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啊~
今天來聊一個有意思的話題:老牌藝人再就業。
也是沒想到會有這一天——
當朋友問“你的英語是誰教的”?
花癡臉回答:是男神吳彥祖!▼
工作室小夥伴說:小鹿亂撞的高速心跳就是我熊熊燃燒的學習熱情!對我的眼睛和耳朵都友好~哈哈。▼
但差評來得也快。
明星跨界總免不了被說“割韭菜”、被質疑“缺錢”被哀歎“落魄”。很多網友認為阿祖的英語課有“流量變現”那味兒,“與其說是知識付費,不如說是為情感價值買單”。▼
幾乎在同一時間,女神王祖賢也官宣在溫哥華開了艾灸館。
已經去探過店的網友說,女神除了日常顧店、擔任療愈師,還會親力親為幫顧客點燃艾灸、衝泡飲品。據說現在已經因為太過火爆,要實名製預訂了。
但另一邊廂,感慨女神“過氣”“落魄”“缺錢”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多。▼
王祖賢罕見地拍了視頻宣傳
其實明星跨界做副業、甚至徹底再就業的都不少見。
隻不過這段時間因為風潮吹到了天花板級別的男神女神的身上,加上他們選擇的職業更接地氣且有一定專業性,和普通人的“破壁”拉近感才更強烈,於是驚喜度、討論度和爭議性都被放得更大。▼
我們也早就熟悉了明星做副業:
神隱多年的金城武忙著種田,謝霆鋒做廚師開餐廳,“歌神”林誌炫在國家園林和博物館“兼職”講解員&導遊”。包括各種直播裏的賣貨,手串鑽石等小東西的分享,還有郝蕾的表演課、胡彥斌沙寶亮的音樂培訓班。▼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林誌炫是學土木工程出身的,園林藝術和博物館都在他的專業範疇。
前TVB知性女神陳慧珊,直到從教培行業離職才被大眾發現做過5年的英語老師——新聞爆出後照樣被說是“過氣、生活不如意、落魄轉行”。▼
還有轉行去做護士、開快遞公司、開出租車網約車、到工地做地盤工......明星也不過是打份工。▼
所以現在比較緊迫的問題首先是(認真臉地講出大家的心聲):既然阿祖珠玉在前,金城武什麽時候能跟上、開班授課日語
?
不久前金城武才為Muji本色出演了視頻廣告,但他營業實在太少......▼
哈哈話說回來,當然會有人為明星“下凡做牛馬”打工掙錢而惋惜、哀歎現在錢太難掙,也有人吐槽這不過是明星用流量變現、割普通人的“韭菜”。
但明星跨行或轉行倒真不見得就一定是落魄或缺錢,還很可能是人生際遇或者心態變了。明星光環和偶像包袱總有要褪去的一天,外表和榮耀再閃耀,最終也得審時度勢、向內求索地過好真實、落地的生活。
剛參加完第四季“披哥”的香港藝人沈震軒,轉頭就被發現在香港開專車、意外還上了熱搜。▼
他坦言開網約車的緣由,是因為兩年前他砸七位數投資健身房還沒回本,又試著在幕後創作劇本、經濟壓力不小,幹脆在去健身房的路上開一下網約車,還能和客人聊天解壓。何況嚐試新賽道挑戰自我也很有趣”。網友讚他“拿得起放得下”~
總而言之,最起碼比起直播帶貨激昂的“321上鏈接”,現在這種再就業或跨界倒是多了些小而美的真誠和有趣的個人特色,反過來對普通人也可以是一種啟發和激勵:
像阿祖一樣“永不收手”
圍觀了一下阿祖的英語課,爭議還是蠻多的。
喜歡的朋友們認為:單單是吳彥祖聲線的AI互動和陪練糾錯就超值了,當“樹洞”(男友,啊不是)使都沒問題
課程設置得足夠接地氣,通過把教學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再主打一個沉浸式陪伴、暖心學習。但另一方麵也意味著課程缺乏體係、零散也就意味著難拓展難進階。
好在阿祖本人是實打實的語言愛好者(同時不耽誤賺錢、輕鬆一舉兩得),在國外也有投資漢語教學機構,所以在傳道授業解惑和助人學習方麵,感受得到他確實發自真心、熱衷分享。
圈錢感也就少一些。▼
但創下5天收入500萬的“小目標”後(合作的教育機構股票也飆升),阿祖很快被指責用明星光環“割韭菜”,部分買了課程的小夥伴嫌棄“含祖量”低。
每節課的8~10分鍾,阿祖本人出現的錄播內容僅約2分鍾,就算398元84節課、不到5元的均價對比吳彥祖的身價來說真的劃算......但,中間穿插助教女老師的複讀機式講解,不出戲是不可能的。
明星拿著準備好的腳本錄製,那互動真的足夠深度沉浸嗎?
理智最終會找到回家的路:盡管阿祖的語音和表達都足夠純正地道(英語是他的母語,且他在好萊塢打拚過、工作生活都有經曆),可是很顯然這些教學內容換個普通人教也成立......
說到底,絕大多數人都是先為他的顏值衝動買單,再為他漂亮性感的腦袋和智慧傾倒
▼
綜合以上種種因素,阿祖英語課的銷售沒能更上一層樓,“網盤見”成了很多人的選擇。
但阿祖之所以成為阿祖,就在於阿祖“永遠不會收手”。這種特質也造就吳彥祖非常精彩且充實富足的斜杠人生,做什麽都是想做就去做、既然做了就做到極致,也利用到極致,同時絲毫不耽誤賺錢。
如果硬要說,吳彥祖當演員才是“意外”。
出生在高知家庭的吳彥祖(爸爸是工程師、媽媽是心理學教授)畢業於俄勒岡大學建築係,成績全A。
本要按部就班投身建築行業,結果在畢業旅行路上被模特公司相中,再到以“花瓶”之姿懵懵懂懂地順利出演電影《美少年之戀》而躥紅得一塌糊塗......▼
嫩到出汁的時期,越是焦灼不安緊繃懷疑,越是被攝像機的鏡頭偏愛啊。老天喂飯!
公司有意把吳彥祖當成劉德華接班人培養
林心如化身迷妹名場麵▼
沒有人可以拒絕“世紀末最後的美少年”,卻隻有當事人的吳彥祖惴惴不安:“我像一棟爛尾樓,外表貼著大理石,裏麵全是裸露的鋼筋。”
他開始有意地折騰、扮醜,表演神經質或壓抑慘絕的角色,總之盡量不走單純耍帥的無聊路子。
直到成功突破,那既是收獲肯定,更是自我滿足▼
當然了,他依然要無數遍去回答關於自己漂亮皮囊的相關問題。▼
幾乎沒有“有毒的男子氣概”,這種妝造都能樂在其中
再到轉行導演、和馮德倫搭檔開電影公司、闖蕩好萊塢,都是想做就做且要做得紮實漂亮。也不管作品是不是絕對的大爆、口碑也褒貶不一,去做就對了。
前陣子倆人同框▼
他一直也有繼續演戲,解鎖新身份不耽誤打磨舊手藝的嘛。都說要兩條腿走路,但吳彥祖從來都是左右開弓、N條腿打通了協同配合、放膽“橫行”▼
從零學起的賽車也玩成了職業。40+的年紀宣布成為職業賽車手,被質疑是“過氣明星玩票”也照樣去衝。▼
改裝的車也拿獎,學的建築專業有重要貢獻。▼
邊追夢還邊記錄+製作《吳彥祖的速度之旅》,鼓舞粉絲也激勵自己,又帥又正能量!同樣再一次——一點沒耽誤賺錢,強大執行力和產業聯動性一站式搞定。
他還致力於回到最初的夢想——建築!
點開吳彥祖的IG,各種建築藝術的學習筆記映入眼簾▼
家自己設計,把抽象的模糊的理念落實到具體的可行的現實,總而言之非常帥氣。▼
看得出,嚐試新東西是吳彥祖的一大人生追求。斜杠的人生早從“很多年前他喜歡壽司就真去開了壽司店”而開啟了,阿祖涉獵的副業、主業和職業,也遠比大家想象的要豐富多樣得多。
至於授課這件事,吳彥祖的名人效應褪去之後,學英語的官方賬號在線人數並不那麽樂觀,加上課程設置缺乏體係和深度等原因,熱潮加速散去。
反倒是無償授課的阿祖好友尹子維,通過糾正未婚妻徐冬冬東北味過重的英文口音的有趣人設和互動,一路在直播教學的賽道裏高歌猛進。也不妨拿陶喆的編曲作曲課程或胡彥斌的音樂課堂來對比,更深度具體或更有支撐體係的課程(比如胡彥斌引入了伯克利課程體係),也許才能踏踏實實走得更遠。
但不管怎麽說,吳彥祖的“永不收手”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原動力!
像陳慧珊一樣“終身學習”
90年代TVB四大花旦之一的陳慧珊,前段時間因為被挖出轉行在深圳當過英文老師而被掛上熱搜,大眾嘩然之時,她本人早就“輕舟已過萬重山”。▼
說起陳慧珊,熟悉港劇的人大概會第一時間想起“聶寶言”。這位二十多年前《鑒證實錄》裏的女法醫,到現在還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獨立女性偶像範本。
這部劇,其實也是陳慧珊轉型演員後擔綱主演的第一部劇——她是從記者/編導/主播/電視製作人的發展路徑跨界到表演。在TVB拍劇8年,她參演的17部劇裏有12部是年度爆款,成績傲人。▼
但她在事業紅火時選擇退圈,接受采訪時隻說是厭倦了“當白領”,想為自己的人生尋找新的突破。
後來她的丈夫投資失利宣布破產,媒體爆出了陳慧珊“一家人搬出豪宅開平價車逛平價超市、陳慧珊臉上帶傷被懷疑遭遇家暴、女兒去上海讀私立貴族學校的計劃泡湯、生日沒有盛大慶祝隻有吃平價雞”等等落魄細節。
但她坦然麵對鏡頭、應付媒體,每日照常接送女兒上學,從不回應經濟緊迫問題,隻說“金錢上我支持,其他事情則需要丈夫的精神支持”。▼
落魄嗎?當然。
粵語說“馬死落地走”、做人要“食得鹹魚抵得渴”,陳慧珊於是積極複出、努力開工,可惜劇集質量難達預期。她又自降身價出席商業活動以幫補家用。
也幾乎是在這段至暗低穀,為了謀生、也為了自我的提升和成長,她轉行去培訓機構麵授英文(屬於“專家團隊”級別)。
不僅打兩份工,同年陳慧珊甚至重返了校園、入讀香港大學攻讀英文碩士!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更有智慧”,既可便於未來教育子女,也可投入教育事業。
教育訪談係列節目《放學後》《開學前》《在學中》,在陳慧珊心中逐漸成型,她希望通過對談不同的嘉賓(圈內好友宣萱、胡杏兒、楊采妮等)、共同探討和碰撞出終身學習+教育成長的意義。▼
節目非常小眾,但很治愈、有啟發性。▼
TVB也有不少選擇進修或轉業的職場人。往往變動也是成長的契機,重要的是保持學習、加油成長、努力生活。退圈念書的徐子珊▼
像王祖賢一樣“清醒疏離”
再就業的明星中,王祖賢絕對萬眾矚目。
這次決意開展艾灸館的養生事業,女神的用詞真切、深情、鄭重、真誠,她說這是一份“陪伴終老的事業”。▼
王祖賢的艾灸館收費價格約是120加幣/小時,換算成人民幣約是600元出頭,預估一年的收入為150萬元。有加拿大網友說在當地算是正常價格,而且相較頂流明星的收入,簡直是冰山一角的冰山一角。
對於這個新動向,網友們看法不一。
既有心疼女神50+還要做牛馬操勞的,也有質疑她是不是缺錢、更有為她擔憂經濟和生活狀況的。當然了,也有粉絲為她能在人生下半場找到熱愛的事、開辟事業第二春而由衷歡欣、乃至自己也備受鼓舞。▼
2004年拍完《美麗上海》後王祖賢宣布息影,從此在加拿大深居簡出,以“行覺”法名皈依佛門。網上從來不乏對她經濟狀況的擔憂、考慮到她不到40歲就過上退休生活了。
但事實是:大可不必。
王祖賢在最紅的十年拍過六十多部電影,90年代初就因為繳稅1000萬上過新聞;收入大部分也有拿來置業、做合理投資,是個不折不扣的隱形理財高手。
被傳言落魄的時候,還是身邊氣不過的熟人出來說過:她手中光現金就有10億。可見這次張羅艾灸養生館的生意,賺錢是次要的目的。▼
外界也曾追問過王祖賢無數次“是否有複出意向”,她回應裏不曾鬆口:“我已經盡力把最好的我留給觀眾朋友和還有關心我的人,這樣子就足夠了。”其餘時候,不管多少的流言蜚語或無端揣測,她都不再理任何、回應任何,隻是將自我和“王祖賢”這個符號切割。
這種“我”和另一個“我”的隔閡,類似的疏離、防備和不安全感,金城武也有。“我不想去經營金城武這個名字”▼
回看王祖賢的采訪,她一直就是這種疏離又明確的性格。她在描述自己爭取角色的經曆時,就算主持人隻是習慣性地稱讚恭維她的美貌,她也還是會為了明確自己的表達、推開這種恭維而非順水推舟。
她明確指出一個演員的責任——也是她作為演員對自己從不鬆懈的要求:
“一個演員是不應該害怕的。去試,好的就去爭取。”▼
神隱多年,諸如她精神不佳甚至整容失敗的傳聞從未消散,坊間談起她也常有歎息,既是為她的情傷感慨、也有為她這些年的沉寂惋惜。
從渴望平凡的相夫教子的婚姻生活,到維持著心氣說自己的字典裏沒有婚姻,這裏麵已經走過太多人生的起起伏伏。▼
但之後的再多,她都不做解釋了,既往不咎,往事隨風。
這次的再就業,算是重新出發,心態似乎更放鬆、心裏也有了熱愛才能把自己重新再向外舒展開,既撫平掉一些人生的褶皺、也曬幹一些內心的陰霾潮濕。
聊起這個話題,不得不提的還有最甜港姐、95版《神雕俠侶》中飾演郭襄、《絕代雙驕》裏飾演小辣椒的李綺紅,她“重啟人生”的故事也令我印象深刻。▼
婚後和丈夫定居加拿大溫哥華,母親患有家族性精神病,李綺紅後來也不幸得了抑鬱症,無法再演戲的李綺紅在加拿大學習成為一名兒童精神科護士。
人生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分叉路口,而且相較於演戲,她也更愛護士這個職業,總感覺樂在其中且頗具成就感。▼
明星光環,也包括人生裏的很多事與人,也許並不那麽重要。轉變,又或者說別人口中歎息的“事業的滑坡”,對自己來說也許會是新的機會。隻有擁有了接住未知的勇氣、放開雙臂允許失控或風險的發生,才會再一次擁有被柔軟包裹住、被穩穩承托住的安心。
好了,今天就到這。
祝我們都能有重新出發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