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國原計劃趕超SpaceX 如今越來越渺茫 關鍵難題是…

中國原計劃趕超SpaceX 如今越來越渺茫 關鍵難題是…

文章來源: 加美財經 於 2025-07-24 13:05:2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國原計劃趕超SpaceX 如今越來越渺茫 關鍵難題是…

紐約時報報道指出,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兩個衛星網絡計劃部署的衛星數量中,目前實際部署的還不到1%,在太空通信領域正被馬斯克旗下的SpaceX遠遠甩在身後。

低地軌道衛星,即距地麵不超過約2000公裏的軌道衛星,正被越來越多地認為是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作戰和軍事偵察的關鍵技術。

中國將Starlink視為軍事威脅,中國企業已重金投入兩個大型網絡,總計計劃發射近2.7萬顆衛星。

這些網絡部署進展遠低於預期,部分原因是相關中國企業尚未攻克一個關鍵的工程難題。

第一個大型衛星網絡“千帆”原計劃在年底前完成約650顆衛星的部署。但記錄顯示,負責該網絡的上海空間飛帆技術有限公司自去年8月開始發射以來,僅將90顆衛星送入軌道。

另一大型網絡“國網”的進展則更為落後,盡管計劃在未來十年內發射約1.3萬顆衛星,目前僅有34顆在軌。

根據美國太空軍和非營利組織CelesTrak提供的數據,SpaceX目前已有約8000顆Starlink衛星在軌,而且這個數字每月都在擴大。

中國官員對SpaceX感到擔憂。即使在馬斯克短暫擔任特朗普政府職務之前,中國方麵就已將SpaceX視為與五角大樓密不可分的一個公司。

有中國人民解放軍背景的研究人員預測,Starlink網絡未來將“深度融入美國軍事作戰體係”。他們設想,Starlink衛星將連接美國軍事基地,構建導彈預警與攔截係統。

盡管Starlink麵向民用,但在烏克蘭戰爭中已成為通信和無人機打擊協調的關鍵工具。SpaceX還與美國政府簽署了多項衛星製造與發射合同,包括用於間諜活動、敵方定位以及導彈跟蹤。

此外,SpaceX還承接其他國防承包商製造的衛星發射任務。

中國和美國一樣,認識到太空在國家安全中的重要價值。但中國政府同時也在鼓勵商業航天發展,並表示希望打造一個規模達到3440億美元的市場。

“中國人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的航天夢從未止步。”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去年在官方媒體上這樣表示。

但這條道路並不順利。

中國尚未解決火箭的關鍵技術難題,而SpaceX已經做到了。

中國延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可靠的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中國公司目前仍使用一次性火箭發射衛星。衛星部署完成後,火箭部件要麽墜落地麵,要麽成為太空垃圾。

相比之下,SpaceX的主力火箭“獵鷹9號”具備部分可重複使用能力。火箭的下半部分包含主發動機,能夠垂直返回地球,保持完好狀態,並再次用於發射任務。這大大降低了成本,也縮短了發射間隔。

正是這種創新,讓SpaceX在全球競爭中遙遙領先。根據SpaceX的數據,獵鷹9號已經執行了約500次任務。

但在獵鷹9號開始發射Starlink衛星六年後,中國企業仍未找到應對之策。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麥克道威爾表示,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在返回過程中必須承受極端高溫,還需要穩定受控,並具備在不同空氣動力條件下重啟發動機的能力。

麥克道威爾說:“問題不隻是回收,而是能否在回收後依然保持良好狀態,能夠再次發射。”

不過,火箭不能重複使用並不是中國麵臨的唯一障礙。

衛星製造本身就複雜且耗時,即便擁有可重複使用火箭,要建立穩定的發射節奏仍非易事。SpaceX也花了多年才逐步完善這些環節。但專家指出,可重複使用火箭是中國低地軌道衛星網絡未來成敗的關鍵。

中國政府資助的“長征八號”原本計劃實現可重複使用,但研發單位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已經放棄這一方案。

麥克道威爾表示,改進型號“長征八號R”未來可能“成長”為類似獵鷹9號的可靠火箭。

中國政府已經測試了長征係列中近20種火箭型號。

另一個潛在的可重複使用火箭方案,是中國企業藍箭航天製造的“朱雀三號”。這枚火箭去年已完成一次起飛與回收測試,今年6月進行的另一項測試中,其發動機點火持續了45秒。

第三個可替代方案“天龍三號”在去年遭遇挫折。這枚火箭在原計劃進行靜態測試時意外升空,隨後墜毀並爆炸。

盡管中國企業最早可能在今年取得技術突破,但要實現穩定的發射節奏仍需時間。長期關注中國航天發射的記者安德魯·瓊斯表示:“他們還得解決很多問題。”

不過,這並沒有阻止中國在積極推廣自己的衛星服務。

中國航天企業正在向那些對依賴Starlink存有顧慮、或希望獲得更優惠價格的國家爭取市場。

上海空間飛帆技術有限公司表示,正就“千帆”網絡的接入服務與30個國家進行合同談判。

去年,在巴西一名法官因另一家由馬斯克控製的公司X的爭議凍結了Starlink在當地的資產後,這家公司迅速與巴西簽署協議,提供互聯網服務。飛帆還與泰國和馬來西亞達成了互聯網服務協議,並已在哈薩克斯坦設立了本地子公司。

不過,這些服務尚未投入使用。實際上,飛帆發射的90顆衛星中,有13顆未能進入預定軌道高度,原因尚不清楚。

麥克道威爾表示,這意味著這些衛星很可能無法正常工作。

在歐洲空間政策研究所擔任研究員的若昂·法爾考·塞拉表示,當前談判中的衛星互聯網合同,可能成為經濟外交的重要工具,特別是在“全球從自由貿易轉向更具保護主義和自主性的秩序”的背景下。

他指出,一個國家是否與Starlink簽約,將被視為“向美國或中國傳遞立場信號”。

今年中國的發射數量仍可能創下紀錄。

根據官方公告和美國太空軍整理的數據,中國的私營和國有企業在上半年已執行了30多次發射任務,節奏明顯快於去年。

這些任務將大約150顆衛星和兩艘航天器送入太空,覆蓋了低軌、中軌以及更遠的軌道。

不過,中國企業仍需加快進度,特別是對那些計劃中的巨型衛星網絡而言,正麵臨失去無線電頻率使用權的風險。

根據聯合國下屬的國際電信聯盟的規定,巨型衛星網絡在申請頻率成功後五年內必須完成一半衛星的發射,七年內必須完成全部部署。

中國的這兩個巨型衛星網絡目前在這些目標上明顯落後。未能按期完成部署的企業,可能被要求縮減規模。

盡管如此,專家們認為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中國的衛星發射通常會在下半年加快。而技術上的突破也可能徹底改變當前的格局。

麥克道威爾表示,今年和明年或許將標誌著Starlink一家獨大的局麵開始向更加多元競爭的格局過渡。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35)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中國的maskpark,可能比韓國N號房更惡劣
致命的出差:一起車禍“撞碎”四個家庭
前男友把她賣給了十萬人:起底跨境偷拍群的肮髒交易
世衛組織發警報!一文讀懂這個席卷歐洲的新疫情
有兩家良心媒體已經把“溺亡”改為“遇難”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稱“要讓藥價降低1500%”,被批數學邏輯混亂
中國創新藥出海爆單:半年已攬下660億美元
梅根親寫回憶錄揭露凱特 戴安娜的悲劇或將重演
如此生活20年,直到墜入岩漿
特朗普突然拉馬斯克一把:想讓他的公司蓬勃發展
6名大學生選礦廠遇難 高工分析“為何救援時間長”
印度稱將全力申辦2036年奧運會 競爭對手有這幾國
特朗普對奧巴馬:有多少恨,可以胡來
美司法部2號人物、特朗普前律師會見愛潑斯坦同夥
特朗普試圖向馬斯克示好求和?馬斯克不買賬!
馬克龍宣布法國將正式承認巴勒斯坦 以國不滿
馬克龍稱法將承認巴勒斯坦國 美駐以大使公開嘲笑
中國原計劃趕超SpaceX 如今越來越渺茫 關鍵難題是…
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中歐承諾合作減緩氣候變暖
俄官員:超過70國3500名外國雇傭兵參與烏軍行動
美國海關突發提醒:綠卡持有者未隨身攜帶是犯法!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原計劃趕超SpaceX 如今越來越渺茫 關鍵難題是…

加美財經 2025-07-24 13:05:23



中國原計劃趕超SpaceX 如今越來越渺茫 關鍵難題是…

紐約時報報道指出,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兩個衛星網絡計劃部署的衛星數量中,目前實際部署的還不到1%,在太空通信領域正被馬斯克旗下的SpaceX遠遠甩在身後。

低地軌道衛星,即距地麵不超過約2000公裏的軌道衛星,正被越來越多地認為是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作戰和軍事偵察的關鍵技術。

中國將Starlink視為軍事威脅,中國企業已重金投入兩個大型網絡,總計計劃發射近2.7萬顆衛星。

這些網絡部署進展遠低於預期,部分原因是相關中國企業尚未攻克一個關鍵的工程難題。

第一個大型衛星網絡“千帆”原計劃在年底前完成約650顆衛星的部署。但記錄顯示,負責該網絡的上海空間飛帆技術有限公司自去年8月開始發射以來,僅將90顆衛星送入軌道。

另一大型網絡“國網”的進展則更為落後,盡管計劃在未來十年內發射約1.3萬顆衛星,目前僅有34顆在軌。

根據美國太空軍和非營利組織CelesTrak提供的數據,SpaceX目前已有約8000顆Starlink衛星在軌,而且這個數字每月都在擴大。

中國官員對SpaceX感到擔憂。即使在馬斯克短暫擔任特朗普政府職務之前,中國方麵就已將SpaceX視為與五角大樓密不可分的一個公司。

有中國人民解放軍背景的研究人員預測,Starlink網絡未來將“深度融入美國軍事作戰體係”。他們設想,Starlink衛星將連接美國軍事基地,構建導彈預警與攔截係統。

盡管Starlink麵向民用,但在烏克蘭戰爭中已成為通信和無人機打擊協調的關鍵工具。SpaceX還與美國政府簽署了多項衛星製造與發射合同,包括用於間諜活動、敵方定位以及導彈跟蹤。

此外,SpaceX還承接其他國防承包商製造的衛星發射任務。

中國和美國一樣,認識到太空在國家安全中的重要價值。但中國政府同時也在鼓勵商業航天發展,並表示希望打造一個規模達到3440億美元的市場。

“中國人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的航天夢從未止步。”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去年在官方媒體上這樣表示。

但這條道路並不順利。

中國尚未解決火箭的關鍵技術難題,而SpaceX已經做到了。

中國延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可靠的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中國公司目前仍使用一次性火箭發射衛星。衛星部署完成後,火箭部件要麽墜落地麵,要麽成為太空垃圾。

相比之下,SpaceX的主力火箭“獵鷹9號”具備部分可重複使用能力。火箭的下半部分包含主發動機,能夠垂直返回地球,保持完好狀態,並再次用於發射任務。這大大降低了成本,也縮短了發射間隔。

正是這種創新,讓SpaceX在全球競爭中遙遙領先。根據SpaceX的數據,獵鷹9號已經執行了約500次任務。

但在獵鷹9號開始發射Starlink衛星六年後,中國企業仍未找到應對之策。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麥克道威爾表示,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在返回過程中必須承受極端高溫,還需要穩定受控,並具備在不同空氣動力條件下重啟發動機的能力。

麥克道威爾說:“問題不隻是回收,而是能否在回收後依然保持良好狀態,能夠再次發射。”

不過,火箭不能重複使用並不是中國麵臨的唯一障礙。

衛星製造本身就複雜且耗時,即便擁有可重複使用火箭,要建立穩定的發射節奏仍非易事。SpaceX也花了多年才逐步完善這些環節。但專家指出,可重複使用火箭是中國低地軌道衛星網絡未來成敗的關鍵。

中國政府資助的“長征八號”原本計劃實現可重複使用,但研發單位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已經放棄這一方案。

麥克道威爾表示,改進型號“長征八號R”未來可能“成長”為類似獵鷹9號的可靠火箭。

中國政府已經測試了長征係列中近20種火箭型號。

另一個潛在的可重複使用火箭方案,是中國企業藍箭航天製造的“朱雀三號”。這枚火箭去年已完成一次起飛與回收測試,今年6月進行的另一項測試中,其發動機點火持續了45秒。

第三個可替代方案“天龍三號”在去年遭遇挫折。這枚火箭在原計劃進行靜態測試時意外升空,隨後墜毀並爆炸。

盡管中國企業最早可能在今年取得技術突破,但要實現穩定的發射節奏仍需時間。長期關注中國航天發射的記者安德魯·瓊斯表示:“他們還得解決很多問題。”

不過,這並沒有阻止中國在積極推廣自己的衛星服務。

中國航天企業正在向那些對依賴Starlink存有顧慮、或希望獲得更優惠價格的國家爭取市場。

上海空間飛帆技術有限公司表示,正就“千帆”網絡的接入服務與30個國家進行合同談判。

去年,在巴西一名法官因另一家由馬斯克控製的公司X的爭議凍結了Starlink在當地的資產後,這家公司迅速與巴西簽署協議,提供互聯網服務。飛帆還與泰國和馬來西亞達成了互聯網服務協議,並已在哈薩克斯坦設立了本地子公司。

不過,這些服務尚未投入使用。實際上,飛帆發射的90顆衛星中,有13顆未能進入預定軌道高度,原因尚不清楚。

麥克道威爾表示,這意味著這些衛星很可能無法正常工作。

在歐洲空間政策研究所擔任研究員的若昂·法爾考·塞拉表示,當前談判中的衛星互聯網合同,可能成為經濟外交的重要工具,特別是在“全球從自由貿易轉向更具保護主義和自主性的秩序”的背景下。

他指出,一個國家是否與Starlink簽約,將被視為“向美國或中國傳遞立場信號”。

今年中國的發射數量仍可能創下紀錄。

根據官方公告和美國太空軍整理的數據,中國的私營和國有企業在上半年已執行了30多次發射任務,節奏明顯快於去年。

這些任務將大約150顆衛星和兩艘航天器送入太空,覆蓋了低軌、中軌以及更遠的軌道。

不過,中國企業仍需加快進度,特別是對那些計劃中的巨型衛星網絡而言,正麵臨失去無線電頻率使用權的風險。

根據聯合國下屬的國際電信聯盟的規定,巨型衛星網絡在申請頻率成功後五年內必須完成一半衛星的發射,七年內必須完成全部部署。

中國的這兩個巨型衛星網絡目前在這些目標上明顯落後。未能按期完成部署的企業,可能被要求縮減規模。

盡管如此,專家們認為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中國的衛星發射通常會在下半年加快。而技術上的突破也可能徹底改變當前的格局。

麥克道威爾表示,今年和明年或許將標誌著Starlink一家獨大的局麵開始向更加多元競爭的格局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