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罕默德·尤努斯抵達北京,參加會議。
上周五,孟加拉國臨時政府首席顧問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北京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是自去年8月孟加拉發生政變、民眾推翻威權總理哈西娜(Sheikh Hasina),由尤努斯出任臨時政府領導人以來,首次出國進行國是出訪。
綜合國際媒體報道,孟加拉臨時政府首席顧問、諾貝爾獎得主尤努斯的辦公室出訪後指出,孟加拉在此次的出訪中爭取到21億美元的投資、貸款與援助。孟加拉不僅要建立一個中國工業經濟區,有30家中國企業承諾進駐,兩國也將強化在水資源管理方麵的合作;同時,中方還計劃提供4億美元貸款,用於升級孟加拉第二大港口——孟加拉港(Mongla)。
不過,中國政府的官方聲明對這些具體合作案和金額幾乎隻字未提。
針對尤努斯首訪中國一事,德國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IDOS)專研南亞政治的政治科學家賈斯明·洛奇(Jasmin Lorch)在接受本台采訪時指出,原本孟加拉臨時政府希望安排尤努斯首先出訪鄰國印度,以展現對雙邊關係的重視,但由於新德裏態度冷淡,最後才將首次國是訪問改至中國。
洛奇表示:“中國是孟加拉的重要貿易夥伴,而孟加拉當前亟需擴大出口、吸引外資以穩定經濟。在此次訪中期間,雙方也順利簽署了多項投資協議。”
“命運共同體”的背後:中孟合作恐加深不對等依賴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發布的新聞稿,習近平在與尤努斯會晤時,雙方重點討論了深化“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投資合作。中方特別強調,中孟兩國將共同推動“全球南方”團結自強,並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不過,隨著中國對孟加拉投資與貸款的不斷增加,洛奇就此警告,這可能對孟加拉的民主轉型構成不利影響:“一個主要風險是債務問題的加劇,另一個風險則是孟加拉對中國這個威權國家在關鍵經濟與基礎設施項目上的依賴日益加深。此外,中國的投資與經貿合作通常幾乎不附帶任何社會或環境標的要求。因此,從整體來看,孟加拉民眾究竟能從這些合作中獲得多少實質利益仍不明朗,而相關基礎設施項目也可能帶來嚴重的環境風險。”
此外,盡管中國是孟加拉最大的貿易夥伴,雙邊年度貿易總額高達250億美元,北京方麵也於去年12月給予孟加拉對華出口的零關稅待遇,但據路透社報道,孟加拉每年對華出口額僅約10億美元,且主要集中在紡織品領域,凸顯出該國對中國巨大的貿易逆差問題。
中孟關係升溫 印孟關係受考驗
另一方麵,自孟加拉民眾推翻威權政府後,其便與鄰國印度關係緊張,因為前總理哈西娜在政變後逃往印度,而印度卻尚未回應孟加拉引渡哈西娜回國受審的要求。與此同時,隨著中孟關係的不斷加深,外界也關注這將為南亞的地緣政治帶來什麽樣的影響?
對此,洛奇分析指出,中孟互動日益緊密勢必引發印度的不安,特別是在孟加拉港以及提斯塔河(Teesta River)水資源治理等潛在合作項目上,這些發展不僅與印度利益相悖,且提斯塔河的水權分配本就長期是印孟兩國之間的敏感議題。
不過她也指出,印孟關係的走向仍取決於印度中長期的回應策略,而孟加拉則可能會延續在中印之間維持平衡的傳統外交方針:“中孟關係升溫或許會進一步拉遠孟印之間的距離,但同時也可能促使印度重新強化與孟加拉的互動,以防中國影響力在該區域持續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