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戶先生接到北京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電話告知,經過反複協商,醫院針對微創介入手術失誤導致導絲落入患者胸腔的問題,願意將賠償金額從19416元增加至23000元。
去年12月27日,戶先生7歲的兒子在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穿刺抽取胸腔積液時,引流導絲落入胸腔,局部麻醉手術升級為全麻手術。醫患雙方針對手術費用、賠償情況出現爭議,戶先生向衛健部門進行了投訴。
26日晚,院方回複記者稱,該事件尚在調解中。
7歲男童穿刺抽液時導絲落入胸腔
局麻手術臨時升級成全麻手術
戶先生介紹,他7歲的兒子去年11月確診肝惡性腫瘤,之後進入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治療。2024年12月27日,孩子因為胸腔積液嚴重,醫院決定采取微創介入手術用導絲將積液引流出來。當天下午2點半,手術開始後,引流用的導絲不慎落入孩子胸腔,半麻醉的微創手術不得不升級成全麻開胸手術。雙方因手術過錯、治療費用及賠償問題出現爭議,戶先生由此向衛健委進行了投訴,北京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了調查和調解。
戶先生回憶,手術當天,醫生告知這是一個局部麻醉的手術,在血液科處置室進行,半小時可以結束。“結果持續了一個小時還沒完,我看到醫生、護士不斷進出治療室,孩子在裏邊哭喊聲很大。我就攔住醫生詢問怎麽了,醫生說導絲掉進胸腔了,導絲大概20厘米。”
戶先生提供的視頻顯示,一間掛著“正在骨穿”牌子的房間內,有小孩哭聲傳出;一名醫護人員向戶先生夫妻倆解釋,正在與其他科室專家商討,看是通過原來的傷口將導絲撈出來,還是通過手術方式將導絲取出。戶先生在視頻中表示,孩子因為治療過程中已經多次手術,擔心身體扛不住,希望盡量不手術。
導絲落入胸腔後,家長隔著門安撫小孩(受訪者提供視頻截圖)
戶先生介紹,醫生們的商討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孩子一直在血液科處置室內,醫生一直沒確定最終方案。“當天是周五,三個科室主任約談我,告訴我說導絲是軟體的,判斷短時間對孩子傷害不大,計劃下周一再處置。他們解釋說,計劃從原來的傷口將導絲抓取出來,但如果失敗的話要進行大手術將胸腔打開,這種大手術需要血液,醫院血液儲存不夠。”
戶先生擔心孩子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出現意外,堅持要求當天手術取出導絲。“7點多,醫生通知我可以安排手術,將孩子從血液科處置室轉到手術室。直到晚上9點,完成全麻手術用介入方式將導絲取出。”
戶先生提供的《醫生與家長談話記錄》中載明,患兒肝髒術區積液逐漸增多,目前預估大於1000毫升,為減少創傷需進行穿刺抽液引流,穿刺操作過程中出現導絲脫落,經X線檢查確認導絲位於積液腔內,位置相對固定,周圍組織損傷風險相對低。
關於如何取出導絲並完成積液引流,經過多科討論,提供介入探查取出或者開腹手術取出兩種方式。介入取出的方式創傷小、恢複快,但如果取出失敗或者出現危及生命的並發症,需緊急進行開腹手術。開腹手術創傷大、出血可能性大並存在術後感染風險。
開腹手術前家長簽訂的告知書(受訪者供圖)
醫院願為導絲滑落賠償2萬餘元
患兒家屬表示將起訴解決
戶先生說,這次手術花費一萬餘元。“孩子受了罪,多花的錢還算在治療費裏,我不服。找醫院交涉,醫院認為我簽訂了風險告知書,知曉其中風險。我們可以承擔正常的手術風險,而導絲滑入胸腔是手術失誤,不該由我們承擔。”
戶先生提供的與院方電話錄音中,醫院表示願意賠償2萬元,其中包括從胸腔取出導絲的手術費用。戶先生認為,這筆一萬多元手術費用是因為醫院過錯導致,不能算在賠償之內。雙方未達成共識。
戶先生向北京市衛健委投訴後,北京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經過調查和調解,在3月17日告知戶先生,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願意總計賠償19416元,戶先生表示拒絕。3月26日,調解委員會電話告知戶先生,賠償金額增加至23000元。
通話錄音中,調解委員會工作人員表示,院方願意承擔手術失敗造成的責任,但戶先生提出的精神損失費、誤工費等各項費用累計10萬元,院方無法接受,“根據以往類似情況的調解,這應該是比較有利的賠償額度了。如果調解失敗,你可以走司法途徑起訴解決。”
26日下午,記者撥打北京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電話無人接聽。
26日晚,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時確實因導絲滑落進行了後續手術,通過介入方式將導絲取出。“目前科室反饋,調解還未結束,我們願意繼續調解。”
戶先生表示,將準備進行司法途徑解決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