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國的maskpark,可能比韓國N號房更惡劣

中國的maskpark,可能比韓國N號房更惡劣

文章來源: 蛙蛙和窪 於 2025-07-24 23:32:2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她低頭劃著手機,地鐵車廂的燈光在屏幕上投下一小片晃動的亮斑。

她剛在社交網絡上傳了一張自拍,加了濾鏡,配上一句無關痛癢的心情,像往常一樣,等待著朋友們的點讚。

她不知道,斜對麵那個同樣低著頭的男人,手機屏幕上並非朋友圈,而是一個幽深的界麵,她的臉,剛剛未經任何修飾地被上傳,成為一個龐大“素材庫”裏最新的戰利品。

深淵回望著你,而你甚至不知道它在看。

中國的maskpark,可能比韓國N號房更惡劣

小紅書上已經出現幫助貼,提醒被偷拍的女性注意

幽靈廣場:一種彌散的惡

這個名為“MaskPark”的電報(Telegram)群組,被一些激憤的網民冠以“中國版N號房”的稱號。



”關於中國N號房事件的帖子

韓國N號房的惡,是商業化的、可量化的;而MaskPark的惡,是彌散的、日常化的,它暗示著一種更可怕的可能性:

作惡的門檻,已經低到了塵埃裏。

它可能比韓國N號房更惡劣,因為那裏的每一個成員,都可能是“博士”。

他們稱之為分享,但那不是分享,是肢解。

十萬“普通人”的狂歡

在這個匿名的廣場上,人性中最幽暗的欲望被無限放大。

這裏流傳著地鐵裏陌生女孩的走光瞬間、大學女生在自習室裏的睡顏、甚至有成員炫耀自己如何與被迷暈的女性發生關係並錄下全程。

最駭人聞聞的,是一位父親,以一種平靜到令人發指的口吻,

直播自己性侵親生女兒的過程。



漢娜·阿倫特在耶路撒冷觀察艾希曼時,提出了“平庸之惡”的概念,指的正是那些放棄思考、以服從為借口而犯下滔天罪行的普通人。

MaskPark裏的十萬個ID,似乎為這個概念提供了最當代的注腳。他們並非納粹軍官,隻是普通的職員、學生、丈夫、父親。

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溫和有禮,卻在匿名的麵具下,心安理得地參與一場針對所有女性的、永不落幕的“獵巫”。

他們彼此鼓勵,互相傳授偷拍、上手技巧,將對女性身體的迷戀,異化為一種權力的展演。這權力並非來自金錢或地位,而來自“我知而你不知”的信息差,來自單向度的凝視。



傳出的群聊記錄

福柯在《規訓與懲罰》中描繪了邊沁式的全景敞視監獄,一個中心瞭望塔監視著所有囚犯,囚犯因不知自己是否被監視而時刻自我約束。

MaskPark則是一個反向的全景監獄:

無數個匿名的瞭望塔,共同監視著整個社會這個無邊無際的囚室,而囚犯們——那些在陽光下生活的女性,對此一無所知,她們的自由,成了一種被觀賞的幻覺。

我是否在過度解讀這種原始的惡?或許。

但當十萬個個體的窺淫癖匯聚成一股集體的、有組織的力量時,它就不再是單純的“癖好”,而是一種文化,一種症候。

他們不是在看,是在消費,在吞噬。



甚至有相關的真人互動遊戲出現

罪惡的生態:技術、壓抑與沉默

技術的進步,總是率先被灰色地帶的欲望所征用。

針孔攝像頭被偽裝成充電寶、插座、掛衣鉤,以極低的成本在電商平台流通,將每一個私密空間都變成了潛在的直播間。

而Telegram這樣的加密軟件,則像一座建在法外之地的“無政府主義”烏托邦,為這些欲望提供了完美的庇護所。

它本是為反抗審查而生,如今卻諷刺地成了隱匿罪惡的巢穴。

這背後,是否也隱藏著一種更深層的社會邏輯?

當正常的性討論空間被一再壓縮,當所有與“性”相關的文藝作品都被貼上“不宜”的標簽,這種被壓抑的力比多,是否會以更扭曲、更具破壞性的方式,在監管的縫隙中野蠻生長?

我們像一群拙劣的治水者,隻會圍堵,卻不知疏導,最終洪水從我們看不見的地下管網中噴湧而出,淹沒了一切。

沉默,是共犯的另一種形態。

比廣場上的狂歡更令人齒冷的,是廣場之外的寂靜。

當義憤填膺的網民試圖將此事推上公共輿論的浪尖時,卻發現話題被限流,熱搜被撤下。

平台方出於“維穩”的考量,迅速地用算法的抹布,試圖擦去這塊肮髒的汙漬,仿佛隻要看不見,罪惡就不存在。

這種處理方式,無異於對受害者的二次淩辱。

它傳遞了一個危險的信號:你的尖叫,我們聽不見;你的傷口,不便展示。

那些在MaskPark裏肆無忌憚的ID們,或許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才如此有恃無恐。他們知道,即使事情敗露,也會有一隻無形的手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終一切都會回歸“正常”。

這種“正常”,是一種病。

最終,我們不得不回到那個根本性的問題:

我們是誰?我們正在成為一個怎樣的社會?

魯迅曾描繪過一群麻木的看客,伸長了脖子,饒有興致地圍觀同胞被處決。

一百多年後,看客們並未消失,他們隻是從刑場轉移到了線上,從被動圍觀升級為主動參與、點讚、分享。



相關的截圖流出,大家在互聯網上打碼分享,在不泄漏受害人隱私的情況下,希望能夠引起關注

MaskPark的十萬成員,就是這個時代最龐大的看客群體。他們不僅觀看,還親手製造著被觀看的悲劇。

這已經超出了“平庸之惡”的範疇,這是一種“積極之惡”,一種以他人的痛苦為養料的集體狂歡。

當凝視的權力被濫用至此,當一個社會對如此規模的侵害行為選擇降噪處理,我們所麵臨的,就不僅僅是一個治安案件,而是一場深刻的文明危機。

當凝視成為一種武器,沒有人是安全的。

韓國的“N號房”事件,最終以主犯被重判、社會深刻反思而暫時告一段落。可2024年再現N號房事件。



韓國再次爆發N號房事件,引起國內媒體報道、關注

那我們呢?

當那個在地鐵裏偷拍的男人,第二天依舊西裝革履地去上班;

當那個上傳妻子裸照的丈夫,依舊在家庭聚會上扮演著好男人;

當那個性侵女兒的父親,依舊被鄰裏視為老實人;

我們又該如何麵對這無處不在、卻又麵目模糊的惡?

這或許比抓住一個“博士”要困難得多。

因為這一次,我們需要麵對的,是潛藏在無數普通人皮囊之下的,那片廣袤而幽暗的人心。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梅根親寫回憶錄揭露凱特 戴安娜的悲劇或將重演
喬布斯27歲模特女兒開婚前派對 哈裏斯攜夫捧場
特朗普試圖向馬斯克示好求和?馬斯克不買賬!
6名大學生選礦廠遇難 高工分析“為何救援時間長”
在對方稱讚了特朗普後 美國解除了對他們的製裁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稱“要讓藥價降低1500%”,被批數學邏輯混亂
“殺死”那個錯付910元車費男孩的不僅僅是司機
印度稱將全力申辦2036年奧運會 競爭對手有這幾國
中國創新藥出海爆單:半年已攬下660億美元
馬克龍稱法將承認巴勒斯坦國 美駐以大使公開嘲笑
特斯拉是贏了,但不是真相的全部
俄官員:超過70國3500名外國雇傭兵參與烏軍行動
如此生活20年,直到墜入岩漿
美國退出停火談判,特朗普:哈馬斯不想談判,想死
6名大學生掉入浮選槽,救援為何38分鍾後才到場?
特朗普抵達蘇格蘭,當地媒體:美國重刑犯來了
深陷反腐危機,澤連斯基位置恐不保?
美司法部2號人物、特朗普前律師會見愛潑斯坦同夥
比利時駐華大使安博寧會見“著名評論家”胡錫進
山西人愛午睡這事兒,全網還沒說清楚
45歲大威重回賽場,女性高光永不限時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的maskpark,可能比韓國N號房更惡劣

蛙蛙和窪 2025-07-24 23:32:24

她低頭劃著手機,地鐵車廂的燈光在屏幕上投下一小片晃動的亮斑。

她剛在社交網絡上傳了一張自拍,加了濾鏡,配上一句無關痛癢的心情,像往常一樣,等待著朋友們的點讚。

她不知道,斜對麵那個同樣低著頭的男人,手機屏幕上並非朋友圈,而是一個幽深的界麵,她的臉,剛剛未經任何修飾地被上傳,成為一個龐大“素材庫”裏最新的戰利品。

深淵回望著你,而你甚至不知道它在看。

中國的maskpark,可能比韓國N號房更惡劣

小紅書上已經出現幫助貼,提醒被偷拍的女性注意

幽靈廣場:一種彌散的惡

這個名為“MaskPark”的電報(Telegram)群組,被一些激憤的網民冠以“中國版N號房”的稱號。



”關於中國N號房事件的帖子

韓國N號房的惡,是商業化的、可量化的;而MaskPark的惡,是彌散的、日常化的,它暗示著一種更可怕的可能性:

作惡的門檻,已經低到了塵埃裏。

它可能比韓國N號房更惡劣,因為那裏的每一個成員,都可能是“博士”。

他們稱之為分享,但那不是分享,是肢解。

十萬“普通人”的狂歡

在這個匿名的廣場上,人性中最幽暗的欲望被無限放大。

這裏流傳著地鐵裏陌生女孩的走光瞬間、大學女生在自習室裏的睡顏、甚至有成員炫耀自己如何與被迷暈的女性發生關係並錄下全程。

最駭人聞聞的,是一位父親,以一種平靜到令人發指的口吻,

直播自己性侵親生女兒的過程。



漢娜·阿倫特在耶路撒冷觀察艾希曼時,提出了“平庸之惡”的概念,指的正是那些放棄思考、以服從為借口而犯下滔天罪行的普通人。

MaskPark裏的十萬個ID,似乎為這個概念提供了最當代的注腳。他們並非納粹軍官,隻是普通的職員、學生、丈夫、父親。

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溫和有禮,卻在匿名的麵具下,心安理得地參與一場針對所有女性的、永不落幕的“獵巫”。

他們彼此鼓勵,互相傳授偷拍、上手技巧,將對女性身體的迷戀,異化為一種權力的展演。這權力並非來自金錢或地位,而來自“我知而你不知”的信息差,來自單向度的凝視。



傳出的群聊記錄

福柯在《規訓與懲罰》中描繪了邊沁式的全景敞視監獄,一個中心瞭望塔監視著所有囚犯,囚犯因不知自己是否被監視而時刻自我約束。

MaskPark則是一個反向的全景監獄:

無數個匿名的瞭望塔,共同監視著整個社會這個無邊無際的囚室,而囚犯們——那些在陽光下生活的女性,對此一無所知,她們的自由,成了一種被觀賞的幻覺。

我是否在過度解讀這種原始的惡?或許。

但當十萬個個體的窺淫癖匯聚成一股集體的、有組織的力量時,它就不再是單純的“癖好”,而是一種文化,一種症候。

他們不是在看,是在消費,在吞噬。



甚至有相關的真人互動遊戲出現

罪惡的生態:技術、壓抑與沉默

技術的進步,總是率先被灰色地帶的欲望所征用。

針孔攝像頭被偽裝成充電寶、插座、掛衣鉤,以極低的成本在電商平台流通,將每一個私密空間都變成了潛在的直播間。

而Telegram這樣的加密軟件,則像一座建在法外之地的“無政府主義”烏托邦,為這些欲望提供了完美的庇護所。

它本是為反抗審查而生,如今卻諷刺地成了隱匿罪惡的巢穴。

這背後,是否也隱藏著一種更深層的社會邏輯?

當正常的性討論空間被一再壓縮,當所有與“性”相關的文藝作品都被貼上“不宜”的標簽,這種被壓抑的力比多,是否會以更扭曲、更具破壞性的方式,在監管的縫隙中野蠻生長?

我們像一群拙劣的治水者,隻會圍堵,卻不知疏導,最終洪水從我們看不見的地下管網中噴湧而出,淹沒了一切。

沉默,是共犯的另一種形態。

比廣場上的狂歡更令人齒冷的,是廣場之外的寂靜。

當義憤填膺的網民試圖將此事推上公共輿論的浪尖時,卻發現話題被限流,熱搜被撤下。

平台方出於“維穩”的考量,迅速地用算法的抹布,試圖擦去這塊肮髒的汙漬,仿佛隻要看不見,罪惡就不存在。

這種處理方式,無異於對受害者的二次淩辱。

它傳遞了一個危險的信號:你的尖叫,我們聽不見;你的傷口,不便展示。

那些在MaskPark裏肆無忌憚的ID們,或許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才如此有恃無恐。他們知道,即使事情敗露,也會有一隻無形的手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終一切都會回歸“正常”。

這種“正常”,是一種病。

最終,我們不得不回到那個根本性的問題:

我們是誰?我們正在成為一個怎樣的社會?

魯迅曾描繪過一群麻木的看客,伸長了脖子,饒有興致地圍觀同胞被處決。

一百多年後,看客們並未消失,他們隻是從刑場轉移到了線上,從被動圍觀升級為主動參與、點讚、分享。



相關的截圖流出,大家在互聯網上打碼分享,在不泄漏受害人隱私的情況下,希望能夠引起關注

MaskPark的十萬成員,就是這個時代最龐大的看客群體。他們不僅觀看,還親手製造著被觀看的悲劇。

這已經超出了“平庸之惡”的範疇,這是一種“積極之惡”,一種以他人的痛苦為養料的集體狂歡。

當凝視的權力被濫用至此,當一個社會對如此規模的侵害行為選擇降噪處理,我們所麵臨的,就不僅僅是一個治安案件,而是一場深刻的文明危機。

當凝視成為一種武器,沒有人是安全的。

韓國的“N號房”事件,最終以主犯被重判、社會深刻反思而暫時告一段落。可2024年再現N號房事件。



韓國再次爆發N號房事件,引起國內媒體報道、關注

那我們呢?

當那個在地鐵裏偷拍的男人,第二天依舊西裝革履地去上班;

當那個上傳妻子裸照的丈夫,依舊在家庭聚會上扮演著好男人;

當那個性侵女兒的父親,依舊被鄰裏視為老實人;

我們又該如何麵對這無處不在、卻又麵目模糊的惡?

這或許比抓住一個“博士”要困難得多。

因為這一次,我們需要麵對的,是潛藏在無數普通人皮囊之下的,那片廣袤而幽暗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