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真有人在「中美對賬」後,覺得自己贏麻了吧
文章來源: 一千隻羊群在燃燒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早期有一篇對比“中日韓三國貨幣購買力”時寫道:人民幣相對於韓元日元,在購買力(衣食住行等)上並無多大劣勢,甚至某些方麵優勢明顯。
也即忽視再分配、地區、職業間…的差異;忽視從業者的職業獲得感、沉沒成本、工作強度、隱性收入、維權難度、福利及社會保障水平…忽視文化背景、幸福定義、生活追求…可以得出這樣一條結論:東亞三國在物質水平上的差異,可能真的沒有那麽大。
這個結論作用到美國也是一樣的。(歐洲就不一定了哈,當時沒有提美國是因為當時不流行和美國比)
既然從小就得知“美國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新聞上也時常能看到滿街的流浪漢、小紅書留學區的吐槽避雷貼熱度也常年不斷…那就該具備這種意識:有些美國人就是會在某些方麵不如中國人,就是會偶爾996,會月薪3000房租2000(美元),會當私立醫院、私立學校、私立保險的大冤種…
對賬對半天意外發現“又贏了一次”(但什麽美國人打兩份工、月薪3000刀、叫救護車後破產…在中文互聯網早就不是什麽新鮮事),充其量隻是“身邊的統計學”在作祟,小紅書要是沒有給老外巨額流量,讓“信息繭房”中的各位刷到此類帖子,沒有熱度,顯然就不會有對賬一說。
幽默的是,紫蛋才飛了不到幾小時,好幾個“成功起號”的博主就被扒出係“國人改ip偽造”。
“生孩子花費60萬刀”竟是18年就被戳穿的謠言。
人均“496工作製”竟是縫合怪。
一周工作84小時的石油一線崗,竟是“上14休14”、月薪高達10萬刀的神仙工作。
一個月2000刀竟能租到市郊大house或市區豪華公寓,帶洗碗機那種。
隻有5%左右的美國人會“打兩份工”。
…
其實但凡看點美劇、電影、油管博主的V-Log,但凡會動腦子都知道,美國(資本主義大哥)的貧富差距還是不小的,但要比平均,那無疑是雞蛋碰石頭。
《生活大爆炸》裏的女主penny,日常工作就是餐廳端盤子,每月入不敷出時常還需兼職,生活質量卻絲毫不輸隔壁以謝耳朵為代表的加州理工學者…
劇本不是現實,但同樣在小紅書,你也能輕鬆搜到大量窮鬼套餐、窮鬼租房攻略…
上限很高,下限也可以很低,逮到幾個個例就空談平均,那是耍流氓——要對賬至少也得是“雙方+全平台”一起對。
(還有些說美國人能打字寫作的,在中產裏也是精英水平,所以能來小紅書的美國人都是上流階層…這個因果關係太過離譜,照這樣說,小紅書最初的受眾還是留學生階層呢,要不來快手對賬試試…)
這一期想說的是,牆從裏到外都沒有塌,對賬也不是什麽稀罕事,但成千上萬人固化多年的價值觀念(中美有差距),僅靠幾個帖子就能輕鬆推翻,這個現象或許更值得關注。
今天忙著感慨:課本裏“萬惡的資本主義”原來都是真的,祖國媽媽數十年如一日把自己保護得這麽好,還一保一個不吱聲…
明天版本一更新,哪個“公知”再一煽動,是不是又要“覺醒”啦…
正如老生常談那個道理:糾結於贏與不贏、以什麽方式贏,恰恰是自卑者的遊戲(通過攀比他人來找尋優越感)——阿Q精神不死,想贏說實話有的是手段。
此外“對賬”這件事可能不隻是信息繭房、文化差異的問題,也是多年“忽視邏輯教育”的必然。
例如一個美國護士分享工資結構,高讚評論居然基本都是同情(很割裂,這些人不知道今年很多護士發不起工資麽):
但若按照她的計算方法,假設一個中國人月薪8425,在企業+個人按較高檔繳納五險一金和公積金後(養老保險個人8%、企業20%…),到手也就剛好5000——這扣的不是差不多麽。
最後,經曆四六級、考研、雅思等英語考試的同學應該深有體會,國外的報紙在談論自家問題(經濟社會等)的時候,基本(甚至可以說全部)都是消極態度。
看到“自己的缺點”很重要,看到“別人的缺點”也很重要。但實則,看到“別人的優點”更重要——月亮是他人的,六便士才是自己的。
最後防杠:
一、美國房租、學費、醫療費等確實昂貴,這個我早就知道了。(But!可以去沃爾瑪或 HEB
在線商城瀏覽看看,肉蛋奶水果衣服的價格換成人民幣差別並不大,電子產品更不用說,底層一個月至少能買三個 iPhone
那種。另外,國內超市的物價很便宜嗎?)
二、往期闡述論點的時候,基本上沒有用過“國外的月亮更圓”(捧一踩一)這種方式來對比,各有各的問題。
三、除了糾結是信仰以“陳平沈毅張維為”為代表的“遙遙領先派”,還是信仰以“意林公知”為代表的“國外月亮更圓派”,你完全可以做一個理性自由的中間派。
四、承認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點都不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