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逾六旬的中國老人,近日在持合法旅遊簽證赴美探望子女的過程中,因前往墨西哥參加一日遊而遭遇嚴重移民風波。她在返回美國時被邊境執法人員拒絕入境,並被拘留長達一周,最終被強製送返中國。這一事件在華人社區引發廣泛討論,也凸顯出當前移民政策趨嚴背景下,旅遊簽證持有者麵臨的潛在風險。
(網絡配圖,與本文無關)
據悉,這位中國母親此次持有效B2旅遊簽證前往南加州,計劃在美國短暫停留探望兒子。
在美期間,她通過當地旅行社報名參加了一項墨西哥蒂華納的一日遊項目。然而,在重返美國入境時,海關人員以她“入境時未申報將離境前往第三國”為由,拒絕其再次入境,並當場將其帶往拘留中心。
(一日遊旅行團一般隻有幾十美元)
更令人震驚的是,盡管這位女性表示願意自費立即購票回國,邊境執法人員仍以“缺乏人力安排押送”為由,要求其等待送機安排。在不明就裏的狀態下,這位年過60的華人女性被關押了整整一周,最後才被送往聖地亞哥機場強製離境。
該事件暴露出許多旅遊簽證持有者常見的認知誤區——即認為短暫離境再返回不會構成問題,但在當前美國移民政策日趨嚴格的背景下,任何“行程變動”都可能引發移民執法部門的警覺。
類似案例近期不斷發生。一名中國籍遊客從夏威夷入境時,向移民官出示了事先打印好的回程機票,聲稱僅停留兩周。然而執法人員要求查看其手機後,發現其實際上已取消了機票,且計劃長期停留。結果,該遊客當場被拒絕入境並遣返。
執法人員越來越頻繁地查驗入境者手機、社交媒體及郵件內容,這意味著任何與實際申報不符的信息都可能成為遣返或拘留的依據。即使是提前取消的機票、一封求職郵件、甚至一段有關租房的對話,都可能被視為“有移民傾向”的證據。
(網絡配圖,與本文無關)
在遣返政策趨嚴的同時,部分未在限期內離境的滯留者也開始收到巨額罰單。一位在美滯留多年的華人稱自己因未遵守30天內離境的遞解令,收到政府開出的高達180萬美元罰款通知。這類罰款按天計費,最高可達每天1000美元。許多滯留數十年的個案因累計金額驚人而引發關注。
在恐慌情緒蔓延下,一些在美無合法身份的華人開始主動尋求“自我遞解”,選擇繞過機場、經墨西哥陸路離境,規避在機場被捕的風險。有洛杉磯地區的旅行社甚至推出“送人去邊境自我離境”的服務。這種“繞道出境”雖表麵看似可行,但實際上仍可能麵臨再次被拒絕入境、未來簽證受限、甚至法律責任牽連家屬等後果。
多位移民觀察人士指出,川普政府自2025年初回歸後,持續加強對非法移民、簽證濫用行為的打擊。B類旅遊簽證、F類學生簽證、以及其他短期停留類簽證的入境審查變得更加嚴格。
以下幾類行為尤其容易引發邊境執法關注:
入境時行程不一致、臨時改變計劃卻未如實申報;
出示虛假或不完整信息,如取消機票卻仍使用原訂單應付檢查;
手機、電子設備中出現不符身份的就業、租房、學習等內容;
違反遞解令長期滯留、不主動聯係移民機構。
專家提醒,有意赴美探親或旅遊的民眾,應對自身行程安排保持透明,避免“說一套做一套”,同時慎重評估再次入境的時間點和路徑。對於已麵臨遞解風險者,應及早了解相關政策與選項,采取合規措施,避免事態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