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BBC)撤掉紀錄片《加沙:遭受襲擊的醫生》(Gaza: Doctors Under
Attack)的決定,近期引爆了內部員工積蓄已久的不滿。BBC員工開始采取行動“公開反抗”。目前已有超過100名BBC員工聯署公開信,指控BBC過往對加沙問題報道是“以色列的公關宣傳”(PR
for Israel)。被撤下的紀錄片由兩名艾美獎獲獎紀錄片製作人創作,執行製片人本·德比爾(Ben de
Pear)稱,BBC曾經試圖用保密協議堵住他的嘴。
△《加沙:遭受襲擊的醫生》已改為在Channel 4播出。
指控BBC的公開信
BBC在一年多前委托德比爾和拉米塔·納維(Ramita
Navai)製作紀錄片《加沙:遭受襲擊的醫生》,但在今年4月叫停了製作。BBC給出的理由是它們正在對另一部關於加沙問題的紀錄片《加沙:如何在戰爭區生存》(Gaza:
How to Survive a War
Zone)展開調查,因此擱置了新紀錄片的製作。BBC的撤檔決定,在內部引發強烈不滿,許多員工對該機構拒絕在頻道播出該紀錄片感到憤怒。超過100名BBC員工已聯名致信總幹事蒂姆·戴維(Tim
Davie),指控BBC在加沙問題的報道中“淪為以色列政府的傳聲筒”。
這封公開信還指稱BBC內部存在審查行為。簽署人表示,員工因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批評以色列的文章而被指“有偏見”。內容創作者也稱,他們在製作內容時麵臨以“中立”為名的編輯壓力。信中批評BBC未能遵守自身的編輯標準,稱其報道“在反映加沙人道危機方麵嚴重不足”。另外,已有超過300名媒體從業者也簽署了這封公開信,包括演員米裏亞姆·瑪戈利斯(Miriam
Margolyes)、查爾斯·丹斯(Charles Dance)和導演邁克·李(Mike
Leigh),他們表達了對BBC在報道以色列問題時出現審查行為的擔憂。有知情人士透露:“那些身處節目委托職位、有豐富新聞經驗並幾乎每天都要做出類似決策的人,正在被一些’假裝是記者’的人否決。”
這封公開信的發表,進一步凸顯了BBC內部對其編輯方向日益增長的不滿。對此,BBC發言人回應稱,編輯團隊內部進行“激烈討論”是必要的,並重申該機構“完全致力於公正報道衝突”。發言人還強調,BBC在加沙議題上曾製作過屢獲殊榮的節目,如《加沙的生與死》(Life
and Death in Gaza)以及《加沙101》(Gaza
101)。針對被撤檔的紀錄片《加沙:遭受襲擊的醫生》,BBC則表示,該片未能通過最終編輯審查,播出後可能“造成偏袒的印象”。但有內部人士指出,這一決定受到紀錄片參與者公開言論的影響,例如記者拉米塔·納瓦伊(Ramita
Navai)曾稱以色列為“流氓國家”。公開信另外指出,BBC的這一決定帶有政治動機,反映出一種編輯恐懼的文化。信中還呼籲BBC董事會成員羅比·吉布(Robbie
Gibb)辭職,原因是他與《猶太紀事報》(Jewish Chronicle)有聯係,而該報被指刊登反巴勒斯坦內容。
“雙重封口協議”
《加沙:遭受襲擊的醫生》的執行製片人是本·德比爾,曾任第四頻道新聞主編。他在職業社交平台LinkedIn上發文稱,BBC多次試圖讓他簽署“雙重封口協議”,禁止他談論紀錄片在製作和播出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我拒絕並堅決不簽署BBC高層反複想讓我簽的雙重保密條款。我們不僅可能因為說出‘BBC拒絕播出這部紀錄片’(這是真實且可證實的事實)而被起訴,如果其他公司這麽說,BBC也可以起訴我們。我們不僅不能說出已公開的事實,其他人也不能說。讀者朋友們,我沒有簽。”
德比爾選擇發聲,並公開批評BBC總幹事蒂姆·戴維。他說:“我們這部片子的所有決定都不是由記者做出的,而是由蒂姆·戴維做出的。他隻是一個公關人員。蒂姆·戴維正在做編輯決策,說實話,他根本不具備這個能力。BBC的核心使命是新聞與時事報道,如果它在這方麵失敗了,那它拍什麽劇、播什麽體育節目都沒有意義。它作為一個機構正在邁向失敗。如果它在這方麵失敗了,那就該更換管理層。”
BBC對這些指控未予置評。不過,一名知情人士向英國《衛報》表示,BBC僅要求本·德比爾的製作公司Basement
Films簽署一份標準條款,即在進行任何宣傳活動前必須獲得BBC許可。但據稱Basement
Films方麵對這一說法有異議。BBC方麵則辯稱,該公司曾設法將紀錄片素材用於新聞報道,但在德比爾公開發言批判之後,最終決定徹底撤下該片。Basement
Films方麵否認這一說法,稱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一名BBC消息人士表示,當BBC將項目控製權交還給Basement
Films後,該片即不再屬於BBC的內容。他們還反駁稱,BBC從未試圖禁止德比爾公開談論該片,並指出他本人早已公開發表相關言論。BBC也曾在上月發布聲明,明確表示已經撤下該項目。
“以軍去死!”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BBC第一次被指控在加沙問題的報道中偏袒以色列。去年12月,《衛報》專欄作家歐文·瓊斯(Owen
Jones)在Drop Site網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BBC內部的加沙內戰》(The BBC’s Civil War over
Gaza)的文章,指控 BBC 的中東在線編輯拉菲·伯格(Raffi
Berg)在報道中故意偏向以色列的敘事方式。瓊斯采訪了“13名BBC記者和其他員工”,他們提供了“對BBC高層如何操縱報道以偏向以色列敘事的驚人見解”。他補充說,員工對偏見的擔憂被上級忽視了。BBC則堅決否認其報道存在“寬容態度”,並稱自己是“世界上最值得信賴的國際新聞來源”。如今的百人聯署公開信事件則是BBC內部員工對其關於加沙問題報道方針不滿的一次總爆發。
引發內部員工不滿的另一條導火索,是BBC因直播格拉斯頓伯裏音樂節(Glastonbury Festival)藝人鮑勃·威藍(Bob
Vylan)的演出而引發爭議。威藍在直播中高喊“以軍去死!”(“Death to the
IDF!”)。BBC最初在直播中加上了屏幕警告,但後來承認未能果斷中止直播是失策。總幹事蒂姆·戴維在該場表演結束數小時後到達音樂節現場,並下令該段內容不得再出現在BBC後續報道中,但由於技術原因,這段內容仍在BBC
iPlayer上保留了數小時。在Open Democracy網站上,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教授迪娜·馬塔爾(Dina
Matar)批評BBC的戰爭報道存在“非對稱性”,並表示 BBC“明顯不願”在第一時間直接將暴力行為歸咎於以色列。
不過,有關BBC是否偏袒以色列或巴勒斯坦的爭論,一份廣受關注的研究報告不得不提,那就是《阿瑟森報告》(The Asserson
Report)。該報告使用人工智能分析了 BBC 的相關報道,結論是 BBC
“嚴重違反了其保持中立的義務”。隻是,這份報告得出結論認為BBC在報道雙方時存在“壓倒性的不對稱”,其中對巴勒斯坦的同情“遠遠超過對以色列的同情”。這份報告由英國-以色列雙重國籍律師特雷弗·阿瑟森(Trevor
Asserson)撰寫,他目前經營著以色列最大的一家國際律師事務所。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傳播學教授戴斯·弗裏德曼(Des
Freedman)指出,這份報告在右翼媒體中被廣泛報道,但他批評該報告“方法學有缺陷”,得出了“真正令人困惑的結論”。