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4億人的大肚腩,國家都看不下去了

4億人的大肚腩,國家都看不下去了

文章來源: 新周刊 於 2025-03-26 18:39:3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國有4億人超重肥胖,是全球老得最快的國家,也是全球最胖的國家。當身上的贅肉越來越多、生活愈發沉重之時,我隻想輕輕地活著。

每次,當老王回家癱倒在沙發上時,一座圓形的山丘便聳立在沙發中央,那不是別的什麽東西,而是老王的將軍肚。

將軍肚裏囤積著茅台、拉菲、哈啤、大窯橙汁、鴨屎香單叢茶、蘭州羊肉串、洞庭魚頭王、尖叫牛蛙、雙井鹵煮,以及一堆精美的PPT商業提案和與客戶稱兄道弟、真真假假的承諾。

作為一名營銷高管,年近四旬的老王每年肩負著要為公司拉來上千萬元廣告投放的重任,他的身體為此在北京的酒桌上拚盡了全力,代價是182斤的體重以及一個可以給女兒當靠枕的將軍肚,還有隨之而來的胸悶氣短和痛風。

最胖省份是河北,

最瘦省份是海南

這些年,中國人站起來了,中國人富起來了,中國人也胖起來了。

如果按體重指數(BMI)算,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數介於18.5~24之間為正常,超過24為超重,超過28即為肥胖。其他肥胖評價指數還包括腰圍、腰臀比、內髒脂肪等。

體重指數圖表。

醫生們有句行話,叫“褲腰帶越長,壽命越短”。

《富態:腰圍改變中國》一書稱,中國城市男性1985年的平均腰圍是63.5厘米,2012年是76.2厘米,27年裏腰圍粗了近13厘米。2020年,國家體育總局的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顯示,20至24歲男性平均腰圍是82.7厘米,年齡越大,腰圍越粗;55歲至59歲男性平均腰圍達到89.8厘米。要知道,男性腰圍超過90厘米就是肥胖的警戒線。

女性營養師在減肥診所測量超重男性的腰圍。

“有些同誌體重管理得不太好,腰圍大了,體重也超了,有的還患上了慢性病。”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在新聞發布會上花了7分鍾專門談體重管理。“國家都在催我減肥了”“國家喊你管好自己的大肚腩”“肥胖是200種疾病導火索”“我國超重肥胖醫療費或將超4000億元”一時成為熱議話題。

中國不但是全球老得最快的國家,還是全球最胖的國家。《柳葉刀》雜誌稱,截至2021年,中國25歲及以上成年超重和肥胖人數達到4.02億人,居於全球第一。有研究預測,如果得不到有效遏製,2030年中國成人超重肥胖率將達到70.5%,兒童超重肥胖率將達到31.8%。

世界肥胖聯合會在《世界肥胖地圖2025》中稱,2021年,中國有85萬人因超重或肥胖導致過早死亡,到2030年,中國將有5.15億人深受超重或肥胖困擾。

2023年8月,《糖尿病、肥胖與代謝》(Diabetes,Obesity and Metabolism)雜誌發表的《中國肥胖患病率及相關並發症:1580萬成年人的橫斷麵真實世界研究》報告顯示,如果以肥胖率來計,河北(21.9%)是中國最胖的省,內蒙古(19.8%)、山東(19.7%)緊隨其後,中國最瘦的省則是海南(8.9%)、江西(9.3%)、廣東(9.5%)。

眾多研究表明,北方人比南方人胖,河北人比廣東人胖,男人比女人胖,村裏人比城裏人胖,城裏男人比村裏男人胖,村裏女人比城裏女人胖,學曆越低越胖,收入越低越胖……

肥胖,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增加醫療開支,還會帶來勞動力衰減和GDP損失。《世界肥胖地圖2025》稱,2020年,中國因身體超重造成經濟損失2833億美元;2025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4589億美元。有研究預測,到2030年,中國因超重肥胖產生的醫療費用將達到4180億元人民幣。

當老王開始往自己的“將軍肚”上拚命紮司美格魯肽時,我知道,他這是在積極響應國家於2024年開啟的“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計劃,為自己減負,同時也在為國家減負。

現實世界裏人人都在變胖,

虛擬世界裏人人都在變瘦

管理體重,就是管理身體、管理健康。

《新周刊》曾在《身體使用史》專題中提出,身體是一種資產、一種符號、一種工具、一種武器、一種語言,也是一種原罪、一種隱喻、一種美學。心為形役,形也為心役。人類的身體從來不隻屬於自己,沒有人可以隨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身體,它總是被法律、道德、醫學、思想和時代審美的繩子緊緊束縛,從而裂變為生命的身體、文化的身體和經濟的身體。

作為經濟的身體,今天有太多的人花在臉上的錢,要遠遠多過花在身上的錢;也有太多的人花在身上的錢,要遠遠多過花在腦子上的錢。

肥胖,總體上是一種吃得太多、動得太少的生活方式病。

在消費主義社會、功績社會、倦怠社會之中,存在這樣一種胖與瘦的雙重悖論:

一方麵,更多的汽車讓人放棄步行,更多的“狗屁工作”和無聊的會議讓人久坐成疾、躺平養生,更多的奶茶、糖果、酒精、美食讓人不斷攝入過量卡路裏,更多的快遞哥、外賣哥、跑腿哥和智能電器、AI機器人寵壞了一個又一個懶人;

另一方麵,更多的健身房扯著你交會費請私教練馬甲線,更多的俱樂部喊你去跑馬拉鬆、騎行、衝浪、劃艇和滑雪,更多的無糖、減糖、代糖、低鹽、素食、代餐說能幫你去除每一克脂肪,更多的保健品商研發出一萬種膠囊讓你每天按成分表服用,更多的醫美整形醫院說能幫你一管管地抽走脂肪,填充到最需要它的地方去。

事情就是這樣:在現實世界裏人人都在變胖,在虛擬世界裏卻人人都在變瘦。

胖其實沒有那麽可怕,

可怕的是我不能輕輕地活著

如果說腰圍的粗細是衡量胖瘦一把尺子,那它同時也是一把衡量生活態度與精神狀態的尺子。

許多時候,我們可能沒有那麽擔心自己的胖瘦,而更擔心社會資源分配的“胖瘦”不均。

當身上的贅肉越來越多、生活愈發沉重之時,我隻想輕輕地活著。

早在2017年,《新周刊》就預言:世界正在變輕。今天是一個“輕”全麵戰勝“重”的時代。

法國哲學家、《輕文明》作者吉勒·利波維茨基在接受《新周刊》專訪時說,“輕”正成為“一股世界性的動力,一種顛覆全球的範式”。

《新周刊》在2000年定義的“飄一代”,在如今看來,其實就是不想買房、不想結婚、不想生娃的“輕一代”:他們隻租房不買房,隻打的不買車;懶得存錢,不想養老;愛過多次,但從不為誰要死要活;悄悄結婚,絕不舉行盛大婚禮;不對別人噓寒問暖,也不喜歡被人噓寒問暖……

輕,作為一種價值、一種理想和一種迫切的需要,不再局限於個人對待生活和他者的態度,儼然成為了全球經濟、文化的新運作模式。輕城市、輕資產、輕物欲、輕成功、輕文化、輕經濟、輕社交、輕知識、輕婚姻、輕身體正成為一種新潮流。

真的,胖其實沒有那麽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能輕輕地活著。

最後,請允許我仿寫一段文案,獻給老王,也獻給身心沉重、隨時想要“出走”的“格子間動物”們:

當你趕PPT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麵;

當你填周報時,梅裏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梢;

當你跟“電雞”搶道時,西藏的山鷹一直盤旋雲端;

當你在會議室吵架時,尼泊爾的背包客們正圍坐在喜馬拉雅山下的火堆旁,互相碰杯。

祝各位都能更加輕盈地活著。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華爾街大咖是淫魔!豪宅驚藏「性虐地窖」殘害多女
川普18歲孫女自創服飾品牌"白宮拍廣告",挨轟:公器私用
美國簽證費暴漲66倍,印度人或湧向日本
賴清德前助理被判為中國充當間諜,透露謀利近500萬
35 歲的毛毛:我以為自己再也加不了班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川普硬杠125年憲法慣例,上訴最高法院"取消出生公民權"
“該死的中國人老是咳嗽” 意大利名將打中網翻車
稱中國人有股“怪臭味” 外國網友搬去住驚:我也有了!
中國網紅窮遊日本 入境就“惡搞” 國內外網友都炸了
故宮拒絕身著女裝漢服的男生入內,"穿衣自由"還有多遠
這女星慘了!被指“邀於朦朧赴虐殺飯局”遭抵製+換角
“吹哨人”自殺,波音同意付錢和解
特朗普下令在波特蘭部署軍隊,必要時可全麵使用武力
於朦朧墜樓死亡事件疑點重重,輿情洶湧持續發酵
72小時倒計時:兩黨僵持,美政府關門危機升級
朝鮮隨機抓巨乳妹“強製送醫”!還遭公審羞辱
中國前農業部長收賄2.68億!遭判“死緩”下場慘了
FBI解僱15名探員 涉以單膝跪地應對弗洛伊德集會
清華學霸、普林斯頓博士後家中猝逝 死因引揣測
一份兩國協議,川普對俄的一張大網正悄然形成
一心阻絕外國人生美國人 川普要最高法院“修正錯誤”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4億人的大肚腩,國家都看不下去了

新周刊 2025-03-26 18:39:33


中國有4億人超重肥胖,是全球老得最快的國家,也是全球最胖的國家。當身上的贅肉越來越多、生活愈發沉重之時,我隻想輕輕地活著。

每次,當老王回家癱倒在沙發上時,一座圓形的山丘便聳立在沙發中央,那不是別的什麽東西,而是老王的將軍肚。

將軍肚裏囤積著茅台、拉菲、哈啤、大窯橙汁、鴨屎香單叢茶、蘭州羊肉串、洞庭魚頭王、尖叫牛蛙、雙井鹵煮,以及一堆精美的PPT商業提案和與客戶稱兄道弟、真真假假的承諾。

作為一名營銷高管,年近四旬的老王每年肩負著要為公司拉來上千萬元廣告投放的重任,他的身體為此在北京的酒桌上拚盡了全力,代價是182斤的體重以及一個可以給女兒當靠枕的將軍肚,還有隨之而來的胸悶氣短和痛風。

最胖省份是河北,

最瘦省份是海南

這些年,中國人站起來了,中國人富起來了,中國人也胖起來了。

如果按體重指數(BMI)算,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數介於18.5~24之間為正常,超過24為超重,超過28即為肥胖。其他肥胖評價指數還包括腰圍、腰臀比、內髒脂肪等。

體重指數圖表。

醫生們有句行話,叫“褲腰帶越長,壽命越短”。

《富態:腰圍改變中國》一書稱,中國城市男性1985年的平均腰圍是63.5厘米,2012年是76.2厘米,27年裏腰圍粗了近13厘米。2020年,國家體育總局的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顯示,20至24歲男性平均腰圍是82.7厘米,年齡越大,腰圍越粗;55歲至59歲男性平均腰圍達到89.8厘米。要知道,男性腰圍超過90厘米就是肥胖的警戒線。

女性營養師在減肥診所測量超重男性的腰圍。

“有些同誌體重管理得不太好,腰圍大了,體重也超了,有的還患上了慢性病。”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在新聞發布會上花了7分鍾專門談體重管理。“國家都在催我減肥了”“國家喊你管好自己的大肚腩”“肥胖是200種疾病導火索”“我國超重肥胖醫療費或將超4000億元”一時成為熱議話題。

中國不但是全球老得最快的國家,還是全球最胖的國家。《柳葉刀》雜誌稱,截至2021年,中國25歲及以上成年超重和肥胖人數達到4.02億人,居於全球第一。有研究預測,如果得不到有效遏製,2030年中國成人超重肥胖率將達到70.5%,兒童超重肥胖率將達到31.8%。

世界肥胖聯合會在《世界肥胖地圖2025》中稱,2021年,中國有85萬人因超重或肥胖導致過早死亡,到2030年,中國將有5.15億人深受超重或肥胖困擾。

2023年8月,《糖尿病、肥胖與代謝》(Diabetes,Obesity and Metabolism)雜誌發表的《中國肥胖患病率及相關並發症:1580萬成年人的橫斷麵真實世界研究》報告顯示,如果以肥胖率來計,河北(21.9%)是中國最胖的省,內蒙古(19.8%)、山東(19.7%)緊隨其後,中國最瘦的省則是海南(8.9%)、江西(9.3%)、廣東(9.5%)。

眾多研究表明,北方人比南方人胖,河北人比廣東人胖,男人比女人胖,村裏人比城裏人胖,城裏男人比村裏男人胖,村裏女人比城裏女人胖,學曆越低越胖,收入越低越胖……

肥胖,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增加醫療開支,還會帶來勞動力衰減和GDP損失。《世界肥胖地圖2025》稱,2020年,中國因身體超重造成經濟損失2833億美元;2025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4589億美元。有研究預測,到2030年,中國因超重肥胖產生的醫療費用將達到4180億元人民幣。

當老王開始往自己的“將軍肚”上拚命紮司美格魯肽時,我知道,他這是在積極響應國家於2024年開啟的“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計劃,為自己減負,同時也在為國家減負。

現實世界裏人人都在變胖,

虛擬世界裏人人都在變瘦

管理體重,就是管理身體、管理健康。

《新周刊》曾在《身體使用史》專題中提出,身體是一種資產、一種符號、一種工具、一種武器、一種語言,也是一種原罪、一種隱喻、一種美學。心為形役,形也為心役。人類的身體從來不隻屬於自己,沒有人可以隨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身體,它總是被法律、道德、醫學、思想和時代審美的繩子緊緊束縛,從而裂變為生命的身體、文化的身體和經濟的身體。

作為經濟的身體,今天有太多的人花在臉上的錢,要遠遠多過花在身上的錢;也有太多的人花在身上的錢,要遠遠多過花在腦子上的錢。

肥胖,總體上是一種吃得太多、動得太少的生活方式病。

在消費主義社會、功績社會、倦怠社會之中,存在這樣一種胖與瘦的雙重悖論:

一方麵,更多的汽車讓人放棄步行,更多的“狗屁工作”和無聊的會議讓人久坐成疾、躺平養生,更多的奶茶、糖果、酒精、美食讓人不斷攝入過量卡路裏,更多的快遞哥、外賣哥、跑腿哥和智能電器、AI機器人寵壞了一個又一個懶人;

另一方麵,更多的健身房扯著你交會費請私教練馬甲線,更多的俱樂部喊你去跑馬拉鬆、騎行、衝浪、劃艇和滑雪,更多的無糖、減糖、代糖、低鹽、素食、代餐說能幫你去除每一克脂肪,更多的保健品商研發出一萬種膠囊讓你每天按成分表服用,更多的醫美整形醫院說能幫你一管管地抽走脂肪,填充到最需要它的地方去。

事情就是這樣:在現實世界裏人人都在變胖,在虛擬世界裏卻人人都在變瘦。

胖其實沒有那麽可怕,

可怕的是我不能輕輕地活著

如果說腰圍的粗細是衡量胖瘦一把尺子,那它同時也是一把衡量生活態度與精神狀態的尺子。

許多時候,我們可能沒有那麽擔心自己的胖瘦,而更擔心社會資源分配的“胖瘦”不均。

當身上的贅肉越來越多、生活愈發沉重之時,我隻想輕輕地活著。

早在2017年,《新周刊》就預言:世界正在變輕。今天是一個“輕”全麵戰勝“重”的時代。

法國哲學家、《輕文明》作者吉勒·利波維茨基在接受《新周刊》專訪時說,“輕”正成為“一股世界性的動力,一種顛覆全球的範式”。

《新周刊》在2000年定義的“飄一代”,在如今看來,其實就是不想買房、不想結婚、不想生娃的“輕一代”:他們隻租房不買房,隻打的不買車;懶得存錢,不想養老;愛過多次,但從不為誰要死要活;悄悄結婚,絕不舉行盛大婚禮;不對別人噓寒問暖,也不喜歡被人噓寒問暖……

輕,作為一種價值、一種理想和一種迫切的需要,不再局限於個人對待生活和他者的態度,儼然成為了全球經濟、文化的新運作模式。輕城市、輕資產、輕物欲、輕成功、輕文化、輕經濟、輕社交、輕知識、輕婚姻、輕身體正成為一種新潮流。

真的,胖其實沒有那麽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能輕輕地活著。

最後,請允許我仿寫一段文案,獻給老王,也獻給身心沉重、隨時想要“出走”的“格子間動物”們:

當你趕PPT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麵;

當你填周報時,梅裏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梢;

當你跟“電雞”搶道時,西藏的山鷹一直盤旋雲端;

當你在會議室吵架時,尼泊爾的背包客們正圍坐在喜馬拉雅山下的火堆旁,互相碰杯。

祝各位都能更加輕盈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