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掙外國人錢的年輕人不上班了,帶騎行日賺千元
每日人物
2025-03-26 18:52:36
最會搞錢的年輕人盯上了外國人。
2024年至今,中國線上線下都迎來外國人的潑天流量。先是外國人入境免簽政策的升級帶火了“China
Travel(中國遊)”,再是2025年開年,受TikTok當時被迫計劃對美國用戶關閉應用程序的影響,大量“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和中國網友大型“對線”。
一部分年輕人看到商機,已經掙到錢了,甚至不上班了。學俄語的學生兼職導遊半年賺了4萬元,還實現“反向”留學;有人從銀行辭職做全職導遊,帶外國人騎行上海;有人3天漲粉30萬,發現外國人的龐大消費需求;還有人開辟了電商新賽道,把水晶賣到國外……
以下是5位年輕人的自述:
兼職俄語導遊和翻譯 半年賺4萬
@Yami 在讀研究生
伴隨著“中國遊”熱度持續攀升,成都成了熱門入境目的地之一,外語導遊的需求也在不斷攀升。作為一名俄語在讀研究生,去年3月我考下了俄語導遊證,開始兼職做俄語導遊。
起初我隻是抱著試試的想法,在小紅書曬出了導遊資格證明,發了條在線接單的帖子。沒想到接連有旅行社或需要俄語導遊的公司私信我,甚至因為人手不夠,喊我多接點單。去年下半年,我接待了16個俄羅斯旅行團。
根據俄邊檢部門提供的數據,2024年一年,從俄羅斯到中國的旅遊人數翻了兩番,其中也包括那些在中國過境轉機的遊客。我的訂單已經排到今年6月了。
和旅行社合作,團隊的具體行程基本安排妥當,導遊隻需要執行就好。我在成都,一般接待的是10人以內的旅行團,他們以家庭為單位出行,大多數都是第一次來中國,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都有直達成都的航班。來成都的第一個目的地通常是大熊貓繁育基地。除了人民公園、寬窄巷子這些傳統景點,也有做足攻略的遊客想探索感興趣的地方,比如在SKP商場買奢侈品,植物學教授逛當地的花鳥市場。
當俄語導遊是份累人的活兒,平時我喜歡宅著,即便生活在成都,很多地方其實都沒去過。第一次接團像給了我當頭一棒。當時一行6個客人,行程安排特別滿——爬峨眉山、參觀樂山大佛、去川西的羌寨,但這些地方我先前都沒去過。我做了大量功課,背熟了8個景區的導遊詞,熟悉景區布局,從哪個入口進,衛生間離多遠,索道坐多久,得裝作自己來過的樣子。
接到客人後我更懵了,他們說俄語的語速很快,有時聽不太懂,還會問一些超綱問題,例如成都的平均工資是多少?每個月清掃垃圾費是多少?物業費多少?我壓根回答不出來,隻能當場現搜。那幾天每天步數兩萬五起,體力消耗的同時精神緊繃,我全程不太敢睡覺,生怕被他們投訴。好在他們很包容,最後還給了我600元溝通費。
對我來說,導遊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次難得的口語練習機會。但偶爾聊天反應不過來,客人也會黑臉。在俄語中有同一個單詞,僅僅是重音落的位置不同,意思就不同,一個叫門票,一個叫貝雷帽。有次我和客人說現在過去買門票,他們一臉疑惑,問我為什麽要去買帽子?後來我才明白這是個口音的誤會。
令人頭疼的時刻也不少,我最怕的就是有客人生病或醉酒。俄羅斯人無論男女,都愛喝酒,幾乎每天都要去大超市買洋酒,或者喝啤酒。有回在景區一位團裏的遊客喝多了,和迎麵走來的烏克蘭人撞個正著,產生衝突,眼看著一個礦泉水瓶砸出去了,我以為要上頭條新聞了,嚇得趕緊道歉。
兼職導遊的價格相對固定,一天700-800元,俄羅斯人大多沒有給小費的習慣,但也碰到過大手筆的客人給了我100-200元美金。俄語翻譯的價格會更貴一些,一般按小時計算,4小時500元起。目前我也有長期合作的翻譯公司,主要涉及經貿合作,有時候得花一周找資料,了解相關術語,若是遇到商務談判,從產品價格到合作條款,連續工作14個小時,耗費的精力更大。
▲ Yami的導遊帶團記錄。圖 / 講述者提供
在和客人相處的過程中,我也會聽他們講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城市的故事,了解他們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俄羅斯人來中國度假,選擇餘地很多,成都一站結束後有些人還會去北京、上海,也有一些老板想在中國尋找商機,前往深圳、廣州考察。
這半年多我靠兼職導遊和翻譯,零零散散賺了4萬多元,挺有成就感。目前我遇到的俄羅斯人都很友好,交流機會大大增多。學校能提供的機會有限,這也算實現了“反向”留學。俄語市場體量小,能吃到紅利的人也很少,大部分人其實不會從事相關專業。我對俄語還有熱愛,畢業後我想專攻跨境貿易,以俄語為官方語言的中亞國家可能有不錯的市場。
在上海帶外國人騎行日賺1000元
@丹牛 銀行辭職後全職做英文導遊
去年我成為了一名全職的入境遊導遊。
我在上海讀大學,之後在銀行工作了七年。從去年開始,整個金融行業降薪比較嚴重,收入相當於腰斬,十幾萬元的年終獎也沒了,心理落差挺大的。
2019年我開始兼職做英文導遊,當時有一波外國人旅遊的高峰,一天收入500-600元。去年過境免簽政策全麵放開,我重拾這份副業,一邊和旅行社對接,重啟“騎行帶老外遊上海”的業務,一邊在小紅書上做私人定製導遊,有不少散客找上門。
看到入境遊的客流量明顯增長,我決定辭掉銀行的工作,正式邁入入境遊行業。
我帶的騎行團是一大特色,可以提供20輛自行車,一次4到5個小時,相當於半日遊。歐洲遊客是最多的,尤其是荷蘭人,他們喜歡騎自行車。通常我會帶遊客從上海梧桐區出發,穿過南京路和外灘,到達豫園或公園相親角,然後從人民廣場繞回來,途中帶他們和弄堂裏的本地居民交流,吃一家開了很多年的早餐店,和大爺、大媽在廣場一起跳舞。
▲ 丹牛帶外國人騎行遊。圖 / 講述者提供
我接待的外國遊客整體素質較高,消費能力很強。有些客人很新潮,會提議去上海的二手複古市場淘貨,去大型商場采購美妝品。同樣也存在文化差異,比如他們不太理解為什麽上海的車這麽多,驚歎快遞小哥技術高超的彎道超車,為什麽在博物館、地鐵站、大學校園還需經過嚴格的安檢。
如今我的收入還不錯,帶騎行團,一般是4小時可以賺400-500元;做私人導遊的日薪在800-1000元。而且歐洲客人普遍都會給小費,騎行團的客人一般會在行程結束後,每個人額外給我100元人民幣,我收到過最多的小費是200美金。
作為獨立導遊,雖說自由靈活,但也有局限性。現在我最大的問題就是應付不過來。我經常回複私信不及時,2月份很多訂單沒能跟進,流失了10多單。之後我準備組建一個小團隊,和海外商家合作,開展新的旅遊體驗項目,比如教老外畫畫、做生煎包。還是有很多發展空間的。
3天漲粉30萬外國粉絲 渴望變現
@導遊張良 小紅書博主
我做自媒體的經驗比較豐富。
今年年初小紅書大量外國人湧入,我有預感是個起號的風口。我先在3.8萬粉絲的大賬號上跟風發了一條歡迎“TikTok難民”的英文帖,結果效果很差,隻有10個點讚,一兩句評論,與此同時,我的朋友也同步發表,隻是換了一句文案,第二天他的賬號直接從2000粉絲漲到1萬。
身邊有了成功案例,我覺得還可以繼續嚐試。我另外使用了一個僅有60個粉絲的新賬號,複製朋友的文案,選擇簡潔的背景錄製了一段英文視頻。文案用冒犯性的玩笑話開頭:這麽多年後,終於也輪到我們說一句,回美國去,回你自己的國家去。視頻上傳後瞬間火了,漲了好幾千粉絲。這條視頻目前已獲得了18.8萬讚。
那三天,我用一部手機拍了十幾個視頻。每天早起第一件事是在網上扒一些爆款視頻,總結內容框架,結合自己的靈感修改,再拿AI潤色,整理出兩三篇文稿,然後打開手機開始拍。
我在帳號上分享中國的俚語、日常用語、網絡梗和表情包的用法,教外國人使用中國App等。英文不夠流利,就全程拿著提字器讀,讀完之後10分鍾之內剪輯好,直接上傳。我的視頻都是1分鍾以內的,拍攝、製作一條視頻也就半小時。第一個視頻做完準備第二個,接著第三個,每晚隻睡五六個小時。
流量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襲來,粉絲上漲的速度如同坐火箭,睡一覺醒來就能漲10萬,3天已經達到30萬。小紅書總共來了70多萬外國人(據外媒報道,在2025年1月13-14日之間小紅書新增海外用戶數超過70萬,主要來自美國),光我這個賬號就有30多萬外國粉絲,有種被世界看到的感覺。
在我看來,接到了潑天的流量有運氣成分,最關鍵的是能高效產出有價值的內容。很多人可能沒意識到,短、平、快是重點,一個視頻隻講清楚一件事。我拍過幾個解讀網絡表情的視頻,用英文簡單直接地舉出一些典型的表情含義,例如“微笑”意味著冷笑,“吃瓜”的意思是八卦,都有很多人圍觀。
有意思的是,為了打造人設,我拍視頻基本穿西裝出鏡,粉絲們就會在評論區調侃我是公司的CEO,或是要去參加競選。
後來我還建了一個粉絲群,裏麵有300多個外國朋友,有做導演的,玩音樂的,開飛機的,有人會早起問好,有人分享每日食譜。TikTok恢複在美國的應用服務後,熱潮在消退,視頻沒有之前火爆了,我的粉絲量趨於穩定。但我能明顯感覺到外國人龐大的需求,在群裏,有位哈佛大學教授覺得中國物價便宜,環境宜居,詢問如何在中國買房。視頻底下也經常出現留言,詢問小紅書上有沒有購物選項,怎麽給中國寄快遞,看不懂中文菜單怎麽辦……
目前我有31萬粉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該怎麽變現。我主業做高價婚慶主持人,客單價最低6800元,現在一周都能接幾單。我想過要是能找到合作,還能雇一個團隊,帶外國粉絲逛義烏小商品市場,展示中國的汽車,甚至賣中文課。但可惜的是,目前為止聯係過的MCN還沒有出海經驗,也沒有品牌方投廣告。倘若賬號一直沒法實現流量轉化,我也會喪失繼續更新視頻的動力。
▲張良3天漲粉30萬外國粉絲賬號。圖 / 小紅書截圖
兩個月在行業內卷中成功存活
@Iekd 入境遊創業者
到今年3月,我嚐試入境遊創業整整一年了。
一年間我眼看著這片市場湧進了越來越多人。原先我做過五年的跨境電商,在獲客引流方麵有經驗積累,恰好國內朋友運營一家老牌旅行社,我們決定利用海外互聯網獲客+國內旅行社的組合,開拓入境遊的新商機。
國內旅遊業想往外突破,第一站首選東南亞,但大型旅行社存在一個弊端,以前的客群都以華人為主,銷售、地接也局限於華語,我們希望能吸引更多海外遊客。
我們的客戶大多來自穀歌、油管和Facebook,我們會對客戶做一些劃分,去中國到底為了做什麽。有人想體驗美食,有人需要探親,然後針對用戶需求製作一些廣告素材,使用一批賬號係統推廣。
最直接的對比,很多同行喜歡用老一套的海報圖文,類似大美四川,大美雲南,我們更像在抖音上看到的有趣視頻,一個視頻15到30秒,每天發布三四條不斷測試,看哪一條能夠吸引客戶,再進行優化。同時在各大社交平台形成矩陣式宣傳,讓客戶反複看到你,還會邀請東南亞國家的KOL,深度參與我們的旅遊路線,增加信任度,不會以為你是騙錢的。
我們前期的投入成本並不大,想實現客戶增長,在於一條視頻能不能低成本引流,用無人機拍出來的一條視頻,往往數據還不如一部普通手機剪的。現在一個月最多的谘詢可以達到5000個客戶,每個月成交60多單,平均一個人利潤大概在1000~1500元。
外行人看來,旅遊創業成本很低,不用像電商一樣去壓貨,可其實旅行社想獲取穩定流量的成本很高,如何提升投流後的獲客轉化是關鍵。有些客戶預定的時間最晚在一年半之後,整個變現的周期會拉長。有商家一條視頻火了,突然有很多客戶會谘詢,可能應付不過來,如果大多數客戶停留在詢問卻得不到回應的那一步,也自然會流失。
由於我們進場很早,競爭還不激烈,第二個月1萬元投流費就能撬動15萬元的營業額。但隨著免簽政策逐步放開,去年6月-9月,許多同行進場卷低價,新疆旅行團最低1799元,那段時間市場被大量瓜分,我們明顯感到吃力。等到10月份他們都撤場的時候,我們的業績才又回到以前。
我們意識到,想要走出低價內卷,就得跳出傳統的拚團和流水線打卡思維,結合地域優勢和客戶的需求進行創新。
比如我們發現入境遊大多以中老年客戶為主。他們有一個叫做“小知識”的概念,可能隻是看到視頻的某個畫麵,就會想跟家人去一趟中國,找一個目的地旅遊,就是這麽簡單。
於是根據他們的需求,我們定製了廣東的美食遊,福建的探親,貴州的民宿探險,比如把清遠、佛山、順德幾個地方好吃的食物拎出來,在品嚐美食的時候,還能去遊玩當地的一些景點。費用4000元,6天5夜,這對外國遊客來說很有性價比。還有些人會以探親為目的,設置旅遊路線,比較有趣的是他們不知道父輩、親戚的家在哪,隻記得某個村名,哪個街區,我們就會幫他尋親,再回歸到旅遊。
我們從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接下來入境遊的品類和內容也會越來越成熟和多元化。
▲ Iekd團隊製作的廣州攻略視頻截圖。圖 / 講述者提供
在TikTok賣水晶 3個月實現盈利
@大山 00後不入職場
我堅信跨境是有前景的,這兩年國內市場太卷,跨境不失為一門好生意。
今年年初我開始在TikTok跨境賣水晶,一是國內水晶風很大,不久後可能火到國外;二是賣到國外有一定的門檻,利潤成本也高。
大二那年,我用兼職賺來的第一桶金在Temu做過跨境,賣金屬手鏈、項鏈、耳釘等首飾。顧客直接在平台下單,隻需要備貨就行。做了兩年,銷量好的時候一天有1200單。
去年我大學畢業,去過比亞迪的工廠,做項目工程師,幹到了12月發現大企業也在降本增效,上班滿足不了我的消費習慣,不想被約束,於是轉回跨境賽道,獨自創業。
我組建了一個3人團隊,一個英語女主播,一個技術人員,其餘工作我來負責。做直播投入成本最大,光買設備就花費上萬塊,最困難的還是引流。我直接買了一個現成的直播賬號,考慮到國外的消費偏好是獨立站,我們專門建立了一個網站,做自己的水晶品牌。光TikTok上,就有7個發作品的視頻號,吸引顧客點開網站下單。一個賬號每天更新兩到三條視頻,加上定時直播,一次兩小時,觀看量2個小時能達到1萬左右,效果還算可觀。
國內我們也有賬號直播,但流量顯然不如國外,加上我們的定價較高,國內的顧客對品質要求很高,不太能接受有一點瑕疵。國外顧客也喜歡水晶,但他們主要是為了裝飾,隻注重樣式和顏色。光賣產品的話,比不過同行,所以我們的品牌賣的是故事。同行會宣傳水晶好看,上手的效果怎麽樣,我們講的是一些故事,跟他們做出差異化,每個產品對應了一個吸引人的故事,讓顧客感同身受,心甘情願地買單。
我們賣得最好的一款產品,叫金桂玲瓏。買水晶的顧客主要是25到40歲的美國女性,這個年齡段的女生消費能力是最強的,願意為自己的喜歡去買單。網站的宣傳也會跟聖誕節、送伴手禮結合起來。
我會去國內水晶城進一些素串和珠子,買回來設計款式,主打小而美,做出獨一無二的效果。水晶的價格本來就高,按照克價2-3元來算,一條大概在25g左右,成本控製在75元以內。現在我賺的是美金,一天3單5單,利潤可以達到6到7倍,相當於我之前做Temu的300單。
目前我們做了3個月,已經回本了,沒有太焦慮。但賣貨總歸不是長久之計,現在做的隻是一個鋪墊,未來我想做知識付費,教如何賺外國人的錢。
▲ 大山水晶手作店鋪的境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