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中國開放韓國免簽後,每逢五六日,上海的街頭擠滿了前來過周末的年輕人,來中國過周末成了韓國年輕人的潮流。近期,內地年輕人也開始興起“周末24小時出國遊”的熱潮,將“特種兵式”旅遊延續到海外。
有媒體指出,周末出國旅遊已成為當代打工人與自我和解的一種方式,在寶貴的60小時周末時光中,不少人選擇以“紅眼航班+0.5天請假”的方式拚出一場說走就走的出境旅程,即使隻短短一天,也堅持“不向現實低頭”。
報道稱,許多打工人會像精明數學家一樣,利用職場技能Excel表格計算航班價格與假期時間的平衡,盡可能優化行程與成本。他們將目的地範圍由亞洲逐步擴展至歐美、北極圈,甚至有人以單休為前提,完成東京一日遊。
南京的“00後”動漫迷培根就是其中之一。由於工作實行單休製度,一旦請假工作量就會倍增,培根難以安排長假出行。但她與好友小時仍計劃了一場“大冒險”,24小時南京往返東京。她們說,“這趟東京一日遊,不僅是我們的第一次日本遊,更是兩位好友P人(隨性性格)和J人(計劃型性格)的精心合謀”。
兩人於3月初某周五晚9時從南京出發,深夜2時登機前往東京,翌日清晨6時即達。兩人僅帶隨身背包,省卻等候行李時間,一出成田機場即直奔淺草寺。她們以高效方式完成整日遊覽行程,小時提前查好地點、拍照角度與支付方式,安排周密。而培根則隨興行動,走到哪玩到哪。




不過,說走就走的旅行難免會遇到臨時變故。培根希望品嚐《火影忍者》主角鳴人所愛的拉麵,結果餐廳爆滿。她表示,“等位40分鍾,狂炫10分鍾,最後還是因為時間不夠而跳過了銀座的行程”。最讓兩人意猶未盡的是水獺店,小時笑言:“(這家店)我們倆隻安排了半小時。如果時間不是很趕的話,真想加到一個小時。”
整個東京行,小時走了兩萬多步,周六晚10時返程,周日淩晨2時半抵家,淩晨4時補眠。而培根則更為極致,在機場湊合睡到早上7時多便搭地鐵上班,小時回憶,“(培根)當晚在機場睡得挺好的,接著去上班也沒感覺很累”。
這場說走就走的24小時極限之旅成本約3300元人民幣,1600元機票就佔去一半,不過若非櫻花季出行,還能更便宜。小時將這段經曆剪輯成Vlog發在社交平台,點擊量破百萬,引發眾多網民效仿。

有博主將周末遊擴展至歐美與北極圈。

也有網民表示,不理解特種兵出國旅遊。
除了周末遊亞洲外,亦有極限玩家將周末遊擴展至歐美與北極圈。報道稱,在上海工作的博主Stark於2024年利用周末打卡43個國家,飛行總距離達80萬公裏。他會為省機票費從上海飛至西班牙,甚至轉機返回國內參加會議,再出發飛向北極圈麥當勞。Stark分享,為省下5000元,他選擇從溫州出發經上海轉機,“身體上是非常累的,但是精神上的收穫足夠去抵消這種疲憊帶來的痛苦”。
然而,並非所有人認同“24小時出國遊”的做法。旅行博主“流浪魚乾”就坦言無法理解,“工作日累得要死,周末隻想在家休息”。不少網民亦認為兩天時間難以真正放鬆,舟車勞頓與高成本讓人卻步。但也有人認為,即使時間短、節奏快,“周末特種兵”之行也能為枯燥生活注入新鮮感,有評論說,“隻要我在一個說普通話的地方,我就覺得工作永遠追得上我”。

根據智聯招聘2025年1月發布的《2024職場人滿意度指數調研報告》顯示,超過一半人未休完年假,主要原因為“工作太忙”(31.5%)和“公司不支持”(25.3%)。
有評論指出,“請假羞恥”與單休製度仍普遍存在,加班與調休製度難以兌現,使得“24小時國外遊”成為一種逃離現實的自我調節手段。在崇拜數字增長的單調日常裡,不如將生活撕開一道口子,塞進山川湖海、城市煙火,來一場悄無聲息的溫柔反抗,重新確認“我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