是“輸不起就翻桌”。

但在私底下,這個昔日的長期執政黨內部已開始反思,為何自2016年以來連續3次總統大選失利。1名國民黨高層指出:“在全國性大選中,人民最重視的是避免戰爭與維持現狀。信任誰來達成這點,是非常嚴肅的問題。”

該名國民黨高層坦承,“我們倡議兩岸和平,卻沒有獲得選民青睞—我們得出結論是,人民不信任我們來處理這件事。”

過去1年來,國民黨立委阻擋或凍結部分預算,包括防範中國威脅的國防經費。他們也試圖擴大立法院對行政部門的權力,引發大規模抗議。

國民黨立委還提出法案,主張台灣應該放棄將位於中國沿海的離島周邊海域列為禁限水域的作法,聲稱“兩岸尚未在法律上結束內戰狀態,但仍須維持非暴力的正常交流”,而法律上的模糊性有助於這類交流。

民進黨反對放棄台灣的主權主張,認為此舉將助長中國聲稱整個台灣海峽屬於其“內水”的主張。

國民黨將當前台海緊張歸咎於賴清德,並主張透過對話、經濟交流與妥協來緩和情勢。國民黨官員持續訪中,並在當地呼應中國共產黨的論述,宣稱台灣人是“希望與中國統一的中國人”—這在台灣僅為極少數人的立場,因為大多數民眾反對併入中國。

前總統馬英九去年表示,雖然他執政時排除推動統一的可能,但他支持“和平、民主的統一”。

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去年4月曾前往北京,接受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款待,卻缺席賴清德總統的就職典禮,因此飽受批評。

反中科技富豪曹興誠認為:“那就是漢奸的行為。有人說:『交流有什麽不好?』但他們做的不是交流,是通敵。”

雖然國民黨公開否認這類指控,但多名黨內官員也坦承,近10年來國民黨對北京的態度確實出現顯著轉變。1名國民黨官員表示,自從馬英九開放中國資金與觀光客來台後,所創造的商機與人脈形成“既得利益”(vested interests),使不少國民黨人士與支持者不願放棄現狀。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台灣研究中心教授羅達菲(Dafydd Fell)指出,國民黨黨員在年齡與意識形態上,似乎愈來愈與台灣主流民意脫節,問題的一大關鍵在於黨內權力平衡。

在國民黨的195名中央委員中,有31人來自軍係黨部,即來自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的軍人家庭,遠多於南部許多本土支持度高縣市的代表。另有8人代表中國的台商。這些因素限製了國民黨轉型的空間,該黨的對中政策仍圍繞在“九二共識”。

資金問題也造成困境。自2016年以來,“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凍結了大批國民黨從日本殖民政府接收的資產,這些資產曾讓國民黨坐擁龐大的商業帝國,獲得“世界最富有政黨”的稱號。如今財源縮減,黨中央難以約束黨員。

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認為,這導致國民黨更容易被中共收買。當年國民黨富可敵國,中共允諾進入中國市場可能還沒有什麽吸引力,“但現在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